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医学中国医学重编时病论集注(增订版)

重编时病论集注(增订版)

重编时病论集注(增订版)

定 价:¥58.00

作 者: 唐文吉 著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丛编项: 雷氏医学传承丛书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7761436 出版时间: 2021-04-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320 字数:  

内容简介

  《时病论》全书8卷,列四时病70余种,从病因、病机、症状、治法、方药等方面详加论述,并于每一病证后附列自己治案。各病证持论有宗,作者总结自己临床经验,自拟60余种治法,切合临床实际,对后世颇有影响,对临床人员有指导价值,是一本重要参考著作。 雷丰《时病论》原书在编排上很紧凑,先论病,再讲治法,而与治法对应的方药没能及时跟上,初学者往往要一边读正文一边在“拟用诸法”中去查找方剂,颇为不便。我们在不拆散原书整体构架、不丢失原书文字内容的基础上,对《时病论》进行了重新编次,将方药补入正文之中,使理法方药清晰直观;并把散见于各章之后的“拟用诸法”合并到书后,列为“临证六十法”,加以编号,以便查阅;并编歌诀,以助记忆及理解。建国后的《时病论》版本,多有删节,我们根据旧本,补齐所删内容,包括雷少逸画像及自题、刘国光序、吴华辰序、程曦跋、江诚跋以及正文中的一些内容。这些内容看似与医学知识无关,但对于我们在精神上与古人相通,是大有裨益的。根据陈莲舫(1837-1914)的《加批时病论》(上海广益书局,民国十二年版),我们将陈莲舫的序言及全部批注插入本书,批注部分用楷体字,段首加“*”以示区别。 雷丰外孙龚香圃著《方药玄机》,其中于临证六十法多有按语,亦收入本书,段首加“六一子曰”。根据何廉臣(1861-1929)的《增订时病论》(上海大东书局民国二十五年版),我们将何光华的序言和何廉臣的按语,全部编入本书,批注部分用楷体字,段首加【廉按】,以示区别。 我们学习《时病论》,首先得益于师门传授。本书中【】中的内容,就是我于胡有衡先生师门承教之时的所闻及此后研习的心得。 2013年,我们在学苑出版社出版了《重编时病论集注》,2015年,清艾轩中医学堂自印内部资料《时病论医案详注》。今在这两本书的基础上,订正错讹,增加注解,并将其中的病、案加以编号,即成本书,名曰《重编时病论集注》(增订版)。 水平有限,错讹仍多,望读者朋友们在阅读和研习的过程中,不吝指正、赐教。

作者简介

  原著作者简介: 雷丰(1833—1888),字松存,号少逸、侣菊,清代名医,天资聪颖,善书画,旁及星卜,有医术、丝竹、书画“三绝”之誉。幼承父训,推崇《内经》之学,历览诸家医书,引申触类,结合长期实践,以一年中杂病少而时病多,且前人论时病之书甚少,遂加意精研时病,颇有心得。其曰“为时医必识时令,因时令而知时病,治时病而用时方,且防何时而变,诀何时而解,随时斟酌”,因撰《时病论》一书八卷,以论四时温病为主,并兼及疟痢泄泻诸证,每病之后又附有个人验案,亦为温病学中重要而切于实用之著作。 何廉臣(1861—1929),名炳元,浙江绍兴人。出身于世医家庭,祖父何秀山为绍派伤寒名家,何氏从小耳濡目染,打下了良好的医学基础。后经两次乡试失利,最终弃儒而专志于医。1908年6月,何氏与绍兴医界同仁一起组建绍兴医药研究社,创办《绍兴医药学报》。该刊是我国近代最早的中医药期刊,何氏任副总编。1923年春,《绍兴医药学报》出版至第141期,同仁裘吉生迁寓杭州,改组创办《三三医报》。1924年,由何廉臣另办《绍兴医药月报》。为保存民国时期诸多名医的宝贵经验,该年,何氏在《绍兴医药月报》上刊登启事,征集全国名医经验医案,编纂《全国名医验案类编》。编次作者简介: 唐文吉,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硕士学位,师承名师学习中医。唐文奇,毕业于安徽中医药大学,执业医师。

