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民法中国专利侵权判定诉讼实务指南:正义-从粗糙到精细

中国专利侵权判定诉讼实务指南:正义-从粗糙到精细

中国专利侵权判定诉讼实务指南:正义-从粗糙到精细

定 价:¥98.00

作 者: 章建勤,张小娟 著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3076173 出版时间: 2021-08-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496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定位是关于专利侵权判定诉讼实务的教科书性质的成体系的,同时也尽可能容易理解掌握的中国专利侵权判定的“准工具书”。帮助需要进行是否构成中国专利侵权判定的人士,及判定中国专利质量和价值的人士,通过本书的学习,尽快胜任判定是否构成侵犯中国的专利权,以及从法律的维度把控中国专利的质量和价值。同时,由于本书对中国专利侵权判定诉讼实务中的几乎所有的疑难问题和前沿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讨论,而且每个结论都是以中国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行政规章(《专利审查指南》)、法理以及权威和或者经典的生效判决为依据,因此,对已经具有中国专利侵权判定能力的资深人士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作者简介

  章建勤,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西北师范大学理学学士(物理专业),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反侵权假冒创新创新战略联盟法律服务部主任、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反侵权假冒创新创新战略联盟知识产权保护研究院副院长。张小娟,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律师。

图书目录

目 录/CONTENTS
第一编 外观设计专利权侵权判定
第一章 外观设计专利权侵权判定中需要掌握的概念和问题
一、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时间
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三、侵犯外观设计专利权
四、外观设计专利权侵权判定中所指的“相同或者相近种类产品”
五、“以外观设计的整体视觉效果进行综合判断”的含义
六、外观设计专利权侵权判定中“一般消费者”的含义
七、“设计空间”的含义
八、区别于现有设计的设计特征
九、“对整体视觉效果更具有影响”的含义
十、“功能性设计特征”与“装饰性设计特征”的含义
十一、成套产品外观设计专利权侵权判定
十二、变化状态产品外观设计专利权侵权判定
十三、组件产品外观设计专利权侵权判定
十四、同一产品多项相似外观设计专利权侵权判定
第二章 《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解释(二)》中“设计空间”的理解和适用
一、《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解释(二)》中“设计空间”的含义
二、《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解释(二)》发布前判例中引入的“设计空间”的含义
三、北京高院《专利侵权判定指南(2017)》中“设计空间”的含义
四、《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解释(二)》中“设计空间”的理解和适用
第三章 包括图形用户界面产品外观设计专利权侵权判定
一、包括图形用户界面产品外观设计专利权的含义
二、包括图形用户界面产品外观设计专利权侵权判定
第四章 外观设计专利权评价报告在专利侵权诉讼中的价值
一、外观设计专利权评价报告的含义
二、外观设计专利权评价报告的内容
三、外观设计专利权评价报告的获取及更正
四、外观设计专利权评价报告对原告的价值
五、外观设计专利权评价报告对被告的价值
第五章 外观设计专利权侵权判定
一、外观设计专利权侵权的构成要件
二、判定是否构成外观设计专利权侵权的步骤
三、外观设计专利权近似侵权判定难点——整体视觉效果无实质性差异
第六章 将侵犯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产品作为零部件制造另一产品并销售构成侵犯专利权的判定
一、法律依据
二、构成要件
三、适用《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解释》第10条第2款需注意的问题
第七章 产品外壳在侵犯外观设计专利权判定时的作用
一、廖某云与深圳市展昊德塑胶电子有限公司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上诉案
二、法官评析
第八章 现有设计抗辩是否成立的判定
一、现有设计抗辩的含义
二、法律、司法解释中关于现有设计抗辩的规定
三、现有设计抗辩成立的构成要件
四、现有设计抗辩是否成立的判断步骤
第二编 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权侵权判定
第一章 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权侵权诉讼原告胜诉的必要条件
一、原告有起诉资格
二、据以起诉的专利权符合法律规定
三、在诉讼期间原告据以起诉的专利权利要求没有被宣告无效
四、被诉行为发生在据以起诉的专利权有效期内
五、被诉行为属于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了据以起诉的专利权的行为
六、被诉行为不属于《专利法》规定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七、被告的现有技术抗辩不成立
八、被告的诉讼时效抗辩不能成立
九、被告适格
十、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
第二章 侵犯专利权的含义及是否构成侵犯专利权的判定
一、《专利法》中侵犯专利权的含义
二、司法实践中判断被诉行为是否构成侵犯专利权的准则和方法
三、法律、司法解释中对侵犯专利权行为规定的合理性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合理性
四、司法实践中判断一个被诉行为是否构成侵犯专利权的步骤
第三章 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
第一节 权利要求解释的规则及方法
一、确定待解释的权利要求中包含的技术特征
二、确定所确定的技术特征的含义
三、权利要求解释中特殊情况的处理
第二节 关于权利要求解释的典型案例
一、最高人民法院对是否为封闭性权利要求及权利要求中“活性钙”是否包括了“葡萄糖酸钙”再审作出解释的案例
二、关于权利要求中的使用环境特征、所用名词术语如何解释及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公知参考文献如何选取的案例
三、根据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及发明的技术原理对权利要求进行解释的案例
