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医学中国医学中医主诉诊疗学

中医主诉诊疗学

中医主诉诊疗学

定 价:¥68.00

作 者: 周小青,黄惠勇,刘旺华 编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3241007 出版时间: 2017-1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42 字数:  

内容简介

  贴近临床、简要明确,是中医诊病辨证一直追求和探索的目标。如何构建诊断与治法、方药紧密契合的理法方药体系,实现精准诊断、精准治疗是中医基础、中医诊断、方剂和临床工作者应当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的课题。《中医主诉诊疗学》是基于以上思考和临床实际需要编撰而成,旨在为中医路径化诊疗提供思路和可借鉴的解决方案。《中医主诉诊疗学》依据临床基本规律,以主诉为诊察病证和确立治法、方药为主线。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论述主诉的内涵及书写、主诉的纵向挖掘和横向挖掘、基于主诉的证素辨识、症一病一证素/证之间的关系、治法等;下篇为常见主诉路径化诊治,论述寒热汗出症状、头面五官症状、五脏系统症状、形体及动态症状、精神症状、皮肤症状、月经症状的路径化诊治等。《中医主诉诊疗学》具有创新性,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和思路,包括单一主诉、复合主诉、主症、症对、症队、主诉的纵向挖掘、主诉的横向挖掘、针对证素的治法单元等概念,将治法分层归类等。同时亦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中医主诉诊疗学》所倡导的主诉诊疗,主线明确,贴近临床,使诊疗者思路清晰,为中医工作者临床信息采集、诊病辨证、遣方用药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高。

作者简介

  周小青(1957一),男,湖南浏阳人。博士,二级教授,2000年被授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1978年湖南中医药大学医疗系毕业留校任教。1980年攻读中医诊断学硕士后一直在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研究所从事教学、科研、医疗与管理。主要从事计量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研究:中医计*诊断理论与方法研究,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基于计量与微观化的中医诊断客观化、规范化研究,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血管性痴呆瘀阻脑络证机理及活血通络法为主干预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著有《老年痴呆症》《实用中医诊断学》等。黄惠勇,男,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国家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学术带头人,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首批医学学科带头人,湖南省“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抗肿瘤中药创制技术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2011数字中医药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主编,《湖南中医杂志》主编、编委会主任委员,《DIGITALCHINESEMEDICINE》(数字中医药)英文期刊执行主编,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诊断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会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终审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等。黄惠勇主要从事中医辨证学与数字中医药研究、特色优势中药材种植技术及民族医药开发研究等。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项,研究发布试行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1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主编和参编著作10余部,获国家专利7项,获2013年第八届全国先进生产力理论与实践成果奖,全国先进生产力杰出人物奖等奖项。刘旺华(1973-),男,湖南桃江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兼任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医诊断信息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委员,湖南省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审专家。1999年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医疗系毕业,2002年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硕士毕业后参加工作,主要从事中医病证规范化、心脑血管疾病证候本质与诊治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10项,发表论文55篇,主编著作有《老年痴呆症》《中医熟汜50种证型》。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湖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获湖南省高校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湖南省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参与制订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1项。

图书目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主诉的内涵及书写
第一节 主诉的内涵
第二节 主诉的书写规范和方法
第二章 主诉的纵向挖掘
第一节 主症
第二节 主症的诱因/病因
第三节 主症的加重和缓解因素
第三章 主诉的横向挖掘
第一节 症对
第二节 症队
第三节 四诊合参与全面诊察
第四章 基于主诉的证素辨识
第一节 证素辨证
第二节 病位证素
第三节 病性证素
第四节 证素间的组合规律
第五章 症-病-证素/证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症状与病证的关系
第二节 症-证素-证的关系
第三节 证与疾病的关系
第六章 治法
第一节 治法的基本内涵和分类
第二节 如何确定治法
第三节 基于主诉的治法特色
第四节 证素相应的治法单元
下篇 常见主诉路径化诊治
第七章 寒热汗出症状
第一节 发热
第二节 怕冷
第三节 自汗
第四节 盗汗
第五节 无汗
第六节 半身汗出
第八章 头面五官症状
第一节 头痛
第二节 头晕
第三节 口眼喁斜
第四节 咽喉痛
第五节 耳呜
第九章 心系症状
第一节 心悸
第二节 心痛
第十章 肺系症状
第一节 咳嗽
第二节 气喘
第三节 咯血
第十一章 脾系症状
第一节 呕吐
第二节 腹痛
第三节 泄泻
第四节 便秘
第五节 呕血
第六节 便血
第十二章 肝系症状
第一节 胁痛
第二节 黄疸
第十三章 肾系症状
第一节 尿痛
第二节 夜尿多
第三节 尿血
第十四章 形体及动态症
第一节 肥胖
第二节 水肿
第三节 腰痛
第四节 关节痛
第五节 半身不遂
第六节 震颤
第十五章 精神症状
第一节 失眠
第二节 抑郁
第十六章 皮肤症状
第一节 瘙痒
第二节 阴痒
第十七章 月经症状
第一节 经期异常
第二节 经质异常
第三节 经量异常
第四节 崩漏
第五节 月经不行
第六节 痛经
方剂索引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