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部分

类编长安志 作者:元·骆天骧


类边长安志  (元)骆天骧纂修

  引

  序

  证题

  卷之一

         杂着

    总叙

    分野

    土产

    土贡

    风俗

    雍州

    京都

    京兆尹

    府县官

    四至 

   管治郡县

    汉

    后汉

    晋

    隋

    唐

    宋

    金

    大元

     八州

      同州

      华州

      商州

      耀州

      干州

      恒州

      郿州

      桢州

     十二县

      咸宁县

      长安县

      咸阳县

      临潼县

      兴平县

      鄠县

      蓝田县

      泾阳县

      高陵县

      栎阳县

      云阳县

      干佑县    

  卷二

   京城

    周

     镐京 

    秦

     咸阳 

    汉

     长安城 

    大兴城

    城制度

    隋唐

     皇城

     京城外郭

     再筑京兆城  

   宫殿室庭

    周

     宫

      酆宫 

    秦

     宫

      阿房宫

      甘泉林光宫

      祈年宫

      棫阳宫

      橐泉宫

      梁山宫

      望夷宫

      长乐宫

      萯阳宫

      宫观二百七十

      长信宫

      曲梁宫

      曲台宫

      城阳宫

      橐泉宫

      高泉宫

      兰池宫  

    汉

     宫

      长乐宫

      未央宫

      建章宫

      桂宫

      北宫

      甘泉宫

      钩弋宫

      扶荔宫

      五柞宫

      长杨宫

      长信宫

      长门宫

      宜春宫

      鼎湖宫

      步寿宫

      回中宫

      首山宫

      万岁宫

      明光宫 

     殿

      麒麟殿

      金华殿

      承明殿

      椒房殿

      高门殿

      奇华殿

      临华殿

      清凉殿

      猗兰殿

      白虎殿

      玉堂殿

      大夏殿

     室庭

      宣室

      温室

      披庭  

    后汉

     宫

      献帝宫  

    晋

     殿

      太极殿  

    前后秦

     紫极殿

     天兴宫

     天德殿

     露门 

    唐

     宫城

     西内宫殿

      太极殿

      两仪殿

      千秋殿

      百福殿

      甘露殿

      凝阴殿

      承香殿

      弘文殿

      观德殿

      嘉寿殿

      紫微殿

      雍和殿 

     大安宫宫殿

      垂拱前殿

      戢武殿

      文殿

      翠华殿 

     掖庭宫宫殿

     东宫

      崇教殿

      丽正殿

      光大殿

      承恩殿

      宜春北院 

     东内宫殿

      含元殿

      宣政殿

      紫宸殿

      蓬莱殿

      延英殿

      长安殿

      金鸾殿

      宣和殿

      延英殿

      麒麟殿

      玉清殿

      清思殿

      长生殿

      会宁殿 

     南内宫殿

      兴庆宫

      兴庆殿

      大同殿

      长庆殿

      积庆殿

      义安殿

      冷井殿  

    隋唐

     离宫

      僊游宫

      崇业宫

      甘泉宫

      长春宫

      龙跃宫

      庆善宫

      望贤宫

      华清宫

      万金宫

      上清太平宫

      游龙宫

      玉华宫

      翠微宫

      鱼藻宫

      望春宫

      九成宫

      太平宫

      云阳宫   

   宫禁

    禁中

    豹尾

    省中

    清道

    卤簿

    陛下

    行在

    署

    阙

    塾门

    掖门

    闱闼

    织室

    暴室

    内诣者署

    属车

    金马门

    武库

    灵金藏

    金龟

    作室

    凌室

    弄田

    金钱会  

  卷三

   圆丘郊社

    圆丘

     汉圆丘

     唐圆丘 

    南北郊

     南郊

     北郊 

    社稷

     汉社稷

     唐太社 

    百神坛

     百神灵星三坛

     青帝先农二坛

     黄帝赤帝二坛

     白帝夕月二坛

     风伯雨师坛

     黑帝坛

     雷师坛

     司中司命坛 

   明堂辟雍

    明堂

     周明堂

     汉明堂 

    辟雍

     周辟雍

     汉辟雍 

    大学〔附〕

     汉太学

     唐太学  

   苑囿池台

    苑囿

     周

      灵囿

     汉

      上林苑

      甘泉苑

      思贤苑

      愽望苑

      西郊苑

      乐游苑

      御宿苑

      宜春下苑

      三十六苑 

     唐

      禁苑

      内苑

      东内苑

      芙蓉苑

      沙苑 

     后周

      道会苑 

    池沼

     周

      滮池

      灵沼 

     汉

      昆明池

      太液池

      镐池

      百子池

      影娥池

      琳池

      沧池

      酒池

      十池 

     唐

      太液池

      凝碧池

      兴庆池

      九曲池

      定昆池

      鱼藻池

      曲江池

      龙首池

      灵符池

      雀 鸟池

      灵池 

    台榭

     上古

      仓颉造书台

     周

      灵台

      老子说经台

     汉

      鸿台

      渐台

      栢梁台

      兰台

      凉风台

      露台

      寻真台

      通天台

      灵台

      神明台

      众艺台

      闘鸡台

      长杨榭

      祈僊台

      梁台

      通灵台

      望鹄台

      曲台

      东山台

     后秦

      波若台

     唐

      景福台

      祭酒台

      望仙台

      御史台

      司天台

      按歌台  

   馆阁楼观

    馆

     射罴馆

     迎风馆

     平乐馆

     涿沐馆

     茧馆

     建章馆

     鹿馆

     桂馆

     白鹤馆

     云林馆

     高灵馆

     昭灵馆

     来宾馆

     崇文馆

     东史馆

     崇玄馆

    阁

     凌云阁

     麒麟阁

     白虎阁

     天禄阁

     石渠阁

     曝衣阁

     澄源阁

     开襟阁

     重阳阁

     凌烟阁

     重明阁

     功臣阁

     紫云阁

     清辉阁

     紫阁

     翔鸾栖凤阁

     朝元阁

     奎钩庆赐阁

     紫阳阁

    楼

     井干楼

     马伯骞楼

     云和楼

     竹楼

     百尺楼

     乞巧楼

     勤政务本楼

     花蕚相辉楼

     望春楼

     紫云楼

     晨晖楼

     羯鼓楼

     斜阳楼

     望京楼

     瑶光楼

     观风楼

     秦楼

     青楼

     飞云楼

     结麟楼

     叡武楼

     长乐楼

    观

     僊人观

     露寒观

     昆明观

     阳禄观

     上兰观

     豫章观

     椒唐观

     青梧观

     骊山墓 秦始皇墓

     细柳观

     飞廉观

     属玉观

     兰池观

     霸成观

     集灵观

     临山观

     霸昌观

     安台观 沦沮观 鸟鱼观 董贤观 仓龙观

     甲观

     凭云观

     逍遥观

     玄都观

     归真观

     大角观 

  卷四

   堂宅亭园

    堂

     明堂

     玉堂

     朱鸟堂

     东堂

     明堂

     露堂

     西堂

     朝堂

     (言恣)议堂

     澄玄堂

     偃月堂

     德星堂

     合欢堂

     成德堂

     来芹堂

     匪懈堂

     青莲堂

     飞云堂

     众乐堂

     颐真堂

     空翠堂

     读书堂

     双桂堂 

    宅

          十六王宅

     太平公主宅

     韩洄宅

     令狐楚宅

     马揔宅

     李光颜宅

     沈传师宅

     崔垂休宅

     刘延景宅

     王昕宅

     万春公主宅

     仇兼琼宅

     元载宅

     张孝忠宅

     于頔宅

     杜佑宅

     贾耽宅

     伊慎宅

     房玄龄宅

     张茂昭宅

     于德晦宅

     苏勖宅

     崔玄暐宅

     韦坚宅

     窦易直宅

     王承业宅

     杨师道宅

     张嘉贞宅

     马璘宅

     纪国大长公主宅

     杜鸿渐宅

     汉阳大长公主宅

     路隋宅

     张说宅

     裴度宅

     咸宜公主宅

     韩愈宅

     魏征宅

     禇遂良宅

     李林甫宅

     郭元振

     杨国忠宅

     于志宁宅

     安禄山宅

     郭子仪宅

     昌乐公主宅

     裴行俭宅

     王仁皎宅

     李辅国宅

     王涯宅

     李晟宅

     庾敬休宅

     朱泚宅

     宁王宪宅

     宋璟宅

     韦安石宅

     薛王业宅

     薛绘宅

     张延师宅

     李吉甫宅

     裴遵庆宅

     柳公绰宅

     张九龄宅

     杨于陵宅

     牛僧孺宅

     殷开山宅

     颜师古宅

     郑国夫人杨氏宅

     韦武宅

     阎立本宅

     卢怀慎宅

     窦瑗宅

     武三思宅

     太华公主宅

     义阳公主宅

     歧阳公主宅

     同昌公主宅

     虢国夫人杨氏宅

     崔琳宅

     孙思邈宅

     冠莱公宅

     种太尉宅

     张金紫宅 

    亭

     夏甘亭

     周斄亭

     戏亭

     杜邮亭

     汉鸿门亭

     曲邮亭

     唐望春亭

     北望春亭

     坡头亭 柳园亭 月坡球场亭子

     真兴亭

     神皋亭 七架亭 青门亭

     太液亭     

     含春亭

     沉香亭

     振旅亭

     东亭

     会庆亭

     白雨亭

     宋桂林亭

     长乐亭

     绿野亭

     流杯亭 

    园

     僊桃园

     戾后园

     逍遥园

     芳林园

     流杯园

     明水园

     梨园

     乐游园

     芙蓉园

     杏园

     樱桃园

     葡萄园

     奉诚园  

   街市里第

    街

     八街九陌

     华阳街

     章台街

     香室街

     夕阴街 尚冠街

     太常街

     藁街 

    市

     九市

     四市

     柳市

     东市

     西市

     直市 交门市

     孝里市 

    里

     尚科里

     修成礼 黄棘里 宣明里 建阳里 昌阴里 北焕里 南平里

     戚里

     函里

     大昌里 

    第

     楚王邸

     萧何第

     北帝

     霍光甲第

     王根第

     王商第

     董贤第   

  卷五

   寺观

    寺

     大慈恩寺

     大安国寺

     大兴善寺

     大庄严寺

     崇圣寺

     保寿寺

     章敬寺

     报圣寺

     兴福寺

     大荐福寺

     楚国寺

     招福寺

     资圣寺

     光宅寺

     净域寺

     崇济寺

     玄法寺

     宝应寺

     青龙寺

     静法寺

     云经寺

     緫持寺

     菩提寺

     开元寺

     福昌宝塔院

     太平兴国寺

     香城寺

     卧龙寺

     安众禅院

     崇圣禅院

     香严禅院

     广教禅寺

     天宁寺

     庆寿寺

     资圣院

     仁王院

     开福寺

     杜光寺

     香积寺

     澄襟院

     华严寺

     兴教寺

     龙泉寺

     三像寺

     圆光寺

     翠微寺

     百塔兴教禅院

     草堂禅寺

     重云禅寺

     灵感寺

     三会寺

     石瓮寺

     保庆寺

     法寿尼寺

     资敬尼寺

     崇敬尼寺

     修慈尼寺

     甘露尼寺

     法云尼寺

     龙华尼寺

     法界尼寺

     资善尼寺

     济度尼寺

     兴圣尼寺

     万善尼寺

     乐善尼寺

    观

     大清宫

     唐昌观

     玄都观

     兴唐观

     干元观

     白鹿观

     太玄观

     楼观

     太平兴国宫

     清都观

     回元观

     太真观

     先天观

     华封观

     清虚观

     太一宫

     重阳宫

     遇僊宫

     玉清宫

     灵应观

     玄都宫

     玄都坛

     玉虚观

     朝元观

     永昌观

     延祥观

     嘉祥观

     灵泉观

     太古观

     昊天观

     万安观

     嘉猷观

     咸宜观

     宗道观

     新昌观

     福唐观

     开元观

     昭成观

     九华观

     玉芝观

     五通观

     龙兴观

     玄真观

     翊唐观

     灵台观

     长生观

     至德女冠观

     太平女冠观

     咸宜女冠观

     金仙女冠观

     玉真女冠观

