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文艺美学如何可能

文艺美学如何可能

文艺美学如何可能

定 价:¥78.00

作 者: 王德胜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305199615 出版时间: 2018-01-01 包装:
开本: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文艺美学如何可能》由王德胜著。围绕文艺美学学科建构及其相关问题的讨论已历时数十年,作为一个迄今仍存有争议的学科概念(或学科建构意识),在“不确定”中找寻确定,在“不确定性”中实现理论建构的现实意图,是文艺美学本身具有强烈的学科建构意识而又积极地将美学、文学理论和艺术理论的对象视野综台为自身研究范围的基本体现。事实上,由于特定文化语境下的问题阐释需要,中国的文艺美学研究从一开始便以自身的路径选择与确立,具体回应着文学艺术的现实问题,靠前地联结着文学艺术活动与人生现实的审美关系,在为文学艺术研究确定直面现实的理论方向的同时,也为美学、文学理论、艺术理论争得了一片现实的生机。

作者简介

  王德胜,文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高校文艺美学高水平创新团队带头人;“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重量人选,教育部“新世纪很好人才”,北京高校“学术创新人才”。兼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教育部艺术学理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等。长期从事文艺美学、现代中国美学史和当代审美文化理论研究,出版《扩张与危机扎《文化的嬉戏与承诺》《宗自华评传》《散步美学》《当代处境中的美学问题》《视像与快感》《美学的改变》等著作15部,主编《美学的历史――20世纪中国美学学术进程(增订本)》(合作)、《美学原理》,发表论文百余篇,曾获全国很好博士学位论文、靠前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北京市哲学社科很好成果二等奖、新时期20年很好文艺理论论文奖等。

图书目录

文艺美学:问题与希望

一  “应时而生”的问题

二  从学科形态转向具体研究形态

文艺美学:定位的困难及其问题

一  如何定位“文艺美学”

二  对现有理论的分析

三  文艺美学研究的重点问题

文艺美学的不确定性

一  对象与路径:不确定性的意味

二  兼容的运思:不确定性作为确定化的根据

文艺美学:理论建设及其当代问题

一  文艺的自律性诉求与文艺美学的提出

二  “文艺美学”:合法性的疲软

三  文艺美学:学术资源及其特征

四  文艺美学研究的当代立场与问题意识

文艺美学:“双重变革”与“集体转向”

一  学术思维与理论建构的变革

二  超越“审美/非审美”二元对立的理论转向

艺术审美的价值限度

一  艺术“创造”神话的崇拜

二  艺术审美价值效力的有限性

三  艺术作为现实中人的心理补偿

四  艺术审美的有限性维度

大众传播与当代艺术状况――当代艺术模式转换的一种现实

一  大众传播、日常生活与艺术模式转换

二  “传播假相”与当代艺术选择的困难

三  四个关注点

走向大众对话时代的艺术――当代审美文化理论视野中的艺术话题

一  艺术:在曰常生活层面与大众“对话”

二  艺术:走向大众对话的基本因素

三  艺术:大众对话时代的“跨越”

“技术本体化”:意义与挑战――当代审美文化视野中的技术与艺术问题

一  “技术本体化”的可能性

二  重写艺术概念

三  “技术本体化”的魔咒

四  “技术本体化”与审美文化研究策略

“仪式化”:大众传媒制度化时代的文学写作

一  “仪式化的写作”

二  “形象”即“意义”,“意义”即“形象”

三  文学写作的文化娱乐性效果

“娱乐神话”与传媒时代的艺术经济学

一  “娱乐神话”的特征

二  “娱乐神话”生产的艺术经济学属性

文学研究:“后批评”时代的实践转向

一  常识性观念及其肢解

二  “泛文本”立场及其“后性”特征

三  形象文化资料与文学研究的批评资源

重建美学与生活的关系

一  美学的思想尴尬

二  建构“生活的美学”

三  生活现实的在先地位及其重新肯定

“去”之三味:中国美学的当代建构意识

一  “去体系化”的美学态度

二  “去本体化”的立场

三  “去理性至上化”的理论倾向

美学的改变――从“感性”问题变异看文化研究对中国美学的意义

一  “感性”问题的两方面特性

二  文化研究为中国美学带来新可能

陈述“感性”与美学话语社会化

一  直面人的感性生存权利

二  美学话语社会化的两个方面

回归感性意义――日常生活关学论纲之一

一  感性问题的新美学意涵

二  “新感性价值本体”

三  “日常生活美学”的阐释指向

四  美学话语社会化的当代前景

感性意义:日常生活的美学维度

一  感性意义成就日常生活的美学维度

二  日常生活的现实介入

视像与快感――我们时代日常生活的关学现实

一  “眼睛的美学”

二  “视像”的生产与消费

三  新的美学话语

身体意识与美学的可能性

一  破除“破除的恐惧”

二  恢复“身体的自觉”

三  美学的重新“确立”

“微时代”的美学

一  “微时代”的文化征象

二  “微时代”的美学取向

“微时代”:“生活审美化”与美学的重构

一  “生活审美化”的普泛实现

二  “去边界”的美学知识处境

三  回到日常感受的出发点

“微时代”:美学批评的空间意识建构

一  美学批评:空间意识传统与“在场性”的缺失

二  “微时代”:空间开放性与交互性

三  “在场”的美学批评

“日常生活审美化”在中国

一  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

二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中国表征

三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当代审美文化研究”

四  日常生活与感性

五  从“日常生活审美化”到“日常生活美学”

当下文化语境与艺术学学科建构的现实问题

一  文化语境的“四化”

二  艺术指向性变迁与艺术学学科建构的问题

三  走向开放性体系建构

附:艺术的难题――艺术与人的断想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