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医学中国医学中医经典医籍研读

中医经典医籍研读

中医经典医籍研读

定 价:¥59.00

作 者: 朱西杰 编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丛编项: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创新教材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3247597 出版时间: 2018-1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85 字数:  

内容简介

  《中医经典医籍研读·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创新教材》是根据宁夏医科大学对中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结合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需求,组织有多年教学及临床经验的教师编写而成。《中医经典医籍研读·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创新教材》包含《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四部分内容。《黄帝内经》部分从《黄帝内经》哲学思想及“和”文化、修辞特点及其英译研究、理论探微、临床应用发微、类证等方面全面阐述了《黄帝内经》的学术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伤寒论》部分从《伤寒论》辨证思路与方法研究、诊断思路与方法研究、临证治则治法研究、方剂研究等几个方面,就《伤寒论》的临床指导作用做一全面阐述。《金匮要略》部分从版本及注家研究、辨证方法研究、方药学研究及常见病证研究几个方面,结合原文阐述了张仲景对杂病的证治特点及用药特色。温病学部分包含温病学的源流、概念及特点,温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温病的特色诊法及辨证理论、常见温病的辨证论治等内容,就中医在温病学方面的研究做一分析。全书在中医经典的讲解分析方面既注重学生中医理论功底的夯实,又具有鲜明的临床应用特色,对于中医研究生的培养是一本较好的教材。

作者简介

  朱西杰,二级教授,主任医师,硕导、博导,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回医中医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重点专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宁夏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宁夏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主任委员。

图书目录

第一篇 《黄帝内经》
第一章 《黄帝内经》哲学思想及“和”文化
第一节 《黄帝内经》的天人观
第二节 《黄帝内经》的“和”文化
第二章 《黄帝内经》的修辞特点及其英译研究
第一节 比喻
第二节 借喻
第三节 比拟
第四节 对偶
第五节 联珠
第三章 《黄帝内经》理论探微
第一节 《黄帝内经》藏象理论探微
第二节 《黄帝内经》养生理论发微
第三节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理论发微
第四节 《黄帝内经》对药物运用的理论发微
第五节 《黄帝内经》针灸疗法理论发微
第四章 《黄帝内经》临床应用发微
第一节 《黄帝内经》齿病理论探讨
第二节 《黄帝内经》对“心痛”的认识及针灸治疗探讨
第三节 《黄帝内经》对脑及脑病的认识
第四节 《黄帝内经》咳证及其临床应用
第五章 《黄帝内经》类证
第一节 中风病类
第二节 伤寒病类
第三节 温热病类
第四节 暑病类
第五节 湿病类
第六节 痉病类
第七节 寒热病类
第二篇 《伤寒论》
第一章 《伤寒论》辨证思路与方法研究
第一节 六经辨证研究
第二节 六经与八纲结合之辨证方法研究
第二章 《伤寒论》诊断思路与方法研究
第一节 望诊
第二节 闻诊
第三节 问诊
第四节 切诊
第三章 《伤寒论》临证治则治法研究
第一节 扶正与祛邪
第二节 表里先后
第三节 积极预防
第四节 因势利导
第四章 《伤寒论》方剂研究
第一节 《伤寒论》用方思路与方法
第二节 柴胡汤类方研究及临床应用
第三节 桂枝汤类方研究及临床应用
第四节 白虎汤类方研究及临床应用
第五节 承气汤类方研究及临床应用
第六节 治水诸方研究及临床应用
第七节 痞证诸方研究及临床应用
第八节 四逆辈研究及临床应用
第三篇 《金匮要略》
第一章 《金匮要略》版本及注家研究
第一节 《金匮要略》版本研究
第二节 《金匮要略》注家研究
第二章 《金匮要略》辨证方法研究
第一节 脏腑经络辨证
第二节 八纲辨证
第三节 病因辨证
第四节 六经辨证
第五节 三焦及卫气营血辨证
第六节 抓主证辨证
第七节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第三章 《金匮要略》方药学研究
第一节 药量研究
第二节 《金匮要略》方剂配伍及组方特点研究
第三节 《金匮要略》用药思路研究
第四章 《金匮要略》常见病证研究
第一节 湿病研究
第二节 虚劳病研究
第三节 胸痹、心痛研究
第四节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研究
第五节 痰饮病研究
第六节 水气病研究
第四篇 温病学
第一章 温病学的源流、概念及特点
第一节 温病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二节 温病学的概念及特点
第二章 温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一节 温病的病因
第二节 温病的发病机制
第三章 温病的特色诊法及辨证理论
第一节 温病的特色诊法
第二节 温病的辨证理论
第四章 常见温病的辨证论治
第一节 风温
第二节 春温
第三节 暑温
第四节 湿温
第五节 秋燥
第六节 大头瘟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