     三洞女冠观 

   庙祠

    庙

     周文王庙

     周武王庙

     周成王庙

     周康王庙

     秦始皇庙

     汉高祖庙

     汉惠帝庙

     文帝庙

     昭帝庙

     成帝庙

     唐高祖庙

     唐太宗庙

     肃宗庙

     宣宗庙

     后周太祖庙

     太庙

     四皓庙

     现圣侯庙

     郑余庆庙

     秦樗里公庙

     杜祁公庙

     汾阳王家庙

     魏征庙

     武安君庙

     龙渊庙

     萧相国庙

     介子推庙

     西平郡王先庙

     金山顺泽侯庙

     旌儒庙

     叚烈士庙

     三皇庙

     真武庙

    祠

     广惠公祠

     安平公祠

     竹林大王祠

     寇莱公祠

     休屠神相

     风后祠

     露台祠

     义荣先生祠  

  卷六

   山水

    山

     华山

     终南山

     太一山

     太白山

     骊山

     庆山

     鸡头山

     牛首山

     五林山

     蓝田山

     金山

     蒉山

     倒虎山

     峣山

     虎候山

     王顺山

     阜儿山

     九嵕山

     武将山

     芳山

     承阳山

     无劳山

     长陵山

     梦谷山

     石驴山

     石马山

     车轮山

     重崖山

     灵台山

     倒兽山

     丰山

     金粟山

     白堂山

     不羣山

     金炽山

     尧山〔浮山〕

     重山

     铜斗山

     梁山

     峗山

     石门山

     牛耳山

     安君山

     石皋山

     土门山

     西三石山

     鉴山

     荆山

     坛山

     天乳山

     尧门山

     嵯峨山〔嶻孼山〕

     小仲山

     甘泉山〔石鼓原〕

     文王山

     马栏山

     三泉山

     白马山 女回山

     类山

     石迭山

     金粟山

     明月山

     秦岭山

     歧山

     吴山

     崆峒山

     六盘山 

    水

     泾水

     渭水

     灞河

     浐水

     沣水

     镐水

     涝水

     潏水

     黑水

     甘水

     福水

     库谷涧水

     采谷水

     石门谷水

     荆谷水〔荆溪〕

     义谷水

     郊谷水

     石鳖谷水

     漕水

     滮池水

     戏水

     坈谷水

     楩梓谷水

     豹林谷水

     龙骡谷水 太河谷水

     沣谷水

     祥谷水 白谷水

     斜水

     褒水

     武亭水

     白水

     莫谷水

     雍水

     温泉水

     泠水

     阴盘城河水

     市谷水

     高观谷水

     太平谷水

     檀谷水

     甘谷水

     耿谷水

     扈阳谷水

     金谷水

     刘谷水

     铜谷水

     白马谷水

     白牛谷水

     围谷水

     狗枷东川水

     荆谷水

     辋谷水

     蓝谷水

     倾谷水

     采谷水

     石门谷水

     库谷水

     蓼子涧

     五丈河

     泎水

     薀水

     洵河水

     酋水

     南緫五水

     东阳谷水

     西阳谷水

     杜化谷水

     零谷水

     芒水

     韩水

     沙河水

     曲河水

     田谷河水

     莫谷水

     漆水

     沮水

     涧谷水

     浊谷河水

     泽多泉水

     治谷河水

     五龙谷水

     同官川水

     经同官川

     雷平川水

     乌埿河水

     汉井泉水

     大石盘水 

   川谷

    川

     御宿川

     樊川〔后宽川〕

     东望川

     北虏川

     薄台川

     □嘉川

    谷

     义谷

     锡谷

     炭谷

     竹谷

     石鳖谷

     荆谷

     坈儒谷

     倾谷

     倒回谷

     蓝谷

     辋谷

     库谷

     甘谷

     石泉谷 波水谷

     承阳山雨水谷

     豆卢谷 黑狗谷

     巴谷

     白水谷

     黄狗谷

     良将谷〔白堂谷〕

     炭谷

     佛空谷

     白马谷

     洛水谷

     韦谷

     仓谷

     底保谷

     故县谷

     西洛谷

     黄谷

     牛贵谷

     赤谷

     洛谷

     清水谷 

   泉渠

    泉

     马跑泉

     下村泉

     玉女泉 史家泉

     板桥泉

     龙泉〔温泉 姜子泉〕

     泾龙泉

     马嵬泉

     灵宝泉

     醴泉

     灥澄泉

     鸣犊泉

     温泉

     没猪泉

     咽瓠泉

     桂泉

     梁泉

     甘泉

     姜泉

     白龙泉

     永女泉

     没底泉

     咸泉

     白马泉

     郑泉

     金泉

     亭子泉

     哭泉

     涌珠泉

     鸣犊泉

     温泉

     石门汤泉

     圣女泉

    渠

     龙首渠〔浐水渠〕

     黄渠

     清明渠

     永通渠

     漕渠

     兴成渠

     明渠

     漆渠

     永安渠

     成国渠

     升原渠

     普济渠

     五泉渠

     白渠

     五渠〔中白渠 析波渠 中南渠 高望渠 偶南渠〕

     白卤泄渠

     韦谷渠

     灵轵渠

     郑国渠

     三白渠〔北白渠 大白渠〕

     堰武渠

     白马渠

     长泽渠

     高望渠

     文昌渠

     石水渠

     永济渠

     怀德渠

     阳渠

     直城渠

     六辅渠

     香积渠 

   陂泽

    陂

     永安陂

     丰润陂

     洛女陂

     鴈鹭陂

     河池陂

     兰池陂

     周氏陂

     渼陂

     清泉陂

     龙泉陂 

    泽

     野韭泽

     马牧泽

     八部泽

     煮盐泽

     焦获泽

     王尚泽

     望仙泽

     仙游泽

     盐池泽 

   潭泊

    潭

     仙游潭 

    泊

     百顷泊

     宋泊

     曲泊

     流金泊

    井〔附〕

     浪井

     蝎吽井

  卷七

   桥渡

    桥

     灞桥

     中渭桥

     东渭桥

     西渭桥

     石桥

     酋桥

     饮马桥

     望仙桥

     五桥

     下马桥

     龙桥

    渡

     横灞店渡

     渭桥渡

     光泰门渡

     中桥渭水渡

     嘉麦渭水渡

     叚留渭水渡

     北澧店沣水渡

     南沣店沣水渡

     安刘渡

     两寺渡

     龙光渡

     名光渡

     泾甘渡

     渭水渡七

     石川河渡二

     泾水渡九 

   原丘

    原

     白鹿原

     少陵原

     乐游原

     毕原

     高阳原

     细柳原

     矩阴原

     咸阳原

     始平原

     三畤原

     上武亭川东原

     上武亭川西原

     凤皇原

     凉风原

     石安原

     奉政原

     鹿苑原

     广乡原

     新丰原

     蟠龙神原

     羊蹄原

     中华原

     北虏原

     天齐原

     凤栖原

     龙首原

     神禾原

     铜人原

    丘

     尖丘 

   关塞

    关

     秦函谷关

     汉函谷关

     唐潼关

     子午关

     蓝田关

     骆谷关

     关中 

    塞

     桃林塞

     崤塞  

   镇聚

    镇

     鸣犊镇

     灞桥镇

     渭桥镇

     义谷镇

     莎城镇

     杜角镇

     秦渡镇

     中桥镇

     零口镇

     甘泉镇

     醴泉镇

     北醴泉镇

     栎阳镇

     粟邑镇

     泾阳镇

     临泾镇

     高陵镇

     渭桥镇

     毗沙镇

     归安镇

     渭南镇

     赤水镇

     堠子镇

     蒲城镇

     荆姚镇

     车渡镇

     常乐镇

     汉帝镇

     薛禄镇

     宁谷镇

     □束店镇

     孟店镇

     梨园镇

     黄堡镇

    聚

     千人聚

     谢聚

   堡寨

    堡

     尚可堡

     明市堡

     鸡子堡

     黄栌堡

     雨金堡

     王侯堡 

    寨

     晋穆公寨

     晋太子虚粮寨

     白起寨

     峗峒山寨

     罗开山寨

     解保寨  

   驿邮

    驿

     太宁驿

     滋水驿

     长乐驿

     临皋驿

     陶化驿

     临皋驿

     温泉驿

     槐里驿

     马嵬驿

     昌亭驿

     戏水驿

     鄠县驿

     青泥驿

     蓝田驿

     韩公堆驿

     蓝桥驿

     藋平驿

     醴泉驿

     迎冬驿

     神皋驿

     渭南驿

     东阳驿

     杜化驿

     昌宁驿

     通智驿

     尧山驿

     孝城驿

     丰山驿

     盩厔驿

     樱桃驿

     三交驿

     林关驿

     奉天县驿

     泥阳驿

     宁谷驿

     秦川驿 

    邮

     杜邮

     曲邮  

   坡坂〔坳附〕

    坡

     长乐坡

     开元坡

     金銮坡

     故市坡

     草场坡

     龙首坡

     烟脂坡

     翡翠坡

     胡城坡

     俟柳坡

     (羊占)羝坡

     □争坡 

    坂

     长平坂

     鸿门坂

     安幕坳 

   堆堰

    堆

     高望堆

     桓公堆

     蜯始堆

     孟家堆

     灰堆

     木屐堆

     八公堆

     万户堆

     黄金堆 

    堰

     石闼堰

     六门堰

     山阳堰

     龙门堰

     石川堰

     常平堰 

   故城阙

    城

     汉长安故城

     隋大兴城

     霸陵故城

     南陵故城

     杜陵故城

     长陵故城

     安陵故城

     阳陵故城

     平陵故城

     阿城

     萧城

     咸阳故城

     唐故县城

     槐里故城

     茂陵故城

     文学城

     武学城

     樊哙城

     马嵬故城

     故(左牙右厂来)城

     美阳故城

     骊戎故城

     幽王城

     新丰故城

     昌陵故城

     鄠县故城

     蓝田故城

     白鹿故城

     周玉山城

     唐玉山故城

     宁民故城

     青泥城

     思乡城

     古栎阳城

     胡县城

     高陵故城

     渭南故城

     古仓保城

     张堡城

     严堡城

     青原堡城

     姚堡城

     胡城

     重泉故城

     蒲城

     故同州城

     贾城

     晋城

     鲁王宫城

     终南故城

     宜寿城

     五郡城

     汉好畤故城

     唐好畤故城

     祋祤故城

     怀德故城

     秦穆公城

     直市城

     渭城

     阴盘城 

    阙

     冀阙

     东阙

     北阙

     苍龙阙

     白虎阙

     玄武阙

     凤阙

     折风阙

     嶕峣阙

     西阙

     西岳石阙  

   古迹

    坈儒谷

    祋祤

    新丰

    废丘

    好畤古

    轵道

    司竹监

    细柳

    □束门

    灞上

    谷口

    莲勺

    瓠口

    鼎湖

    五丈原

    马嵬

    习仙台

    石鳖

    广运潭

    丈八沟城

    龙尾道

    四马务

    狮子圈

    虎圈

    兽圈

    狼圈

    郿坞

    蟾井

    御井

    氷井

    玉浆

    石瓮

    铜盘

    铜狄

    铜雀

    很石

    石鼓

    石麒麟

    石鲸鱼

    落星石

    织女石

    试官石  

  卷八

   山陵冢墓

    山陵

     汉太上皇陵

     薄太后陵

     文帝霸陵

     宣帝杜陵

     唐明皇贞顺武皇后敬陵

     武宗母宣懿韦大后福陵

     懿宗母元昭晁太后庆陵

     僖宗母惠安王太后寿陵

     昭宗母恭宪王太后安陵

     靖恭太子陵

     昭靖太子陵

     唐息隐太子陵

     恭懿大子陵

     周文王陵

     汉高祖长陵

     吕后陵

     惠帝安陵

     景帝阳陵

     昭帝平陵

     元帝渭陵

     成帝延陵

     哀帝义陵

     平帝康陵

     汉傅太后废陵

     唐代祖元皇帝兴宁陵

     承天皇帝顺陵

     顺陵

     汉武帝茂陵

     秦始皇陵

     唐奉天皇帝齐陵

     唐文敬太子惠昭太子二陵

     恭哀太子陵

     庄恪太子庄恪陵

     古华胥氏陵

     唐太宗昭陵

     汉太上皇陵

     后魏孝武帝孝陵

     唐睿宗桥陵

     玄宗泰陵

     宪宗景陵

     穆宗光陵

     让皇帝惠陵

     唐高宗干陵

     僖宗靖陵

     西魏文帝陵

     后周文帝成陵

     唐中宗定陵

     代宗元陵

     顺宗丰陵

     文宗章陵

     懿宗简陵

     景皇帝永康陵

     高祖献陵

     敬宗庄陵

     武帝端陵

     汉昭帝赵太后云陵

     唐德宗崇陵

     宣宗贞陵

     肃宗建陵

     周幽王陵

     汉许后小陵

     秦庄襄王寿陵

     隋文帝秦陵

     宇文陵

     吴妃陵 

    冡

     贾大夫冡

     荆轲冡

     燕子冡

     贺若妇冡

     马冡