图书目录

卷之一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大意

病1春温

病2风温

病3温病

病4温毒

病5晚发

拟用诸法

备用成方

葳蕤汤

银翘散

小定风珠方

大定风珠方

消毒犀角饮

连翘败毒散

犀角地黄汤

三黄石膏汤

凉膈散

九味羌活汤

临证治案

案1春温过汗变症

案2春温甫解,几乎误补

案3风温入肺胃,误作阴虚腻补增剧

案4风温误补致死

案5风温夹湿

案6胃虚温病

案7胃实温病

案8有孕发斑

案9温毒发疹

案10喉痹急证

案11伏气晚发

卷之二

“春伤于风”大意

病6伤风

病7冒风

病8中风

病9风寒

病10风热

病11风湿

病12寒疫

拟用诸法

备用成方

海藏神术散

香苏饮

参苏饮

金沸草汤

桂枝汤

通关散

开关散

小续命汤

三化汤

大秦艽汤

乌药顺气散

顺风匀气散

牵正散

黄芪五物汤

防风黄芪汤

防风通圣散

柴葛解肌汤

苏羌饮

临证治案

案12冒风轻证,不慎口食转重

案13风邪中络

案14中风急证

案15中风脱证

案16真中死证

案17风湿两感

案18风湿误为风温

案19产后寒疫

案20时行寒疫

卷之三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大意

病13飧泄

病14洞泄

病15寒泻

病16火泻

病17暑泻

病18湿泻

病19痰泻

病20食泻(附:饮泻)

病21风痢

病22寒痢

病23热痢(附:暑痢)

病24湿痢

病25噤口痢

病26水谷痢

病27休息痢

病28五色痢

拟用诸法

备用成方

草窗痛泻方

胃苓汤

四神丸

胃关煎

姜茶饮

香连丸

芍药汤

苍术地榆汤

人参樗皮散

补中益气汤

真人养脏汤

肉苁蓉汤

临证治案

案21飧泄误为食泻

案22飧泄之病,热补得瘳

案23洞泄之疴,虚实兼治得效

案24便泻刚逢经转

案25伤食作泻

案26小产之后偶沾风痢

案27风痢病一误再误

案28赤痢亦有属寒,温补得愈

案29疟痢两作

案30痢下纯血死证

案31实热痢疾,止涩太早用下得瘥

案32高年噤口痢疾

案33痢久脾肾两虚

案34休息痢误认肠风

案35阴虚之体患五色痢

卷之四

“夏伤于暑”大意

病29伤暑

病30冒暑

病31中暑(附:暑厥)

病32暑风

病33暑温

病34暑咳

病35暑瘵

病36霍乱

病37痧气

病38秽浊

病39疰夏

病40热病

病41霉湿

拟用诸法

备用成方

藿香正气散

六和汤

缩脾饮

香薷饮

新加香薷饮

桂苓甘露饮

竹叶石膏汤

人参白虎汤

六一散

三石汤

清营汤

来复丹

介宾玉女煎

生脉散

清暑益气汤

浆水散

冷香饮子

大顺散

痧疫回春丹

行军散

绛雪

紫雪

黄龙汤

临证治案

案36阴暑误用阳暑之药

案37骤然中暑

案38暑风急证

案39暑温过服大寒致变

案40暑热劫络,致成暑瘵

案41阴寒霍乱,热补而瘳

案42阴虚疰夏

案43热病化燥伤津

案44霉湿时病

卷之五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大意

病42暑疟

病43风疟

病44寒疟

病45湿疟

病46温疟

病47瘴疟

病48瘅疟

病49牝疟

病50痰疟

病51食疟

病52疫疟

病53鬼疟

病54虚疟

病55劳疟

病56疟母

病57三日疟

病58伏暑

病59秋暑(附:秋凉)

