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医学内科学脑血管疾病多学科评估与治疗

脑血管疾病多学科评估与治疗

脑血管疾病多学科评估与治疗

定 价:¥480.00

作 者: [美] Alejandro M. Spiotta,[美] Raymond D. Turner 等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4695383 出版时间: 2022-06-0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引进自世界知名的 Springer 出版社,由美国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神经外科专家 Alejandro M. Spiotta、Raymond D. Turner、M. Imran Chaudry 和 Aquilla S. Turk 结合各学科进展与多年临床实践经验精心打造,是一部细致全面、精准系统的脑血管疾病评估与治疗参考书。相较于其他脑血管疾病著作,书中内容涵盖了大部分脑血管疾病,各典型病例均详述了病情评估、治疗方案、手术过程、术后管理、并发症及处理,在强调临床实践的同时,兼顾Z新研究进展,还特别对外科手术与介入治疗两种技术进行了深入对比、阐述。全书共四篇 44 章,编排简洁,阐释明晰,图文并茂,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临床案头必备工具书,非常适合从事脑血管疾病诊疗工作的同道在临床实践中借鉴参考。

作者简介

  李天晓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脑血管病医院常务副院长,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治疗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副会长,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介入治疗专业 30 年,在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方面有较深造诣,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级项目研究,以及多项全国神经介入多中心研究和专利化研究,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5 项,发表论文 200 余篇。段光明副主任医师,河南省脑血管病医院颅内动脉瘤亚专科主任。河南省医学会介入治疗委员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学科普学会神外及脑血管病分委员,河南省重大活动医疗专家,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国际医疗与特需服务专业委员。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 20 余年,同时熟练显微神经手术和血管内介入两种治疗技术。在军队工作期间荣获三等功 1 次,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河南省科普成果一等奖 1 项。主编《远离脑中风三十六计》,参译《牛津脑血管神经外科经典病例》,发表神经外科专业学术论文多篇。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  论 
第 1 章 血管神经外科史:一个不断进化和变革的历程
一、血管解剖学的兴起
二、血管神经外科技术的进步
三、动脉瘤治疗史
四、血管畸形治疗史
五、缺血治疗和血供重建
六、出血性卒中
七、旁路手术
八、结论
第 2 章 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
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早期血管造影诊断
二、脑血管通路建立
三、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进展
四、卒中血管内治疗的进展
五、结论
第 3 章 综合方案的重要性
一、定义综合卒中中心
二、针对疾病的注意事项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三、针对疾病的注意事项 : 动脉瘤
四、针对疾病的注意事项 : 颅内出血
五、超越 CSC:综合救护系统
第 4 章 复合手术室
一、背景
二、建设的障碍:成本、房间布局、专业设备
三、患者选择
四、结论
第二篇  出血性疾病 
第 5 章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内科管理和并发症
一、概述
二、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
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分级
四、脑血管痉挛、迟发性脑缺血和迟发性缺血性脑病
五、预防血管痉挛
六、血管痉挛的治疗
七、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内科并发症
八、高血糖症
九、神经重症监护的作用
第 6 章 夹闭与介入栓塞:两种技术的争论
一、显微手术夹闭术与血管内弹簧圈栓塞的对比研究
二、高级医疗中心的治疗方法
三、其他新型血管内装置
四、新的外科技术
