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文学评论与研究国色天香见证历史兴亡:唐宋牡丹诗词的文化观照

国色天香见证历史兴亡:唐宋牡丹诗词的文化观照

国色天香见证历史兴亡:唐宋牡丹诗词的文化观照

定 价:¥50.00

作 者: 路成文
出版社: 河海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3051762 出版时间: 2019-05-01 包装:
开本: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唐宋时期是中国牡丹文化的形成期和成熟期。牡丹诗词作为牡丹文化的主要载体,体现了士大夫文人对于牡丹及相关风俗、文化的关注、表现、反思。由于牡丹玩赏风习之演进与唐宋宫廷、政治、重要人物以及都城长安、洛阳、开封、中原等国家中枢地域密切关联,而尤与唐宋政治之盛衰、历史之兴亡相表里,因此,大多数以天下为己任的唐宋士大夫,在观照、题咏和表现牡丹之际,往往赋予其特别深刻的历史文化意蕴。透过唐宋牡丹诗词,我们清晰感受到,一方面,作为冷峻的史实,牡丹堪称历史兴亡与民族屈辱的见证;另一方面,作为痛切的回忆,牡丹被赋予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国家民族繁荣昌盛的象征。

作者简介

暂缺《国色天香见证历史兴亡:唐宋牡丹诗词的文化观照》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初盛唐牡丹诗词的文化观照
第一节 《宴赏双头牡丹》:武则天与宫廷牡丹玩赏之风的形成
第二节 李白醉赋《清平调》与盛唐宫廷牡丹文化的审美追求
第三节 牡丹审美活动的第一缕文人化气息——简论天宝名公及王维牡丹诗
第二章 中晚唐牡丹诗的文化观照
第一节 中晚唐牡丹玩赏风习之转移
一、中晚唐宫廷牡丹玩赏风习之渐衰
二、宫廷以外牡丹玩赏风习之趋盛
第二节 充分体现士大夫文化精神的中晚唐牡丹诗
一、牡丹形质之美的进一步发现与表现
二、感物伤怀——感物传统下中晚唐牡丹诗情感内涵
三、刺俗嘲花——讽喻精神在中晚唐牡丹诗中的体现
四、人生世事之体悟——观物思想在中晚唐牡丹诗中的初显
五、感时伤乱——中晚唐牡丹诗对于时代巨大变迁的历史记忆
第三章 中国古代牡丹玩赏风习的极盛与洛阳牡丹“文化身份”的确立
第一节 政治中心的转移与洛阳牡丹风俗之极盛
第二节 欧阳修等士大夫文人的牡丹情结与洛阳牡丹“文化身份”的确立
第三节 洛阳牡丹及其辐射效应
第四节 牡丹与北宋政治(上):北宋贡花、万花会、赏花钓鱼宴及其兴废
一、贡花
二、万花会
三、赏花钓鱼宴
第五节 牡丹与北宋政治(下):仁宗天圣年间“二圣并立”与双头牡丹之瑞
第四章 颂圣文化与士大夫精神在北宋牡丹诗中的交织呈现——北宋牡丹诗的文化观照
第一节 北宋时期基于颂圣心理而创作的牡丹诗
第二节 基于士大夫文人个性化精神、趣味或情感、经历而创作的牡丹诗
一、体现北宋士大夫文人博物之趣的牡丹诗
二、体现北宋士大夫文人闲逸情致的牡丹诗
三、借玩赏及题咏牡丹以观物明理
四、借题咏牡丹以咏史或批判风俗
五、借题咏牡丹以抒发北宋士大夫文人的人生感慨
第五章 偏安局面下南宋牡丹玩赏风习的发展
第一节 南宋宫廷牡丹玩赏活动的恢复
第二节 地方性、群众性的牡丹玩赏活动的延续
一、杭州
二、苏州
三、彭州
第三节 别具情衷的南宋士大夫文人的牡丹玩赏活动
第六章 家国之恨与牡丹文化象征意义的确立——南宋牡丹诗的文化观照
第一节 南宋前期牡丹诗:漂泊之感与流落之恨的集中抒发
第二节 南宋中后期牡丹诗:今昔之慨与家国之痛的频繁表达
第三节 南宋末迄宋元易代时期牡丹诗:黍离之悲与兴亡之叹的集中进发
第七章 唐宋牡丹词的文化观照
第一节 北宋牡丹词:花王标格与牡丹崇拜
第二节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时光易逝的焦虑在宋代牡丹词中的流露
第三节 “梦绕中原块土”——宋室南渡后牡丹词主题的升华
第四节 民族屈辱的见证,繁华盛世的象征——南宋牡丹词中深沉痛楚的历史反思
第八章 金元牡丹诗词的文化观照
第一节 从金元牡丹诗词看金元牡丹栽培及游赏、题咏活动之一般情形
一、金人或由金人元者,主要在金中都、洛阳或北方其他地区游赏并题咏牡丹
二、由南宋人元者,或不仕元朝之逸民,主要在江南一带游赏并题咏牡丹
三、仕于元朝的士大夫文人,在大都及仕宦之地游赏并题咏牡丹
第二节 金元牡丹诗词的主题取向
一、艳羡前朝风流:文化传承意识的些微流露
二、推重大都牡丹:“本朝亦盛”心态的一种表述
三、颇寓兴亡之感:异族统治下传统士人的幽怨情愫
第三节 金元时代题咏牡丹绘画的诗词浅论
结语 牡丹文化象征意义的遮蔽与还原
附录
“诗圣”或曾咏牡丹——兼谈杜甫两首诗的编年问题
《牡丹赋》与“甘露之变”——李德裕、舒元舆《牡丹赋》新论
参考及征引文献目录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