拟用诸法

备用成方

小柴胡汤

景岳木贼煎

严氏清脾饮

麻杏甘石汤

柴平汤

藿香平胃散

太无神术散

人参败毒散

咒法

截疟七宝散

局方常山饮

子和常山散

鳖甲饮

四兽饮

追疟饮

何人饮

休疟饮

临证治案

案45虚寒之体忽患暑疟

案46暑疟热盛逼血上吐

案47截疟太早,变成肿胀

案48风疟时邪乘入血室

案49寒疟之证,温补治验

案50湿疟之证,辛散获效

案51温疟误为暑热

案52产后瘅疟,热补至变

案53阴邪入肾,发为牝疟

案54寒湿入脾,证成牝疟

案55疟发昏迷,治痰得效

案56时行疫疟

案57鬼疟属阴,得众人阳气而解

案58久疟阴虚及阳

案59体虚劳疟

案60疟母破剂无效,温补咸软得安

案61疟母攻破致死

案62三疟扰伤气血,补益得效

案63产后三疟久缠

案64伏暑过服辛温,改用清凉而愈

案65产后伏暑

卷之六

“秋伤于湿”大意

病60伤湿

病61中湿

病62冒湿

病63湿热

病64寒湿

病65湿温

病66秋燥

拟用诸法

备用成方

羌活胜湿汤

平胃散

除湿汤

金匮肾着汤

松峰达原饮

三仁汤

苍苓白虎汤

桂苓甘露饮

杏苏散

清燥救肺汤

滋燥养营汤

蜜煎导法

临证治案

案66里湿酿热,将成疸证

案67里湿误补成臌,得破则愈

案68中湿误作虚风

案69秋湿时令,忽患暴中

案70湿温误作伏暑

案71高年湿温伤气

案72湿温化燥,攻下得愈

案73妊娠燥气为病

案74感受秋凉燥气

案75血亏液燥,加感燥气

卷之七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大意

病67痰嗽

病68干咳

拟用诸法

备用成方

泻白散

清肺饮

琼玉膏

丹溪咳血方

千金久嗽方

二陈汤

景岳六安煎

临证治案

案76伏湿作嗽认为冬温

案77伏湿致嗽

案78痰嗽补脾取效

案79燥气伏邪作咳

案80燥气刑金,致使咳红

案81阴虚之体,伏燥化火刑金

卷之八

“冬伤于寒”大意

病69伤寒

病70中寒

病71冒寒

病72冬温

拟用诸法

备用成方

麻黄汤

葛根汤

小柴胡汤

理中汤

真武汤

四逆汤

千金阳旦汤

千金阴旦汤

临证治案

案82伤寒调治失法变证

案83伤寒吐蛔

案84阳体中寒,仍用热剂而愈

案85冬温肺胃合病

案86冬温新感,适值经行

案87冬温伤阴,将欲成损

附论

治时病常变须会通论

五运六气论

温瘟不同论

伤寒书统治六气论

辟俗医混称伤寒论

辟时俗龌龊斑证论

夹证兼证论

成方须损益论

胎前产后慎药论

治轻证宜细心重病宜大胆论

医家嫉妒害人论

医毋自欺论

古今医书宜参考论

临证六十法

1辛温解表法

2凉解里热法

3清热解毒法

4却热息风法

5祛热宣窍法

6辛凉解表法

7清凉透邪法

8清热保津法

9清凉荡热法

10润下救津法

11清凉透斑法

12解肌散表法

13微辛轻解法

14顺气搜风法

15活血祛风法

16宣窍导痰法

17两解太阳法

18培中泻木法

19补火生土法

20暖培卑监法

21补中收脱法

22通利州都法

23清凉涤暑法

24化痰顺气法

25楂曲平胃法

26清痢荡积法

27温化湿邪法

28调中开噤法

29调中畅气法

30祛暑解毒法

31增损胃苓法

32清暑开痰法

33却暑调元法

34清离定巽法

35清宣金脏法

36甘咸养阴法

37治乱保安法

38挽正回阳法

39芳香化浊法

40金水相生法

41二活同祛法

42清营捍疟法

43辛散太阳法

44宣透膜原法

45和解兼攻法

46甘寒生津法

47宣阳透伏法

48驱邪辟祟法

49补气升阳法

50营卫双调法

51双甲搜邪法

52清宣温化法

53宣疏表湿法

54辛热燥湿法

55苦温平燥法

56松柏通幽法

57加味二陈法

58温润辛金法

59清金宁络法

60甘热祛寒法



参考书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