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宗教宗教理论与研究新中国宗教学研究70年

新中国宗教学研究70年

新中国宗教学研究70年

定 价:¥209.00

作 者: 郑筱筠,谢伏瞻 编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中国社会科学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书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史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20373807 出版时间: 2020-09-0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开 页数: 571 字数:  

内容简介

  《新中国宗教学研究70年》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组织24位同事共同编撰、梳理的1949年以来中国学者对五大宗教及其他新兴宗教的研究成果,并邀请了11位学者对不同章节进行了细致审稿,紧扣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考虑到跨学科、不同学科交叉和融合的发展趋势,完善了自身的科研组织方式,促进了宗教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及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学术“传帮带”的作用。《新中国宗教学研究70年》着力于对宗教学领域的系统性和综合性的总结及回顾,开展了多视角和跨学科的协同合作,在编撰过程中,跨学科的融合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学科基础建设也更加扎实,对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解决人类面临的共性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宗教学学科视角。中国社会科学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书系》分为国家发展建设史和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史两个序列,共30册,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相关领域的学科史和学术史进行了回顾总结。《新中国宗教学研究70年》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研究单位完成,致力于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为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作出新的贡献。谨以《新中国宗教学研究70年》系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作者简介

  郑筱筠,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系主任、中国宗教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科院妇女性别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宗教工作专家库专家、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七届女职工委员会委员等。郑筱筠研究员以其突出贡献获得多项殊荣, 2013年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2015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16年享受国务院特贴、2017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十九大代表。郑筱筠研究的学术领域涵盖宗教理论与政策、东南亚宗教、南传佛教、宗教慈善等。目前已出版学术专著(含编著)《中国南传佛教研究》《斯里兰卡与东南亚佛教》《跨界与融合》《东南亚宗教研究报告》系列报告等近20部,在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及内部报告近40篇,主持和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委托的重要项目40余项等,其中学术专著多次获得奖项。

