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经济学理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发展经济学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发展经济学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发展经济学

定 价:¥68.00

作 者: 刘美平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9662465 出版时间: 2020-04-01 包装:
开本: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发展经济学》以反思西方发展经济学理论缺憾、思想主旨和价值取向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西方发展经济学对中国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从时空维度研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现实抉择。《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发展经济学》在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发展成绩和发展代价的前提下,阐释了中国全新发展理念,正确判断中国所处的发展新阶段,深刻探究中国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深层原因,展望了中国的近期发展目标、远期发展目标和最终发展目标,明确了中国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发展新动力,全面制定了适应不同时期的中国发展战略,提出促进中国高质量增长的诸多新举措。可见,中国式发展,既不是简单的增长,也不是单纯的经济发展,而是安全、全面的、长远的、深刻的、国际化的、网络化的全方位发展,中国创造了世界范围内容的发展模式。中国发展方式为国际发展经济学提供了成功案例,为具有国别特色与民族特色的马克恩主义发展经济学提供了优秀典范,为全球化过程中社会主义发展历史描绘了光辉画卷!

作者简介

  刘美平,女,1970年6月26日出生,山东曹县人,中共党员,现为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文理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兼任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等职。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2部,其中,独著4部,合著1部,参著6部,主编教材1部;主持和参与完成的国家与省级项目10项;获得河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得郑州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得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多项。荣获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百名优秀社科理论人才、河南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四个一批”人才、河南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河南省高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对西方经济学增长理论的反思
第一节 土地增长论
一、殖民主义时期的国土掠夺论
二、工业革命时期的土地瓜分论
三、全球化时期的空间生产论
第二节 资本增长论
一、实体工业资本投资增长理论
二、虚拟金融资本投资增长理论
三、人力资本投资增长理论
第三节 技术增长论
一、外生增长理论
二、内生增长理论
三、中性技术增长理论
第四节 管理增长论
一、精细化管理增长论
二、企业家创新理论
三、系统管理理论
第二章 中国经济增长实践的客观评价
第一节 评价中国经济增长的时空维度
一、在五百多年的社会主义历史中看待中国经济增长质量
二、在两百多年的全球工业化历史中看待中国经济增长速度
三、在七十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史中看待中国经济增长数量
第二节 中国经济增长业绩表现
一、物质财富的快速增加
二、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
三、国防实力的整体提高
第三节 中国传统经济增长的分析
一、不同阶段的增长轨迹
二、中国农业发展的巨大成就
三、不同地区的增长绩效
第四节 中国传统经济增长的代价
一、环境成本巨大——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
二、社会福利损失严重——贫富差距拉大
三、潜规则显性化——腐败严重
四、道德失范——文化缺失
第三章 中国新型发展理念的全新阐释
第一节 经济增长质量的丰富内涵
一、增长
二、经济增长
三、经济增长质量与发展
第二节 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方法
一、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二、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
三、总体评价和具体评价
第三节 新执政范式下的发展理念转型
一、从资本要素驱动到创新发展
二、从非均衡增长到协调发展
三、从单纯经济发展到绿色发展
四、从利益保护到共享发展
五、从着眼国内发展到开放发展
第四章 中国发展阶段的理性判断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发展阶段理论
一、马克思的三阶段理论
二、列宁的两阶段理论
三、毛泽东的多阶段理论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及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历史意义
第三节 新时期习近平的经济新常态理论
一、经济新常态的时间节点
二、经济新常态的丰富内涵
三、经济新常态的哲学考量
第五章 中国发展道路的坚定选择
第一节 世界各国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一、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三、“第三条道路”
第二节 中国发展道路的艰难探索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中国式道路之间的党政关系
二、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解放军与中国式道路之间的军政关系
三、中国传统政治与中国式发展道路之间的文化联系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独特之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完胜欧美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创新扬弃了苏东传统社会主义的弊端
三、独树一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方式
第六章 中国发展目标的确立
第一节 中国发展的最终目标
一、实现共产主义
二、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关系
三、实现共产主义目标的长期性
第二节 中国发展的近期目标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精准扶贫和切实脱贫
三、中国减贫的国际价值
第三节 中国发展的远期目标
一、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
二、“中国梦”的历史意义
三、“中国梦”的世界意义
第七章 中国发展战略的与时俱进
第一节 20世纪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战略
二、科教兴国战略
三、区域非平衡发展战略
第二节 21世纪的发展战略
一、创新驱动战略
二、网络强国战略
三、国家大数据战略
第三节 着眼于未来的海洋强国战略
一、发展海洋经济
二、保护海洋生态
三、维护海洋权益
四、重视海军建设和海防建设
第八章 中国发展动力的全面转型
第一节 夯实积累性理论创新基础
一、改革基础理论创新科研体制
二、培养高精尖理论创新人才
三、建立理论创新科学考评机制
第二节 激发跳跃式技术创新动能
一、供给侧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激励机制
二、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三、大型公共技术创新投资机制的建立
第三节 促进导向性制度的创新成熟
一、匡正权力与制度的关系
二、理顺法律与制度的关系
三、明确国家制度顶层设计的价值取向
第四节 开拓思想性文化创新的新境界
一、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研究
二、高度重视全程学校教育中历史、文学与哲学的启蒙教育
三、建立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定期思想讨论制度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