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农业科学农业工程京津冀区域土地优化利用管控技术方法研究

京津冀区域土地优化利用管控技术方法研究

京津冀区域土地优化利用管控技术方法研究

定 价:¥68.00

作 者: 冯长春 等 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中国土地与住房研究丛书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301320822 出版时间: 2021-05-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12 字数:  

内容简介

  针对当前京津冀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缺乏区域协调和统筹,导致土地资源空间配置不尽合理,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等现实问题,亟需开展京津冀土地优化利用管控方法研究。本书通过对京津冀土地利用演变过程和规律诊断分析,以及京津冀城市群与其他城市群土地利用比较研究,建立京津冀土地优化利用的指标体系,探索京津冀土地优化利用分区,研究京津冀土地优化利用管控方法,形成京津冀土地优化利用管控研究技术报告,为京津冀一体化土地利用管理和调控提供理论支撑。

作者简介

  冯长春,北京大学不动产研究鉴定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国家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国家注册土地估价师。

图书目录

前 言 2
第一章:导论 13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3
第二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15
一、 研究目标 15
二、 研究意义 15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结构 16
第四节 研究数据主要来源 18
一、 社会经济数据 18
二、 土地利用数据 19
三、 自然基底数据 19
第二章:京津冀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特征 21
第一节 区域发展基础 21
一、 自然条件 21
二、 地缘关系 23
三、 区位特征 24
第二节 要素的空间集聚特征 25
一、 经济发展水平 25
二、 人口分布特征 28
三、 产业分工体系 31
第三节 城际联系格局 36
一、 基础设施条件 36
二、 人口流动格局 38
三、 经济联系格局 40
第四节 京津冀与长三角、珠三角比较 47
一、 整体发展特征 47
二、 核心城市发展特征 50
三、 其它城市发展特征 51
第五节 世界级城市群发展模式比较 54
一、 城市等级比较 55
二、 规模体系比较 58
三、 产业分工比较 59
第六节 本章小结 61
第三章:京津冀土地利用现状特征 64
第一节 土地利用总体特征 64
一、 整体结构特征 65
二、 空间分布特征 66
三、 城市间结构分异 67
第二节 京津冀区域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70
一、 指标体系构建 70
二、 指标因子现状分析 72
三、 研究方法 76
四、 权重与因子得分计算 79
五、 分维度土地利用效益分异特征 81
六、 区域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分异特征 84
第三节 土地优化利用的国际经验 86
一、 绿带建设与保护经验 86
二、 土地集约利用经验 88
三、 应对耕地流失问题的经验 90
第四节 本章小结 91
第四章:京津冀土地利用时空演变格局及驱动力研究 93
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93
一、 整体结构变化 93
二、 建设用地结构变化 97
三、 生态用地结构变化 101
第二节 地类间的相互转移变化 103
一、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方法 103
二、 总体特征 104
三、 阶段性特征 106
四、 转移方式转变 109
五、 生态用地转移特征 113
六、 城市间分异特征 116
第三节 京津冀区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变 125
一、 变化热点区域 125
二、 变化质心移动 127
三、 景观格局变化 130
第四节 京津冀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 133
一、 构建指标体系 133
二、 研究方法 135
三、 研究结果 136
第五节 本章小结 149
第五章:京津冀建设用地规模变化的时空特征 151
第一节 数据来源与处理 151
一、 建设用地概念界定 151
二、 遥感影像数据来源 152
三、 遥感影像数据处理 154
第二节 京津冀建设用地阶段性演变特征 155
一、 主要分析方法 155
二、 1990年至2000年阶段特征 158
三、 2000年至2005年阶段特征 163
四、 2005年至2010年阶段特征 168
五、 2010年至2015年阶段特征 172
