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中国画与中国汉字书法艺术关系至为密切,这种密切关系的形成离不开中国画 文人画的巨大潮流。本文旨在采取文献学、文化史和风格分析的方法通过书画史论中的思想资料,结合作品分析对文人画的书法化演进过程进行梳理,探讨中国汉字书法对文人画发展造成的深远影响。本文认为,文人画自南朝一诞生即以书法艺术以及书法载体汉字的造字方法为重要参照系,显示了书法化趋向。在长达十几个世纪的书法化过程中,文人画家从把握世界的“图载”方式,以用笔提炼对象的抽象因素,笔迹点画形态及笔法体现“笔踪”运动的“笔势”,用笔的风格个性、笔法点画“筋骨肉”的生命意识、笔法“迹与心合”的“心印”特点、书体与笔法的抽象审美表现、书法载体汉字造字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谐声)”、“转注”、“假借”等提炼抽象法则、草书的过程性抽象性与抒情性的强化、书法由临摹而创作的学习创造途径,碑刻书法“计白当黑”的空间观念等等方面,在保持绘画“存形”特点的条件下,参照吸取消化汉字书法的经验与理论,形成了造型在抽象与具象之间,用笔在引导状物的提炼之外,重视书写性和直抒内心的写意性和点画及其组合中体现“阳舒阴惨”多种对立统一的相对独立美,从“师古人”临摹入手运用古人图式和近似“会意”手段“集古之大成,自出机杼”营构意象的学习创作途径,在文人艺术兴起前的上古民间艺术中领悟文化精神与创造意识的道路。在文人画发展过程中,因文人学养导致地向书法取法,不但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文人画的特征,使其逐渐成为一个体现民族文化精神 民族特点的完备体系,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美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