    墓

     邴吉墓

     萧望之墓

     唐杜如晦墓

     颜师古墓

     王君奂墓

     浑瑊墓

     樗里子墓

     周太公墓

     周公墓

     汉萧何墓

     曹参墓

     张良墓

     杨雄墓

     李夫人墓

     霍去病墓

     卫青墓

     苏武墓

     秦始皇太子扶苏墓

     后汉冯衍墓

     唐赠太尉叚秀实墓

     僧一行葬塔

     汉陈平墓

     后秦二主墓

     唐西平王李晟墓

     周柱下史老子墓

     商妲己墓

     王翦墓

     唐李光弼墓

     秦相范睢墓

     汉周勃墓

     汉樊哙墓

     韩信墓

     拨川王墓

     唐郭敬之墓

     李抱玉墓  

   纪异

    梓树

    忖留神

    山鬼

    石鸡

    哭泉

    御衣舞

    藻帘

    积忧

    磨刀剑

    刼灰

    报珠

    忍寒暑

    天狗星

    椽化龙凤

    蜚帘铜马

    尸香

    授五行

    茅狗

    斄亭

    鸾歌舞

    铜龙吐酒

    屐长七尺

    长乐宫鬼

    庆山

    玉鱼

    僊方

    鱼龙飞动

    黑气

    舞马

    澄水帛

    相汗

    鸟鼠同穴

    鬼市

    龙行成山

    社树

    干湫

    蟠龙石

    飞鱼

    仙蜕骨

    僊蜕石 

   辨惑

    虾蟇陵

    韩信冡

    司马冡

    阳甲城大

    十姨庙

    小儿原

    武底仓

    百家神

    炭谷

    尖角里

    留手足

    饮渭水

    石鲸鸣吼

    (虫葛)烛

    鴈塔影

    日月精

    布漆

    灰中经

    音声树

    蠒耳羊 

   数目故事

    三朝

    三辅

    三秦

    三馆

    三军

    三川

    三小川

    四关

    五陵

    五府

    六爻

    六军

    左右六军

    八街九陌

    八水

    八百里

    九市

    九府

    十一里

    十二门

    十二厩

    二十四狱

    百二山河  

  卷九

   胜游

    三川

     樊川

      □商水

      下杜城

      何将军山林

      韦曲

      韩庄

      郑庄

      龙堂

      杏花平龙泉

      牛头寺

      华严寺

      杜家湾韦曲

      范公王居

      澄衿院

      元庄

      清阁

      毵家庵

      王驸马林泉

      白氏庄

      杜曲

      姜保

      兴教寺

      玉峯轩

      龙泉寺

      三像院

      莲花洞

      道安洞

      胡相别墅

      廉相泉园

      赵氏别墅

      归潜洞

      赵公泉

      李氏牡丹园

     御宿川

      南五台圆光寺

      百塔

      翠微宫

      草堂

      重云寺

      紫阁山

      罗汉山寺

      丰德禅寺

      云感寺

      广惠公祠

      石鳖谷

      太一谷

      子午谷

      蒙溪

      干湫

     □嘉川

      鸣犊镇

      员庄

      涌珠泉

      龙首堰

      神谷 

     华清宫

      老君殿

      七圣殿

      长生殿

      明珠殿

      四圣殿

      玉女殿

      飞霜殿

      功德院

      御汤九龙殿

      笋殿

      朝元阁

      重明合

      集灵台

      望京楼

      瑶光楼

      观风楼

      闘鸡殿

      按歌台

      舞焉台

      羯鼓楼

      斜阳楼

      烽火楼

      老母殿

      王母祠

      丹霞泉

      饮鹿槽

      荔枝园

      梨园

      金沙洞

      连理木

      双皂角

      辇道

      牡丹沟

      芝兰谷

      玻瓈碑 

     杂题

      渭城朝雨

      樊川晚浦

      曲江春早

      兴庆夜月

      鴈塔题名

      杏园锡宴

      紫阁丹青

      辋川迭嶂

      玉案行云

      太白山

      高观潭

      磻溪

      柳塘   

  卷十

   石刻

    周石鼓文

    秦武王羽阳宫瓦铭

    秦祀大沈久湫文

    秦绎山碑

    汉西岳石阙铭

    汉大尉杨振碑隶书

    汉沛相杨君碑

    汉高阳令杨君碑

    汉繁阳令杨公碑

    魏大飨记残碑

    石经

    石经音释

    孝经台唐明皇八分书

    孔子庙堂碑

    颜氏家庙碑

    大达法师玄秘塔铭

    大智禅师碑

    唐三藏圣教序

    遗教经

    金刚经碑

    金刚经碑唐武敏之正书碑

    道因法师碑

    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

    唐三藏和尚不空碑

    唐千福寺楚金禅师碑

    唐李氏迁先茔记

    唐李氏三坟记

    唐赠大保郭敬之庙碑

    御史台精舍碑

    御史台精舍碑

    唐太保昭武公李抱玉碑

    唐左神策纪圣德碑

    唐右神策军碑

    唐三藏圣教序

    唐九成宫醴泉铭

    唐从幸九成宫

    唐昭陵刻石文

    唐昭陵六马赞欧阳询八分书

    唐西平郡王李晟神道碑

    唐赠太尉叚秀实神道碑

    唐赠左散骑常侍杨(王易)先庙碑

    唐西平郡王李晟先庙碑

    唐赠太传歧国公杜佑家庙碑

    唐令狐楚先庙碑

    唐柳州剌史柳宗元碑

    唐赠司空杜如晦碑

    唐赠吏部尚书萧灌碑

    唐诚节冯昭泰碑

    唐请立冯公碑表

    唐赠太保郭敬之碑

    唐贞顺皇后武氏碑

    唐咸宜公主碑

    唐旌儒庙碑

    唐尚书省郎官厅石记

    唐张旭草书千文

    祭伯父豪州剌史文

    唐荐福寺

    唐花萼楼火余碑

    秦相樗里子墓碣

    唐升玄刘先生碑

    唐玄度十体书

    唐颜鲁公坐位帖

    唐阿弥陀经畅整书

    唐一行禅师塔碑

    张说题玄宗御书记

    后魏温泉铭

    唐温泉碑

    隋智永禅师真草千文碑

    唐怀素律师圣母帖

    唐臧氏紏宗碑

    唐赠工部尚书臧怀恪碑

    贞节东莞人官至右武卫大将军赠工部尚书碑

    唐羽林大将军臧怀亮碑

    唐左武卫中郎将臧希忱碑

    唐赠杨州都督臧希晏碑

    唐赠荣州剌史臧公碑

    唐果毅都尉臧崇碑

    唐报本寺碑

    唐牛头山七祖遍照禅师碑

    隋真寂寺碑

    唐净住寺释迦文贤刼千佛像记

    唐信行禅师碑

    唐圭峯定慧禅师碑

    唐大清宫道藏经目录碑

    唐华山石阙题名

    唐颜鲁公题名

    唐修汉未央宫碑

    晋王羲之笔阵图新说

    晋谢灵运草书帖

    唐张长史肚痛帖

    唐邠国公修功德铭

    唐金兰帖

    唐华清宫津阳门诗碑

    唐幵府君神道碑

    唐韦皇后碑

    唐华清宫三十韵诗

    唐昌黎五箴

    唐顺陵碑

    唐三藏法师玄奘塔碑 

    宋新修秦始皇帝庙碑铭 

    宋新修汉文帝庙碑

    宋大观圣作碑

    宋赐辟雍诏

    宋幸学御笔手诏

    宋重修文宣王庙记

    宋京兆府移文

    宋建学勑

    宋府学移石经碑记

    宋永兴军创修府学记

    宋永兴军府学开泮水记

    宋教兴颂

    京兆府小学规

    宋三体阴符经

    宋兴庆池禊宴诗碑

    宋十八体篆额

    宋武功游师雄墓志

    宋凤翔八观

    杜甫漫兴九首

    宋绿野亭记

    慈恩鴈塔

    唐人登科燕集

    金重修府学碑

    金京兆  半宫登科记

    金修府学教养碑

    金府学创建题名记

    金京兆府重修府学记

    大元京兆府重修文宣王庙记

    皇子安西王盛德之碑

    皇子安西王文庙释奠记

    大元创建甘河遇仙宫记

    大元京兆玄都万寿宫记

    大元重修终南山重阳万寿宫记

    大元陜西创建三皇庙碑

    大元重修磻溪成道宫记

    大元京兆咸宁县南坊重修大古观记

    大元中书丞相胡公神道碑

    大元嘉议大夫提典司天台张公神道碑

    金朝列大夫武骑尉赐紫金鱼袋文儒武君墓碑

    大元中顺大夫西蜀四川道提刑按察副使宋鉴山先生神道碑

    大元故资政大夫中书左丞赠光禄大夫中书右丞忠宣公神道碑

    大元修郭令公庙碑并第十九代孙奉训大夫故知宁海州郭侃碑

类边长安志   (元)骆天骧纂修

 引

雍之长安其来久矣乃古之乡聚名在丰镐间周秦时已有之李善西都赋注汉高帝都关中筑宫城择嘉名可长安于子孙故曰长安城可长乐于宫室曰长乐宫长安之名自此始着宫室记曰秦之咸阳北至九山  南至南山东至河西至汧离宫别馆相望联属木衣梯绣土被朱紫宫人犬马不移乐不改悬穷年忘归犹不能遍至汉武广开上林苑中有三十六宫二十二观秦之故宫莫不增葺秦迄今寥寥千五百载兵火相焚荡宫阙古迹十亡其九仅有存者荒台废苑坏址颓垣禾黍离离难以诘问故老相传名皆讹舛如秦庄襄王陵为韩信冢汉长安城为阳甲城隋太极殿基为走马楼董仲舒墓为虾蟇陵汉武太一谷为炭谷唐兴庆宫为九龙池虽有旧记各纪一时之事其  公革玄换之名各不同宋敏求编长安志自周秦至唐宋唐京兆府管二十三县宋永兴军领十三县华耀干三州凤翔一府阙商同二州华止有渭南蒲城两县祋祤一名今为三县漆沮二水同为一河漆出耀州俗号石州河至栎阳南交口合渭沮出同州号洛河三合口合渭相去百余里为漆沮一河其故事散布州县难以检阅仆家本长安幼从乡先生游兵后关中前进士硕儒故老犹存百人为士林义契耆年文会讲道之暇远游樊州韦杜近则鴈塔龙池其周秦汉唐遗址无不登览或谈故事或诵诗文仆每从行故得耳闻目覩每有阙疑再三请问

圣元皇子安西王胙土关中至元癸酉创建王府选长安之胜地 王相兼营司大使赵 以仆长安旧人相从遍访周秦汉唐故宫废苑遗踪故迹自丰镐阿房未央长乐太极含元兴庆鱼藻靡不登历是以长安事迹足履目见之熟从心之际每患旧志散漫乃剪去繁芜撮其枢要自汉晋隋唐宋金迄皇元更改府郡州县引用诸书检讨百家传记门分类聚并秦中古今碑刻名贤诗文长安景题及鸿儒故老传授增添数百余事裒为一集析为十卷目之目曰类编长安志览之者不劳登涉长安事迹如在目前岂不快欤然老眼昏花中间多所脱略讹错更竢好古愽雅君子改而正之元贞丙申中元日藏斋遗老骆天骧引

 序

长安古都会也自周秦汉魏已降有国者多建邦于此所以山川之形胜宫室之佳胜第宅之清胜丘陵之名胜为天下冣以其历代  公革之不同玄换之或异有好事者为书以志之如三辅黄图三辅决录西京杂记关中记景龙文馆记等书或失之于繁或失之于简莫如长安志之详且尽也然或问一山一水一台一榭茫然莫之能对良由卷轴之多分布散乱未能详涉而遍窥也学者病之藏斋先生骆公飞卿辞声利而远市朝老于翰墨者也读书乐道之余取长安旧志前后二十卷十余万言门分而类别之使水能会泾渭灞浐之名山能萃太华终南之秀凡都邑宫观丘陵坟衍沿革兴废之名贤豪居处之迹士夫经行之地儁乂题品之文又注于下棊布星分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书成或病其碎愚曰世之类书多矣如仪礼则指某事而必其穷源通典指某事必尽其要通鉴事总韩柳文类皆此意也傥人物混则孰能辨夷夏之殊五榖杂则孰能辨菽麦之异且志曰方以类聚物以羣分不如是则不能成治道而赞化育也物且如是书何不然若锓木以行使游秦者不劳登涉而知地理之详未至秦者得观此书目下长安宛在目前矣又不可谓秦无人焉

大德戊戌清明后二日安西路儒学教授鹿溪贾有 彧文裕序

九丘有书九州岛有贡地理有志寰宇有记皆四海之学也或有山崩川移陵迁谷变历代  公革随时废兴所以不能必其主名傥非识究堪舆学探今古至有皓首弗克致其知者方舆虽未遍览而所居乡国懵然未知可乎哉京兆教授骆飞卿长安故家也尝集先儒旧志并古人诗文从游前辈周访乡老其所得者具载无遗目曰类编长安志而废殿荒陵离宫别馆城郭之损益州郡之变更脱遗者增补讹舛者订定骆公自序已详之矣兹不必云较之旧志一完书尔长安古都会也是编一出或平居暇日披翫于几砚之间其周秦汉唐遗踪故实弗符谘访一一可知足迹未及如在目前使居是邦者胷中了然问无不知亦士君子之一快也骆公用心仁矣大德戊戌夏四月中澣日前翰林直学士太中大夫安西路总管兼府尹诸军奥鲁管内劝农事山木老人王利用序

 类编长安志证题

引用诸书

尚书 毛诗 毛苌注 周礼

春秋左氏传 春秋公羊传 春秋吕氏传

春秋元命苞 春秋说题辞 礼记

秦始皇本纪 史记 西汉书

东汉书 汉志 续汉书

汉百官志 续汉书郡国志 汉宫仪

汉武帝故事 汉武帝内传 汉书五行志

汉书训纂 汉宫殿疏 汉官解诂

后汉杜笃论 魏志 晋书

南史 北史 隋书

隋志 史传 隋唐嘉话

唐书 唐实录 贞观正要

唐余录 唐逸史 唐杂记

唐会要 唐六典 天宝遗事

明皇杂录 唐史拾遗 开元实录

禄山故事 羯皷录 太真外传

五代史 资治通鉴 元和郡县图

周地图 开山图 二礼图

旧图仪 周旧图经 旧图经

元和郡县图志 长安图 三辅黄图

班孟坚西都赋 张平子西都赋 潘岳西征赋

三国志 魏王秦括地志 陆长源辨疑志

郊祀志 长安志 十道志

郡国志 沟洫志 地理志

九域志 宋敏求长安志 羽猎赋

李肇翰林志 戴延之西征记 太平寰宇记

皇甫谧帝王世记 辇下岁时记 王褒云阳宫记

两京道里记 郡国县道记 景龙文馆记

太康地里记 裴秀雍州记 西京杂记

东观奏记 御史台记 大业拾遗记

三秦记 秦中记 方舆记

关中记 长安记 两京记

风土记 庙记 陵记

京城记 洞冥记 英雄记

太平广记 咸阳记 通灵记

城南记 王婴古今通论 桓谭杂论

皇甫谧高士传 洪范五行传 叔孙通传

穆天子传 刘屈 牙 厂毛 传 匈奴传

王莽传 邹阳传 烈士传

霍光传 贾谊传 列仙传

外戚传 马周传 孔光传

袁盎传 东城父老传 尹先生内传

封演见闻录 三辅决录 春明退朝录

阿房宫录 松牎杂录 剧谈录

谭宾录 雍录 幽明录 异闻录

鉴诫录 叙闻录 卢氏杂说

东方朔说 娄敬说 田肯说

张良说 苏秦说 骆氏新说

后魏地形志 上杜赋 含元殿赋

杜工部诗 刘禹锡诗 白居易诗

杜牧之诗 历代诸公诗 颜师古注

臣瓒注 应劭注 苏林注

孟康注 郑玄注 晋灼注

张栺注 皇览注 张晏注

李奇注 杜预注 李廵注

水经注 李善文选注 地里丛编

杜阳编 十六国春秋 竹书纪年

李肇国史补 郦元水经注 三辅故事

酉阳杂俎 礼阁新仪 三辅会要

谯周法训 五经要义 许慎说文

虞喜志林 邺都故事 朝野佥载

唐画断 汉旧仪 百官表

白虎通 风俗通 山海经

援神契 通典 摭遗

淮南子 六臣文选 园苑疏

类编长安志证题

 类编长安志卷之一

京兆路儒学教授骆天骧纂编

开成路儒学教授薛延年校正

  杂着

   总叙

长安 【古乡聚名】 厥壤肥饶四面俭固被山带河外有洪河之险西有汉中巴蜀北有代马之利所谓天府陆海之地也乃尚书禹贡雍州之域尧封后稷于(左牙右厂来) 【者邰今武功县】 舜置十二牧雍其一也又公刘居豳今邠州大王徙郊 【今凤翔府】 及文王作豊 【今鄠县豊邑乡】 武王治镐 【颜师古曰昆明池北镐池是】 雍州为王畿平王东迁以岐豊之地赐秦襄公至孝公始都咸阳始皇并天下置内史以领关中项籍杀子婴分其地为三封章邯为雍王都废丘 【今兴平县】 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 【今栎阳县】 董翳为翟王都高奴 【今延州鄜城县】 谓之三秦汉高祖元年更雍州为渭南郡五年高祖在洛阳从娄敬说始都之九年罢渭南郡复为内史景帝分置左右内史此为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改内史为京兆尹以渭城以西属右扶风长安以东属京兆尹长陵以北属左冯翊以辅京师谓之三辅又置三辅中辅理华阴左辅理高陵右辅理郿兼三都尉亦曰六辅王莽纂汉分长安城旁六卿置帅各一人分三辅为六尉郡更始元年三辅各复其旧光武都洛阳以关中地复置雍州寻复置司隶校尉统三辅如旧献帝以董卓遂徙都