图书目录

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1949—2019) (1)  
 节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1)  
  一 相关历史轮廓及党的宗教政策(1)  
  二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概况(2)  
  三 小结(4)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2012)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6)  
  一 相关历史轮廓及党的宗教政策(6)  
  二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概况(7)  
  三 小结(21)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2019)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22)  
  一 相关历史轮廓及党的宗教政策(22)  
  二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概况(24)  
  三 小结(38)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汉传佛教研究(1949—2019) (41)  
 引言 中国汉传佛教研究历史沿革(41)
 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汉传佛教研究的奠基与起伏(1949—1978) (43)  
 第二节 汉传佛教研究的恢复发展期(1979—1988) (45)  
  一 佛教史研究(46)  
  二 《大藏经》等佛教文献研究(47)  
  三 佛教思想哲学研究(49)  
  四 佛教文化研究(49)  
 第三节 汉传佛教研究的繁荣兴盛期(1989—1998) (51)  
  一 佛教史研究(52)  
  二 域外佛教史研究(53)  
  三 汉传佛教宗派研究(54)  
  四 佛教思想哲学研究(56)  
  五 《大藏经》等佛教文献研究(56)  
  六 佛教文化研究(57)  
  七 僧官?寺院等研究(58)  
  八 区域性佛教研究(58)  
 第四节 汉传佛教研究的深入拓展期(1999—2008) (59)  
  一 佛教史研究(60)  
  二 佛教思想哲学研究(60)  
  三 汉传佛教宗派研究(61)  
  四 区域性佛教研究(63)  
  五 《大藏经》与佛教文献研究(64)  
  六 佛教文化研究(65)  
  七 其他(66)  
 第五节 汉传佛教研究的创新转换期(2009—2019) (66)  
  一 佛教史研究(67)  
  二 《大藏经》与佛教文献研究(69)  
  三 汉传佛教宗派研究(70)  
  四 佛教思想哲学研究(71)  
  五 佛教人物研究(72)  
  六 区域性佛教研究(72)  
  七 佛教文化研究(73)  
  八 佛教信仰研究(75)  
  九 其他(75)  
 第六节 中国汉传佛教研究的趋势与展望(76)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藏传佛教研究(1949—2019) (78)  
 节 初创阶段(1949—1978) (78)  
  一 历史与人物研究(79)  
  二 宗派与经典研究(80)  
 第二节 发展阶段(1979—1999) (81)  
  一 制度研究(82)  
  二 僧侣研究(82)  
  三 寺院研究(84)  
  四 密宗研究(84)  
  五 宗派研究(85)  
  六 综合研究(86)  
  七 典籍资料(86)  
 第三节 创新时期(2000—2019) (87)  
  一 历史研究(88)  
  二 教理研究(91)  
  三 僧尼研究(94)  
  四 宗教文化研究(96)  
  五 教义阐释与藏汉佛学研究(98)  
  六 小结(99)  
第四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南传佛教研究(1949—2019) (100)  
 引言 中国南传佛教研究的发展历程(100)  
 节 南传佛教研究的奠基与起伏(1949—1978) (101)  
 第二节 南传佛教研究的复苏(1979—1989) (104)  
 第三节 南传佛教研究的快速发展(1990—1999) (106)  
 第四节 南传佛教研究走向繁荣(2000—2009) (108)  
 第五节 南传佛教研究步入成熟(2010—2019) (110)  
 第六节 反思与展望(113)  
第五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印度佛教研究(1949—2019) (115)  
 引言 中国印度宗教研究的发展历程(115)  
 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印度佛教研究的奠基与起伏(1949—1977) (116)  
 第二节 恢复发展期(1978—1999) (123)  
  一 印度佛教历史研究(123)  
  二 印度佛教哲学研究(127)  
  三 印度佛教文献与语文研究(131)  
  四 印度佛教的跨文化研究(133)  
 第三节 繁荣兴盛期(2000—2009) (135)  
  一 印度佛教历史研究(135)  
  二 印度佛教哲学研究(136)  
  三 印度佛教文献整理与研究(139)  
  四 印度佛教文学研究(140)  
 第四节 创新转换期(2010—2019) (141)  
  一 印度佛教历史研究(141)  
  二 印度佛教哲学研究(143)  
  三 印度佛教文献整理与研究(146)
  四 印度佛教的跨学科比较研究(148)  
 第五节 中国印度佛教研究的趋势与展望(150)  
第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道教研究(1949—2019) (152)  
