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哲学知识读物现实性原则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域转换

现实性原则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域转换

现实性原则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域转换

定 价:¥48.00

作 者: 贺长余
出版社: 东北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51716710 出版时间: 2017-09-01 包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23 字数:  

内容简介

  《现实性原则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域转换》深入探究在现实性原则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两大视域转换。众所周知,马克思哲学是基于现实的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哲学。在一定意义上,马克思哲学指出历史发展的双重动力是基于阶级斗争的革命与基于生产力进步的发展。当马克思哲学转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意识形态化的无产阶级认识和改变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时,“革命与发展”两大视域必然潜在于体系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主义哲学,一贯秉承从客观历史现实出发的“现实性原则”。这就决定了其认识和观察社会历史的理论视域必然受“现实”所规定,并随着现实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思想形式,即随着现实社会历史的时代主题的变迁而改变自己的存在样式。革命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模式和理论表征,是适应革命斗争的实际需要而形成的,反映了实际革命斗争的客观要求,在革命战争年代是合理的、必要的、正确的,但是,随着国内大规模急风暴雨式的革命斗争基本结束、世界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的历史转变,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要转换自己的理论视域——从强调对抗、斗争、批判、否定的两极对立的革命视域,转向和平与发展背景下的合理批判、兼容并蓄、互利共生、开放多样的发展视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转换,就意识形态而言,不仅开辟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而且开辟了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学术研究而言,不仅实现了马克思哲学立场的历史回归,而且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的自我确证,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观察分析现实世界和全球发展的重大问题的新视域。就实践而言,则促成了中国的和平崛起,推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作者简介

暂缺《现实性原则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域转换》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当代中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理论自觉
1.1.1 从非体系化哲学到体系化意识形态
1.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再认识与体系重建
1.1.3 “回到马克思”运动
1.2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走向与问题
1.2.1 寻找家园的纯粹化努力
1.2.2 面向实际的现实化探索
1.2.3 回归马克思哲学视域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
1.3 当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应以何种样态出场
1.3.1 哲学精神的“时代”与时代精神的哲学
1.3.2 时代主题的转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的转换
第2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性原则与理论视域
2.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形态诠释
2.1.1 马克思哲学实践本质与阶级属性
2.1.2 体系化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
2.1.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生成发展着的与时俱进的哲学
2.2 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性原则的基本内涵
2.2.1 康德:主体反思下的“现实性”概念诞生
2.2.2 黑格尔:思辨的“现实性”概念确立
2.2.3 马克思:实践基础上的“现实性”概念生成
2.2.4 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性原则的理论诠释
2.3 视域概念及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关涉
2.3.1 本书视域概念的界定
2.3.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双重视域
第3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视域的开启
3.1 高扬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性原则的时代规定
3.1.1 革命:19世纪下半叶世界历史的风云际会
3.1.2 马克思哲学现实关照的革命取向
3.1.3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时代精神的现实把握
3.2 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视域确立的根基
3.2.1 “历史科学”——马克思哲学的自我确认
3.2.2 革命与发展:历史前行的双重动力
3.2.3 革命哲学:无产阶级解放理论的现实规定
3.3 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视域的核心内涵
3.3.1 “阶级斗争”为主题
3.3.2 “文化批判”为主导
3.3.3 “革命范式”为主线
3.4 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视域的理论表征
3.4.1 突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斗争与对立
3.4.2 突出对立统一规律的斗争性原则
3.4.3 突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3.4.4 突出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对推动历史进步的首要意义
第4章 革命视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及其理论反思
4.1 革命视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展开
4.1.1 列宁主义哲学对时代和国情的理论把握
4.1.2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探索
4.1.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确立
4.2 革命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成就
4.2.1 苏联与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
4.2.2 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
4.2.3 新中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4.2.4 反抗帝国主义和殖民统治的世界成就
4.3 革命视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条化与社会主义探索的失误
4.3.1 现实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根基
4.3.2 革命视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发展视域的遮蔽
4.3.3 革命视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条化及其实践后果
第5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的当代转向
5.1 现实性原则的恢复与国情、世情的再认识
5.1.1 实事求是——从“本本原则”到现实性原则
5.1.2 时代主题的新认识
5.1.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规定
5.2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视域显现
5.2.1 社会现实的历史变迁
5.2.2 生产力发展: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因
5.2.3 现实性原则的当代要求:革命视域向发展视域转换
5.3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视域的核心内涵
5.3.1 回归“本真”:唯物史观基础上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5.3.2 和谐“本位”:可持续协调发展
5.3.3 发展“本身”:事实与价值的内在统一
5.4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视域的理论表征
5.4.1 强调实践观反对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僵化对立
5.4.2 突出肯定性辩证法、弱化否定性辩证法
5.4.3 主张构建和谐社会
5.4.4 提出开放式的思维原则
第6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转换的现实回响及其意义所在
6.1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转换及其实践
6.1.1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转换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
6.1.2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转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6.1.3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转换与当下中国社会和谐发展
6.2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转换及其世界景观
6.2.1 科学发展:20世纪全球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
6.2.2 生态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转换对世界环境问题的关照
6.2.3 和谐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转换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前瞻
6.3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转换的意义所在
6.3.1 对马克思哲学立场的历史回归
6.3.2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路向
6.3.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新诠释
6.3.4 中国文化自觉之哲学基础的新探索
6.3.5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转换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附录:相关研究成果
“现实”的哲学历程
用好问题导向
学术研究要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
唯物辩证法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
生命·思维·历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转换及其时代回响
从人民到公民——马克思第二条政治解放路径的回归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方法论思想探析
“五大发展理念”的三大取向
辩证法内涵之辨及对全面依法治国的启示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