魏文帝改京兆尹为太守冯翊扶风各除左右仍以三辅属司隶晋省司隶为长安置雍州统七郡 【京兆冯翊扶风安定始平北地新平】 州治京兆郡惠帝永安元年张方刼帝幸长安光照元年六月还洛阳愍帝之后刘聪刘曜石勒 【符健】 坚姚苌相继窃取之复置雍州徤置司隶校尉坚分司隶为雍州分京兆为咸阳郡 【苌改长安曰常安】 苌孙泓为刘裕所灭东晋复置雍州及京兆郡寻为赫连勃勃所破遣子璝镇长安号曰南台后魏大武始光元年破赫连昌以其地置秦雍南秦三州雍治京兆秦治天水南秦治伏羗雍州领京兆冯翊扶风咸阳北地等五郡三十一县京兆郡领县八 【长安杜城鄠山北新豊覇城阴盘蓝田】 孝武永熙三年自洛迁都长安号西魏复置京兆尹后周与隋因之开皇三年自汉长安故城东南移二十一里迁都龙首川改京兆尹为雍州大业三年改州为京兆郡统县二十二唐武德元年复为雍州以古雍州之地分为关右陇石二道后改为关内道三年分武功好畤盩厔扶风四县置稷州分温秀石门二县置泉州贞观元年废稷州以武功好畤盩厔来属十七年废宜州以华原同官二县来属天授元年改雍州为京兆郡其年复为雍州二年分始平武功奉天盩厔好畤等县复置稷州分云阳泾阳醴泉三原富平美原等县置宜州大足元年废鸿宜鼎稷四州以始平等一十七县来属开元元年改雍州为京兆府天宝元年以京城为西京京兆府领县二十三二年置十五道采访为京畿道至德二载曰中京元年建五月停京名寻曰上都天佑元年昭宗东迁于洛降为估国军黄巢寇长安焚毁宫室逮尽许公韩建弃旧城去郭城因子城筑今京兆府梁开平元年改府曰大安二年改军曰永平后唐同光元年复为西京府曰京兆晋天福元年改军曰晋昌汉干佑元年改军曰永兴其府名皆仍旧宋亦曰京兆永兴军金初分陜西为五路京兆为陜西东路初管五州十二县贞佑管八州十二县

圣朝初仍旧至元十四年降三州为县又并四县改京兆为安西府管五州十一县自周秦历汉晋西魏后周隋唐为帝都以为奥区神皐之地信乎

   分野

礼保章氏以星辨九州岛之地所封之域皆有星分在天官书东井与鬼为雍州之分兼得赵魏之交汉书地里志曰自东井十六度至柳八度为鹑首于辰在未秦之分也广雅曰北斗枢为雍州尚书禹贡黑水西河惟雍州 【西据黑水东距西河】 弱水既西泾属渭汭漆沮既从酆水攸同 【言三水同】 荆歧既旅 【旅谓可祭也】 终南惇物至于鸟鼠 【谓终南惇物二山西物出至于鸟鼠山也】 原隰厎绩至于猪野 【言原隰皆可致功今武威郡始减县即猪野】 三危既宅三苗丕叙 【三危山名言可居也三苗即有苗氏为乱徙长沙间皆大得其次序】 厥土黄壤厥田惟上上浮于积石至于龙门会于渭汭周礼职方正西日雍州其山镇曰岳山薮曰弦蒲川曰泾汭浸曰渭洛其利玉石兼得禹贡梁州之地周自武王克商都酆镐则雍州为王畿及秦孝公作为咸阳筑冀阙徙都之故谓之秦川亦曰关中按三辅黄图曰始皇表河以为秦东门表汧以为秦西门故贾谊过秦云践华以为城又班孟坚西都赋曰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右界褒斜陇首之险带以洪河泾渭之川张平子西京赋曰广衍沃野厥田上上寔为地之奥区神皐

   土产

周礼职方氏雍州其利玉石其人三男二女畜宜牛马榖宜黍稷汉书地理志曰雍州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号称陆海为九州岛膏腴 【师古曰言其地高陆而饶物产如海之无所不出故云陆海腹之下肥曰腴故取论云】 班孟坚西都赋曰陆海珍藏蓝田美玉竹林果园芳草甘木郊野之富号为近蜀 【盩厔产芎藭白芷乌头泽泻三棱华原芍药赤石脂甆器华原石】

   土贡

禹贡雍州厥贡球琳琅玕唐十道图贡隔纱鞾毡粲草席酸枣仁地骨皮藕粉葛粉樱桃紫秆粟大小麦面晋天福中并停今止贡酸枣仁地骨皮克正旦庭实其外岁贡兴平酥咸阳梨不列方物货殖传曰关中由汧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

   风俗

汉志曰秦有四塞之固昔后稷封(左牙右厂来)公刘处豳大王徙郊文王作酆武王治镐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始皇之初郑国穿渠引泾水溉田沃野千里民以富饶汉兴立都长安徙齐诸田楚昭屈景及诸功臣于长陵后世世徙吏二千石高訾富人及豪桀并兼之家于诸陵盖亦以强干弱支非独为奉山园也是故五方杂错风俗不纯其世家则好礼文富人则商贾为利闾里豪杰则游侠通奸濒南山近夏阳多阻险轻薄易为盗贼常为天下剧又郡国辐  奏浮食者多民去本就末列侯贵人车服僣上众庶放效羞不相及嫁娶尤崇侈美送死过度故汉时京辅称为难理又隋书地理志曰京兆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去农从商争朝夕之利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贵者崇侈靡贱者薄仁义豪强者纵横贫窭者窘蹙桴皷屡惊盗赋不禁此乃古今之所同风也春秋说题辞曰秦金精坚故秦俗亦坚诗舍神雾曰秦地处仲秋之位男儒弱女高暸 【暸明也落消反】 白色身音中商其言舌举而仰声清而扬

   雍州

尚书禹贡曰黑水西河惟雍州厥贡惟球琳琅玕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尔雅曰河西曰雝州注自西河至黑水疏李廵曰河西其气蔽壅厥性急凶故曰雍雍壅也兼得梁州之地西北之位阳所不及阴壅也 【晋太康地记曰以其四山之地故以雍名焉亦谓西北之位阳所不及阴气壅闭也】 ○春秋元命苞曰东井鬼星散为雍州分为秦国东距殽阪西有汉中南含高山北阻居庸雍壅也得东井动深之萌其气险也○春秋文耀钩田华岐以北龙门积石南至三危之野雍州也属魁星○释名曰雝州在四山之内雝翳也应劭注汉书曰四面积高曰雍 【郊祀志自古以雍州积高神明之袄故立畤郊上帝】 ○吕氏春秋曰西方为壅州○晋挚虞雍州诗曰于皇先王经启九有有州惟雍居京之右土载奥区山苞神薮嘉生惟繁庶类伊阜悠悠州域有华有戎外接皮服内舍歧豊周余既没夷德未终莫不慕义易俗移风○汉杨雄雍州箴曰黑水西河横截昆仑邪指阊阖昼为雍垠上侵积石下碍龙门盖安不忘危盛不讳襄牧臣司雍敢告缀衣

   京都

春秋公羊传曰京师者天子之居也京者大也师者众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释名云都者国君所居人所都会也邑犹俋聚会之称也○尚书大传曰十邑为都○周礼曰四县为都又曰距国五百里为都○春秋左氏传曰邑有先君宗庙之主曰都○白虎通曰京都者何谓也千里之邑号也明什倍诸侯法日月之俓千里或曰夏邑殷为商邑周为京都○谯周法训曰王者居中国何也顺天之和而同四方之统也○帝王世纪曰古公亶父是为大王以修德为百姓所附止于岐山之阳邑于周地始改国曰周筑城郭立宗庙设官司即诗所谓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作庙翼翼筑之登登削屡冯冯者也周道之端盖自此始

史记娄敬说高祖曰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与人鬪不搤其肮 【张晏曰脱喉咙也】 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接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肮而拊其背也高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上疑未能决及留侯言之上即日车驾西都关中赐敬姓刘氏拜即中号奉春君

汉书张良说高祖曰雒阳虽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固守独一面东制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刘敬说是也于是上即日驾西都关中

后汉杜笃论都赋夫大汉之盛代藉雍土之饶得御外理内之术孰能致功若斯创业于高祖嗣传于孝惠德隆于太宗财衍于孝景威盛于圣武政行于宣元侈极于成哀祚缺于孝平传代十一历载三百德襄而复盈道微而复彰皆莫能迁于雍州而背于咸阳宫室寝庙山陵相望高显弘丽可思可荣羲农已来无兹着明天雍州本帝皇所以育业覇王所以衍功战士角难之场也

   京兆尹

春秋传曰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 【尹正也】

通典曰周官有内史秦因之掌治京师汉景帝二年分置左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京兆尹 【张晏曰地绝高曰京左传曰莫之与京十亿曰兆尹者正也大众所聚故曰京兆】 秩二千石银印青绶进贤两梁冠绛朝服佩水苍玉与左冯翊右扶风是为三辅理长安城中后汉都洛阳置河南尹以三辅陵庙所在不改其号但减其秩与太守同

汉书曰赵广汉字子都涿郡人为京兆尹以和颜接士其尉荐待遇吏殷勤甚备事推功善归之于下曰某掾卿所为非二千石所及行之发于至诚吏见者皆书写心腹无所隐匿咸愿为用僵仆无所避

又曰广汉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以得事情 【苏林曰钩得其情使不得去晋灼曰钩致也距闭也使对者无疑若不问而自知众莫觉所由以闲其术为距也师古曰晋说是也】 钩距者设如欲知马价则先问狗次问羊又问牛然后乃马参伍其价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姧皆知之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空舍谋共刼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广汉为京兆尹廉明威制豪强小民得职百姓追思歌之至今又曰张敞字子高守京兆尹自赵广汉诛后比更府尹皆不称职京师寝废长安市偷盗尤多百贾苦之敞既视事求问长安父老偷盗酋长数人居皆温厚出从童骑闾里以为长者敞皆召见责问因贯其罪把其宿负 【师古曰贯缓也把执持也音布马反】 令致诸偷以自赎偷长曰今一旦召诣府恐诸偷惊骇愿一切受署 【师古曰自言愿权补吏职也】 敞皆以为吏遣归休置酒小偷皆来贺饮醉偷长阴以赭污其衣裾 【师古曰赭赤土也】 吏坐门问赭污者辄取之一日捕得数百人由是抱皷希鸣市无偷盗

又曰敞为京兆朝廷每有大议引古今处便宜公卿皆服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 【孟康曰在长安中臣赞曰在章台下待】 使御吏駈自以便面 【师古曰便面所以障面盖扇之美也】 拊马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 【应劭曰怃大也孟康曰怃音诩北方人谓媚好为诩畜】 有司以奏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上爱其能弗备责也然终不得大位为京兆尹九年与杨恽厚坐恽大逆诛

又曰王骏为京兆尹成帝欲大用之故试以政事先是京兆有赵广汉张敞王尊王章至骏皆有能名京师称曰前有赵张后有三王

后汉书曰延笃字叔固及边凤皆为京兆尹并有能名语曰前有张赵后有边延张赵即赵广汉及张敞也

魏志曰郑浑字文公为京兆尹浑以百姓新集为制移居之法使兼复者与单轻者相伍温信与孤老为比动稼穑明禁令以发奸者由是民安于农而盗贼息

李爕别传曰爕字德公京兆人拜京兆尹吏民爱敬乃作歌曰我府君道教举恩 如春威如虎爱如母训如父

后周陆遥为京兆尹都界有承生数子经句而死其家又有豮遂乳养之诸豚赖之以活时论以逞仁政所致

唐源干曜为京兆尹政存宽简

黎干为京兆尹严肃为治人颇便之

李勉大历二年拜京兆尹政尚简肃时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仍知国子监事前尹黎干求媚于朝恩每候其将至监则盛设酒馔为数百人之饩倾府之吏以办之及勉莅职旬月朝恩入监府吏莫至先置者请于勉勉曰军容使判国子监勉候于太学军容固宜具主礼勉官忝京尹军容傥惠顾至府岂不敢饬蔬馔乎朝恩深御之自是不复至太学矣

吴凑贞元十四年为京兆尹是夏旱榖贲人多流亡京兆尹韩皐以政事不理黜之上召凑自右金吾卫大将军面拜尹即日令视事经宿方下制逾月凑论奏掌闲厩瀇骑飞龙内园芙蓉园及禁军诸司等使杂供手力资课大多量宜减省从之凑孜孜为治以勤俭为务人乐其政庶务咸举奏罢宫市等人颇便之甞于官街树槐及凑卒民指树而怀之

许孟容元和四年为京兆尹有左神策军吏李昱假长安富人钱八千贯三岁不偿孟容遣吏收捕械系克日命还之且曰不及期当死自兴元以后禁军中有功军士益横府县不能制孟容刚正不惧以法治之一军尽惊冤诉于上立命中使宣旨令送本军孟容系之不遣中使再至乃执奏云臣诚知不奉诏当诛然臣职司辇毂合为陛下弹抑豪强钱未尽输昱不可得上嘉其意乃许之自此权右敛迹

孔戢为京兆尹时旱祷于曲江是夕大雨

韩愈长庆三年四月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勑特放台参以后不得为例

崔珙开成二年为京兆尹时京畿旱奏浐水入内者十分请减九分以赐贫民溉田从之

薛元赏会昌中为京兆尹武宗谓宰相曰元赏威风甚严唯属军者即令守取勑文李德裕奏京尹若非陛下假借与之作主则无由为得帝曰灼然柳仲郢历京兆河南尹以宽理周郊人或谓与西府之政有异为疑仲郢曰辇毂之下弹压为先他郡皆宜以惠养为本

