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文学评论与研究中西经典的会通:卫礼贤翻译思想研究

中西经典的会通:卫礼贤翻译思想研究

中西经典的会通:卫礼贤翻译思想研究

定 价:¥68.00

作 者: 徐若楠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32779284 出版时间: 2018-12-01 包装:
开本: 页数: 208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卫礼贤的翻译思想,依托2万张珍贵的第一手史料,首度对卫礼贤的翻译方法和理念进行了系统研究。卫礼贤(Richard Wilhelm, 1873-1930)是德国现代汉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经典至今为止*重要的德语译者。他在20世纪初翻译的中国经典(《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是德语图书市场上**经久不衰的中国作品,而他翻译的《易经》更是世界各语种译本的原版。卫氏依据德国古典哲学、基督教神学和德国古典主义文学构建中西经典之间的互文性,从根本上成功地在东西方思想之间架起了一座会通的桥梁。

作者简介

  徐若楠,1987年生于北京,现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讲师。200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德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翻译理论与实践(德英汉复语同传)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12年始跟从中国首位德语翻译学博士导师王建斌教授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攻读德语翻译学博士。2013-2014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联合培养奖学金,赴德国美因茨翻译学院跟从德国首位口译学教授D?rte Andres从事翻译学研究。2016年6月,获文学博士学位。2016年7月起,任教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专业为翻译理论与实践。2017年9月,获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2017年度基础外语教学“陈梅洁”奖。

图书目录

前言
Vorwort
目录
图录
章绪论
节让东方之光点亮世界
第二节中国文化走出去
第三节研究思路和各章主旨
第二章卫礼贤的生平及学术活动
节卫氏的生平概述
第二节卫氏的主要学术活动
一、尊孔文社和德华交流社
二、北方学社
第三节卫氏的个人思想
第四节小结
第三章卫礼贤的中国经典德译
节卫氏翻译活动概述
第二节《中国宗教和哲学》源流丛书
第三节卫译中国经典的基本情况
第四节小结
第四章卫礼贤翻译中国经典的方法
节翻译流程和特点
第二节交往的中外伙伴
第三节合作翻译的模式
第四节与出版社的合作
第五节小结
第五章卫礼贤的功能翻译理念
节卫氏翻译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功能翻译理论提出的背景
二、功能翻译理论体系的基本原则
三、功能翻译理论作为普通翻译学理论
四、“目的论”对卫氏翻译研究的适用性
第二节卫氏对翻译性质及规律的认识
一、动态的翻译观
二、语篇类型之别
三、创造性的翻译
四、译者的主体性
第三节卫氏对中国经典翻译的基本定位
一、翻译目的
二、翻译目的决定目标受众
三、翻译目的决定选题
四、翻译目的决定底本和注疏
五、译文的语内连贯和语际连贯
第四节小结
第六章卫礼贤翻译中国经典的基本策略:构建中西经典之间的互文性
节有关互文性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卫译《大学》的互文性构建
一、卫氏模仿理雅各《大学》译文
二、卫氏1904年《大学》译文
三、卫氏《大学章句?首章注》译文
四、卫氏借鉴辜鸿铭《大学》译文
五、卫氏1919-1920年《大学》译文
六、卫氏1923年《大学》译文
七、卫氏1930年《大学》译文
第三节卫译《中庸》的互文性构建
一、卫氏1914年《中庸》译文
(一)《中庸章句序》
(二)《中庸》书名
(三)《中庸章句?首章注》
(四)《中庸章句》正文章
(五)《中庸章句》正文其余部分
二、卫氏1919/1920年《中庸》译文
三、卫氏1930年《中庸》译文
第四节卫译《论语》的互文性构建
一、围绕核心概念的互文性构建
(一)“忠恕”和“道德律”
(二)“仁”和“德性”
(三)“义”和“义务”
(四)“道”和“理性”
(五)“德”和“精神力量”
(六)“天”和“上帝”
(七)“圣人”和“天才”
二、《论语》的三大互文性构建
(一)宗教互文性的构建
(二)哲学互文性的构建
(三)文学互文性的构建
第五节卫译《道德经》的互文性构建
一、“道”的译解
二、“德”的译解
三、哲学互文性的构建
(一)黑格尔辩证法
(二)康德的二律背反
(三)个体化原则
(四)新柏拉图主义
(五)柏拉图理念说
四、宗教互文性的构建
(一)原罪说
(二)认识论
(三)自然之法
(四)《圣经》
(五)善恶说
(六)伦理学
五、文学互文性的构建
六、与时代精神的呼应
第六节小结
一、卫氏构建互文性的基本原理
二、卫氏构建互文性的基本方法
三、卫氏构建互文性的基本依据
四、卫氏的翻译会通思想
第七章结论
参考文献
1.一级文献
2.二级文献
3.插图文献(不含以上文献)
附录1卫礼贤简要年表
附录2卫礼贤翻译中国经典年表(1900-1930)
文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