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多元协同网络视角下的城市公共服务供给

多元协同网络视角下的城市公共服务供给

多元协同网络视角下的城市公共服务供给

定 价:¥23.00

作 者: 齐艳芬 著
出版社: 天津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1858196 出版时间: 2017-04-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163 字数:  

内容简介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以及市民公共需求快速提升,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面临改革与创新。《多元协同网络视角下的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结合国外公共服务理论和实践发展,遵循公共服务供给主体演变逻辑,立足于中国当前具体国情,提出城市公共服务多元协同网络供给新模式。基于协同学、网络治理等相关理论,采用系统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以及定量研究法,分析多元主体走向协同的内部和外部驱动因素以及驱动机理,明晰多元协同网络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机制;探索协同效应获取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奠定多元协同网络运行的宏观结构基础,并构建相互嵌套、有机联结的微观协同机制,以促进整个公共服务合作网络的协同旋进;规划和设计多功能在线管理平台,并制定和完善贯穿供给流程的法律法规制度,为协同网络稳定运行提供平台支撑和法制保障,最终推进城市公共服务实现整体倍增的协同供给效应。

作者简介

  齐艳芬,河北省廊坊市人,法学博士,天津大学博士后,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教学和科研的主要方向为网络治理、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等。专注于城市公共服务合作供给模式的研究,针对公共服务合作网络发表论文数篇,并对公共服务合作领域的风险分析、合约管理等进行咨询服务。

图书目录

第1章 城市公共服务多元协同网络供给研究源起
1.1 多元协同网络供给研究背景
1.2 多元协同网络供给研究意义
1.3 多元合作网络供给研究回顾
1.3.1 合作网络供给研究的演进脉络
1.3.2 合作网络供给的供给主体研究
1.3.3 合作网络供给的治理与绩效研究
1.4 多元合作网络供给研究的评述
1.5 多元协同网络供给的研究框架
第2章 城市公共服务多元协同网络供给理论支撑
2.1 多元协同网络供给的基础理论
2.1.1 系统理论——协同网络供给逻辑起点
2.1.2 协同学理论——协同供给动力机制
2.1.3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协同供给关系结构
2.1.4 网络治理理论——协同供给运行机制
2.2 多元协同网络供给基本概念
2.2.1 城市公共服务
2.2.2 协同供给
第3章 城市公共服务多元合作供给实践分析
3.1 多元合作供给的背景和条件
3.1.1 多元合作供给的背景
3.1.2 多元合作供给的条件
3.2 多元合作供给的类型和角色
3.2.1 多元合作供给的类型
3.2.2 多元合作供给的角色
3.3 多元合作供给实践案例
3.3.1 南京市鼓楼区政府与养老服务中心的合作实践
3.3.2 宁波市海曙区政府与星光敬老协会的合作实践
3.3.3 杭州市政府与援通公司的合作实践
3.4 多元合作供给的成效与困境
3.4.1 多元合作供给的成效
3.4.2 多元合作供给的困境
第4章 城市公共服务多元协同网络供给的形成
4.1 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演变逻辑
4.1.1 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历史演变
4.1.2 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演变特征
4.1.3 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发展态势
4.2 多元协同网络供给形成的动力系统
4.2.1 协同网络供给形成的外部动力
4.2.2 外部动力的驱动作用
4.2.3 协同网络供给形成的内部动力
4.2.4 内部动力的驱动作用
第5章 城市公共服务多元协同网络供给模式
5.1 多元协同网络供给的秩序与运行
5.1.1 多元协同网络供给的秩序
5.1.2 多元协同网络供给的运行
5.2 多元协同网络内主体与关系
5.2.1 协同主体
5.2.2 协同关系
5.3 多元协同网络供给的类型和特征
5.3.1 协同网络供给的类型
5.3.2 协同网络供给的特征
5.4 多元协同网络的基本构成要素
5.4.1 信任关系
5.4.2 信息平台
5.4.3 管理平台
5.4.4 政府角色
第6章 城市公共服务多元协同网络供给的结构制约
6.1 协同效应实现的影响要素与作用机理
6.1.1 协同效应
6.1.2 协同效应实现的影响要素
6.1.3 协同效应实现的作用机理
6.2 公共价值共识达成的制约
6.2.1 公务员公共服务精神缺失
6.2.2 公民公共精神匮乏
6.2.3 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薄弱
6.2.4 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精神萎靡
6.2.5 多元主体间的文化冲突
6.3 城市政府协同能力的结构制约
6.3.1 部门间关系的非协同性
6.3.2 层级政府间关系的非协同性
6.4 多元主体问良性关系形成的制约
6.4.1 企业组织参与供给不足
6.4.2 社会组织参与供给不力
6.4.3 公民参与薄弱
第7章 城市公共服务多元协同网络供给基础奠定
7.1 促进公共价值共识达成
7.1.1 培育公务员公共精神
7.1.2 增强企业社会责任
7.1.3 强化社会组织志愿服务意识
7.1.4 培育公民公共精神
7.1.5 构建协同型文化
7.2 提升城市政府协同能力
7.2.1 转变政府职能
7.2.2 优化政府部门间结构
7.2.3 理顺层级政府间关系
7.3 发展多元主体问良性关系
7.3.1 合理定位政府角色
7.3.2 支持企业组织参与供给
7.3.3 扶持社会组织参与供给
7.4 强化公民参与供给
7.4.1 提升政府对公民参与价值的理性认识
7.4.2 培育公民参与服务的能力
7.4.3 完善公民参与服务的制度
第8章 城市公共服务多元协同网络供给机制构建
8.1 构建公共服务多元协同网络供给理论
8.1.1 协同供给范围限定理论
8.1.2 协同参与主体筛选理论
8.1.3 协同过程激励与监督理论
8.1.4 协同合作模式发展理论
8.1.5 协同网络供给绩效理论
8.2 协同供给机制构建的原则
8.2.1 公平原则
8.2.2 效率原则
8.3 协同供给的流程设计
8.3.1 需求偏好表达阶段
8.3.2 协同决策阶段
8.3.3 协同生产阶段
8.3.4 协同绩效评估阶段
8.4 协同供给运行机制构建
8.4.1 协同供给需求表达机制构建
8.4.2 协同供给决策机制构建
8.4.3 协同供给生产机制构建
8.5 协同供给辅助机制构建
8.5.1 协同激励机制构建
8.5.2 协同问责机制构建
8.5.3 信息共享机制构建
8.5.4 信任形成和发展机制构建
8.6 协同供给绩效评估机制构建
8.6.1 绩效评估主体确定和选择
8.6.2 绩效评估目标和方法选择
8.6.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和思路
8.6.4 绩效评估基本程序设计
第9章 城市公共服务多元协同网络供给的法制和平台建设
9.1 多元协同网络供给的法制规范
9.1.1 完善电子政务法规
9.1.2 制定公共服务协同主体组织法
9.1.3 制定公共服务协同流程法
9.1.4 构建协同技术标准
9.2 多元协同网络供给的管理平台设计
9.2.1 协同网络运行的总体服务需求描述
9.2.2 协同网络管理平台设计的原则
9.2.3 协同网络管理平台的总体功能设计
9.2.4 协同网络管理平台的功能模块设计
9.2.5 协同网络管理平台上的角色划分
9.2.6 协同网络管理平台的建设与运营
结语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