韦澳大中十年为京兆尹故事京兆尹在私第但奇日入府偶日入  虎院至是赐度支钱二万贯令造廨宅始命尹不得离府澳公正方严吏不敢欺委长安尉李信主其事营创府舍极一时壮丽复进羡缗澳连书信两上下考

   府县官

唐肃宗元年建寅月勑京兆府县官多被诸使奏请避难就易殊非奉公自今后诸使诸司诸州改官充判官支使随身駈使等准旧勑不得放去

广德二年三月勑中书门下及两省五品以上尚书省四品已上诸司正员三品已上诸王驸马中周已上亲及女壻不得任京兆府判司畿令赤县丞簿尉

长庆二年闰十月中书门下奏伏以所立堤防止缘权要今一槩防闲事诚太过今后请应宰臣左右仆射御史大夫中丞给事舍人左右丞诸司尚书侍郎度支盐铁使在城者并诸王驸马周已上亲并女壻外甥请准前后勑不得任京兆府判司次赤畿令簿尉其余官不在此限从之大中元年九月中书门下奏京兆府判司及两县簿尉带诸司职事伏以列官分职各有司存苟或侵踰则乖彝宪近府判司及两县簿尉多系诸司职掌遂使额外假摄一人兼判数曹易为因循难以责办臣等商量自今以后诸司职掌改除集贤史馆弘文馆外并不得带府判司及两县簿尉仍每馆不得过一员其见在诸司克职者诸勒归司从之

   四至

东至南京一千二百七十里   东至西京八百五十里

东至华州一百八十里   东南至商州二百六十五里

南取库谷路至金州六百八十里   西南至洋州六百四十里

正西微北至凤翔府三百一十里   西北至邠州三百里

北至坊州三百五十里   正东微北至同州二百五十里

北至耀州一百八十里

  管治郡县

   汉 【改内史为京兆尹】

京兆尹领十二县   户一十九万五千七百二十

长安 新丰 船司空 蓝田 华阴 郑湖 下邽 南陵 奉明 霸陵 杜陵

左冯翊领二十四县  户二十三万五千一百一十

高陵 栎阳 翟道 池阳 夏阳 衙 粟邑 谷口 莲勺 【音辇酌】  鄜 频阳 临晋 重泉 合阳 祋祤 武城 沈阳 襄德 征 云陵 万年 长陵 阳陵 云阳

右扶风领二十一县  户二十一万六千三百七十七

渭城 槐里 鄠 盩厔  牙 厂来  郁夷 美阳 郿 雍 漆 栒邑 隃麋 陈仓 杜阳 汧 好畤 虢 安陵 茂陵 平陵 武功

   后汉

京兆尹治十城    户五万三千三百九十

长安 霸陵 杜陵 郑 新丰 蓝田 长陵 商 上洛 阳陵

左冯翊治一十三城  户三万七千九十

高陵 池阳 云阳 祋祤 频阳 万年 莲勺 重泉 临晋 合阳 夏阳 衙 粟邑

右扶风治十五城   户一万七千三百五十二

槐里 安陵 平陵 茂陵 鄠 郿 武功 陈仓 汧 渝麋 雍 栒邑 美阳 漆 杜阳

   晋

京兆郡统九县    户九万九千五百

长安 杜陵 霸城 蓝田 高陵 万年 新丰 阴般 郑

冯翊郡统八县    户八万七千七百

临晋 下邽 重泉 频阳 粟邑 莲勺 合阳 夏阳

扶风郡统六县    户二万三千

池阳 郿 雍  汧  陈仓 美阳

安定郡统七县    五千三百户

临泾 朝那 乌氏 都卢 鹑觚 阴密 西川

北地郡统二县    户二万二千六百

泥阳 富平

始平郡统五县    户一万八千户二千七百

漆 汾邑 鄠   朋  城

   隋

京兆郡统二十二县  户三十万八千四百九十九

大兴 长安 始平 武功 盩厔 醴泉 上宜 鄠 篮田 新丰 华原 宜君 同官 郑 渭南 万年 高陵 三原 泾阳 云阳 富平 华阴

   唐 【开元元年为府】

京兆府管二十三县  户三十六万二千九百二十一

万年 长安 咸阳 兴平 云阳 泾阳 三原 渭南 昭应 高陵 同官 富平 蓝田 鄠 奉天 栎阳 好畤 武功 醴泉 奉先 华原 盩厔 美原

   宋

京兆府治十三县   户五万二千七百二十

万年 长安 鄠 蓝田 咸阳 醴泉 泾阳 栎阳 高陵 兴平 临潼 【唐昭应县大中祥符八年改】  武功 干佑

耀州治七县     户一万九千八百二

华原 富平 三原 云阳 同官 美原 淳化 【梨园镇淳化四年升为县】

干州治三县     户九千三百七十一

   奉天 好畤 永寿 【古豳国之地唐县】

华州治二县

渭南 【户五千六十三】  蒲城 【户二万九百八】

凤翔府

盩厔户五千四百五十三

   金 【新添】

新说曰金初分陜西为五路京兆为陜西东路凤翔为陜西西路延安为鄜延路庆阳为环庆路临洮为熙河路京兆先管商华同耀干五州十二县贞佑元年分凤翔郿县盩厔来属又改韩城县为贞州郿县为郿州盩厔县为恒州始为八州十二县又置镇防猛安千户五十四寨以镇西川五十四州京兆府尹兼统军宣权元帅左都监为军民都总管县令兼军民镇抚都弹压

陜西东路京兆都总管府管八州十二县

八州

同州定国军节度使管五县

华州金安军节度使管五县

商州秦蓝军防御使管四县

耀州感德军太守管五县 干州威胜军太守管五县

恒州太守管二县    贞州太守管一县

郿州太守管二县

十二县

咸宁 长安 蓝田 临潼 栎阳 高陵 云阳 泾阳 咸阳 兴平 鄠 干佑 【干佑在山不立改清平镇为终南县】

   大元

新说曰已下八州十二县系

圣朝   初管京兆路州县至元十四年改京兆府为安西路总管府又降恒州复为盩厔县郿州为郿县祯州为韩城县并栎阳入临潼县云阳入泾阳县下邽为渭南县美原入富平县好畤入醴泉县今安西府见管五州一十一县下列旧名取其易考 【有并者下细注之】

安西路总管府管八州十二县

    八州

     同州

同州按地理丛编战国时属秦项羽分属塞国汉高帝置河上郡景帝分为左内史武帝改为左冯翊东汉因之魏除左字怛为冯翊郡晋及元魏皆因之西魏改曰同州天宝元年为冯翊郡梁曰忠武军宋太平兴国七年升为定国军金为定国军节度使新说曰唐韵字注冯翊南有九泉同为于一流故曰同州

州境

东至河中府七十里 西至下邽县一百里

南至华州九十里  北至中部县二百里

管五县

冯翊 朝邑 白水 澄城 合阳

     华州

华州按地理丛编春秋属晋战国属秦汉属京兆尹弘农郡晋因之元魏置华山郡西魏改华州隋初郡废大业州废属冯翊郡唐武德元年改华州天宝元年改华阴郡干宁四年升德兴府梁为感化军后唐改镇国军宋皇佑五年改镇潼军金改金安军节度使州境

东至潼关一百一十里 西至临潼县界九十里

南至秦岭界八十里  北至白水县界一百七十里

管五县

郑县 渭南 蒲城 华阴 下邽 【今入渭南】

     商州

商州按地理丛编春秋属晋战国属秦西汉属弘农郡东汉属京兆尹晋为京兆南郡后置上洛郡元魏因之西魏兼置洛州后周改为商州宋因之金改商州为秦蓝军防御使

州境

东至内乡县界二百七十里 西至蓝田县界一百二十里

南至鹘岭关一百八十里  北至华州界一百八十里

管四县

上洛 洛南 丰阳 上津

     耀州

耀州按长安旧志华原县本汉祋祤县景佑二年置属左冯翊唐武德三年立宜州大足元年废州复为华原县隶京兆府天佑二年李茂贞僣行墨制改耀州建义军节度梁正明元年改崇州后唐同光元年复为耀州宋开宝五年升感义军节度太平兴国二年改为感德军金改感德军太守新说曰华原东有明月山鉴山其光似镜改华原为耀州

州境

东至蒲城县界一百二十里 西至淳化界八十里

南至高陵界八十里    北至坊州界九十里

管五县

华原 富平 三原 同官 美原 【今并入富平】

     干州

干州奉天县本汉池阳县晋属扶风郡后魏为咸阳郡唐高宗干陵所在置奉天县兴元元年德宗出幸为次赤干宁三年置干州梁干化中升为威胜军后唐同光二年罢军名复为干州隶凤翔宋熙宁三年隶京兆永兴军金改威胜军太守

州境

东至兴平界九十里 西至邠州一百一十里

南至盩厔七十四里 北至淳化界一百二十里

管五县

奉天 武功 醴泉 永寿 好畤 【今并入醴泉】

     恒州

恒州盩厔县汉旧县也武帝置属右扶风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因以名之后魏太平真君七年并入武功县后周天和二年徒县今鄠县西北三十五里析雍州之终南郡于此置恒州建德二年徙县于今治天宝元年改为宜寿县至德二载复为盩厔县天福元年隶凤翔府新说曰金贞佑元年隶京兆府改为恒州太守今为盩厔县

州境

东西七十一里   南北一百六十里余一百步

旧管一十七乡三百二十五社

今管二县

盩厔 终南 【今并入盩厔县】

     郿州

郿州按地理图经郿县本汉之旧县武帝置属右扶风董卓之郿坞也本属凤翔府金贞佑元年隶属京兆府升为郿州太守我

大元为郿县

州境

东西七十里 南北五十里

旧管五乡一百八村

管二县

郿县 柿林 【今并郿县】

     桢州

桢州按地理丛编本春秋时韩国战国时属秦西汉属左冯翊宋属定国军今属同州新说曰金贞佑元年改升桢州太守今为县

州境

东西七十里   南北五十里

管一县

韩城

    十二县

     咸宁县

咸宁县按旧长志本汉万年县三辅黄图汉太上皇葬栎阳北原起万年陵因置万年县隋开皇年徙都大兴城取万年县以配长安县天宝七年改万年为咸宁县

县境东西五十七里  南北一百七十里

七乡管二百七十六村二里

洪固乡在县南一十五里管村四十八贵冑里

龙首乡在县东一十五里管村三十五神鹿里

少陵乡在县南四十里管村四十八

白鹿乡在县东南四十五里管村五十

薄陵乡在县东三十五里管村三十六

东陵乡在县东北三十五里管村四十

苑东乡在县北二十里管村三十九

     长安县

长安县按汉书郡国志长安古乡聚名史记秦始皇本纪王弟长安君成蟜将兵击赵卢绾封长安侯高帝为长安城隋开皇三年迁都大兴城取万年配长安为县梁开平元年改为大安县后唐同光三年复为长安县

县境东西四十里南北一百五十二里

六乡

义阳乡在县西南二里管布政里

善政乡在县西北一十五里管安化里

同乐乡在县西南四十里管安宁里

丰邑乡在县西二十里管龙台里

苑西乡在县北三里管崇征里

华林乡在县南一十五里管居安里

     咸阳县

咸阳县按周旧图经咸阳本周王季所都孝公十三年于渭北城咸阳自汧陇徙都焉三秦记曰咸阳秦所都在九嵕山南渭水北俱阳之地故曰咸阳秦自孝公惠文悼武昭襄庄襄始皇胡亥并都之项羽屠咸阳焚宫室火不灭者三月今县东二十里渭城即故城武帝元封年移西二十里趍茂陵修便桥修咸阳关即今之县也

县境东西七十五里南北四十八里

五乡管五里

河南乡在县南管资川里

平原乡在县北管平城里

安业乡在县北管介公里

奉贤乡在县东北管奉城里

龙首乡在县西北管庆云里

     临潼县

临潼县按周地图本骊戎国春秋晋献公伐骊戎其后秦灭之为骊邑汉书高帝七年置新丰县垂拱七年有山踊出改庆山县神龙元年复为新丰县开元二年玄宗每岁十月幸温泉岁尽而归以县去汤远天宝四载析新丰万年于温泉宫置会昌县七载大中祥符八年避玉清昭应官名改为

县境东西五十五里南北四十里

三乡管一百四十六村 【唐十八乡】

旌儒乡在县西南管村三十九

会德乡在县东南管村三十六

润渭乡在县东北管村四十一

     兴平县

兴平县按周旧图本周大丘之地帝王世记曰周懿王二年王室大衰自镐徙都大丘秦名废丘项羽封章邯为雍王都废丘高帝七年改为槐里景龙四年金城公主降土蕃中宗送至此县改为金城徙马嵬故城至德初置兴平军二载改为兴平县

县境东西五十里南北六十里

六乡管二百二村

被化乡在郭下管四十村

耿祠乡在县西三里管村四十

零保乡在县东三里管村四十

文渭乡在县南五里管村四十六

保安乡在县北五里管村三十六

崇节乡在县东北管村二十八

县城周七里余二百步崇二丈

     鄠县

鄠县按周地图鄠本夏之扈国也尚书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杜预曰始平鄠县有扈乡帝王世记扈至秦改鄠属右扶风晋属始平郡魏太平真君七年属京兆郡自汉至隋皆为鄠城置县即今县北二里故城是大业十年徙今治

县境东西五十二里南北一百里

五乡管五里

宜善乡连城郭管陈平里

扈亭乡在县西北一十二里管甘泉里

太平乡在县东北一十五里管仁让里

萯阳乡在县西一十三里管王萯里

珍藏乡在县北一十二里管货泉里

县城周二里二十四步

     蓝田县

蓝田县按长安志蓝田秦旧县也竹书纪年曰梁惠王命太子向为蓝田君其山出美玉周礼曰玉之美者球其次蓝三秦记盖以县出美玉故曰蓝田后周闵帝二年置玉山白鹿以三县置蓝田郡武帝建德二年省郡废玉山白鹿入蓝田以隶京兆自县西三十里故县徙峣柳城今县是也唐武德二年祈置白鹿县三年改曰宁民又析蓝田置玉山县贞观二年复为蓝田县