五、外科或血管内治疗后动脉瘤残余及复发的处理
六、结论
第 7 章 显微外科夹闭未破裂动脉瘤基础
一、技术细节
二、前、后循环动脉瘤开颅术式
三、前交通复合体动脉瘤 
四、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五、脉络膜前动脉瘤  
六、眼动脉段动脉瘤
七、大脑中动脉瘤
八、小脑下后动脉瘤
九、基底动脉瘤
第 8 章 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孤立手术与脑血管重建策略
一、背景:“复杂”动脉瘤
二、动脉瘤孤立术和血管旁路移植的适应证
三、非重建性显微外科:完全孤立与部分孤立
四、什么情况下考虑旁路移植
五、旁路移植的时机:先处理动脉瘤还是先旁路移植
六、EC-IC 与 IC-IC 旁路移植:哪个更好
七、EC-IC 旁路移植的规划:供体、受体和移植血管
八、旁路移植手术:现在怎么做
九、术后处理原则
十、结论
第 9 章 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一、大脑中动脉(MCA)和颈内动脉(ICA)动脉瘤的组合重建性夹闭技术
二、前交通动脉(ACoA)和大脑前动脉(ACA)动脉瘤的组合重建技术
三、床突旁动脉瘤的重建性夹闭
四、后循环动脉瘤的重建性夹闭
五、典型患者
六、结论 
第 10 章 无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
一、无辅助弹簧圈栓塞的适应证
二、基本技巧
三、预后
四、结论 
第 11 章 颅内动脉瘤的球囊辅助治疗:弹簧圈聚集技术
一、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最主要的解剖局限
二、什么是脑动脉瘤的球囊辅助治疗
三、球囊辅助栓塞的临床实践:弹簧圈聚合体技术
四、混合弹簧圈聚集技术:技术要点、设备和手术细节
五、结论
第 12 章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一、简史概述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三、术前准备 / 评估
四、结果与文献回顾 
五、结论
第 13 章 复杂支架重建治疗颅内动脉瘤
一、自膨式颅内支架
二、Y 型支架
三、X 型支架
四、华夫筒(冰淇淋)技术
五、T 型支架
六、跨系统放置动脉瘤支架
七、血管内治疗宽颈分叉动脉瘤的现状和展望 
八、结论
第 14 章 血流导向装置
一、腔内重建技术的出现: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二、初始的管腔重建技术
三、腔内重建器械的类型 
四、腔内支架样装置重建载瘤动脉的理论基础
五、分支问题
六、基准研究
七、并发症
八、治疗限制
九、结论
第 15 章 夹层假性动脉瘤和血疱样动脉瘤 
一、夹层假性动脉瘤的介绍和病理生理学
二、夹层假性动脉瘤的临床影响
三、夹层假性动脉瘤的常规治疗规范 
四、特定疾病位置
五、结论
第 16 章 颅内感染性动脉瘤: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和治疗
一、流行病学 
二、病理生理学
三、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四、诊断
五、治疗
第 17 章 脑动静脉畸形的外科治疗:适应证和技术
一、自然史和临床表现
二、手术分级系统
三、风险因素和患者选择
第 18 章 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适应证和操作技巧
一、介入治疗的时机
二、治疗策略
三、栓塞药选择
四、技术细节
第 19 章 动静脉畸形:放射治疗
一、AVM 的放射治疗机制
二、联合疗法
第 20 章 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外科手术适应证及技巧
一、临床表现
二、诊断
三、自然病程
四、外科手术适应证
五、外科手术入路
六、典型病例
七、结论
第 21 章 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血管内栓塞适应证和操作技巧
一、描述和分类
二、常见部位及供血动脉
三、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治疗
四、并发症
第 22 章 海绵状血管瘤
一、概述
二、治疗方案概述
三、幕上海绵状血管瘤
四、后颅窝海绵状血管瘤
五、髓内海绵状血管瘤
第 23 章 介入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一、历史沿革
二、直接型 CCF 治疗选择
三、保守治疗
四、手按压
五、闭塞颈动脉
六、经动脉入路栓塞
七、经静脉入路栓塞
八、经动脉置入支架
第 24 章 自发性脑出血
一、背景及人口统计学
二、病理生理学
三、内科治疗
四、结论
第三篇  缺血性疾病 
第 25 章 CAS 与 CEA 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循证学回顾
一、背景
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历史
三、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 
四、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史
五、颈动脉和椎动脉经皮血管成形术研究 
