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文学评论与研究歌谣与中国新诗:以1940年代新诗歌谣化倾向为中心

歌谣与中国新诗:以1940年代新诗歌谣化倾向为中心

歌谣与中国新诗:以1940年代新诗歌谣化倾向为中心

定 价:¥78.00

作 者: 陈培浩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20337496 出版时间: 2018-1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歌谣是行走于民众口中的诗,新诗是汉语现代转型过程中打开新世界、化合新经验催生的文体,由于特殊的历史机缘,20世纪中国新诗进行了多次以歌谣为资源的努力求索。《歌谣与中国新诗:以1940年代“新诗歌谣化”倾向为中心》对20世纪新诗化合歌谣的多次实践进行历史追踪,并重点聚焦于1940年代“新诗歌谣化”在国统区、解放区两种不同文学制度下的丰富实践,通过细读何其芳、艾青、袁水拍、李季、阮章竞等人的代表诗作,展示了新诗与歌谣不同的文体边界以及歌谣进入新诗的复杂历史语境。

作者简介

  陈培浩,男,1980年出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现为韩山师范学院副教授,诗歌创研中心主任,新诗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学院签约作家、广东省作协签约评论家,入选2015年广东特支人才计划·青年文化英才,2015年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近年已在《文学评论》《当代作家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理论与批评》《南方文坛》《当代文坛》《文艺争鸣》《中国文学研究》《人民日报》《文艺报》等重要学术报刊发表论文几十篇。论文多次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已出版《迷舟摆渡》《阮章竞评传》《互文与魔镜》等著作。曾获《当代作家评论》年度优秀论文奖、首届广东青年文学奖文学评论奖等奖项。

图书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新诗“歌谣资源”的发现与发生(1918-1927)

第一节 1920年代新诗歌谣资源的探索

第二节 “文艺的”与“学术的”:歌谣现代文化身份的生成

第二章 “新诗歌谣化”的阶级路径(1928-1936)

第一节 “文艺大众化”与“新诗歌谣化

第二节 阶级文学的内在困境:《新诗歌》的两种读者反应

第三节 歌谣的阶级化:何谓旧形式的”改革“?

第三章 “新诗歌谣化”及其多重文化动力(1937-1949)

第一节 “旧瓶装新酒”诗歌及“民间形式”话语

第二节 不可抗拒的转型:新文学话语及其消解

第三节 人民性的召唤和歌谣体的改良:阶级民族主义话语催生的诗歌

第四章 无法完成的转型

——何其芳与新诗歌谣化“

第一节 “虽有旧梦,不愿重温”:民间资源压力下的搁笔

第二节 艰难转型:“自我”和“大我”的交战

第三节 “自我抒情”与“格式诗法”的冲突

第五章 走向山歌

——1940年代袁水拍诗观转化的历史语境与动因

第一节 一次偶然的交集?

第二节 “对于歌谣,我有了偏心”

第三节 重建“人的道路”:一种历史透视法

第四节 人民性与歌谣的无缝对接

第六章 革命文学体制与民歌入诗

——《王贵与李香香》的阶级想象及经典化

第一节 过滤与重构:阶级想象与民间意识的更替

第二节 革命期待下的经典化接力

第七章 重识民歌诗的“革命”与“现代”

——《漳河水》的诗法政治和神话修辞

第一节 “诗法政治”与“诗歌想象”

第二节 “妇女解放”的神话修辞术

第三节 重返古典之文:革命神话的观念基础

第四节 革命民歌诗:作为一种特殊的“现代”诗

第八章 歌谣:作为新诗的资源难题

第一节 “可歌性”与“去音乐化”:政治与文艺两种立场的争辩

第二节 “设限”或“去限”:两种限度意识的对峙

第三节 “资源”的难题:新诗与歌谣的纠葛与迷思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