县境东西八十里南北一百里

四乡管四里

奉道乡连县郭管安仁里

玉山乡在县东一十里管严朱里

白鹿乡在县西南二十里管安仁里

卢珍乡在县西北一十里管康和里

县城本峣柳城南魏置青泥军俗谓青泥城

     泾阳县

泾阳县本秦旧县史记秦昭五弟封泾阳君汉属安定郡惠帝七年改池阳县在今县西北二里符坚于今县东南二十八里置泾阳县后魏置咸阳郡隋开皇三年罢成阳郡徙县隶雍州即今县也

县境东西七十里南北二十三里

六乡管六里

瑞宁乡在县北管神狐里

永顺乡在县东管耦南里

会僊乡在县东管仙同里

广吉乡在县东管张良里

河池乡在县南管养生里

宜善乡在县外管辅政里

洪池监在县西北五十里管三白渠

     高陵县

高陵县本秦旧县史记秦昭王弟封高陵君魏黄初元年改为高陵县隶京兆郡隋大业三年复为高陵唐武德元年析为鹿苑县贞观元年省天授二年隶鸿州大足元年还雍州

县境东西二十八里南北三十二里

五乡管一百一十九村

仁义乡在县西七里管村二十

奉君乡在县北八里管村一十五

修真乡在县东一里管村二十五

上原乡在县西南一十五里管村二十八

润国乡在县南一十八里管村二十一

县城周二里余一百二十步大业七年筑

     栎阳县

栎阳县本秦旧县项羽封司马欣为塞王郡栎阳高帝入关都栎阳七年徙都长安高帝既葬太上皇于万年陵遂分栎阳置万年县以为陵邑隶冯翊郡隋开皇三年徙都大兴取万年以配长安复为栎阳县天授二年隶鸿州大足元年复还雍州今并入临潼县

县境东西五十二里南北三十一里

四乡管四里

五陵乡在县东管平定里

清川乡在县西北管奉尊里

永豊乡在县东北管芬芳里

宁远乡在县西南管高唐里

县城周三里

     云阳县

云阳县本汉县昭帝置古有云阳宫因以为名亦匈奴祭天之所也天授二年以云阳置鼎州领云阳三原泾阳醴泉四县大足元年州废复为云阳县今并入泾阳县

县境东西七十里南北一百二十里

五乡管七十四村

流金乡在县东南管村十二

嵯峨乡在县北管村一十八

万金乡在县东管村一十三

武康乡在县西管村一十八

青龙乡在县南管村一十四

     干佑县

干佑县本汉洵阳县干元元年改干元县元启二年经蔡贼焚荡汉干佑二年改干佑县隶京兆府在山不立

县境东西三百二十五里南北二百五十里

五乡管一十五里

干佑乡在县西管五里

小和乡在县西管三里

大和乡在县东北管三里

左绵乡在县西北管三里

平定乡在县东北管归安里

 类编长安志卷之二

京兆路儒学教授骆天骧纂编

开成路儒学教授薛延年校正

  京城

   周

    镐京

镐京毛诗曰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武王烝哉武王卜居是镐京之地龟则正之谓得吉兆武王遂居之修三后之德以伐纣定天下成龟兆之占功莫大于此帝王世纪曰武王自豊居镐诸侯宗之是为宗周今豊水之东长安之南三十里去酆二十五里镐池即其故都也括地志曰武王宫即镐京后号西都以落阳为东都至幽王为犬戎所杀平王东迁镐京沦陷至汉武穿昆明池于镐京之西南水泛滥镐京遂为镐池

   秦

    咸阳

咸阳按周旧图经在九山  山之南渭水之北谓之咸阳汉书曰周平王东迁以豊镐之地赐襄公至孝公始作咸阳筑冀阙徙都之始皇并天下徙高赀富豪十二万于咸阳每破诸侯迁其宫室作之咸阳北坂上南临渭已东殿屋复道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之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史记曰始皇二十七年作长信宫于渭南通骊山筑咸阳端门四达引渭水贯郡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桥广六丈南北二百八十步六十八间八百五十柱二百一十二梁以渭水为长池东西二百里南北三十里筑为蓬莱山刻石为鲸鱼长二百尺亦曰兰池庙记曰咸阳北至九嵕甘泉南至长杨五柞东至河西至汧离宫别馆三百余后宫美人万余妇人之气上冲于天

   汉

    长安城

长安城汉书高帝七年修长安长乐宫自栎阳徙都之本秦之离宫初狭小惠帝元年增筑之正月发近长安六百里男女一十四万六千人三十日罢六月发徙隶二万人常役又五年复发十四万五千人三十日罢城高三丈五尺阔一丈五尺上阔九尺雉高三板周回六十五里汉旧仪曰长安城中经纬各长三十二里一十八步地方九百九十三顷八街九陌三宫九府三庙十二门九市十六桥其地本黑壤今赤如火父老传云凿龙首山土为城城下有池周绕广三丈深二丈城开门一十二曰

东霸城门  清明门 【亦曰青门】  宣平门    南覆盎门

鼎门    便门          西章城门   直城门

雍门       北洛门                厨城门     横门

汉城门皆有候门主候门谨启闭三转决录曰长安城面三门四面一十二门也皆通达九逵以相经纬衢路平直可并列车轨往来行者升降有上下之别西都赋云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

   大兴城

大兴城按通鉴隋文帝厌嫌长安故城制度狭小又官内多妖异约言苏威劝帝迁都帝以初受命难之夜与威及高颎共议明旦通直散骑庾李才奏曰臣仰观玄象俯察图记必有迁都之事且汉营此城将八百岁水皆咸卤不甚宜人愿陛下恊天人之心为迁都之计帝愕然谓颎威曰是何神也太师李穆亦上表请迁都帝省表曰天道高明已有应征太师人望复抗此请乃诏高颎等创建新都于龙首山以太子左庶子字文恺有巧思领营新都副监将作大匠刘龙工部尚书巨鹿郡公贺娄子干太府少卿高龙又并充使营造左仆射高颎总领其事其地在汉故城之东南属杜县周之京兆郡万年县界南值终南山子午谷北据渭水东临灞浐此枕龙首原创筑京城曰大兴城自开皇二年六月十八日始诏规建制度三年正月十五日又诏用其月十八日移入新邑所司依式先筑宫城次筑皇城亦曰子城次筑外郭城

   城制度

隋城制度精密隋氏设都虽不能尽循先王之法然畦分棊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墉有门逋已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唐人蒙之以为治更数百年间有能增大别宫观之美者矣至其规模之正则不能有改其功亦岂小哉噫隋文之有天下纔二十二年而已其刬除不廷者非一国兴利后世者非一事大趣皆以惠民为本躳决庶务未甞逸豫虽古圣人夙兴待旦殆无以过此惜其不学无术故不能追三代之盛予因考正长安故图爱其制度之密而勇于敢为且伤唐人冒疾史氏没其实聊记于后元丰三年五月五日龙图阁待制知永兴军府事吕大防题

   隋唐

    皇城

皇城俗呼为子城在宫城之南东西五里一百五十步南北三里一百四十步南面三门正南曰朱雀东曰安上西曰含光东面二门南曰景风北曰延喜西面二门南曰顺义北曰安福自两汉之后宫阙之间并有人家隋文帝以为不便于事皇城之内唯列府寺不使杂人居止公司有办风俗齐肃盖隋文帝之新意也皇城内南北七街东西五街并列台省寺卫如左

尚书省 殿中省 内侍省 秘书省

中书外省   门下外省   东宫朝堂    詹事府

左清道率府  左卫率府   左监门率府   左内率府

右清道率府  右卫率府   右监门率府   右内率府

左骁卫卫   左武卫    左司御卫    左卫

右骁卫卫   右武卫    右司御卫    右卫

左千牛卫   左春坊    左领军卫    左监门卫

右千牛卫   右春坊    右领军卫    右监门卫

左威卫    吏部选院   东将作监    尚舍局

右威卫    礼部南院   西将作监    尚辇局

光禄寺    太仆寺    太府寺     少府寺

司农寺    大理寺    宗正寺     家令寺

鸿胪寺    东宫仆寺   率更寺     大府监

少府监    都水监    司天监     太庙署

中宗庙    太庙     元献皇后庙   郊社署

御史台    御史推事院  太社      废古台

司农寺草坊  鸿胪客馆   骅骝马坊

    京城亦曰外郭城

京城外郭本隋之大兴府唐改曰长安城京城记曰外郭城东西一十八里南北一十五里一百七十五步周六十七里其崇高一丈八尺隋文帝开皇二年创筑唐永徽四年率天下口税一饯更增筑之南面三门正中曰明德南抵石鳖谷八十里东曰启夏西曰安化东面三门北曰通化中曰春明南曰延兴西面三门北曰开远中曰金光南曰延平北面二门皇城东北曰芳林皇城西北曰光化郭中南北十四街其间列诸坊炀帝改坊为里司官从九品京兆府万年长安所治寺观邸第编户杂居焉皇城南面朱雀门有南北大街朱雀门街东西广百步朱雀门至南外郭明德门九里一百七十五步万年长安以此街为界城外郭朱雀门街东至明德门五十五坊万县治之其名曰

兴道坊 开化坊 光福坊 静善坊 兰陵坊

开明坊 安义坊 务本坊 崇义坊 长兴坊

靖安坊 安善坊 大业坊 昌乐坊 安德坊

永兴坊 崇仁坊 平康坊 宣阳坊 亲仁坊

永平坊 永崇坊 昭国坊 进昌坊 通善坊

通济坊 安兴坊 胜业坊 安邑坊 宣平坊

升平坊 修业坊 修政坊 青龙坊 道政坊

常乐坊 靖恭坊 新昌坊 升道坊 广德坊

新宁坊 常和坊 教化坊 修德坊 立政坊

客户坊 永昌坊 光宅坊 翊善坊 来庭坊

长乐坊 大宁坊 永嘉坊 兴宁坊 安仁坊

外郭朱雀门门街西 明德门五十五坊长安县治之其坊名曰

善和坊 通化坊 丰乐坊 安业坊 安喜坊

永达坊 道德坊 光行坊 延祚坊 太平坊

通义坊 兴化坊 崇德坊 怀真坊 宣义坊

丰安坊 昌明坊 安乐坊 大安坊 大通坊

敦义坊 永安坊 延福坊 崇贤坊 延康坊

光德坊 延寿坊 布政坊 颁政坊 辅兴坊

善政坊 安定坊 休祥坊 金城坊 醴泉坊

怀远坊 长寿坊 嘉会坊 永平坊 通执坊

归义坊 昭行坊 永阳坊 常安坊 和平坊

淳化坊 待贤坊 丰邑坊 崇化坊 怀德坊

群贤坊 居德坊 义宁坊 普宁坊 修真坊

    再筑京兆城

新说曰隋文帝开皇二年嫌汉长安城水咸苦宫殿摧倒有妖魅遂迁都于龙首山南诏宇文恺创建大兴城先修宫城以安帝居次筑子城以安百官置台省寺卫不与民同居又筑外郭京城一百一十坊两市以处百姓唐高祖入关都隋太极殿至永徽四年率天下口税一钱再增筑之改为唐长安城以旧汉长安城改为杨广城今俗呼为杨家城至高宗百官献赀以建大明宫含元殿为东内以太极殿为西内至玄宗修兴庆宫为南内禄山陷长安又遭巢寇宫殿焚毁殆尽唐帝东迁城郭萧条许公韩建去宫城又去外郭城重修子城城外古迹移于内南闭朱雀门又闭北安喜门安福门北开真武门为今之安西府也

  宫殿室庭宫城内宫禁杂录附

   周

    宫

     酆宫

酆宫文王宫也文王伐崇乃迁都于酆诗云既伐于崇作邑于酆郑氏云酆邑左酆水之西春秋左氏传康王有酆宫之朝其宫在鄠县酆亭今俗呼豊城堡三里之城也春秋左氏传夏有观扈杜预注曰始平郡有虖  县扈乡甘亭殷为崇国乃此也

   秦

    宫

     阿房宫

史记曰始皇二十五年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庭小吾闻周文王都豊武王都镐豊镐之间帝王之旧都乃营作朝宫于渭南上林苑中先作阿房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合道自殿下直抵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以兹 石石为门铁甲入者及之不得过为阿房北阙门也三辅黄图曰阿房前殿木兰为梁庭中可受十万人车行酒骑行炙千人唱万人和铸金人十二史记曰始皇大收天下兵器聚之咸阳销为钟(金处)铸金人十二重二十万斤坐高三丈其铭曰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改诸侯为郡县一法律同度量大人来见临洮其长五丈足迹六尺铭李斯篆董卓后悉椎破以为小钱英雄记曰昔大人见临洮而铜人铸临洮生卓而铜人毁天下大乱卓身灭抑有以也余二人魏明帝欲徙洛阳至霸城重不可去今在灞桥东铜人原蓟子训摩挲铜鍉曰见铸此今五百年矣

     甘泉林光宫

史记秦始皇二十七年作甘泉宫及前殿筑甬道自咸阳属之汉宫殿疏曰甘泉林完宫秦二代造

     祈年宫

史记曰始皇初居之宫汉书祈年宫惠公起

     棫阳宫

秦穆王作在岐州扶风县东北三十里

     橐泉宫

皇览曰秦穆公家在橐泉宫下

     梁山宫

三秦记梁山宫城皆文石名织锦城在好畤县

     望夷宫

史记胡亥三年梦白虎啮其左骖卜泾水为祟乃斋于望夷宫欲祠泾水赵高使阎乐杀二世于望夷宫在泾水上

     长乐宫

阙中记长乐宫有鱼池台酒池台秦始皇造

     萯阳宫

秦文王祈起在鄠县西南二十三里

     宫观二百七十

史记云卢生说始皇曰人主为微行所居而人知之则害于神愿上居毋令人知则不死之药殆可得也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皷美人充之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

     长信宫

史记始皇二十七年作长信宫于渭南通骊山

     曲梁宫

在三原县

     曲台宫

邹阳传秦倚曲台之宫悬行 鱼天下画地而不犯兵加胡越应劯曰始皇帝所治处也若汉未央宫

     城阳宫

始皇母迁于城阳宫

     橐泉宫

秦武王起在东仓又曰孝公起见长安志

     高泉宫

宣太后起在美阳城

     兰池宫

秦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宫见窘使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地里志渭城县有兰池宫三秦记曰始皇引渭水为长池东西二百里南北三十里筑为蓬莱山刻石为鲸鱼长二百丈亦曰兰池陂