六、保护下支架血管成形术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七、症状性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动脉内膜剥脱术与血管成形术的比较(EVA-3S)
八、保护下支架血管成形术在动脉内膜剥脱术高危患者中的应用(SAPPHIRE)
九、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与支架置入术的对比试验(CREST)
十、国际颈动脉支架研究Ⅰ 
十一、无症状颈动脉试验
十二、总结和建议
第 26 章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一、适应证
二、术前注意事项
三、CEA 中分流管的使用
四、术前影像学
五、操作细节和差异
六、术后注意事项
第 27 章 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颈动脉支架技术
一、患者选择的适应证
二、术中思考
三、技术细节
四、患者
五、结论
第 28 章 颅内动脉狭窄的处理
一、颅内动脉狭窄
二、血管危险因素管理
三、外科治疗
四、最新治疗方案
第 29 章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建议和管理
一、流行病学 
二、危险因素
三、影像诊断
四、干预决策
五、结论 
第 30 章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像选择
一、基于时间与影像的卒中分诊
二、血管内治疗的注意事项和禁忌证
三、卒中分诊及血管内治疗的决策因素
四、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和 CT 灌注成像的优势和局限性
第 31 章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动脉内治疗
一、脑卒中的负担 
二、导管血供重建史
三、血栓切除术
四、颈动脉支架置入和血管成形术
五、血管造影的诊断作用 
六、结论和展望
第 32 章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方法、原理、设备的发展
一、动脉溶栓
二、辅助血管内取栓的策略
三、取栓技术
四、结论
第 33 章 串联闭塞
一、技术
二、脑“保护”
三、药物治疗与文献综述
四、术后管理
五、结论 
第 34 章 血管造影为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提供一站式分类及治疗
一、一站式服务工作流程
二、选择一站式工作流程的患者
三、一站式工作流程是否增加了价值
四、当前一站式概念的限制
五、出血的检测
六、获取正确的再灌注信息
七、新出现的成像能力让一站式服务成为可能
八、结论
第 35 章 移动脑卒中单元在急性卒中患者诊疗中的应用
一、急性卒中诊疗的时间依赖性益处  
二、延误卒中救治的因素
三、MSU 发展历程与技术发展
四、移动脑卒中单元的成像技术
五、MSU 人员配备
六、应急医疗系统集成 
七、质量改进和 MSU 数据登记
八、MSU 在各类急性卒中救治中的应用
九、MSU 相关不足之处
十、结论
第 36 章 去骨瓣减压术在卒中后高颅压中的作用
一、生理学
二、缺血性卒中的特殊性 
三、MMI 的管理
四、结论
第 37 章 神经血管颈动脉和椎动脉夹层和钝性血管损伤
一、人口统计学 / 流行病学
二、病理生理学
三、临床表现 / 影像评估
四、分类
五、自然历史 
六、药物治疗 
七、介入治疗
八、结论 
第 38 章 烟雾病的血供重建的适应证和技术
一、流行病学和遗传学
二、病理生理学和分级 
三、病情进展史和预后
四、临床评估与影像检查
五、药物治疗
六、血供重建决策
七、直接血供重建术:EC-IC 旁路
八、间接旁路
九、并发症
十、结论
第 39 章 血管炎和卒中
一、流行病学
二、临床表现
三、临床研究
四、诊断方法
五、大血管血管炎
六、中型血管炎
七、ANCA 相关的小血管血管炎
八、可变血管血管炎
九、单器官血管炎
十、继发性血管炎与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
十一、感染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十二、与肿瘤相关的血管炎
十三、药物引起的血管炎
十四、结论
第四篇  其他疾病 
第 40 章 颅内静脉窦血栓
一、流行病学
二、病因学
三、发病机制
四、临床表现
五、诊断
六、预后
七、治疗
八、结论
第 41 章 静脉窦支架置入术治疗特发性颅内高压症
一、病理生理学
二、诊断
三、治疗
四、随访
五、结论
第 42 章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等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
一、三叉神经解剖学
二、三叉神经痛的病理生理学
三、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与分型
四、三叉神经痛的治疗
五、其他血管压迫综合征
六、微血管减压术
七、结果和并发症
八、结论
第 43 章 镰状细胞病:脑血管神经外科医生的注意事项
一、遗传学
二、诊断
三、预后和死亡率
四、脑血管病表现
五、脑卒中筛查与预防
六、出血型病变
七、围术期注意事项 
八、术后注意事项及 SCD 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九、结论
第 44 章 血管内神经外科用药 
一、抗栓治疗
二、脑血管扩张药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