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刑法《刑法》第13条但书与刑事制裁的界限

《刑法》第13条但书与刑事制裁的界限

《刑法》第13条但书与刑事制裁的界限

定 价:¥68.00

作 者: 彭文华 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300277301 出版时间: 2019-1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51 字数:  

内容简介

  在司法实践中,没有国家会对轻微危害行为一律给予刑罚制裁。不处罚轻微危害行为,意味着需要确定犯罪成立的量度,是为犯罪定量。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为犯罪定量确定了法律依据,具有出罪与入罪双重功能。作为但书理论根据的社会危害性理论,是主观判断与客观判断、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有机统一。在构建犯罪构成论体系时,应当包含体现犯罪量度的要件。但书规定对界定排除犯罪性行为是否过当,对预备犯、未遂犯、中止犯的处罚范围以及既遂犯的处罚类型,以及对共同犯罪中的共谋共犯、帮助犯与教唆犯的处罚范畴等,均具有直接影响。以但书为依据,在具体犯罪的定量上应坚持立法定量与司法自由裁量并行原则。适应但书定量需要,应对我国刑法中的罪刑体系加以改革及完善。

作者简介

  彭文华,男,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人。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院长、教授、法学博士及博士后。兼任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理事、苏州市委政法委法律顾问、苏州市和张家港市政府法律专家顾问、苏州市公安局法律专家顾问、苏州市信访局疑难刑事案件法律咨询专家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刑法学,重点领域为犯罪定量、犯罪论体系、量刑及人工智能刑法等。 在《法学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法商研究》《法学家》《现代法学》《法学》《法律科学》《法学评论》《比较法研究》《环球法律评论》《政治与法律》等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60余篇,约20余篇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刑事法学》等转载。独著、合著、主编、副主编《犯罪既遂原理》《犯罪构成本原论及其本土化研究》《刑法总论》《刑法分论》等10余部。主持***、省部级项目6项。荣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优秀论文(2012~2016)二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励。曾赴韩国以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

图书目录

目 录
绪 论 1
第一章 《刑法》第13条但书概述 8
第一节 但书的含义 8
第二节 但书的功能 17
第三节 但书的适用 24
第四节 但书与域外理论中相关概念之比较 50
第二章 但书与社会危害性理论 58
第一节 但书是社会危害性理论的立法化 58
第二节 社会危害性的基本属性 64
第三节 社会危害性理论与罪刑法定原则 72
第四节 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 76
第五节 社会危害性与法益侵害 104
第三章 但书与犯罪构成论体系 107
第一节 犯罪构成论体系的立法依据 107
第二节 但书与犯罪构成要件体系 113
第四章 但书与排斥犯罪性事由的限度 124
第一节 但书与正当防卫的限度 124
第二节 但书与紧急避险的限度 137
第五章 但书与犯罪停止形态的处罚范围 159
第一节 但书与预备犯的处罚范围 159
第二节 但书与未遂犯的处罚范围 179
第三节 但书与中止犯的处罚范围 192
第四节 但书与犯罪既遂形态 202
第六章 但书与共同犯罪的处罚范围 209
第一节 但书与共谋未实行的处罚范围 209
第二节 但书与中立帮助行为的处罚范围 217
第三节 但书与独立教唆犯的处罚范围 246
第七章 但书与刑法分则定罪模式 251
第一节 犯罪定罪模式概述 251
第二节 但书不属于立法定量 259
第三节 但书视野下的定罪双轨制 266
第四节 定罪双轨制的规范模式 275
第八章 我国罪刑体系的改革及完善 284
第一节 我国犯罪轻重体系的改革及完善 284
第二节 我国刑罚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304
主要参考文献 331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