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中国历史地理十讲

中国历史地理十讲

中国历史地理十讲

定 价:¥68.00

作 者: 邹逸麟 著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名家专题精讲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309144567 出版时间: 2019-07-01 包装: 精装
开本: 32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历史地理学研究方面的论文十篇,列为十讲,内容大致如下:(一)我国历史时期水系主要是黄河、运河的开凿、变迁、兴废的历史过程;(二)我国历史时期水环境变化及其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互动关系;(三)两三千年来我国环境变迁的历史地理背景。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了解我国环境变化的历史背景和两难的处境,从而汲取历史教训,避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

作者简介

  邹逸麟:男,1935年8月31日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195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 邹逸麟 邹逸麟 历史系。同年秋分配至中国科学历史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 1957年初,随谭其骧教授来上海参加《中国历史地图集》编纂工作。1962年转入复旦大学历史系任助教,1978任讲师。1980年晋升为副教授。 1982年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副所长。1984年国家教委特批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1988年国务院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1992、1997年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聘为第三、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993、1998年被选为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1994年被聘为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 1996年辞去研究所所长职务,同年被复旦大学聘为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首席教授。1998年继聘为首席教授。现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历史地理》主编、上海社联委员、上海史志学会会长、上海地名学会副会长、上海中山学社副社长。民盟中央委员、上海市副主委、复旦大学主委。讲授有《历史地理学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等讲座。

图书目录

前言

一、《我国环境变化的历史过程及其特点初探》 1-18

(2002年5月30日发表于《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2年第10期全文摘录,《秘书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编)。收入《椿庐史地论稿》第333-343页)

二、《明清时期北部农牧过渡带的推移和气候寒暖变化》19-46

(1995年1月25日发表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收入《椿庐史地论稿》第302-319页)

三、《历史时期华北大平原湖沼变化述略》 47-82

(1985年1月完成,1987年5月发表于《历史地理》第五辑,页25-39。收入《椿庐史地论稿》第246-269页)

四、《江淮平原的人文》83-114

(1993年3月收入谢觉民主编《自然·文化·人地关系:人文地理笔谈》(科学出版社)。收入《椿庐史地论稿》第356-376页)

五、《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及其影响概述》 115-143

(1980年8月,刊于《复旦学报》(历史地理专辑,上海人民出版社)。收入《椿庐史地论稿》第1-20页)

附:《历代正史<河渠志>浅析》144-164

(发表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3期。收入《椿庐史地论稿续编》第562-575页)

六、《北宋黄河下游横陇北流诸道考》165-185

(1976年初稿,1979年改定,1981年9月发表于《文史》第12辑。收入《椿庐史地论稿》第25-38页)

附:《北宋黄河东北流之争与朋党政治》186-218

(2008年8月刊于《华学》第九、十辑(上海古籍出版社)。收入《椿庐史地论稿续编》第66-89页)

七、《从地理环境考察我国运河的历史作用》219-248

(发表于《中国史研究》1982年第3期。收入《椿庐史地论稿》第226-245页)

八、《唐宋汴河淤塞的原因及其过程》249-280

(1962年9月发表于《复旦大学学报》1962年第1期。收入《椿庐史地论稿》第87-107页)

九、《山东运河历史地理问题初探》281-326

(1978年冬初稿、1979年冬改定,1981年11月刊于《历史地理》创刊号,页80-98。收入《椿庐史地论稿》第150-183页)

十、《淮河下游南北运口变迁和城镇兴衰》327-

(1985年8月初稿、1986年6月二稿,1988年9月发表于《历史地理》第六辑,页57-72。收入《椿庐史地论稿》第184-208页)

· · · · · ·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