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网络空间安全治理

网络空间安全治理

网络空间安全治理

定 价:¥32.00

作 者: 邓小龙 著
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3560110 出版时间: 2020-04-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在网络空间安全和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引起全球研究学者和相关政府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的今天,网络内容的安全治理对维护国家和社会安全有着积极意义,因此作者对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方面的国内外已有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呈现在本书中。 本书首先从网络空间和网络空间安全的定义入手,介绍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主张和治理经验,并介绍了国外各个主要国家在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方面的现状,同时还介绍了网络空间领域的现有国际规则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然后本书从技术角度出发,介绍了网络信息的采集和分析技术、网络信息倾向性的判别技术、网络结构中与网络信息传播紧密相关的网络结构度量方法、网络文本信息传播评估策略和方法。此外,本书对良性信息的网络传播效果提升方法和谣言及虚假信息的网络传播效果阻断方法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具体介绍。本书最后对中国和美国从1969年互联网产生至今在该领域颁布的重要法规、战略文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一并放在“附录”部分进行呈现。 本书结构清晰,思路合理,适合本科院校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网络传播学专业,以及应急管理专业的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进行网络空间治理研究的参考书,还适合企业中从事网络安全治理相关工作的职工作为自学教材使用。

作者简介

  邓小龙,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2011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北京邮电大学教育部可信分布式计算重点实验室核心成员,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青年专家。目前从事网络文本信息分析、新媒体信息传播、网络治理等内容方面研究和课程讲授,参与和主持多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陆续发表了高水平论文SCI期刊1篇,EI期刊5篇,EI会议11篇。