   汉

    宫

     长乐宫

本秦之兴乐宫也高帝始居栎阳七年长乐宫成始居之汉宫殿疏曰兴乐宫秦始皇造汉重修周回二十里前殿东西四十九丈七尺两杼中三十五丈深一十二丈高帝居此宫后太后常居之五凤二年惊凤集长乐宫东阙树上王莽改长乐宫为常乐宫

     未央宫

汉书高帝七年萧何治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大仓上见其壮丽甚怒谓何曰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乃度也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以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今壮丽亡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上说潘岳关中记曰未央宫周旋二十三里街道十七里有台三十二池一十二土山四宫殿门八十一掖门十四又曰未央宫殿及台皆疏龙首山土以作之殿基出长安城上非筑也又取山土以为城山之余尾今在城西南数里乃尽也其前殿东西五十丈深十五丈高三十五丈以木兰为棼橑文杏为梁柱金铺玉户华榱璧珰雕楹玉磶重轩镂槛青琐丹墀左墄石平黄金为壁带间以和氏珍玉风至其声玲珑也未央宫有宣室麒麟金华承明武台钩弋等殿肴殿阁三十二又有寿城万岁广明永寿玉堂通光白虎宫殿疏曰未央宫有麒麟阁天禄阁金马门青琐门玄武苍龙二阙三辅奋事武帝于未央宫起高门神明王莽改未央宫寿成室按旧图渐台织室凌室弄田皆在未央宫

     建章宫

汉书曰武帝大初元年十一月栢梁台灾二月起建章宫文颖曰越至名勇谓帝曰越国有火灾即复大起宫室以厌胜之故帝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在未央宫西今长安故城西俗所呼贞女楼者即建章宫之阙也跨池作飞阁适建章辇道以上下宫之正门曰阊阖高二十五丈亦曰壁门左凤阙高二十五丈右神明台门内北起别风阙高五十丈对峙并干楼高五十丈辇道相属马连阙皆有罘罳前殿下视未央其西则广中殿受万人三辅旧事云建章宫周回三十里东起别风阙乘高以望远又于宫门北起圆阙高二十五丈上有铜凤凰赤眉贼坏之西京赋云圆阙耸以造天若碣之相望是也庙记云建章宫北门高二十五丈北阙门也又有凤皇阙高七十丈繁钦建章序云秦汉规模廓然泯毁唯建章凤阙耸然独存虽非象魏之制亦一代之巨观古歌云长安城西有双阙上有双铜雀一鸣五榖生再鸣五榖熟汉书又云建章宫南有玉堂壁门三层台高三十丈玉堂内殿十二门阶陛尽玉为之铸铜凤高五尺筛黄金上有转枢向风若翔椽首薄以壁玉因曰壁门又有神明堂疏圃呜銮奇华铜柱函德二十六殿

     桂宫

汉武帝造周回十余里汉书云桂宫有紫房复道通未央宫关辅记曰桂宫在未央宫北中有光明殿土山复道从宫中西上城至建章神明台蓬莱山三秦记未央宫渐台西有桂宫中有光明殿皆金玉珠玑为帘箔处处明月珠金戺玉阶昼夜光明西京杂记武帝为七宝林杂宝按厕宝屏风列宝帐设于桂宫时人谓之四宝宫

     北宫

在长安城中近桂宫俱在未央宫北周回十里高帝制度草创孝文增修中有前殿广五十步珠帘玉户如桂宫

     甘泉宫

一曰云阳宫史记曰秦始皇二十六年作甘泉宫及前殿筑甬道自咸阳属之关辅记曰林光宫前殿秦所造一曰甘泉宫因其甘泉山名宫周回十余罡武帝建元中增广之周十九里去长安三百里望见长安城黄帝以来圆丘祭天处武帝造阙于南更置前殿始造宫室有芝生甘泉殿房中芝有九茎金色绿叶朱实夜有光乃作芝房之歌帝又起紫殿雕文刻镂以玉饰之成帝永始四年幸甘泉郊泰畤神光降于紫殿甘泉又有高光林光长定竹宫等宫又有通天台迎风馆山后有露寒储胥二馆西起彷徨观后筑甘泉苑建元中作石阙封峦鳷鹊观于苑内南有棠梨宫

汉未央长乐甘泉四面皆有公交车司马门凡言司马者宫垣之内兵卫所在司马主武事故宫之外门为司马门按汉宫卫令诸出入殿门公交车司马门者皆下不如令罚金四两王莽改公交车 司马门曰王路四门分命谏大夫四人受章疏以通下情

     钩弋宫

三辅黄图曰在城外汉武故事曰在直门南也列僊传曰钩弋夫人姓赵河间人少好酒卧病六年右手钩拳饮食少望气者云东北有贵人推而得之见召姿色佳丽武帝反其手得玉钩面手寻辰有宠生昭帝姙娠十四月上曰闻者尧十四月而生钩弋亦然乃命所生门曰尧母门所居宫曰钩弋宫自夫人加婕妤及得罪掖庭狱死及殡尸香一月昭帝即位追尊皇太后更葬之发六十二万人葬云陵其棺观但有彩履王褒云阳记钩弋夫人从至甘泉卒尸香闻十里葬云阳起云陵

     扶荔宫

在上林苑中汉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起扶荔宫以植所得奇草异木菖蒲百本山姜十本甘蕉十二本留求子十本桂百本密香指甲花百本龙眼荔枝槟榔橄榄千岁子甘橘皆百本土木南北异宜岁时多枯瘁荔枝自交趾移植百株于庭无生者连年犹移植不息后数岁偶三二株稍茂终无华实帝亦珍惜之一旦萎死守吏坐诛者数十人遂不复莳矣其实则岁贡邮传者疲毙于道极为生民之患至汉安帝时交趾郡守特陈其弊遂罢贡

     五柞宫

汉之离宫也在扶风盩厔宫中有五柞树皆连抱上覆荫数亩因以为名

     长杨宫

泰之宫也在上林苑中汉书云盩厔县宣帝幸长杨宫属玉观成帝元延二年幸长杨宫有长杨千株以为名

     长信宫

汉太后常居之按通灵记太后成帝母也后宫在西秋之象也秋主信故宫皆以长信长秋为名

     长门宫

离宫在长安城孝武陈皇后得宠颇妬居长门宫

     宜春宫

本秦之离宫在长安东南社县近下杜城

     鼎湖宫

在湖城县界昔黄帝采首阳山铜以铸鼎其鼎成有龙下迎帝仙去小臣攀龙髯而上者七十二人汉武帝于此建鼎湖宫

     步寿宫

秦亦有步寿宫汉步寿宫在祋祤县宣帝神爵三年凤皇集处得王宝乃起步寿宫

     回中宫

史记秦始皇二十九年廵陇西过回中汉书武帝十四年幸回中建王母祠

     首山宫

汉武帝元封元年封禅后梦高祖坐明堂朝群臣于是祀高祖于明堂以配天还作首山宫

     万岁宫

武帝造元康四年幸万岁宫有神爵集以神爵纪元

     明光宫

汉武帝求仙起明光宫发燕赵美女二千人充之率取二十以下十五以上年满三十者出嫁之掖庭令总其籍时有死出者随补之

    殿

     麒麟殿

在未央宫汉书帝燕董贤父子于麒麟殿哀帝视贤曰吾欲法尧禅舜如何王(外门内尢)曰天下乃高皇帝天下非陛下之天下陛下奉承宗庙当传之无穷安可妄有所授帝业至重天子无戏言上默然不悦

     金华殿

在未央宫汉书曰成帝初方向学郑宽中张禹朝夕入说尚书论语于金华殿中

     承明殿

在未央宫中承明殿著述之所 也西都赋序云内有承明著作之庭汉书谓帝谓严(耳力)曰君厌承明之庐成帝鸿嘉二年有雉集承明殿

     椒房殿

在未央宫中以椒和埿涂壁取其温而芬芳武帝时后宫八区有昭阳飞翔增成合欢兰林披香凤皇鸳鸯成帝赵皇后居昭阳号飞燕班婕妤居增成

     高门殿

汉书汲黯请见于高明哀帝时鲍宣谏曰陛下擢臣岩穴诚冀有益毫毛岂欲臣美食太官重高门之地在未央宫中

     奇华殿

在建章宫旁汉书六四海夷狄器服珍宝火浣布切玉刀巨象狮子宫马充塞其中

     临华殿

在长乐宫中前殿后武帝造汉书成帝永始四年长乐宫临华殿灾

     清凉殿

在未央宫中夏居之清凉亦曰延清室汉书清室则中夏舍霜即此也董偃常卧延清之室以昼石为床以紫玉为盘如屈龙皆用杂实饰之侍者于外扇偃偃曰玉石岂湏扇而后凉邪又以水晶为盘贮氷于膝前王晶与氷同絜侍者谓氷无盘必融湿席乃拂玉盘坠氷玉俱碎玉晶千涂国所贡也武帝赐偃惜哉

     猗兰殿

在未央宫中汉武帝故事曰王美人七月七日旦生武帝于猗兰殿洞冥记武帝未生之时景帝梦一赤彘从云中直下崇芳阁帝觉而坐于阁果见赤气如林木蔽户牖望阁上有丹霞蓊郁既而遂改崇芳阁为猗兰殿

     白虎殿

在未央宫中汉书曰河平四年单于来朝引见白虎殿丞相商坐未央庭中单于前拜谒商又杜钦诣白虎殿对策成帝时赵思王衍来朝供张白虎殿

     玉堂殿

在未央宫中汉书杨雄历金门上玉堂晋灼曰三辅黄图有大玉堂小玉堂殿李寻曰久污玉堂

     大夏殿

三辅故事秦作铜人立在阿房殿前汉徙于长乐官大夏殿前

飞羽殿 敬法殿 曲台殿 宴昵殿 长年殿 神仙殿飞翔殿 合欢殿 兰林殿 披香殿 凤皇殿 鸳鸾殿含章殿 朱雀殿 安处殿 常宁殿 茝若殿 发越殿蕙草殿 寿成殿 万岁殿 广明殿 永延殿 寿安殿

宣德殿 东明殿 通光殿 高明殿 四车殿 朱鸟殿延年殿 龙兴殿 已上殿俱在未央宫中

    室庭

     宣室

未央宫前殿正室也淮南子曰武王杀纣于室汉取旧名也汉书文帝受(牙厘)宣室夜半前席门贾生鬼神之事即此也又王莽地皇四年少年子弟张鲁等烧宫莽避宣室前殿火随之

     温室

武帝建在未央宫冬处之温暖也西京杂记曰温室以椒涂壁被之文绣香桂为柱设火齐屏风鸿羽帐规地以罽宾氍毹孔光为尚书令归休与兄弟妻子燕语朝省政事或问温室省中树何木光不应

     披庭

汉宫仪曰婕妤以下皆居掖庭西京杂记汉掖庭有云光殿九华殿开襟阁月景台杂记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夜穿七孔针皆繁华窈窕之所栖宿又有鸣鸾殿开襟阁

   后汉

    宫

     献帝宫

在长安故城中本京兆府舍也帝王世记曰献帝时开中兵起相国董卓欲迁西都遂至长安幸未央宫初长安遭赤眉之乱宫室烧尽唯有高庙及京兆府廨故中尉所治也

   晋

    殿

     太极殿

周地图记曰太极殿晋愍帝之宫太极殿之南门乃姚兴所建

   前后秦

    紫极殿

武成二年正月癸丑朔明帝大会群臣于紫极殿周地图记曰干安殿周改曰紫极殿

    天兴宫

大象元年十二月诏金入南斗木犯轩辕宣帝将避正寝斋居克念于是舍仗卫往天兴宫百官表劝复寝膳许之

    天德殿

大象二年五月宣帝崩于天德殿

    露门

北史曰元年春正月孝闵帝即位柴燎告天朝百官于露门建德三年正月武帝朝群臣于露门

   唐

    宫城

宫城东西四里南北二里二百七十步周十三里一百八十步其崇三丈五尺南抵皇城北抵苑东即东宫西有掖庭宫

    西内宫殿

西内宫城南面六门当正殿南曰承天门隋开皇二年作唐武德元年改顺天门承天门东曰长乐门次曰广运门次东重明门次东永春门承天门西曰永安门若元正冬至大陈设宴会赦过宥罪万国之朝贡四夷之宾客则御承天门以听政东面一门曰凤皇门西面二门南曰通明门北曰嘉猷门北面三门正北曰玄武门次东曰安礼门东宫北门曰玄德门当承天门内其北曰太极门本隋大兴门唐改为大极门

     太极殿

西内正殿也乃隋之大兴殿唐武德元年改为太极殿朔望则坐而视朝焉东有东上阁西有西上阁盖古之中朝也太极门正南承天门左延明东南门下省右延明门西南中书省弘文馆在门下省东史馆在门下省北贞观三年置秘书内省以修国史

     两仪殿

在太极殿后隋之中华殿贞观五年改为两仪殿常日听政而视事盖古之内朝也

     千秋殿

在两仪殿西献春门在两仪殿之左宜秋门在两仪殿右百福门在宜春门之右

     百福殿

宣宗时神策军奏百福殿成赐名曰雍和殿会诸王子孙百福殿承庆门内

     甘露殿

在两仪殿北门外有东西永巷东出有东横门又东有日华门西出有西横门又西有月华门殿院北有东西千步廊舍东至宫城西至掖庭宫明皇自蜀回还居西内甘露殿东有武德殿延恩殿万春殿千秋殿承恩殿立政殿大吉殿

     凝阴殿

在紫云阁西异闻集曰天宝七载秦中旱明皇于此令叶法善祠镜龙遂得甘雨

     承香殿

在延嘉殿北西有昭庆殿长乐殿景福殿神龙殿安仁殿淑景殿延嘉殿咸池殿鹤羽殿

     弘文殿

贞观初于弘文殿收贮图籍二十余万卷虞世南选充直殿

     观德殿

在玄武北门外侯君集平高昌国俘其君臣献于观德殿

     嘉寿殿

太宗宴突厥贺鲁于嘉寿殿

     紫微殿

贞观末阿史那社尔平龟兹献俘于紫微殿又有兴仁宣猷崇道惠训昭德正礼宣光通福光昭华光晖仪寿安绥福等门内又熏风就日翔风临照望仙乘龙等殿

     雍和殿

懿宗幸雍和殿飞龙殿骥德殿又于兴德殿以会诸王及王子王孙等赐宴

    大安宫宫殿

大安宫太宗初居承干殿武德五年高祖以秦王有克定天下之功特降殊礼别建此宫以居之号弘义宫八年帝临幸朕以秦王有大功故于宫中立山林胜景雅好之至贞观三年徙居之在宫城之西马周传伏覩大安宫 【在宫城】 之西其墙宫阙之制尚为卑小东宫皇太子之宅犹处城中大安宫至尊所居更在城外臣愿营筑雉堞修起门楼务从高显以称万方之望

