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民间文学北宋历史琐闻笔记研究

北宋历史琐闻笔记研究

北宋历史琐闻笔记研究

定 价:¥68.00

作 者: 郭凌云 著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丛编项: 当代人文经典书库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1735973 出版时间: 2018-08-0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08 字数:  

内容简介

  《北宋历史琐闻笔记研究》主要就四个方面对北宋历史琐闻笔记进行了考察和研究:观念、特点、成熟繁盛的原因以及文史价值。北宋时,历史琐闻笔记观念和前代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并直接影响了北宋人的笔记创作。通过目录学的梳理,以及对实际创作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北宋时期,历史琐闻笔记的观念已渐趋明晰,逐渐摆脱了与小说故事类笔记相混淆的状态,得到相对独立的发展。但因为这一阶段正是笔记承前启后的转变阶段,前代的影响尚未消除,新的秩序又亟待建立,故而实际的笔记创作中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历史琐闻笔记作者在创作中崇实忌虚,排斥小说故事类常用的题材,但在以笔记补史时,却又往往将小说故事类和历史琐闻类笔记笼统待之,将它们都作为信史采用。笔记作者虽然常在序言中强调自己态度的公允,但笔记内容却显示出较明显的褒贬倾向,甚至被后人指责为意气用事。通过选取题材、主旨和叙事特色几方面,我们认为北宋历史琐闻笔记具有自身显著特点。北宋历史琐闻笔记和前代相比,谈诗论文、科举沿革、风土人情等题材的比重明显增强,而豪侠逞勇、神鬼怪异、酷吏暴行等题材的比重则逐渐减弱。以笔记进行道德教化是其明显的思想倾向。历史琐闻笔记以记叙为主要方式,北宋阶段有许多著名文人参与创作,如欧阳修、司马光、苏轼等;而学界往往更重视其叙述的内容,对其叙事方式特色的关注尚嫌不足。通过笔法、叙事情节、叙事时空等角度可见北宋历史琐闻笔记在叙事方式方面的承继与创新之处。

作者简介

  郭凌云(1977-),河北唐山人,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得文学博士学位。现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学院副教授,从事一线教学研究工作。在《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江西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仁宗朝馆阁翰苑和词坛研究》等论文十余篇。

图书目录

绪论
一、北宋历史琐闻笔记的范围
二、北宋历史琐闻笔记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 文体观念
第一节 目录学中体现的历史琐闻笔记观
第二节 创作中体现的北宋历史琐闻笔记观
一、虚构与真实
二、主观与客观的交融
第二章 北宋历史琐闻笔记的兴盛
第一节 文人地位变迁对笔记创作的影响
一、宋初笔记创作的冷清局面
二、文人地位真正提高推动了笔记发展
第二节 党争对历史琐闻笔记发展的影响
一、典故为主,无明显政治倾向
二、政治中心之外的笔记作者对党争的记录
三、宣泄愤懑、留史后世的笔记创作
四、以私交为出发点,曲为回护
第三章 学术发展与历史琐闻笔记发展相辅相成
第一节 对史学的借鉴
一、对史学“以古鉴今”观的继承
二、历史琐闻笔记独立于史传的意义
第二节 文化的繁荣
一、创作主体普遍具有较高的学术素养
二、大规模的古籍整理与藏书的逐渐丰富
第三节 儒学的复兴
一、儒学精神是历史琐闻笔记的重要内涵
二、理学家较少创作历史琐闻笔记的原因
第四章 历史琐闻笔记在北宋的文化整合:雅俗交融
第一节 世俗文化向士人的渗透
一、商业的发展与门阀制度的消除
二、社会价值取向的世俗化倾向
第二节 市俗风情的日常化与理想化
一、城市风貌的铺陈和求知欲的展现
二、世俗人物的佛道化记载
第三节 严肃性和娱乐性的统
一、影响笔记创作的庄、谐两端
二、历史琐闻笔记对杂剧“以戏谑言政事”方式的借鉴
第四节 雅俗兼备
……
第五章 题材特色与主旨
第六章 叙事特色
第七章 北宋历史琐闻笔记的文史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