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工业技术石油、天然气工业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地质学

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地质学

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地质学

定 价:¥86.00

作 者: 康玉柱,孙红军 等 著
出版社: 地质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16074729 出版时间: 2011-12-0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73 字数:  

内容简介

  《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地质学》系统总结了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地质学的理论体系,阐述了古生代海相层系的油气分布规律,提出了古生代海相层系油气勘探的战略部署建议。全书共分9章,从古生代海相地层分布和层序格架人手,论述了古生代海相沉积体系类型和特征,古生代海相层系经历的主要构造运动、构造体系特征和古生代原型盆地的类型及分布。在此基础上分别描述了构造体系对烃源岩、储集层、盖层等油气地质要素和古生代海相生储盖组合特征、油气运聚成藏模式及对古生代海相油气保存条件等控制作用。通过对各类海相层系典型油气田(藏)的解剖分析,从纵向和横向上论述了古生代海相层系的油气分布规律,进而对中国古生代油气资源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了中国主要古生代海相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勘探方向。《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地质学》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和培训的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石油天然气地质和勘探工作的科研、生产人员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暂缺《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地质学》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中国古生代油气勘探简史
1.2 近期油气勘探重要进展
1.2.1 发现多个油气田
1.2.2 丰富了海相成油理论
1.2.3 创新认识
1.2.4 初步建立了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系列
第2章 中国古生界海相沉积体系特征
2.1 地层区划及特征
2.2 中国古生代海相地层的分布特征及差异性
2.3 中国古生代海相地层的层序地层格架
2.4 中国古生代海相沉积体系特征
2.4.1 沉积体系的概念
2.4.2 沉积体系类型划分
2.4.3 沉积特征
第3章 构造体系特征
3.1 纬向构造体系
3.1.1 阴山-天山纬向构造带
3.1.2 秦岭-昆仑纬向构造带
3.1.3 南岭纬向构造带
3.2 华夏构造体系
3.2.1 中国东北部地区的华夏构造体系
3.2.2 华北地区的华夏构造体系
3.2.3 华东北部皖、鲁、苏地区的华夏构造体系
3.2.4 华南地区的华夏系
3.3 西域构造体系
3.3.1 东准噶尔复杂构造带
3.3.2 博罗霍洛复杂构造带
3.3.3 阿瓦提卜满加尔-柴达木沉降带
3.3.4 巴楚-祁漫塔格-苏皮林构造带
3.3.5 塔西南-库木库里沉降带
3.4 新华夏构造体系
3.4.1 构造体系特征
3.4.2 构造体系成生和发展时期
3.5 青藏反S型构造体系
3.5.1 青藏川滇反S型构造体系
3.5.2 帕米尔-喜马拉雅反S型构造体系
3.6 经向构造体系
3.7 山字型构造体系
3.7.1 祁吕贺兰山字型
3.7.2 淮阳山字型
第4章 中国古生代盆地演化
4.1 中国陆块主要构造运动
4.2 中国古大陆的形成
4.3 南华纪以来盆地演化特征
4.3.1 大陆裂谷阶段(新元古代早期)
4.3.2 洋盆扩张阶段(震旦纪早期-中奥陶世)
