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管理管理学理论中国未来社区构建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未来社区构建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未来社区构建的理论与实践

定 价:¥126.00

作 者: 戴建明,徐海荣 著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9466312 出版时间: 2022-06-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488 字数:  

内容简介

  开展对未来社区构建的研究,是一项开创与探索性的大课题。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本书从关注中国基层社区发展的理论与价值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研究体现中国未来社区构建的主体、内容、目标、方式,为不同民族、信仰以及不同意见,自觉接受差异,准备足够的思想与精神空间,打造新时代未来社区的共同生活图景,付诸共同富裕之美好理想的实现。

作者简介

  戴建明:男,1966年6月出生,杭州市萧山区人,社会工作者,资深公益人。曾任第八届残运会志愿者团队总负责人;青海玉树灾后救险、安置现场总指挥;非洲光明行项目执行主席。现任共同家园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徐海荣:男,1956年1月生,汉族,浙江杭州人,研究员(教授)职称。曾任杭州出版集团董事长、总编辑,浙江省政协委员,民建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兼职教授,浙江工商大学客座教授,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等职;现为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联合会医养结合专委会副会长。2011 年任美国伯克利大学访问学者、客座教授。2003 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从事社会、文化研究40余年,独著和主编著作20余部。其中,编写出版我国第一部饮食文化史学专著《中国饮食史》(6 卷本),被中国学术界誉为“把中国饮食史研究提升到了系统理论的高度与水平”。编纂完成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重点项目《五代史书汇编》(共收书49种,300 多卷,约 450 万字),又被学术界誉为“是一项惠及学术研究的基础性工程”,有益于五代十国史的教学与研究。出版学术专著《民国风俗史研究》,对社会交际、丧葬风俗及民间宗教信仰等民国时期的风俗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提出了新的见解,填补了相关学术研究的空白。其学术专著《站在伯克利的讲堂——中国文化的特质与价值》、《全球热门问题在中国》译成英文版图书,先后于2012年11月与2014年9月,被评为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一等奖。主持中国重大出版项目—— 文澜阁《四库全书》(10 亿字,3.8 万卷)的整理再版工程,2011 年被列入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项目。策划、编写的《中国妇女通史》(10 卷本,500 万字),2012 年被评为中国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2013 年 12 月被授予第四届中国“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2013 年 12 月又获得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实现了中国出版界三大奖项的大满贯。

图书目录

引言…………………………………………………………001
第一章 未来社区的概念与定义……………………………005
第一节 社区理论的源与流……………………………006
一、百年社区的理论………………………………007
二、中国的社区研究………………………………014
第二节 社区建设的发展与创新……………………021
一、中国社区建设的进程 …………………………021
二、社区建设的浙江追求…………………………033
第三节 未来社区的内涵与基本要素…………………048
一、未来社区的内涵………………………………048
二、未来社区的构建内容与特征…………………061
三、未来社区的基本要素…………………………073
第四节 人类生活理念创新的划时代…………………078
一、未来社区构建的国际观………………………078
二、未来社区构建的社会观………………………087
三、未来社区构建的价值观………………………093
四、未来社区构建的人生观………………………098
第五节 未来社区构建的相关目标定位………………101
一、确立社区党组织核心领导地位………………102
二、形成公民参与的社区自治机制………………105
三、打造新型社区邻里关系………………………112
四、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116
五、建成智慧物流服务集成系统…………………120
六、实现全民康养的健康场景……………………124
第二章 未来社区构建的业态与功能………………………133
第一节 顶层设计自上而下……………………………135
一、政府与社会高效协同…………………………138
二、社会与社区高效协同…………………………144
三、社区与社区高效协同…………………………145
四、数字赋能高效协同……………………………147
第二节 应用创新自下而上……………………………150
一、任务触发及时…………………………………152
二、遇事决策科学…………………………………154
三、工作执行高效…………………………………158
四、智查评价精准…………………………………163
第三节 整体智治唯实惟先……………………………166
一、常态化的风险预警……………………………168
二、快捷的服务保障………………………………172
三、有活力的宜居环境……………………………175
四、产城融合的功能覆盖…………………………179
第四节 高频需求的服务清单…………………………182
一、我要找服务清单………………………………183
二、我要找办事清单………………………………186
三、我要找政策清单………………………………191
四、纵横一体化的结果导向………………………195
第三章 未来社区活动的基本内容…………………………205
第一节 “三化九场景”的实施…………………………206
一、三化的价值涵盖………………………………207
二、九场景的工作目标……………………………210
三、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指导………………………218
四、协同发展模式开道……………………………220
第二节 营造五大空间…………………………………223
一、新型的物理空间………………………………224
二、温暖的生活空间………………………………228
三、理智的伦理空间………………………………232
四、亲善的情感空间………………………………236
五、丰富的文化空间………………………………240
第三节 理顺社区职责…………………………………244
一、清晰的管理职能………………………………244
二、扁平式的服务职能……………………………252
三、多样性的教育职能……………………………255
四、对物业的监督职能……………………………258
第四节 业主委员会的责任担当………………………262
一、召集业主大会会议……………………………263
二、代表业主选聘物业……………………………266
三、了解和处理业主的意见或建议………………267
四、业主大会赋予的其他职责……………………269
第五节 业主自我意识的觉醒…………………………272
一、三位一体的业主自律…………………………272
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情怀………………277
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职责………………284
四、和谐共生的幸福家园…………………………287
第四章 未来社区对城镇化基因的改造……………………291
第一节 工业化后的中国乡村振兴……………………292
一、工业化是中国乡村发展的助推器……………294
二、中国乡村改革四十余年的历程………………303
三、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311
四、新中国成立百年时的乡村振兴………………317
第二节 振兴的乡村经济业态…………………………322
一、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下的产业…………………322
二、农村产权交易与商贸流通……………………326
三、多方利益增值的收益共享……………………331
四、数字治理的现代化能力………………………334
第三节 养老育小的社会保障…………………………340
一、养老育小的居家形式…………………………342
二、养老育小的机构形式…………………………349
三、养老育小的社区形式…………………………357
四、养老育小的共同家园形式……………………364
第四节 自我救助的社区安全…………………………366
一、平战结合的软硬件建设………………………368
二、战时应急的救助能力…………………………372
三、“两栖作战”的志愿者团队…………………377
四、和平时期的社区乐园…………………………386
第五章 未来社区评估标准…………………………………393
第一节 评估工作的开展………………………………396
一、评估政策解读…………………………………396
二、评估规范及细则………………………………399
三、评估中心的职能………………………………402
四、评估专业队伍的建设…………………………405
第二节 评估基础设施…………………………………409
一、跳出被阻断的物理生活空间…………………409
二、解决拥挤不堪的交通出行……………………416
三、改善高能量消耗的生存环境…………………421
四、解决缺乏低碳的智慧数字大脑………………427
第三节 评估幸福指数…………………………………432
一、知足充裕体验…………………………………433
二、心理健康体验…………………………………436
三、成长发展体验…………………………………438
四、社会信心体验…………………………………441
五、目标价值体验…………………………………443
六、自我接受体验…………………………………445
七、人际适应体验…………………………………447
八、身体健康体验……………………………………449
九、心态平衡体验……………………………………451
十、家庭氛围体验…………………………………453
第四节 评估物业管理的实效…………………………456
一、物业由经营型向服务型转变…………………457
二、打造人本化公共服务生活链…………………462
三、万物互联的数智管理…………………………467
四、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单元……………………471
后记…………………………………………………………476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