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形态变革与话语转型:1990年代央视新闻评论部生产实践

形态变革与话语转型:1990年代央视新闻评论部生产实践

形态变革与话语转型:1990年代央视新闻评论部生产实践

定 价:¥69.00

作 者: 张海华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20123402 出版时间: 2018-05-01 包装:
开本: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将研究目光聚焦到1990年代中国电视新闻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1993年,也就是邓小平南方讲话的第二年,中央电视台在“荒芜”的早间时段推出了《东方时空》这一电视新闻杂志栏目,随后又在此基础之上成立了专门从事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新闻评论部,从而拉开了中国电视新闻改革的序幕。“关注普通人”“尊重”“平等”,这些理念成为这些栏目创办者的共识,也成为他们以电视节目推动社会变革的朴素信仰。年轻的电视从业者们以纪实主义为指引,开始尝试突破以往程式化的电视话语,让观众从电视上看到自己一样的普通人,看到不同于以往电视上主流新闻话语的新的形式和内容,用新的电视节目形态传达新的理念。《东方时空》的三个子栏目——《生活空间》《东方之子》《焦点时刻》分别成为观察纪实、谈话纪实、报道纪实三种节目形态的发展源头,这三种节目形态是建构电视启蒙话语的三种形式策略,共同体现和代表了人文关怀、思想多元和社会批判等理念。此后,《焦点访谈》(1994年)、《实话实说》(1996年)、《新闻调查》(1996年)等多个有影响力的深度栏目相继诞生。从而形成了以“老百姓”为话语对象的1990年代独特的电视启蒙话语。随着1990年代中国媒介环境日益多元化和市场化加速发展, 1990年代初期建构起来的电视启蒙话语也逐渐向电视专业话语转型,它们的发展、演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电视话语中的场域关系变革。对电视新闻话语建构的分析并不是要证明某种建构的正误,或者要说明其合理性,而是要揭示话语建构变化的背后各种社会条件、权力关系的变化,以及更为重要的是分析新闻实践变化过程中,从业主体如何将这种话语建构进行贯彻,他们自身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作者简介

暂缺《形态变革与话语转型:1990年代央视新闻评论部生产实践》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绪 论
第一章 形态变革出现的背景
  第一节 改革开放的宏观环境
  第二节 电视从业者的主体意识
  第三节 电视纪实主义的兴起
  小 结
第二章 电视启蒙话语初建
  第一节 电视启蒙话语建构
  第二节 如何看待1990年代电视形态变革
  小 结
第三章 电视话语转型
  第一节 观察纪实:失落的人文
  第二节 谈话纪实:谁的话语权
  第三节 报道纪实:尴尬的批判
  小 结
第四章 电视话语权力关系演变
  第一节 与主流文化的权力关系演变
  第二节 与大众文化的权力关系演变
  第三节 与精英文化的权力关系演变
  小 结
第五章 电视话语主体变迁
  第一节 虚幻的精英意识
  第二节 精英意识幻灭
  第三节 分化的主体
  小 结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后 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