 引言(152)  
 节 中国道教研究70年的基本历程与主要成果(155)  
  一 道教研究的缓慢开展(1949—1978) (155)  
  二 道教研究的恢复与发展(1979—1989) (158)  
  三 道教研究的繁荣与兴盛(1990—1999) (162)  
  四 道教研究的深入与拓展(2000—2009) (167)  
  五 道教研究的创新与转型(2010—2019) (175)  
 第二节 新时期道教研究的展望与思考(183)  
  一 道教历史?文献等领域继续深化(184)  
  二 道教仪式?修炼?戒律?法术等领域重点关注, 有待突破(184)  
  三 道教交叉学科具有活力(184)  
  四 研究范式和方法的创新(185)  
第七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儒教研究(1949—2019) (186)  
 引言(186)  
 节 历史机遇和思想准备及“儒教”问题的提出(1949—1978) (189)  
  一 历史机遇与思想准备(189)  
  二 “儒教是教”问题的提出(192)  
  三 主要研究成果(195)  
 第二节 儒教研究的宗教批判时期(1979—1989) (195)  
  一 儒教问题争论焦点(195)  
  二 主要研究专著和发表文章(200)  
 第三节 儒教研究的思维转型与理论拓展(1990—1999) (201)  
  一 学术讨论的广泛开展(202)  
  二 主要研究专著和发表文章(212)  
 第四节 儒教研究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2000—2009) (213)  
  一 基本观点与儒教研究实践尝试(214)  
  二 主要研究专著和发表文章(223)  
 第五节 儒教存在形态与多视角跨学科的研究(2010—2019) (226)  
  一 基本观点与儒教研究学术视野(226)  
  二 主要研究专著和发表文章(234)  
 第六节 儒教研究的未来前景与展望(235)  
  一 让儒教研究走出“灰蒙之境” (236)  
  二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237)  
  三 构建中国文化研究的学术话语体系(237)  
第八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民间宗教研究(1949—2019) (240)  
 引言(240)  
 节 中国民间宗教研究70年的基本历程与主要成果(243)  
  一 民间宗教研究的缓慢开展(1949—1978) (243)  
  二 民间宗教研究的恢复与发展(1979—1989) (244)  
  三 民间宗教研究的繁荣与兴盛(1990—1999) (245)  
  四 民间宗教研究的深入与拓展(2000—2009) (246)  
  五 民间宗教研究的创新与转型(2010—2019) (249)  
 第二节 新时期民间宗教研究的展望与思考(255)  
  一 打破道教与民间宗教的学术概念(255)  
  二 宝卷与中国民间宗教研究的新视角(256)  
第九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民间信仰研究(1949—2019) (259)  
 节 艰难探索:1949年至1979年(260)  
 第二节 学科初建:1980年至2000年(262)  
 第三节 学科拓展:2001年至2019年(266)  
第十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新兴宗教研究(1949—2019) (271)  
 节 1980年至1989年:起步阶段(272)  
 第二节 1990年至1999年:逐步深入(273)  
 第三节 2000年至2009年:泾渭分明(274)  
  一 对邪教(破坏性膜拜团体)的批判研究(275)  
  二 对发展较好?积极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新兴宗教重点关注(276)  
  三 新兴宗教研究的理论进展(277)  
 第四节 2010年至2019年:多元拓展(279)  
  一 跨界跨学科领域的多元探讨(279)  
  二 主要著作及理论成果(280)  
 结语 反思与展望(281)  
  一 探索科学治理和引导新兴宗教团体之相关法规的研究(282)  
  二 以科学发展观研究新兴宗教(283)  
第十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基督教研究(1949—2019) (284)  
 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1949—1978) 基督教研究(284)  
  一 基督教研究专著及译著(286)  
  二 基督教研究相关的文章和译文(288)  
  三 小结(289)  
 第二节 改革开放至1989年的基督教研究(290)  
  一 历史研究(291)  
  二 基督教神学?哲学思想研究(292)  
  三 圣经研究(293)  
  四 中国基督教研究(295)  
  五 基督教文化比较及文献研究(297)  
  六 小结(298)  
 第三节 1990年至1999年的基督教研究(299)  
  一 历史研究(300)  
  二 基督教神学?哲学思想研究(302)  
  三 圣经研究(304)  
  四 中国基督教研究(305)  
  五 基督教文化比较及文献研究(308)  
  六 小结(309)  
 第四节 2000年至2009年的基督教研究(311)  
  一 历史研究(312)  
  二 基督教神学?哲学思想研究(313)  
  三 圣经研究(316)  
  四 中国基督教研究(317)  
  五 基督教文化比较及文献研究(321)  
  六 小结(322)  
 第五节 2010年至2019年的基督教研究(325)  
  一 历史研究(325)  
  二 基督教哲学思想研究(330)  
  三 圣经研究(331)  
