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及软件方法学软件研发效能提升实践

软件研发效能提升实践

软件研发效能提升实践

定 价:¥158.00

作 者: 茹炳晟 等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21431883 出版时间: 2022-04-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在数字化转型、软件吞噬世界的时代,研发效能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书系统地阐述研发效能的框架,以及有关管理实践、工程实践、组织实践、技术实践、度量实践、规模化实践和工具落地等方面的内容。希望通过良好的框架设计和组织, 把前沿、有成效的研发效能改进和提升案例展现给读者。本书适合IT行业的各类从业人员阅读,无论是技术人员、项目经理、产品经理,还是团队管理人员、资深专家和高层管理者,都能从本书中得到启发。

作者简介

  茹炳晟,业界知名实战派软件研发效能和软件质量双领域专家,硅谷先进研发效能理念在国内的技术布道者,现任腾讯Tech Lead,腾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腾讯技术委员会委员。“研发效能宣言”发起人,IT图书年度影响力作者,IT技术领导力互联网行业测试领域领军人物,中国商业联合会互联网应用技术委员会智库专家;多本技术畅销书作者,业界本研发效能图书《软件研发效能提升之美》作者,并主持编写多本软件技术白皮书;团体标准“软件研发效能度量规范”核心编写专家;国内外各大软件技术峰会的联席主席,技术委员成员和出品人。

