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马/列/毛/邓经典理论新大众哲学

新大众哲学

新大众哲学

定 价:¥58.00

作 者: 王伟光 编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材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20357753 出版时间: 2020-05-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74 字数:  

内容简介

  《新大众哲学》立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从总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等方面围绕时代问题展开哲学诠释,力求将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提升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加以分析与阐明,在回答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进程中,力争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化、中国化和大众化。《新大众哲学》是为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生准备的参考教材,也可供全国大学生、研究生学习哲学参考之用。

作者简介

  王伟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南开大学终身教授、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哲学博上,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现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首席专家,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哲学一级学科学术带头人。历任巾共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理事长。1987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甲新时代巾国特色社会丰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和巾华思想通史等。出版学术著作五十余部,专著主要有《社会矛盾论》《利益论》《王伟光讲习录》《哲林漫步》《马克思主义学习文稿》《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主编著作主要有《新大众哲学》《马克思主义基奉问题》《社会主义通史(八卷本)》《中因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共产党员必备哲学修养》《开辟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境界》等。译著主要有《历史和阶级意识》(合译)。在国家报纸、期刊上发表论文六百余篇。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哲学总论:学好哲学,终生受用
第一节 哲学绪论
一 为什么学哲学
二 哲学是什么
三 怎样学哲学用哲学
结语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民性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
四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性
结语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方法论原理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必须深入中国实际
四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必须体现人民智慧
结语
第二章 唯物论:反对唯心主义
第一节 唯物论总论
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
二 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
三 反对主观主义
结语
第二节 世界统一于物质
一 世界是物质的
二 物质是运动的
三 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四 运动是有规律的
结语
第三节 意识是存在的反映
一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二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三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四 人的意识是社会意识
五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结语
第四节 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 自然观问题的重新提出
二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三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结语
第五节 信息化的世界和世界的信息化
一 信息的功能与特点
二 信息源于物质但不等于物质
三 信息与意识的关系
四 信息与人的实践活动
五 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和反映
结语
第三章 辩证法:照辩证法办事
第一节 辩证法总论
一 关于事物最普遍规律的科学
二 普遍联系的观点
三 发展的观点
四 系统的观点
五 过程的观点
结语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
一 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核心
二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三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四 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五 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六 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
结语
第三节 质量互变规律
一 量、质、度
二 量变和质变
三 质量互变的特殊性
结语
第四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 辩证否定
二 否定之否定
三 新事物终究战胜旧事物
结语
第五节 系统论
一 整体性的观点
二 结构性的观点
三 层次性的观点
四 开放性的观点
结语
第六节 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范畴
一 内容与形式
二 现象与本质
三 原因与结果
四 必然与偶然
五 可能与现实
结语
第四章 认识论: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第一节 认识论总论
一 实践是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
二 人类认识的两个飞跃
三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四 真理是一个发展过程
五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结语
第二节 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
一 个别与一般
二 由认识个别到认识一般
三 由认识一般再到认识个别
结语
第三节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一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二 群众路线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三 正确理论转化为群众行动
结语
第四节 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
一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新的简明概括
二 “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需要一定的条件
三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
结语
第五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一 实事求是是中国经验的哲学总结
二 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
三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理论品格
四 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要义
结语
第五章 历史观:人类思想史上的新历史观
第一节 历史观总论
一 唯物史观的创立
二 旧历史观的根本缺陷
三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四 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五 阶级和阶级斗争
六 分析社会现象的基本方法
七 群众史观
结语
第二节 社会历史运动的规律性
一 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二 历史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
三 社会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和演化
四 社会基本矛盾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五 历史发展的合力作用
结语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利益观
一 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的形成及其基本观点
二 利益实质是一种社会关系
三 民生是高于一切的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 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人民利益至上
结语
原版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