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各行业经济智造强省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

智造强省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

智造强省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

定 价:¥52.00

作 者: 唐晓华,徐雷 等 著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21836394 出版时间: 2022-08-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400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辽宁省“十四五”时期智造强省战略及其对策,首先通过对智能制造的内涵进行阐释,并对其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在智能制造是辽宁省全面振兴的必然选择结论下,本书进一步地展开了论述。其一是详细论述了辽宁省“十四五”时期实施“制造强省”战略的产业基础,其二是对辽宁省“老字号”产业智能化改造省级进行了研究,详细分析了其现状、趋势、目标及对策剪辑;其三是对辽宁省深度开发“原字号”实现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进行构想,并展开分析了现状趋势和机遇挑战;其四是对培育壮大辽宁省“新字号”推进产业智能化发展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在此基础上,本书为加快辽宁省智造强省提供了新的战略思路和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

  唐晓华,男(1956年—),经济学博士,辽宁大学经济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大学应用经济学科建设国家“一流学科”的二级学科产业经济学的学科带头人,“辽宁大学先进制造业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牛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兼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企业管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理事。唐晓华先后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重大攻关项目各1项,主持其它国家或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多项。在《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与政治》、《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国内核心期刊(CSSCI)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和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曾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三等奖”1次,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政府奖“一等奖”2次,获得其它省级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多次。曾荣获“辽宁五一奖章”、“沈阳五一奖章”等荣誉。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制造业智能化发展趋势与智能制造系统
第一节 “工业4.0”时代与“智能制造”革命
第二节 智能制造系统
第二章 智造强省建设的理论思考与现实判断
第一节 智能制造内涵及其特征解读
第二节 全球智能制造发展的基本态势
第三节 智能制造是辽宁全面振兴的必然选择
第三章 辽宁实施“智造强省”战略的产业基础
第一节 辽宁省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现状
第二节 智能制造应用场景广泛
第三节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重点优势产业分布
第四节 辽宁省在推进“智造强省”战略中面临的产业基础困境
第五节 辽宁产业发展的创新能力短板
第六节 辽宁省在塑造“智能制造”产业基础条件中的关键任务
第七节 辽宁省在强化“智造强省”战略中产业基础的重点关注领域
第八节 辽宁省在强化“智造强省”战略中产业基础的重点依托平台和技术
第四章 辽宁“老字号”产业智能化改造升级
第一节 辽宁“老字号”产业智能化改造升级的内涵特征
第二节 辽宁“老字号”产业智能化改造升级的现状与趋势
第三节 辽宁“老字号”产业智能化改造升级面临的挑战
第四节 辽宁“老字号”产业智能化改造升级的目标方向
第五节 辽宁“老字号”产业智能化改造升级的对策建议
第五章 深度开发辽宁“原字号”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辽宁“原字号”产业智造转型的内涵解读
第三节 辽宁“原字号”产业智造转型的现状与趋势
第四节 辽宁“原字号”产业智造转型的实证分析
第五节 辽宁“原字号”产业智造转型的机遇和挑战
第六节 辽宁“原字号”产业智造转型的路径选择
第七节 辽宁“原字号”产业智造转型的对策建议
第六章 培育壮大辽宁“新字号”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第一节 辽宁“新字号”产业的内涵及特征
第二节 辽宁“新字号”产业智造转型的理论机理
第三节 辽宁“新字号”产业智造转型的现状与趋势
第四节 辽宁“新字号”产业智造转型的机遇和挑战
第五节 辽宁“新字号”产业智造转型的战略路径
第六节 辽宁“新字号”未来主导产业发展路径
第七节 辽宁“新字号”产业智造转型的对策建议
第七章 智造强省建设的战略思路
第一节 推动智造强省建设的自主创新战略
第二节 推动智造强省建设的产业集群战略
第三节 推动智造强省建设的人才高地战略
第四节 深入推动智造强省战略的战略举措
第八章 辽宁智造强省建设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提升智能制造发展新动能
第二节 加快产业集群培育,拓展智能制造发展新生态
第三节 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构筑智能制造发展新高地
第四节 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建设,释放智能制造发展新活力
第五节 加强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塑造智能制造发展新势能
第六节 切实增强金融服务能力,凝聚智能制造发展新合力
第七节 提升基础设施供给水平,筑牢智能制造发展新基石
第八节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厚植智能制造发展新沃土
第九节 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明确智能制造发展新导向
第十节 完善政策保障体系,构筑智能制造发展新机制
附录 辽宁在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的领先优势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