图书目录

目 录
概 述 篇
第1章 研发效能简述 2
1.1 “反内卷”的潮流已经悄然而至 3
1.2 研发效能成为科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4
1.3 研发效能在互联网大厂的现状 5
1.4 研发效能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6
1.5 研发效能真的能够提升吗 7
1.6 如何促进研发效能提升 8
1.7 研发效能的“罗生门” 10
1.8 研发效能的“冷思考” 12
1.9 研发效能的黄金三角 13
1.10 研发效能宣言 19
1.10.1 业务价值高于职能目标(业务视角) 20
1.10.2 全局流动高于局部优化(流程视角) 21
1.10.3 工程卓越高于工具平台(技术视角) 22
1.10.4 数据思维高于经验沉淀(数据视角) 23
1.10.5 工程师文化高于绩效管理(组织视角) 24
管理实践篇
第2章 研发效能的管理实践 26
2.1 研发过程中的管理挑战 27
2.2 敏捷和精益协作实践 30
2.2.1 实现敏捷协作 30
2.2.2 敏捷流程的专业化与本地化 32
2.2.3 有效的质量管理 41
2.2.4 研发流程自动化/平台化 42
2.2.5 制度与规范 43
第3章 传统企业如何对待敏捷 45
3.1 银行业敏捷现状 46
3.2 对敏捷的认知存在较大差异 51
3.3 到底如何认知敏捷 53
3.4 敏捷的未来 58
第4章 数据驱动的组织效能提升实践 61
4.1 数据驱动组织提效的困境 62
4.2 数据驱动组织提效的钥匙 64
4.2.1 应对管理实践中的阻碍 64
4.2.2 建立正确的数据驱动观 65
4.2.3 储备和培养数字化人才 67
4.3 数据驱动组织提效的框架 68
4.4 软件研发组织提效案例 75
4.5 总结 80
工程实践篇
第5章 持续交付工程实践 84
5.1 整体思路 85
5.1.1 调研 85
5.1.2 作战流程 87
5.2 基础构建能力——环境治理 89
5.2.1 环境稳定性 90
5.2.2 数据丰富度 90
5.3 底层集成能力——原子服务市场 91
5.4 中层调度能力——标准化流水线 93
5.4.1 背景 93
5.4.2 研发模式 93
5.4.3 流水线总览 94
5.5 上层通用能力——研发流程规范 96
5.5.1 全流程 96
5.5.2 研发活动 99
5.5.3 流水线 99
5.6 合作模式 100
5.6.1 合作角色 100
5.6.2 业务落地团队的合作模式 101
5.7 度量指标 103
5.7.1 交付效率 103
5.7.2 交付质量 103
5.8 总结 104
5.8.1 产生的效果 104
5.8.2 “四横二竖” 105
第6章 软件测试效能提升实践 107
6.1 软件功能测试效能提升实践 108
6.1.1 有效的自动化测试策略 110
6.1.2 自动化测试的框架和工具的分类 114
6.1.3 使用好的测试实践 115
6.1.4 使用高效的探索式测试 117
6.1.5 使用适合团队和产品的测试用例管理系统 122
6.2 软件非功能测试效能提升实践(安全、性能与兼容性测试) 126
6.2.1 服务器端性能测试 127
6.2.2 服务器端安全测试 129
6.2.3 兼容性测试 136
技术实践篇
第7章 微服务下的效能提升实践 140
7.1 参与角色 142
7.2 产品定义 144
7.3 敏捷开发和持续迭代 146
7.4 可持续的产品交付 147
第8章 云原生下的效能提升实践 158
8.1 云原生概览 160
8.2 云原生技术下的DevOps创新 162
8.2.1 基于容器的一致性运行环境 162
8.2.2 基于声明式系统的滚动升级方案 164
8.2.3 统一的可观测性方案 165
8.2.4 流水线工具创新 166
8.2.5 基于Tekton构建自动化流水线 167
8.2.6 流程创新 171
8.2.7 GitOps 172
组织实践篇
第9章 变革领导力 176
9.1 领导力思辨 177
9.1.1 为什么现在都喜欢谈领导力 177
9.1.2 领导力和管理 178
9.2 三个领导力建设模型 181
9.2.1 变革领导力模型1:MOI模型 181
9.2.2 变革领导力模型2:领导梯队模型 182
9.2.3 变革领导力模型3:领导力十项修炼模型 184
9.3 数字时代的变革领导者 188
第10章 个人能力模型 189
第11章 组织结构模型 197
11.1 组织结构 198
11.1.1 组织结构的概念及类型 198
11.1.2 组织结构的选择 200
11.2 Adapt产品部落化组织 200
11.2.1 产品部落化组织概览 201
11.2.2 产品部落 201
11.2.3 产品部落设计原则 203
11.2.4 产品部落的特点 203
11.3 如何设计产品部落 206
11.4 产品部落化组织下的项目管理 209
11.5 产品部落化组织下的绩效 210
11.6 产品部落化组织如何高效协同 211
11.7 如何引入产品部落化变革 213
11.8 数字化时代的组织结构 213
11.9 行会案例——教你如何打造行之有效的行会 214
11.9.1 背景 214
11.9.2 面临的问题 215
11.9.3 数据行会应运而生 215
11.9.4 案例小结 219
