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地方史志青青蒲塘:苏中水乡人家的留声记忆

青青蒲塘:苏中水乡人家的留声记忆

青青蒲塘:苏中水乡人家的留声记忆

定 价:¥58.00

作 者: 如皋市档案局,如皋市档案馆 编
出版社: 苏州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7231634 出版时间: 2020-05-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16 字数:  

内容简介

  白蒲镇区古称蒲塘,系东晋年间蒲涛县治之所,这里积淀着厚重历史,氤氲着举世瞩目的长寿文化。自唐代以来,为方圆百里万贾云集的商埠码头。人杰地灵,俊彦辈出,素有“贵白蒲”“文阵雄师”的美誉。明清及民国年间,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代代先民梦寐以求的夙愿而今成为现实。镇区居委会地处集镇地带、村庄边缘,千百年来,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与生俱来地承载着文脉古韵的“胎记”。如何让生于斯长于斯的居民留得住乡愁,记得住乡音,忘不了乡思?怎样传承文化血脉,体现城镇化进程大背景下的人文关怀和文化保护?这是我们做好口述实录工作需要思考的“命题”。镇区居委会地界的历史遗存犹如层叠的绸绢锦缎,取决于当代人怎样拾掇、裁剪成衣。独特的地理区域、气候风物、文化语境,自然可以解读出迥异的文化信息和品位。聆听流淌在老街间的叫卖吆喝,让人感受到别有韵味的白蒲乡音;追访僻巷深处的闲情逸致,方能领略恬淡柔美的市井文化。《青青蒲塘:苏中水乡人家的留声记忆》一书中,54位居民及相关人员口述历史掌故,梳理集镇脉络,探源长寿文化,回首古巷旧事,静看众生百相,感恩幸福时代,全景展现了基层村居群体的共同记忆。口述者里,有的是乡土历史文化的传承者,有的是残酷战争的亲历者,有的是某个历史片段的见证者,有的是美好家园的建设者。他们的视角未必独特,目光未必玄远,但是,他们的口述并无修饰,言由心生,心口相应。口述者如同运盐河的水滴,质朴无华,就像老街上的花卉,肆意生长,对其口述采集根本无需编导刻意的主题先行或导向带领。他们跋涉人生留下的履痕,极易引发全社会对这个庞大人群历史生活跨度的追忆和思考,因为他们的“个性”与国家、民族的“共性”休戚与共。家乡是根,故园是本。原住民的留守,是对乡土的不离不弃,是对历史的忠贞守望。他们是留存历史、塑封档案的传承者,同时,又是发掘地域资源、镌刻乡土文化的开拓者。对于他们而言,乡愁是关于懵懂少年的难忘记忆,是点燃风华岁月的篝火,是对故人、故园悄然消逝的惋惜和哀愁,是执着地坐在巷口的银杏树下梳理岁月鸿爪的恬淡……

作者简介

暂缺《青青蒲塘:苏中水乡人家的留声记忆》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古风遗韵
一、人文历史
白蒲地区的形成
白蒲几大姓何时何因迁居至此
白蒲地区的自然灾害
“蒲塘”的由来
史料疑点考证
吴姓的始祖是周文王的伯父
苏州吴氏来白蒲的故事
续修《杨氏家谱》
宋仁宗赐名“法宝寺”
徽商文化崇尚落叶归根
结婚习俗的变迁
殡葬陋习与移风易俗
主持迁建法宝寺
二、乡贤名流
古镇核心区底蕴深厚
都察院左都御史沈岐
《沈岐大人让路》人选民国课本
我是沈岐第六代嫡孙
名医吴篪从政记
抗日英雄顾益三
第一位女共产党员刘瑞清
白蒲走出去的两位科学家
堂叔方钧洪受到毛主席接见
二伯沈洪焘参加过1969年美国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
我家出了个将军
农民的儿子邵国发
三、古街老巷
“一镇两治”的特殊现象
魁星楼巷的故事
印池的传说
消失的古佛庵
文峰阁重建了
秀才巷里故事多
镇区是个“溜鸡巷”
白蒲公园的变迁
做古镇文化的传承人
四、保护开发
古镇开发与保护
古建筑正在恢复
瓦当也成了古董
祖宅是文物保护单位
义务重建法宝寺
参与筹建法宝寺
做古镇保护的“领头羊”
……
第二章 寿乡探秘
第三章 古巷旧事
第四章 众生百相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