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乡村振兴中的农户生产行为与农业发展方式研究

乡村振兴中的农户生产行为与农业发展方式研究

乡村振兴中的农户生产行为与农业发展方式研究

定 价:¥48.00

作 者: 高昕,李国权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09249639 出版时间: 2018-1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64 字数:  

内容简介

  《乡村振兴中的农户生产行为与农业发展方式研究》以演化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农业发展理论、农户行为理论等为理论依据,在对已有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提出农户需求是农户生产行为变异的内在动因,农户生产行为变异引起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革,农业生产经营变革促使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村农业发展转型等理论假设。以此为起点构建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绩效的评价指数和农户生产行为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依托文献数据和实证调查分别对中国农业发展转变历程和当代中国农户生产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探寻了中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特征和农户生产行为变异的内在规律以及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对所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了规范性验证。在此基础上,《乡村振兴中的农户生产行为与农业发展方式研究》进一步以农户需求为起点,以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目标,探索了农户生产行为视角的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机制,进而从农业发展方式的维度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高昕,1980年出生,管理学博士,黄河科技学院中国创新发展研究院副教授,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曾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先后公开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在《河南日报》等媒体发表文章多篇。李国权,1978年9月生,博士,河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农业与农村经济理论与政策、农村土地制度与政策等。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学科项目等省部级课题5项,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4部。

图书目录

前言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1.2.1 研究思路
1.2.2 本书框架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
2.1.1 农户生产行为
2.1.2 经济发展方式
2.1.3 农业发展方式
2.1.4 乡村振兴战略
2.2 理论基础
2.2.1 演化经济学思想
2.2.2 行为经济学理论
2.2.3 农户行为理论
2.2.4 农业发展理论
2.2.5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
2.3 文献综述
2.3.1 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2.3.2 农户生产行为研究
2.3.3 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3 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内涵与哲学意蕴
3.1 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
3.1.1 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
3.1.2 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必然
3.1.3 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价值
3.2 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内涵
3.2.1 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基础
3.2.2 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内涵
3.2.3 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
3.3 乡村振兴战略的哲学意蕴
3.3.1 乡村振兴战略的哲学底色
3.3.2 乡村振兴战略的哲学逻辑
4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
4.1 发达国家乡村振兴发展的实践与经验
4.1.1 发达国家乡村振兴发展的实践探索
4.1.2 发达国家乡村振兴发展的经验启示
4.2 近代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演变与变迁
4.2.1 近代我国乡村建设的演进历程
4.2.2 中国乡村建设百年演进的当代启示
4.3 国内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探索
4.3.1 江苏省永联村的产业发展模式与经验
4.3.2 浙江高家堂村的生态保护模式与经验
4.3.3 河南省平乐村的文化传承模式与经验
4.3.4 天津大寺镇王村社会综治模式与经验
4.3.5 上海市泖港镇的城郊集约模式与经验
5 农户生产行为变异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关系
5.1 农户生产行为的主要特征与变异规律
5.1.1 农户生产行为的主要特征
5.1.2 农户生产行为变异的内在规律
5.2 农业发展方式的理论内涵与转变逻辑
5.2.1 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分析框架
5.2.2 农业发展方式的理论内涵
5.2.3 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逻辑构成
5.3 农户生产行为变异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
5.3.1 农户生产行为与农业发展方式的逻辑——历史启迪
5.3.2 农户组织结构与农业生产特性的契合——现实考量
5.3.3 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复杂性的微观成因——理论视角
5.3.4 发展方式转变对农户生产行为的要求——时代命题
5.3.5 农户个人利益诉求与国家的战略取向——博弈均衡
6 中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历程与规律
6.1 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历程的划分依据
6.2 中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基础
6.3 新中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历程
6.3.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业发展方式(1949~1978年)
6.3.2 改革开放初期的农业发展方式(1978-1992年)
6.3.3 市场经济确立初期的农业发展方式(1992-2004年)
6.3.4 工业反哺农业时期的农业发展方式(2004-2012年)
6.3.5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农业发展方式(2012年至今)
6.4 中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特征与规律
6.4.1 以农户为主体的制度诱致型转变
6.4.2 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取向型转变
6.4.3 以粮食为核心的资源约束型转变
6.4.4 以问题为导向的渐进探索型转变
6.4.5 以工业为先导的多维差异型转变
7 中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绩效评价
7.1 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7.1.1 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定量评价依据与原则
7.1.2 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指数指标构成与权重
7.1.3 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绩效的评价方法选择
7.2 中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指数的实证分析
7.2.1 中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指数的测算结果
7.2.2 中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指数的多维解析
8 新常态下中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特征与趋势
8.1 新常态下中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条件
8.1.1 农业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8.1.2 农业生产条件大幅改观
8.1.3 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8.1.4 内部发展机制更加完善
8.1.5 外部环境条件更为宽松
8.2 新常态下中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压力挑战
8.2.1 资源环境约束趋紧
8.2.2 农业效益持续下降
8.2.3 农业结构矛盾突出
8.2.4 创新驱动动力不足
8.2.5 农业发展任务艰巨
8.3 新常态下中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目标
8.3.1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8.3.2 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实现农业经营的现代化
8.3.3 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实现资源利用的现代化
8.3.4 转变农业管理方式,实现农业管理的现代化
8.4 新常态下中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趋势特征
8.4.1 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目标取向的多维性
8.4.2 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参与主体的多元性
8.4.3 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动力构成的综合性
9 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农户生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9.1 农户生产行为调查的基本状况
9.2 农户生产行为的描述性特征
9.2.1 受访农户家庭特征
9.2.2 受访农户户主特征
9.2.3 农户农业发展认知特征
9.2.4 农户生产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
9.3 农户生产行为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
9.3.1 基本分析框架与理论假设
9.3.2 结构方程模型选择与构建
9.3.3 调查样本信度与效度检验
9.3.4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及评估
9.3.5 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及分析
10 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机制创新与策略选择
10.1 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思路
10.1.1 农户生产行为多元激励约束机制的理论假设
10.1.2 基于农户生产行为的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思路
10.2 农户生产行为的激励约束机制
10.2.1 乡镇城市化——农户生产行为变异的诱导机制
lO.2.2 农民职业化——农户生产行为变异的动力机制
10.2.3 农业市场化——农户生产行为变异的运行机制
10.2.4 产业一体化——农户生产行为变异的牵引机制
10.2.5 路径法治化——农户生产行为变异的约束机制
10.3 农业发展支持政策的策略选择
10.3.1 确立农业发展支持政策的重心
10.3.2 明确农业发展支持政策的取向
10.3.3 加强农业发展支持政策的执行
10.3.4 协同农业发展政策与立法关系
参考文献
附录:农户生产行为调查问卷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