第三节 京津冀建设用地变化的空间分异 177
一、 “核心—外围—边缘”的差异 177
二、 到重要节点和轴线的距离差异 179
三、 建设用地变化的空间形态特征 193
第四节 京津冀建设用地变化的典型模式 197
一、 城市型建设用地扩张 197
二、 县域型建设用地扩张 199
第五节 本章小结 200
第六章:京津冀建设用地变化驱动力研究 203
第一节 区域建设用地变化驱动力因素选择 203
一、 自然地理条件 203
二、 区位与交通条件 205
三、 社会经济因素 206
四、 政策因素 211
第二节 区县尺度的京津冀建设用地数量变化驱动力分析 212
一、 指标体系建构 212
二、 模型构建 215
三、 京津冀整体建设用地数量变化驱动因素 217
四、 “京津”次区域的建设用地数量变化驱动因素 218
五、 “冀一线”次区域的建设用地数量变化驱动因素 219
六、 “冀北厢”次区域的建设用地数量变化驱动因素 221
七、 “冀南厢”次区域的建设用地数量变化驱动因素 222
八、 区县尺度驱动机制分析 224
第三节 网格尺度的京津冀建设用地扩张方向驱动力分析 226
一、 分析单元及因变量选择 226
二、 指标体系建构及数据处理 227
三、 模型构建 231
四、 京津冀整体建设用地扩张方向驱动因素及其阶段差异 233
五、 京津冀次区域的建设用地扩张方向驱动因素 236
六、 扩张方向驱动机制分析 239
第四节 本章小结 241
第七章:京津冀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与空间优化 244
第一节 区域农用地适宜性评价 244
一、 区域农用地基本情况 244
二、 评价指标选取 245
三、 指标定量分级 248
四、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251
五、 评价方法 253
六、 单因子评价结果分析 254
七、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258
第二节 区域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260
一、 区域建设用地基本情况 260
二、 评价指标选取 261
三、 指标的定性分级和定量标准 267
四、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268
五、 评价方法 269
六、 单因子评价结果分析 271
七、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274
第三节 区域土地利用适宜类别空间分布 276
第四节 区域土地利用空间优化建议 279
一、 京津冀区域现有分区方案梳理 279
二、 京津冀土地优化利用分区及空间优化准则 285
三、 土地利用空间优化建议 288
第五节 本章小结 289
第八章:京津冀区域空间治理体系发展特征 291
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演进 291
一、 1980年代:部门合作 293
二、 1990年代至2012年:规划引导 293
三、 2012年以来至今:顶层设计 295
第二节 京津冀区域协同治理整体框架 296
一、 基础:复杂的纵向层级关系 296
二、 横向关系改变:分设协调领导小组 298
三、 京津冀区域空间治理的主要领域 300
第三节 区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 301
一、 顶层设计:“统-分”区域规划体系 301
二、 省级战略:细化规划方案 302
三、 地级市部署:城镇主要发展轴基本衔接 305
第四节 交通协同发展与区域空间治理 309
一、 顶层设计:交通发展规划一张图 309
二、 府际关系:引入市场机制 310
三、 协调机制:建构合作网络 312
第五节 产业转移与区域空间治理 313
一、 依托产业转移平台实现资本“再领域化” 313
二、 创新利益共享机制支撑空间“共享” 316
三、 建立国家级新区推动尺度重构 317
第六节 区域尺度的生态协同保护 319
一、 顶层设计:环境管制尺度上移 319
二、 区划思想:差异化制度空间 320
第七节 国内外区域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322
一、 比较分析框架构建 322
二、 德国柏林—勃兰登堡地区 324
三、 日本东京首都圈 326
四、 法国巴黎大都市区 328
五、 京津冀与国外大都市区治理模式比较 329
第八节 本章小结 332
第九章:京津冀土地优化利用管控体系优化建议 335
第一节 京津冀土地优化利用管控需求 335
一、 尊重自然基底差异,探索合理补偿机制 335
二、 立足发展阶段分异,建立差异管控思路 336
三、 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创新区域协同模式 337
四、 重视纵向传导机制,建立精细化管控体系 338
第二节 土地优化利用管控体系构建总体思路 340
一、 建立系统化思维 340
二、 技术方法的支撑 341
第三节 区域协同发展的保障策略 343
一、 加强相关政策落地实施 343
二、 完善区域协同治理体系 344
三、 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 345
四、 积极引入市场机制 346
参考文献 348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