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马/列/毛/邓经典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书信文本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书信文本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书信文本研究

定 价:¥98.00

作 者: 杨权利 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20140386 出版时间: 2019-1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76 字数:  

内容简介

  在马克思恩格斯书信中,涉及历史唯物主义内容的,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有八封。从已有的结果看,国内学术界对于这些书信的研究尚有很大空间,主要表现在:第一,学术界的系统性研究成果,特别是专著较少。1979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部分书信的解说》;1986年,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八封书信讲解》;同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由冯瑞芳、李士坤主编的《马克思恩格斯八封历史唯物主义书信研究》等,而这些成果都是作为教材或阅读书信的辅助性材料。除此而外,相较于对马克恩格斯著作研究而言,学者们专门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书信研究的论文也偏少。第二,现有的学术成果在研究范围上有所遗漏。无论是专著,还是论文,基本上都局限于上述八封书信的研究,而对其他相关书信研究则少之又少。第三,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缺乏对马克思恩格斯前后两个时期思想和研究侧重点变化研究。缺乏对这些书信的内容的深度解读,同时,也缺乏时代感。 学术界的这种认知,不利于对历史唯物主义做系统、深入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书信,对当代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其一,能使我们更加清晰地把握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的完整历程。其二,通过书信,我们更能够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以及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独特贡献。 本书的创新点在于:第一,书中除对上述8封书信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外,又增添了两封书信,即1865年3月29日恩格斯《致弗里德里希?阿尔伯特?朗格》和1883年4月18日恩格斯《致菲利普?范派顿》。这样就基本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第二,著者采用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对每封书信产生的背景、写作原因、思想发展脉络、基本内容以及价值等方面进行较为详尽的考察,并将之放在整个唯物史观发展过程的背景下,注重它与这一历史阶段其他著作之间的关系,注重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说明。

作者简介

  杨权利,1963年1月出生,男,陕西省泾阳县人。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出版《新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教材3部、出版著作《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主编《善与社会》、《社会行为与善的境界》《砥砺奋进二十年》等。 在《西北大学学报》、《理论导刊》、《教育评论》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图书目录

马克思致帕维尔·瓦西里耶维奇·安年科夫(1846年12月28日)
  一 写作背景
  二 马克思对蒲鲁东社会历史理论的批判
  三 马克思对蒲鲁东经济学理论的批判
  四 阐述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致约瑟夫·魏德迈(1852年3月5日)
  一 写作原因
  二 马克思以前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
  三 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形成的历史脉络
  四 马克思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的基本内容
  五 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六 无产阶级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七 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恩格斯致弗里德里希·阿尔伯特·朗格(1865年3月29日)
  一 朗格其人及其思想
  二 恩格斯对资产阶级“永恒真理论”的批判
  三 恩格斯论述社会规律的特点
  四 恩格斯对马尔萨斯“人口论”的批判
  五 关于黑格尔的自然哲学
马克思致路德维希·库格曼(1868年7月11日)
  一 《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以及路·库格曼其人
  二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三 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总劳动量的规律和价值规律
  四 马克思对庸俗经济学的批判
恩格斯致菲力浦·范派顿(1883年4月18日)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国家问题上的理论创新
  二 马克思和恩格斯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三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无政府主义的批判
恩格斯致康拉德·施米特(1890年8月5日)
  一 写作背景
  二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相互作用
  三 唯物史观是行动的指南
恩格斯致约瑟夫·布洛赫(1890年9月21~22日)
  一 恩格斯“历史合力论”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二 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的基本内容
  三 恩格斯说明研究原著的重要性
  四 恩格斯“历史合力论”思想的特点和价值
恩格斯致康拉德·施米特(1890年10月27日)
  一 生产、产品贸易以及金融贸易的关系
  二 国家、法与经济运动的关系
  三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四 对巴尔特等人错误的批判
恩格斯致弗兰茨·梅林(1893年7月14日)
  一 梅林其人
  二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的基本历程
  三 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
  四 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
恩格斯致瓦尔特·博尔吉乌斯(1894年1月25日)
  一 经济因素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 科学和技术的关系及其作用
  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四 历史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五 把握原著的精神实质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