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文学评论与研究当代中国文论八讲

当代中国文论八讲

当代中国文论八讲

定 价:¥88.00

作 者: 朱首献 著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钱江新潮文丛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20328791 出版时间: 2019-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 页数: 324 字数:  

内容简介

  本著选择20世纪80年代以降在中国文论领域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8个论题,即文艺活动论、文学人学论、文学主体论、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文论、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文论、重写文学史以及文学史本体问题论、文学史方法问题论等进行研究,分别从史与论两个视角切入当代中国文论的局部流变,进而对之进行深入的探讨,力图从一个侧面勾画出当代中国文论的历史性与当下内涵,也为读者了解当代中国文论的学科理念、知识结构、演进路径,进而把握其内在的逻辑理路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知识学图景。

作者简介

  朱首献,男,生于1973年10月,河南淅川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同年入浙江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1999年4月毕业留校工作,2001年至2005年在浙江大学中文系攻读博士学位,2006年至2010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在塔里木大学参加教育部第七批援疆。现为浙江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学基础理论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中国博士后基金、浙江省社科规划等项目多项,出版学术专著《文学的人学维度》1部,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在《文学评论》等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图书目录

导 论 ……………………………………………………………………… 1
第一讲 文艺活动论 ……………………………………………………… 7
 第一节 文艺活动论的理论内核 ……………………………………… 8
 第二节 对文艺活动论的批评 ………………………………………… 26
 第三节 反思与评介 …………………………………………………… 36
第二讲 文学人学论 ……………………………………………………… 42
 第一节 “文学是人学”命题的出场、挫折与重返理论现场 ……… 43
 第二节 文学人学本体论及其展开 …………………………………… 58
 第三节 反思与评介 …………………………………………………… 75
第三讲 文学主体论 ……………………………………………………… 87
 第一节 刘再复与文学主体论 ………………………………………… 88
 第二节 主体论的误区与理论界的反拨 …………………………… 100
 第三节 反思与评介 ………………………………………………… 120
第四讲 理性与非理性主义文论 ……………………………………… 129
 第一节 思想解放与非理性主义文论的滥觞 ……………………… 130
 第二节 理性主义文论的回应与反拨 ……………………………… 141
 第三节 反思与评介 ………………………………………………… 151
第五讲 本质与反本质主义文论 ……………………………………… 158
 第一节 后现代文艺学与反本质主义文论 ………………………… 159
 第二节 捍卫本质主义 ……………………………………………… 173
 第三节 反思与评介 ………………………………………………… 187
第六讲 “重写文学史”论 ……………………………………………… 193
 第一节 重写文学史与审美主义文学史观 ………………………… 194
 第二节 对 “重写文学史”的质疑与批评 ………………………… 204
 第三节 反思与评介 ………………………………………………… 211
第七讲 文学史本体问题论 …………………………………………… 221
 第一节 文化本体论 ………………………………………………… 222
 第二节 作品本体论 ………………………………………………… 228
 第三节 人性本体论 ………………………………………………… 232
 第四节 民族文化—心理本体论 …………………………………… 241
 第五节 读者本体论 ………………………………………………… 247
 第六节 对象 (实体)本体论 ……………………………………… 254
 第七节 反思与评介 ………………………………………………… 259
第八讲 文学史方法问题论 …………………………………………… 270
 第一节 客观论方法观 ……………………………………………… 271
 第二节 主观论方法观 ……………………………………………… 280
 第三节 调和论方法观 ……………………………………………… 291
 第四节 反思与评介 ………………………………………………… 311
后 记 …………………………………………………………………… 323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