4.3.3 俯冲消减阶段(晚奥陶世-中志留世)
4.3.4 碰撞造山和古中国联合陆块形成阶段(晚志留世-泥盆纪)
4.3.5 拉张-挤压-抬升阶段(石炭纪-二叠纪-中三叠世)
4.3.6 早古生代原型盆地类型及分布
第5章 含油气体系
5.1 古生代海相烃源岩
5.1.1 烃源岩分布
5.1.2 中国古生代海相烃源岩发育的沉积环境与控制因素
5.1.3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评价
5.1.4 主要盆地烃源岩特征
5.1.5 古生代海相烃源岩有机质类型
5.1.6 海相烃源岩生烃演化特征
5.2 古生代海相储层特征
5.2.1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储层
5.2.2 中国古生代海相碎屑岩储层特征
5.2.3 各主要盆地储层特征
5.3 古生代海相盖层特征
5.3.1 盖层对油气成藏的作用
5.3.2 具有多时代盖层
5.3.3 古生代海相盖层评价
5.3.4 各主要盆地盖层
5.4 生储盖组合特征
5.4.1 综述
5.4.2 各主要盆地生储盖组合
5.5 油气运移
5.5.1 油气的初次运移
5.5.2 油气的二次运移
5.6 古生代海相油气藏(田)特征及模式
5.6.1 多期成藏
5.6.2 油气藏类型
5.6.3 成田(藏)模式
5.7 古生代海相油气水特征
5.7.1 塔里木盆地油气水特征
5.7.2 准噶尔盆地油气水特征
5.7.3 鄂尔多斯盆地
5.7.4 四川盆地气田气水特征
5.7.5 中下扬子地区
5.8 古生代油气藏保存条件
5.8.1 构造隆升
5.8.2 断裂的破坏作用
5.8.3 岩浆活动
5.8.4 水化学封盖条件研究
5.8.5 气藏形成时间
5.8.6 盖层及其有效性
5.8.7 油气藏保存条件破坏因素分析
第6章 典型油气田(藏)解剖
6.1 塔河油田
6.1.1 油田概况
6.1.2 发现与勘探历程
6.1.3 油田地质特征
6.1.4 前景展望
6.2 和田河气田
6.2.1 油气田概况
6.2.2 探明和田河气田
6.2.3 气田主要地质特征
6.3 哈德逊油田
6.4 塔中I号油气田
6.4.1 油气田概况
6.4.2 储层特征
6.4.3 圈闭特征
6.4.4 流体特征
6.4.5 成藏特征及模式
6.5 克拉玛依油田
6.5.1 油田地质概况
6.5.2 储集层
6.5.3 油气藏类型及流体性质
6.6 克拉美丽气田
6.6.1 气田地质
6.6.2 气特征
6.6.3 成藏过程
6.7 靖边气田
6.7.1 气田概况
6.7.2 气田发现阶段
6.7.3 气田地质特征
6.7.4 气田流体性质
6.7.5 开发现状及气田东扩
6.8 苏里格庙气田概况
6.8.1 成藏条件
6.8.2 成藏组合和成藏期
6.8.3 气藏特征
6.8.4 成藏主控因素
6.9 普光气田
6.9.1 气田概况
6.9.2 普光气田的发现
6.9.3 气田地质特征
6.9.4 气藏流体特征
6.10 黄桥气田
6.10.1 气藏地质特征
6.10.2 气田特征
6.10.3 成藏有利条件
6.11 麻江古油藏
6.11.1 古油藏概况
6.11.2 油气显示特征
6.11.3 烃源岩特征
6.11.4 储集层
6.11.5 盖层
6.11.6 古油藏形成
6.10.7 古油藏破坏
第7章 古生代海相油气分布规律
7.1 油气纵向分布
7.2 油气横向分布
7.3 控制油气田分布的主要因素
7.3.1 古隆起控制油气分布
7.3.2 古斜坡控制油气分布
7.3.3 盆边褶皱带
7.3.4 断裂控制油气分布
7.3.5 区域性不整合面控制油气分布
7.3.6 构造体系控制油气田分布
7.3.7 区域性盖层控制油气分布
第8章 古生代海相油气资源前景展望
第9章 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勘探方向预测
9.1 古生界油气勘探方向综述
9.2 主要盆地油气勘探方向
9.2.1 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方向
9.2.2 鄂尔多斯盆地勘探方向
9.2.3 华北地区油气勘探方向
9.2.4 四川盆地勘探方向
9.2.5 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方向
9.2.6 句容-海安和江汉盆地南部地区
9.3 古生代海相油气勘探战略部署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及资料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