四、将权利要求中的选择关系错误认定为并列关系的案例
五、对含义模糊的技术特征解释错误的案例
六、将实施例的信息错误认定为权利要求中技术特征的含义的案例
七、对权利要求中技术特征的解释存在分歧导致5次审理的案例
八、权利要求撰写有明显错误的应按所属领域技术人员阅读说明书后能够得出的唯一正确的内容解释该“明显错误”技术术语含义的案例
九、因不能确定技术特征含义而无法确定权利要求保护范围驳回诉讼请求的案例
十、专利权人有悖于专利授权文件、授权档案、确权档案等相关内容对权利要求的解释不被最高人民法院支持的案例
十一、隐含对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具有限定作用步骤顺序的权利要求解释的案例
十二、依据专利授权程序中的意见陈述判定权利要求中的“使用环境特征”属于必须适用的“使用环境特征”的案例
十三、含有不易识别和修正的瑕疵的权利要求解释的典型案例——《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解释(二)》第3条、第4条如何适用
第四章 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权保护范围的确定
第一节 确定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权保护范围的解读
一、专利权的保护范围通常情况下由专利授权文件中的权利要求单独决定
二、例外情况下由专利文件中的其他内容与权利要求共同决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三、个别情况下引用在前的独立权利要求的在后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由该两个独立权利要求共同决定
第二节 确定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权保护范围的典型案例
一、适用捐献原则确定方法专利权的保护范围的典型案例
二、在专利说明书中记载而未反映在权利要求中的技术方案不能包括在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的案例
三、权利要求被无效与禁止反悔原则关系的典型案例
四、确权程序中对专利合法性理由的陈述并不导致禁止反悔原则适用的案例
五、确权程序中的意见陈述构成技术方案放弃的案例
六、适用捐献原则及授权程序中的答复构成技术方案的放弃的典型案例
七、作为授权依据的技术内容限定构成禁止反悔原则适用的典型案例
八、《侵犯专利权案件纠纷解释(二)》第13条规定的“明确否定”该如何正确理解的典型案例
九、主题名称对专利权的保护范围的限定作用及被引用的并列独立权利要求对引用该并列独立权利要求的在后并列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的限定作用的案例
第五章 是否落入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权保护范围的判定
第一节 判定是否落入专利权保护范围的规则及解读
一、关于是否落入专利权保护范围的判定的司法解释
二、对关于是否落入专利权保护范围判定的司法解释的理解和应用
第二节 对《专利法》第66条第1款及《知识产权证据规定》第3条的理解
一、对《专利法》第66条第1款的理解
二、对《知识产权证据规定》第3条的理解
第三节 是否落入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判定的典型案例
一、错误将被诉侵权产品与专利的实施例的技术特征进行比对的案例
二、判定落入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特别是落入包含使用环境特征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的典型案例
三、是否落入主题名称参与限定的专利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判定的典型案例
四、对技术特征划分及比对易于理解具有示范性的案例
五、根据被诉产品结构特征推定其技术功能进而认定被诉产品落入专利权保护范围的典型案例
六、将被诉侵权产品的技术特征与权利要求技术特征的“错位”比对的典型案例
七、规避设计失败的典型案例
八、封闭式组合物权利要求解释及药物带有辅料未落入封闭式组合物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典型案例
九、开放式与封闭式权利要求的区分适用于2006年之前的机械领域专利的探讨性案例
十、是否落入新产品制造方法及含有参数技术特征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典型案例
第六章 专利侵权判定中功能性技术特征的识别及是否与功能性技术特征构成相同等同的判定
第一节 关于专利侵权判定中功能性技术特征的解读
一、关于功能性技术特征的司法解释
二、判定是否落入包含功能性技术特征的专利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特殊性
第二节 权利要求中是否包含功能性技术特征的识别
一、关于功能性技术特征识别的理论
二、权利要求中功能性技术特征识别的典型案例
第三节 被诉技术方案中对应的技术特征与涉案专利权利要求中功能性技术特征是否构成相同或者等同的判定
一、是否构成与功能性技术特征相同或者等同的判定步骤、方法及标准
二、关于是否构成与功能性技术特征相同或者等同的判定方法及标准的实际案例
第七章 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权侵权诉讼中的不侵权抗辩及不侵权确认之诉
第一节 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权侵权诉讼中的不侵权抗辩的解读
一、关于现有技术抗辩
二、关于权利用尽抗辩
三、关于先用权抗辩
四、笔者关于“抵触申请抗辩”的前沿探讨
第二节 不侵权抗辩的案例
一、经二审补充证据现有技术抗辩成功的案例
二、以在先出版的书籍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简单组合作为现有技术载体并以原告据以起诉的专利授权文件作为判断被诉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方案无实质性差异的依据现有技术抗辩成功的案例
三、被告以其生产、销售产品的证据而不考虑原告据以起诉的专利内容现有技术抗辩成功的典型案例
四、以被诉产品就是在先销售的产品现有技术抗辩成功的案例
五、原告以涉诉专利申请日之前的关于涉诉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的几乎所有方面的证据及库存产品证据形成的证据链作为现有技术的载体进行现有技术抗辩不侵权确认成功的案例
六、最高人民法院依据专业书籍纠正二审判决对现有技术载体中的隐含技术特征过度解读导致现有技术抗辩认定失误的案例
七、经三级审理的专利侵权诉讼先用权抗辩典型案例
第三节 确认不侵犯专利权之诉
一、司法实务中对“发出侵权警告”的认定及相应类型案件的受理条件
二、确认不侵犯专利权之诉的原告
三、确认不侵犯专利权之诉的被告
四、确认不侵犯专利权之诉的诉讼请求
五、确认不侵犯专利权之诉的管辖法院
六、关于确认不侵犯专利权之诉的诉讼时效
七、确认不侵犯专利权之诉原告诉讼请求得到支持的事实依据
八、确认不侵犯专利权之诉的证明责任
九、关于是否构成侵犯专利权的认定
后 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