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传记社会各界人物从唐山到汶川:我的地震预报人生

从唐山到汶川:我的地震预报人生

从唐山到汶川:我的地震预报人生

定 价:¥69.80

作 者: 汪成民 著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20722155 出版时间: 2021-08-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444 字数:  

内容简介

  本回忆录通过亲身经历介绍了邢台、渤海、海城、唐山、松潘、龙陵、炉霍、澜沧-耿马、丽江乃至汶川、玉树地震的预测预报与地震局乃至周恩来、华国锋、温家宝等领导人对地震工作的关怀与要求。

作者简介

  汪成民,中国地震局预测所研究员,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专家。1935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苏联第聂泊尔彼得罗夫斯克矿院,先后在中央地震办、中国地震局任地震前兆与地震预报研究方面的负责人。曾六次代表地震局向周恩来总理汇报。三十余次赴地震现场任震情判定负责人,是我国到现场最多的科学家。1974年任国家地震局保卫京津小组组长,负责中国东部的地震监测与分析工作。在此期间与辽宁省地震局一起成功预测了1975年海城地震,取得人类第一次对破坏性地震成功预防的实例。1976年唐山地震前曾三次赴唐山现场考察,与少数专家一起对唐山做出正确的预测,创造了唐山地震时,青龙县倒房与损坏房屋18万间,而无一人死亡的奇迹。1996年受邀参加联合国成立50周年的科技大会,联合决定把中国青龙奇迹树为防灾减灾的典型实例。2004年起担任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他与他的团体在汶川、玉树地震前有所察觉,对汶川三次强余震做出正确预测,受国务院表扬。

