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作品集中国文学作品集大师国学经典书系:国学常识

大师国学经典书系:国学常识

大师国学经典书系:国学常识

定 价:¥45.00

作 者: 曹伯韩 著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57024253 出版时间: 2021-09-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224 字数:  

内容简介

  《国学常识》是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国学入门读物。适合中学生、大学生、社会上热爱传统文化的读者阅读。本书首先对国学作了概述,进而分章节对语言文字、史学、哲学、文学、自然科学、艺术及其代表性的人物、派别和学术观点予以介绍,并作了评述。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而形成关于国学的较为全面的概念。

作者简介

  曹伯韩(1897—1959),湖南长沙人,著名语言学家,曾任香港《华商报》翻译、桂林《自学》月刊主编、昆明《进修月刊》编辑。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研究员、第二研究室主任,《中国语文》编委等职。著有《通俗文化与语文》《中国文字的演变》《中国文法初阶》等语言学专著,《国学常识》《通俗社会科学二十讲》《中国近百年史十讲》等文化普及读物。

图书目录

序 / 1
编 例 / 01
第一章 概 说 / 001
一 所谓国学 / 001
二 国学在清代 / 002
三 国学的分科 / 004
四 国学的派别 / 006
五 进步的方法与贫乏的内容 / 008
六 欧美学术的影响 / 009
七 “五四”以后的国故整理 / 010
八 国学与世界学术 / 011
九 专门研究与基本知识 / 012
一〇 研究的态度及准备工作 / 013
第二章 语 文 / 015
一一 研读古籍的阶梯 / 015
一二 所谓小学 / 016
一三 六 书 / 017
一四 字形的演变 / 019
一五 字义的演变 / 020
一六 训诂学 / 022
一七 文法学的先驱及其发展 / 023
一八 方言学 / 024
一九 字音的变迁 / 025
二〇 语言和文字的分离 / 026
二一 双声叠韵 / 027
二二 反 切 / 028
二三 四 声 / 029
二四 声韵学 / 029
二五 字 母 / 032
二六 韵 部 / 033
二七 古音之推定 / 035
第三章 古 物 / 037
二八 金石之学 / 037
二九 殷墟发掘 / 039
三〇 甲骨之学 / 039
三一 古物与社会学 / 041
三二 无文字的古物 / 042
三三 古物与考证学 / 044
三四 古物与古书 / 044
第四章 书 籍 / 047
三五 传写本与刻本 / 047
三六 版本之学 / 049
三七 校雠之学 / 050
三八 章句之学 / 051
三九 目录之学 / 052
四〇 图书分类法 / 053
四一 辑佚及辨伪 / 056
四二 类书及丛书 / 057
四三 考证学与读书法 / 059
第五章 经 学 / 061
四四 五经、十三经、四书 / 061
四五 《易经》 / 063
四六 《书经》 / 064
四七 《诗经》 / 065
四八 三 礼 / 066
四九 《春秋》 / 068
五〇 《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 069
五一 经之传授 / 070
五二 今文经学与谶纬 / 072
五三 古今文学派的斗争 / 073
五四 汉以后的经学 / 074
五五 清代的经学 / 075
五六 经学的扬弃 / 077
第六章 史 地 / 079
五七 所谓正史 / 079
五八 正史的内容 / 081
五九 编年史 / 082
六〇 纪事本末 / 083
六一 别 史 / 083
六二 政 书 / 084
六三 杂史传记及其他 / 086
六四 学术史 / 086
六五 史 评 / 087
六六 地 理 / 089
六七 历史哲学 / 090
六八 新史学的产生 / 091
六九 新史学的业绩 / 092
第七章 诸 子 / 096
七〇 诸子的学术派别 / 096
七一 儒 家 / 098
七二 道 家 / 100
七三 墨 家 / 102
七四 别墨及名家 / 103
七五 法 家 / 104
七六 兵家及其他 / 106
七七 王充之学 / 107
七八 魏晋时代的玄学 / 108
七九 子学之兴起与消沉 / 110
第八章 佛 学 / 113
八〇 初期的佛教 / 113
八一 佛教的中国化 / 115
八二 流传中国诸宗派 / 117
八三 小乘诸宗 / 118
八四 传自印度的大乘诸宗 / 119
八五 中国独创的大乘诸宗 / 121
八六 佛学与儒学 / 123
八七 因明学 / 125
八八 唯识论中的心理学 / 126
八九 现时佛学的趋势 / 128
第九章 理 学 / 129
九〇 宋明理学的产生 / 129
九一 周敦颐与邵雍 / 131
九二 张载及二程 / 132
九三 集宋学大成的朱熹 / 134
九四 陆象山与杨慈湖 / 137
九五 浙东学派 / 138
九六 宋末至明初之理学 / 139
九七 王阳明之学 / 139
九八 清初各大师对于理学的批判 / 142
九九 理学批判的最高发展 / 144
一〇〇 宋明理学的没落与新理学的产生 / 146
第十章 诗赋词曲 / 148
一〇一 文学的范围与类别 / 148
一〇二 最早的诗总集 / 149
一〇三 楚 辞 / 151
一〇四 赋 / 152
一〇五 乐 府 / 153
一〇六 五言诗 / 155
一〇七 陶渊明与南北朝诗 / 156
一〇八 唐 诗 / 158
一〇九 李白、杜甫 / 159
一一〇 唐以后的重要诗人 / 160
一一一 词 / 162
一一二 重要词人 / 163
一一三 散 曲 / 164
第十一章 散文和骈文 / 166
一一四 散文和骈文的分别 / 166
一一五 散文与骈文的分合 / 168
一一六 周秦汉的散文 / 169
一一七 六朝文 / 170
一一八 唐宋八大古文家 / 172
一一九 明清两代的古文家 / 173
一二〇 所谓古文义法 / 175
一二一 骈文的标准化及其支流 / 176
一二二 八股文及对联 / 178
一二三 文艺论评 / 179
一二四 文体解放和文学观念的变动 / 180
第十二章 新被重视的文学 / 182
一二五 戏曲的摇篮期 / 182
一二六 戏曲的成长期 / 184
一二七 唐以前的小说 / 186
一二八 宋元明的小说 / 187
一二九 清代的小说 / 188
一三〇 宝卷、弹词、鼓词 / 189
一三一 中国文学与东方诸民族的相互影响 / 190
一三二 中国文学与西洋文学的关系 / 192
第十三章 科学及艺术 / 194
一三三 自然科学在国学中的地位 / 194
一三四 天文学和历法 / 195
一三五 数 学 / 197
一三六 物理学及化学 / 199
一三七 医 学 / 200
一三八 应用技术 / 201
一三九 科学与迷信 / 202
一四〇 艺 术 / 202
一四一 绘画及书法篆刻 / 203
一四二 音 乐 / 206
本书参考书目 / 210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