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中国哲学李锦全文集(第八卷)

李锦全文集(第八卷)

李锦全文集(第八卷)

定 价:¥78.00

作 者: 李锦全 著
出版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306063731 出版时间: 2018-10-0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58 字数:  

内容简介

  《李锦全文集》第八卷收入《陶潜评传》和《现代思想史家杨荣国》两部论著。 《陶潜评传》是匡亚明主编“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中的一部。匡老在该丛书序中说,从孔子开始到孙中山为止,从这段历史的各个时期、各个领域和各个学科(包括文、史、哲、经、教、农、工、医、政等)有杰出成就的人物中,选取200余人作为传主,通过对每个传主的评述,显示出不同领域中有代表性人物的思想活力和业绩。该丛书凡200部,已经出齐。由于匡老对中国思想家的定性和定位与学术界流行的看法不同,入选的传主很多不是公认的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等书中的人物。而我选做《陶潜评传》和《海瑞评传》两个项目,有些人觉得不太好理解,说我在60岁高龄之后,为何放着驾轻就熟的“传主”不写,反而去捕捉两个“门外”人物。可能大家都知道我多年从事中国哲学思想史的教学研究工作,所谓“驾轻就熟”就是孔、孟、老、庄、程、朱、陆、王这些人,我不选做这些“传主”的评传,反而找个大诗人陶潜、大清官海瑞这种“门外”人物,可以说自讨苦吃了!我选这两位被认为是思想史中的“门外”人物,写起来确是有点费力不讨好,但反过来觉得比写“驾轻就熟”的思想家有意义,因为有“新”问题可以讨论。由于陶潜生活的年代佛、道二教思想十分流行,佛家力言形尽神不灭以明因果报应,道教则鼓吹人能长生久视而求做不死的神仙,而陶潜反对这些宗教神学思想。因此,陈寅恪认为陶潜的家世虽信仰天师道,但他反对“养此有形之生命,或别学神仙”的旧自然说,而提倡“融合精神于运化之中”,即与大自然为一体的新自然说,从而将陶潜定位为大思想家。陈老称陶潜为大思想家,似乎有点过誉。对“融合精神于运化之中”的所谓新自然说,虽然否定当时流行的神仙道教旨意,但也只是复归于先秦道家的运化自然。当然也不能说他的思想全归于老庄,基于他对自然界事物和人的形体与精神关系的观察,在《形影神》一组诗中,他坚持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元气自然论观点。陈寅恪、梁启超、周勋初、逯钦立、郭维森、包景诚等对陶潜人生哲学的评价,虽然各人的着重点和具体论证不尽相同,但都说到他服膺自然、反对佛道迷信的玄学自然观的形成。我认为,陶潜的元气自然论更接近王充,具有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但是这并不能说明社会人事变化的科学原因,那么对人生的贫富贵贱、死生祸福,就很容易陷入自然命定论,也可以称为宿命论。人生的际遇冥冥中似受到司命之神所支配,唯心主义的宿命论从实质来说也就是通向了有神论。因陶潜的人生际遇,思想上存在这种局限,他不信佛道鬼神,但对人生际遇无力应对,只好乐天安命,度过一生。陶潜身处之乱世,是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世风日下的社会,那些“怀正志道之士”“洁己清操之人”当然难以立足。他是不合时宜才辞官归隐,只好顺应自然,“固穷守志”而终其一生。正因为陶潜为人真性情,并无伪饰之处,故元遗山《论诗绝句》评陶诗有“豪华落尽见真淳”之句,叶嘉莹为此写过专文,论他是诗如其人。我的这部《陶潜评传》属于思想家评传,重点是论其为人的思想,先知人论世才能了解其真情诗作,由人的思想表达创作出诗文,才是诗如其人。后世文士写下拟陶、和陶的诗不少,只能形合而神离,高才如苏东坡,他追和陶诗,总不能使人满意。因此,有议论说陶诗实质上是不可学,亦不能学。不了解陶潜为人的思想,是学不来陶诗的,试读我这部评传,不知能否有此体会。《陶潜评传》后面链接有三篇评论文章,可供读《陶潜评传》时对照参考,同时欢迎读者对《陶潜评传》发表评论意见。本卷还收入另一部著作《现代思想史家杨荣国》,这原是列入“广东历史文化名人丛书”中的选题,写作要求和“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不同,无须对传主的学术思想做出研究性的评论意见,而是作为文化名人做通俗性的介绍。这里将杨荣国定位为现代思想史家,因他是生活在现代的学者,业务上是从事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书中主要介绍他这方面的情况。至于他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成就和得失,书中还留有空间供读者评议。我这部著作是用传记式的写法,结合时代背景,比较客观地叙述杨荣国的生平活动,他从抗日战争后期开始在大学任教,对其生平活动的是非得失,我没有过多评论,读者可以各凭自己的认知再做思考。

作者简介

  李锦全,1926年生,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山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广东儒学研究会会长、广东岭南理学研究会会长、广东朱熹学会思想研究会会长等职。多年来,从事中国哲学思想史教学和研究工作。出版个人专著、合著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与萧萐父主编的全国高校统编教材《中国哲学史》获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别学术成就奖、中山大学第二届卓越服务奖,发行10多万册。与方克立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七五”“八五”重点规划课题“现代新儒学思潮研究”。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领域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书目录

暂缺《李锦全文集(第八卷)》目录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