图书目录

第1章绪论1
1.1时代背景1
1.2研究意义1
1.3本书组织结构2
第2章网络空间和网络空间安全3
2.1网络空间的定义3
2.2网络空间领域的重点问题和网络空间的分层5
2.3网络空间安全的定义6
2.3.1物理层安全6
2.3.2系统层安全6
2.3.3网络层安全7
2.3.4数据层安全7
2.3.5网络空间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延伸7
2.4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定义8
2.4.1基本概念8
2.4.2习近平网络安全治理观8
2.5网络空间主权9
2.5.1我国网络空间主权主张9
2.5.2其他国家的理解11
第3章国内外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现状13
3.1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溯源和ICANN13
3.1.1互联网治理13
3.1.2狭义上的互联网治理内容15
3.1.3ICANN互联网治理框架15
3.2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相关国际组织16
3.2.1信息社会世界峰会16
3.2.2联合国互联网治理工作组17
3.2.3互联网治理论坛17
3.2.4其他相关国际组织17
3.3各国网络空间治理的信息管理制度和治理方法18
3.3.1美国18
3.3.2德国27
3.3.3法国28
3.3.4加拿大29
3.3.5新加坡30
3.3.6韩国33
3.4大众对社会舆论的常见误区35
3.4.1舆论、社会舆论、网络舆论的基本定义35
3.4.2网络舆论与社会舆论的相互关系35
3.4.3把大众传媒的言论等同于社会舆论37
3.4.4把民意等同于社会舆论37
3.4.5把众意或公意等同于社会舆论37
3.5危机舆情应对处置38
3.5.1危机舆情处理CPS综合空间分析框架模型38
3.5.2我国政府部门危机舆情应对的组织结构39
3.5.3我国政府部门危机舆情应对的工作流程40
第4章网络空间现有国际规则及其对我国的启示43
4.1背景43
4.2当前网络空间国际立法的阻碍因素43
4.3网络空间现有规则管制的技术标准和主要范围44
4.3.1技术标准44
4.3.2网络犯罪44
4.3.3网络战46
4.3.4数据保护48
4.3.5网络空间主权52
4.4我国主要参与制定的网络空间领域国际规则52
4.4.1《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52
4.4.2《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53
4.5我国推动的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结构54
4.6中国互联网治理现状55
4.6.1互联网治理的重要性55
4.6.2我国互联网治理存在的问题55
4.7国外互联网治理情况及其对我国的借鉴作用55
4.8完善我国互联网治理的建议56
4.8.1体制结构方面56
4.8.2立法方面57
4.8.3监管方面58
4.9具体操作建议59
4.9.1《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完善建议59
4.9.2《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的完善建议59
4.9.3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完善建议60
4.9.4网络信息服务管理法的完善建议60
4.9.5电子政务法的完善建议61
4.9.6电信法的完善建议61
第5章网络信息采集和分析技术63
5.1舆情信息采集技术分类及前沿成果63
5.1.1采集内容63
5.1.2采集来源64
5.1.3采集方式65
5.2舆情信息分词技术分类及前沿成果67
5.2.1基于词典的分词方法68
5.2.2基于理解的分词方法68
5.2.3基于统计的分词方法69
5.2.4其他主要分词方法70
5.3舆情信息预警技术分类及前沿成果72
5.3.1舆情信息预警的含义72
5.3.2舆情预警模块的分类72
5.3.3舆情预警技术分类73
第6章网络信息倾向性判别技术76
6.1不同网络文本特点简述及朴素算法推荐76
6.2文本倾向性分析方法分类78
6.3基于神经网络的分类方法80
6.4基于多维情感模型的分类方法81
第7章文本信息传播效果评估方法84
7.1承载信息的网络结构84
7.2网络结构度量方法85
7.2.1静态网络结构度量方法85
7.2.2动态网络结构度量方法86
7.3网络社团的定义88
7.4网络社团结构划分算法89
7.5网络文本信息传播评估策略与方法90
7.5.1网络中心性度量90
7.5.2网络社团结构对网络信息传播的影响92
7.5.3网络信息传播最大化评估方法93
第8章文本信息传播效果提升方法94
8.1网络信息传播的影响因素94
8.2网络信息传播效果的相关提升模型95
8.2.1信息传播网络的矩阵参数模型95
8.2.2网络信息传播模型97
8.3网络信息传播效果提升策略分类99
8.3.1传播品牌的制定99
8.3.2传播平台和载体的建设99
8.3.3传播内容的建设100
8.3.4传播渠道的建设100
8.4网络信息传播效果提升评估理论100
8.5网络信息传播效果提升评测指标101
8.5.1信息传播覆盖指标101
8.5.2信息在时间上的分布101
8.5.3信息在空间上的分布101
8.5.4网络信息传播效果评测指标体系101
第9章文本信息传播效果阻断方法103
9.1虚假信息和谣言的定义103
9.2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危害106
9.3当前我国重大事件的网络信息应对模式107
9.4网络信息传播效果的相关阻断模型107
9.4.1虚假及负面信息的基本传播特点107
9.4.2基于网络拓扑结构的阻断108
9.4.3基于网络信息主题识别的阻断109
9.5文本信息传播阻断的操作策略110
9.5.1建立网络虚假信息的前馈控制机制110
9.5.2强化政府的谣言阻断能力111
9.5.3增强媒体的谣言阻断功能111
9.6文本信息传播阻断的效果评测112
9.7网络不良信息识别112
9.7.1网络不良信息的定义和类型112
9.7.2文本类不良信息的识别114
9.7.3图片类不良信息的识别115
9.7.4视频类不良信息的识别116
9.7.5音频类不良信息的识别117
第10章我国在网络空间国际规则中的博弈119
10.1当前网络空间领域国际规则的博弈层面119
10.2当前网络空间国际立法的分层化思想121
10.3我国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顶层设计122
10.4我国主要国际平台的合作情况123
10.5中美博弈的主要分歧点126
10.5.1美国网络空间安全协调和管理机构的发展与变革126
10.5.2博弈点127
10.5.3我国国际合作治理模式的启示134
第11章总结138
附录139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