  四 基督教与跨文化对话(333)  
  五 基督教现状与交叉学科研究(334)  
  六 工具书编写及期刊发行(336)  
  七 小结(338)  
第十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伊斯兰教研究(1949—2019) (339)  
 节 1949年至1978年的伊斯兰教研究(339)  
 第二节 1979年至1999年的伊斯兰教研究(341)  
  一 历史—考证之路(342)  
  二 哲学—思想之路(351)  
  三 语言—文化之路(354)  
  四 学术会议:开端与继续(358)  
 第三节 1999年至2009年的伊斯兰教研究(359)  
  一 历史—考证之路(360)  
  二 哲学—思想之路(366)  
  三 语言—文化之路(369)  
  四 学术会议:变化与减少(372)  
 第四节 2009年至2019年的伊斯兰教研究(373)  
  一 历史—考证之路(374)  
  二 哲学—思想之路(378)  
  三 语言—文化之路(381)  
  四 学术会议:承接与扩展(383)  
 第五节 反思与展望(389)  
第十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宗教哲学研究(1949—2019) (393)  
 引言 宗教学与宗教哲学(393)  
 节 1949年至1978年的宗教哲学研究(394)
  一 主要成果和学术特点(394)  
  二 代表人物与代表思想(395)  
 第二节 1979年至1989年的宗教哲学研究(398)  
  一 主要成果与学术特点(398)  
  二 代表人物与代表思想(399)  
 第三节 1990年至1999年的宗教哲学研究(401)  
  一 主要成果与学术特点(401)  
  二 代表人物与代表思想(402)  
 第四节 2000年至2009年的宗教哲学研究(404)  
  一 主要成果与学术特点(404)  
  二 代表人物与代表思想(405)  
 第五节 2010年至2019年的宗教哲学研究(407)  
  一 主要成果与学术特点(407)  
  二 代表人物与代表思想(409)  
 第六节 回顾与展望(411)  
第十四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宗教社会学研究(1949—2019) (413)  
 节 1949年至1978年的酝酿时期(413)  
 第二节 1979年至1989年的草创时期(414)  
 第三节 1990年至1999年的落户时期(415)  
  一 对西方宗教社会学理论的译介(415)  
  二 专业教材的出版与学科架构的形成(416)  
  三 对当代中国宗教的经验研究(417)  
 第四节 2000年至2009年的扎根时期(417)  
  一 专业教材的出版(418)  
  二 对宗教社会学理论的译介加快?研究进一步深入(418)  
  三 宗教市场论的引进?创新及其与宗教生态论的对垒(420)  
  第五节 2010年至2019年的成长期(425)  
  一 国外宗教社会学专业教材的翻译出版(425)  
  二 对宗教社会学理论的译介加快?研究进一步深入(425)  
  三 对当代中国宗教的经验研究:定性与量化研究的并行发展(426)  
  四 学科建设(428)  
 结语 中国宗教社会学70年的经验与未来展望(429)  
第十五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宗教心理学研究(1949—2019) (430)  
 节 1949年至1978年:中国宗教心理学研究的准备阶段(430)  
 第二节 1979年至1989年:中国宗教心理学研究的起步阶段(431)  
 第三节 1990年至1999年:中国宗教心理学学科意识初现(432)  
 第四节 2000年至2009年:中国宗教心理学研究的初步发展(433)  
 第五节 2010年至2019年:中国宗教心理学初步成形(436)  
 第六节 中国宗教心理学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展望(440)  
第十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宗教人类学研究(1949—2019) (445)  
 节 1949年至1978年的起伏(446)  
 第二节 1979年至1989年:恢复与重建(447)  
 第三节 1990年至1999年:译介与奠基(449)
 第四节 2000年至2009年:成熟与丰收(450)  
 第五节 2010年至2019年:开放与转型(453)  
  一 学科平台的搭建(454)  
  二 本土经验与走向海外(456)  
 第六节 总结与反思:中国的宗教人类学往何处去(459)  
第十七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宗教艺术研究(1949—2019) (461)  
 节 1949年至1978年(462)  
  一 佛教艺术领域(462)  
  二 道教艺术领域(467)  
 第二节 1979年至1989年(467)  
  一 佛教艺术领域(467)  
  二 道教艺术领域(475)  
  三 一神教艺术领域(476)  
  四 宗教艺术原理领域(476)  
 第三节 1990年至1999年(478)  
  一 佛教艺术领域(478)  
  二 道教艺术领域(488)  
  三 一神教艺术领域(489)  
  四 宗教艺术原理领域(491)  
 第四节 2000年至2009年(491)  
  一 佛教艺术领域(491)  
  二 道教艺术领域(500)  
  三 一神教艺术研究领域(501)  
  四 宗教艺术原理领域(504)  
 第五节 2010年至2019年(505)  
  一 佛教艺术领域(505)  
  二 道教艺术领域(519)  
  三 一神教艺术领域(521)  
  四 宗教艺术原理领域(526)  
 第六节 宗教艺术研究展望(527)  
参考文献(529)  
后 记(569)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