图书目录

(节选)
序 一 如何在大灾面前做一个优秀共产党员 张金景 / 001
序 二 请听一听老地震人的汇报 宋瑞祥 / 009
序 三 老而弥坚的地震预测专家汪成民 赵文律 / 011
引 言 命中注定 / 001
第一部分 难忘的年少岁月
(1935— 1960 年,25 岁以前)
一、我的父母与兄弟姐妹 / 003
1. 为民所用 / 003
2. 我的父亲 / 005
3. 我的母亲 / 012
4. 我的哥哥 / 020
5. 我的妹妹 / 024
6. 我的弟弟 / 030
二、九死一生 / 038
1. 人生第一劫——吴淞口遇险 / 038
2. 人生第二劫——碧湖江落水 / 040
3. 人生第三劫——衢州遭鼠疫 / 043
4. 人生第四劫——银坑堕深渊 / 046
5. 人生第五劫——朱溪堡患怪病 / 048
6. 人生第六劫——衡阳车轮下逃生 / 051
三、感恩北京四中 / 053
1. 妈妈启动三兄妹竞争模式 / 053
2. 北京四中果然名不虚传 / 056
3. 德、智、体全面发展 / 058
4. 不断激励超越自我 / 061
5. 第一次走上国际舞台 / 064
四、难忘苏联情怀 / 066
1. 鲍家街的挚友们 / 066
2. 美丽的第聂泊尔河畔 / 069
3. 路边执着的劫持者 / 072
4. 不相识的同班同学 / 074
5. 忠贞的苏联姑娘 / 078
6. 中国学生是好样的 / 079
第二部分 走上地震预报之路
(1961— 1975 年,26— 40 岁)
一、中国地震预报的摇篮 / 087
1. 邢台地震现场的第一夜 / 087
2. 地震现场见到周总理 / 088
3. 李四光指导我识别地震前兆 / 089
4. 周总理力挺李老升帐挂帅 / 094
5. 李老打响了胜利的第一枪 / 096
6. 追踪井陉、沧州烈度异常区 / 100
7. 河间6.3 级地震如约而至 / 102
二、密切注视京津地区地震动向 / 104
1. 另辟蹊径打好京津保卫战 / 104
2. 令人难忘的张山营事件 / 107
3. 第一次面对面向总理汇报 / 109
4. 渤海地震的两个烈度异常区 / 111
5. 周总理要求具有蜜蜂精神 / 114
6. 李老在病床上听最后一次汇报 / 116
三、五年内果然就大放异彩 / 118
1. 周总理要地震队伍向“两弹一星”学习 / 118
2. 周总理对地震事业的五大创新 / 119
3. 宁可错报遭埋怨,决不死人受谴责 / 122
4. 国家地震局8341 部队的建立 / 124
5. 国务院发布69 号文件 / 126
6. 追踪海城地震预报成功的脚印 / 128
7. 海城地震预报成功的核心经验 / 133
第三部分 唐山大震与青龙奇迹
(1976— 1980 年,41— 45 岁)
一、唐山大震的漏报 / 139
1. 唐山大震前的“东西之争” / 139
2. 抱着烫手山芋的京津组 / 146
3. 苦思冥想谋对策 / 149
4. 我的六项措施 / 151
5. 我的第一张大字报 / 162
二、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日日夜夜 / 169
1. 中南海的汇报会 / 169
2.“老子毙了你!” / 171
3. 树上都捆绑着人 / 174
4.“这是谁家的胳膊” / 177
5. 强余震预测的定音鼓 / 180
6. 我的人生第七劫 / 183
7. 我们成了“漏报犯” / 185
三、青龙奇迹的始末 / 189
1.“我们县一个人都没死!” / 189
2. 尽心尽责的王春青 / 191
3. 敢于担当的冉广岐 / 193
4. 青龙奇迹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 197
5. 地震局的17 号简报 / 200
6. 京津保卫组被解散 / 203
第四部分 二十年潜心磨剑终成器
(1981— 2000 年,46— 65 岁)
一、十年“水龙头” / 211
1. 人生陷入低谷 / 211
2. 重新回归老本行 / 219
3. 四十次地震现场调研 / 225
4. 确凿无误的地震前兆 / 231
5. 地下流体十大怪 / 235
6. 前兆敏感点的发现 / 248
二、十年“863” / 252
1. 地震预测水平的大滑坡 / 252
2. 钱学森指点迷津 / 253
3. 参加国家“863”项目 / 257
4. 五年后喜获成果 / 262
三、扬眉剑出鞘 / 268
1. 人生难有几回搏 / 268
2. 青龙奇迹被国际舆论关注 / 272
3. 联合国派来了调查团 / 274
4. 在世界舞台上华丽亮剑 / 278
第五部分 汶川地震成了终生遗憾
(2001— 2020 年,66— 85 岁)
一、“地震不可知论”的泛滥 / 289
1. 国际学术界的地震预测“新潮” / 289
2. 老邢台们中流砥柱 / 293
3. 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的成立 / 299
4. 告别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 / 303
5. 与陈鑫连主任正面辨论 / 307
6. 和陈建民局长的对话 / 310
7. 我的人生第八劫 / 315
二、围绕汶川地震预报两种意见的博弈 / 319
1. 比唐山更大的地震如期到来 / 319
2. 大震前百天内三次突出事件 / 332
3. 咨询委火线救场三战三捷 / 342
4. 香山会议上的激烈交锋 / 349
5. 钓鱼台内的隆重盛会 / 353
6. 参加汶川震区考察队 / 357
7. 悲壮的HRT 波事件 / 361
第六部分 周恩来的愿望能实现吗?
(答媒体记者问的录音稿)
问题1 按目前的科技水平地震到底能不能预测? / 376
问题2 为什么对地震预测水平的评估分歧如此之大? / 379
问题3 能不能复制海城等地震预报成功的经验? / 382
问题4 盲目崇拜西方预测理念是导致我国预测水平下降的关键吗? / 385
问题5 为什么说“两条腿走路”是中国地震工作的国策? / 389
问题6 中国地震预报之路如何走? / 393
问题7 如何让人相信你开出的药方? / 398
附录 “四件大事”与“99 个足印”/ 405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