11.10 某股份行一个部落的划分与进化 219
11.11 展望 222
效能度量篇
第12章 效能度量的体系化落地实践 226
12.1 研发效能度量的难点 228
12.2 研发效能度量的误区 229
12.3 研发效能度量的行业案例和关键原则 238
12.4 研发效能度量的实践框架 247
12.5 研发效能度量的指标体系设计 249
12.6 研发效能度量的常用分析方法 258
12.7 研发效能度量的实施建议 270
第13章 蚂蚁集团集团智能研发洞察实践 277
13.1 问题与挑战 278
13.2 方案与实现 281
13.2.1 研发度量基础设施 281
13.2.2 蚂蚁研发指标体系 284
13.2.3 综合评价模型体系 287
13.3 实践与效果 288
13.3.1 公司级提效 289
13.3.2 团队级改进 290
13.3.3 研发活动洞察 291
13.3.4 外包效能提升 292
规 模 化 篇
第14章 敏捷的规模化实践 296
14.1 为什么讨论敏捷的规模化 296
14.1.1 什么是敏捷的规模化 297
14.1.2 什么是敏捷的规模化效能 298
14.2 敏捷的规模化效能方法 298
14.2.1 人的效能 298
14.2.2 流程的效能 304
14.2.3 工具的效能 318
14.2.4 变革的效能 322
14.3 敏捷的规模化效能全景图 326
第15章 研发效能的规模化实践 328
15.1 IT扩张的困境 329
15.2 腾讯:从头到脚的敏捷 330
15.3 进退两难的研发效能部门 332
15.4 研发效能规模化提升的几个阶段 334
第16章 研发效能中台建设实践 337
16.1 为何要做研发效能中台 338
16.2 构筑稳健底座——工具层 339
16.3 规模化研发效能的前提——规范层的建设 346
16.4 终的价值体现——管理层的建设 348
16.5 是自建还是采购 351
效能平台篇
第17章 研发效能的工具平台 354
17.1 开源工具平台体系搭建实践 354
17.1.1 工具选型指标 355
17.1.2 常用的开源工具 357
17.1.3 开源工具分析 358
17.1.4 开源工具平台的搭建方式 361
17.2 自研工具平台搭建实践 365
17.2.1 自研工具平台需求分析 366
17.2.2 自研工具选型 368
17.2.3 自研工具平台搭建 369
17.2.4 实施经验总结 374
第18章 腾讯TEG的研发效能平台建设 380
18.1 产品化设计理念 381
18.2 一站式 382
18.3 一键式 383
18.4 降低初始使用门槛 384
18.5 对业务研发全流程支持方式的选择 386
18.6 关键的几个设计点 388
18.6.1 “应用”的概念 388
18.6.2 需求管理能力 392
18.6.3 代码管理能力 394
18.6.4 多环境能力 397
18.6.5 测试能力 401
18.6.6 部署能力 403
18.6.7 监控日志能力 406
18.7 总结 409
18.8 其他探讨 410
第19章 招行支持精益管理体系落地的工具平台建设 412
19.1 招行精益管理体系的理论和工具演进 413
19.1.1 精益管理体系的演进历程 413
19.1.2 核心管理体系和工程体系 414
19.1.3 管理体系与工具平台结合的重要性 417
19.2 招行DevOps工具平台的设计过程 418
19.2.1 培育产品思维,划分业务领域,明确产品生命周期 418
19.2.2 分解组织愿景,规划年度目标和成效衡量指标 419
19.2.3 根据成效衡量指标,针对产品制定投资组合,确定年度
重点专题和特性 420
19.2.4 确定MVP,做好迭代规划,确定做正确的事 420
19.2.5 持续交付与运营,把事情做正确,多层的用户反馈体系 421
19.2.6 上线后的成效分析和价值衡量 423
19.3 展望 423
19.3.1 全面整合、打通、提升开发人员的体验 423
19.3.2 定制化、内部开源、千人千面 423
19.3.3 全方位的产品运营 424
19.4 总结 424
综合案例解析篇
第20章 4场战役,细说KL银行的数字化研发管理转型之路 428
20.1 场战役,部落划分遭遇战 429
20.1.1 部落制的引入和运行 429
20.1.2 数字化人才地图 434
20.2 第二场战役,过程透明接触战 436
20.2.1 建立统一的3层需求任务精细化管理体系,统一价值
交付口径 436
20.2.2 透明数字化交付管理全过程 438
20.2.3 效能分析:高效协同,持续改进 440
20.3 第三场战役,业务渠道整合战:部落结构优化 441
20.4 第四战,全行协同联合战 444
20.4.1 全行协同,迭代同频 445
20.4.2 从全量承诺到价值优选,控制在制品,加速需求流动 445
20.4.3 引入需求漏斗模型,数字化管理需求各阶段的流动情况 446
20.5 4场战役的联合成果 448
第21章 金融App研发效能提升之路 450
21.1 研发效能性原理 450
21.1.1 软件工程标准:本质 451
21.1.2 研发效能双飞轮 454
21.2 金融App研发面临的挑战 455
21.2.1 金融App业务和软件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