     垂拱前殿

高祖崩于大安宫垂拱前殿

     戢武殿

太宗与公卿谒高祖于戢武殿

     文殿

贞观七年四月宴王公亲属于文殿酒阑徙翠华殿

     翠华殿

在大安宫东北垣上遗址尚存俗云祭酒台

    掖庭宫宫殿

掖庭宫在宫城东西四里即皇城北抵苑西即掖庭宫西京记及六典皇城东西五里百一十五步今除宫城四里外即是掖庭宫东西广一里一百一十五步大安宫东西里数同

掖庭西门贞观二年左丞戴冑于掖庭房西门简宫人出之今皇城内亦有掖庭街

    东宫

东宫正殿曰明德殿本名嘉德殿东内廊左嘉善门西内廊有右嘉善门按高祖传位太宗即位于明德殿

     崇教殿

在明德殿北宫内殿也本名弘教长安二年改为崇教殿

     丽正殿

在崇教殿之北高宗降诞此殿开元初诏此缮写古今图籍统记开元中改为集僊殿

     光大殿

在丽正殿北明皇始诏沙门一行禅师于光大殿撰大衍历后徙就丽正殿

     承恩殿

在光大殿院内明皇居春宫造开元八年勑一行禅师于院内注易

     宜春北院

谭宾录天宝中玄宗命宫女数百又为梨园第子皆居宜春北院

    东内宫殿

东内大明宫在禁苑之东南接京城之北面西接宫城之东北偶贞观八年置永安宫九年曰大明宫以备太上皇清署百官献赀以助役龙朔二年大加兴葺曰蓬莱宫咸亨元年曰含元宫长安元年复曰大明宫初高宗染风痹以宫内湫湿屋宇拥蔽乃此置宫司农少卿梁孝仁充使制造北据高原南望爽垲每清天霁景视终南山如指掌宫城坊市俯而窥焉其宫南北五里东西三里南面五门正南曰丹凤门东曰望仙门次东曰延政门丹凤门西曰建福门门外百官待漏院次西曰兴安门东面一门曰太和南面一门曰日营北面一门曰玄武

     含元殿

丹凤门内当中正殿阶高于平地四十余尺南至丹凤门四百余步中无间隔左右宽平东西广五百步东南有翔鸾阁西南有栖凤阁与殿飞廊相接又有钟楼皷楼殿左右有砌道盘上谓之龙尾道夹道东有通干门西有观象门阁下即朝堂肺石一如承天之制又有金吾左右仗院

     宣政殿

东有东上阁门西有西上阁门即正衙殿也殿前东廊曰日华门殿前西廊曰月华门

     紫宸殿

在宣政殿北紫宸门内即内衙之正殿也肃宗乃崩于紫宸殿

     蓬莱殿

在紫宸北敬宗时蓬莱殿会沙门道士四百余人赐食给茶绢

     延英殿

肃宗时梁上生玉芝一茎三叶苗晋卿相代宗时年老蹇甚乞间日入政事堂帝忧之听入阁不趍后改灵芝殿

     长安殿

在金鸾殿之西南肃宗收京师作新九庙主于长安殿安置至德二载收复京城宫省门有安字者改之为长乐殿

     金鸾殿

在金鸾门里顺宗召学士郑絪至金鸾殿立宪宗为皇子

     宣和殿

敬宗宴三日于宣和殿又宝历二年御宣和殿对内人亲属一千五百人赐宴仍各赐锦彩

     延英殿

相对有思政殿含凉殿绫绮殿珠镜殿还周殿承欢殿仙居殿

     麒麟殿

在仙居殿之西北东南西南皆有殿阁东西皆有楼相连各有障日阁内宴多于此殿又有大福殿拾翠殿三清殿含冰殿凝霜殿紫兰殿玄武殿明义殿承云殿修文等殿又有碧羽紫箫承云修文等阁又有翰林门内有翰林院至德以后军国务繁其入直者以文词共掌诏勑自此翰林院 始无学士之名其后置东翰林院于金鸾殿之西随上所在而迁取其便

     玉清殿

德宗义章公主薨于大明宫玉清殿

     清思殿

穆宗崩于大明宫清思殿

     长生殿

肃宗崩于大明宫长生殿

     会宁殿

德宗崩于大明宫会宁殿

    南内宫殿

     兴庆宫

南内兴庆宫距外郭城东垣武后大足元年睿宗在藩赐五王子宅明皇始居之宅临木池望气者云此池有天子气故数宴游上已泛舟以厌之南街东出春明门开元二十二年置宫因本坊为名十四年又取永嘉坊胜业坊之半增广之谓之南内宫之正门西向曰兴庆门南曰通阳门北曰跃龙门西南隅曰勤政务本楼南向开元八年每岁中秋节酺饮于楼前其西曰花蕚相辉楼宁王宪申三撝歧王范薛王业邸第相望环于宫侧明皇因题花蕚相辉之名帝时登楼闻诸王音乐咸召升楼同榻宴谑

     兴庆殿

在通阳门北即正衙殿也其后曰文泰殿天宝十年作前有瀛洲门内有南熏殿北有龙池在跃龙门南本是平地自垂拱后因雨水流潦成小池后又引龙首渠水支分溉之日以滋广至景龙中弥亘数顷澄澹皎洁深至数丈常有云气或有黄龙出其中本以坊名池俗亦呼为五王子池置宫后谓之龙池拾遗蔡孚作龙池篇以赞其事公卿多和之后为景龙池今俗语讹呼为九龙池

     大同殿

在勤政楼北大同门内殿前左右有钟楼皷楼天宝七载大同殿柱产玉芝有神光殿太和三年修宫殿疏曰大同殿十三间

     长庆殿

在通阳门东明义门内唐杂说曰明皇为太上皇居兴庆宫每置酒长庆楼南俯大道裴回观览

     积庆殿

唐杂记萧太后徙居兴庆宫积庆殿中书门下奏准义安殿太后故事号积庆皇太后

     义安殿

敬宗母王太后居义安殿

     冷井殿

懿安郭太后崩于是殿又有新射飞僊同光荣光等殿其内有龙堂五龙坛沉香亭金花落在池东

   隋唐

    离宫

     僊游宫

在盩厔县南三十五里旧图经曰隋文帝于此避暑

     崇业宫

在渭南县东一十五里隋炀帝大业三年置

     甘泉宫

长安志隋甘泉宫在鄠县西南甘谷口

     长春宫

三辅会要长春宫在朝邑县梁原上宝定 年宇文护所筑隋文帝增修殿宇炀帝大业十三年唐高祖起义兵自太原赴京师于此休养士卒西定长安

     龙跃宫

在高陵县西十四里唐神尧旧宅武德六年以奉义宫建龙跃宫德宗改为修真观内有神尧真容御井(灵栢)

     庆善宫

在武功县南一十八里神尧旧第也太宗降诞之所南临渭水武德元年建武功宫六年改庆善宫贞观六年太宗临幸燕群臣赋诗后废为慈德寺有诗曰昔时高祖宅今日梵王宫塔耸白云外僧行绿树中真容唐列圣墨迹宋坡公半日休心处烹茶话祖风

     望贤宫

在咸阳东数里唐明皇自蜀还京肃宗至望贤宫迎明皇上马帝亲拢马行数十步执鞭弭道引明皇入开远门

     华清宫

在临潼县南贞观十八年太宗诏左屯卫大将军姜行本将作少匠阎立德营造殿御汤名汤泉宫太宗因幸制碑咸亨二年名温泉宫天宝六载改华清宫骊山上下益治阳井池台殿环列山谷明皇岁幸焉又筑会昌罗城即于司所置百司及公卿邸第禄山乱后天子  干复游幸唐末(土已)废晋天福中改灵泉观赐道士居之

     万金宫

在蓝田县东四十五里开耀二年诏新造凉宫为万金宫高宗遗诏万金芳桂奉天等宫并停废武后诏奉天宫置道士观芳桂万金置僧寺以旧宫为名

     上清太平宫

在盩厔县东三十里清平镇宋建隆元年置太平兴国二年重修

     游龙宫

在渭南县西一十一里两京道里记唐皇元二十五年勑两京行宫远近不等宜令将作大匠康(上巩下言)与州县均融修葺取黑龙饮渭名之有遗址

     玉华宫

贞观二十一年于宜君县凤凰谷置玉华宫永徽三年县废宫亦废今隶坊州西四十里有故基为佛寺杜诗云溪回松风长苍鼠窜古尾不知何王殿遗构绝壁下阴房鬼火青坏道哀湍泻万籁真笙竽秋色正萧洒美人为黄土况乃粉黛假当时侍金舆故物独石马忧来藉草坐浩歌泪盈把冉冉征途间谁是长年者

     翠微宫

唐余曰贞观二十年营大和宫于终南山上改翠微宫北门曰云霞门朝殿曰翠微寝殿曰含风太宗崩于含风殿废为翠微寺诗云翠微寺本翠微宫楼阁亭台几十重天子不来僧又去樵夫时倒一株松

     鱼藻宫

会要曰鱼藻宫去宫城十三里在禁苑神策军后宫中有九曲山池贞元十三年诏鱼藻池先深一丈更淘四尺穆宗初又发神策六军二千人浚之又观竞渡王建宫词曰鱼藻宫中锁翠娥先皇幸处不曾过而今水底休铺锦菱角鸡头积渐多

     望春宫

长安志望春宫去京城东北一十二里在唐禁苑内高原之上东临浐水西岸道里记曰隋文帝初置望春亭改为望春宫炀帝改为长乐宫大业初炀帝夜见太子勇领十余人各持兵器问杨广何在帝惧之走长乐宫文武宿卫不知乘舆所在比明方移仗此宫炀帝去洛阳终大业不敢都长安

     九成宫

唐会要曰九成宫在凤翔麟游山即隋之仁寿宫也贞观年改九成宫中有醴泉铭碑

     太平宫

长安志隋太平宫在鄠县东南三十里对南山太平谷

     云阳宫

封禅书所谓谷口是也其山出铁有冶铸之利因以为名入谷便洪潦沸腾飞泉激射两峰皆峭壁孤竖横盘坈谷凛然凝冴常如八九月朱明盛暑当昼暂暄凉秋晚候缊袍不暖所谓寒门者也又曰入冶谷二十里有百里槐树树北有泉名金泉谷中有毛盘监

  宫禁

   禁中

汉宫殿疏云汉宫中谓之禁中谓宫中门门有禁非侍卫通籍之臣不得妄入通籍谓出入禁门籍者为二尺竹牒记其年纪名字物色悬宫门按相应乃得入

   豹尾

中宫殿疏谓天子出行道中则有仪卫豹尾亦曰禁中

   省中

汉孝元皇后父名禁避之改曰省中出入宫中当省察也

   清道

旧汉仪谓天子将出苑令道路拚洒清凈出入警跸

   卤簿

礼阁新仪卤簿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簿有大驾有法驾有小驾大驾则公卿奉引大将军参乘太仆卿属车八十一乘作三行尚书御史乘之备千乘万骑

   陛下

陛由陛堂也天子必有近臣执兵阶陛以戒不虞臣下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殿陛下以告之曰陛下

   行在

天子四海为家不以言师居处为常当乘车舆以仁天下车驾所至奏事皆曰行在

   署

虎威章沟皆署名汉有长水中垒屯骑虎贲越骑射鍪胡骑八营宿卫王宫周庐直处

   阙

周置两观以表宫门其上可居登之人臣将朝至此思其所阙

   塾门

外舍也臣来朝至门外就舍则熟详应对塾言熟也

   掖门

在两傍如人之臂掖也

   闱闼

宫中小门也

   织室

未央宫后有织室织作文绣郊庙之服有令丞主之

   暴室

主掖庭染练之署取日 煞为名

   内诣者署

汉宫仪曰内诣者署在未央宫属少府汉书云掌宫中步张亵物丁孚汉官云令秩千石

   属车

属者言相联属而不绝也

   金马门

史记曰武帝时相马者作铜马法献之立马于鲁般门外更名鲁般门为金马门公孙弘待诏于金马门

   武库

汉书曰武库以藏禁兵

   灵金藏

汉太上皇佩刀长三尺上有铭字难识传殷高宗伐鬼方所作也上皇游豊沛山中穷谷有人冶铸何器工者对曰为天子铸剑慎勿言曰得公佩刀杂而冶之即成神器可定天下昴星为辅佐木衰火盛此为异兆上皇解匕首投炉中剑成杀三牲以衅祭之工即以剑授上皇上皇以赐高祖斩白蛇是也及定天下藏于宝库守者见白气如云若龙蛇吕后灵金藏惠帝贮兵器名曰灵金内府

   金龟

唐实录武后时崔神庆上疏曰五品以上佩鱼后改为龟恐有诈妄故内出龟合然后应命

   作室

尚方工作之所

   凌室

在未央宫周官凌人藏氷供祭祀饮食

   弄田

游戏始元元年耕于钩盾弄田

   金钱会

开元天宝遗事内庭嫔妃春时禁中结伴掷金钱为戏开元别记明皇与妃子在花蕚楼下掷金钱以远近为限赛其元掷于地者以金觥为赏今里巷犹效之

 类编长安志卷之三

京兆路儒学教授骆天骧纂集

开成路儒学教授薛延年校正

  圆丘郊社坛附

   圆丘

    汉圆丘

按三辅黄图在昆明故渠南有遗址犹高二丈周四百二十步

    唐圆丘

按长安志唐长安明德门东南一里有更衣殿基又东南一里有圆丘高一百二十尺周回三百六十步分三级十二分野俗呼为坛冢拜郊台

   南北郊

    南郊

在长城南谓天郊圆丘以象天岁时以奉祭祀成帝始奉祀上帝于长安城南

    北郊

在长安城北谓北郊方丘以象地岁时以奉祭祀成帝始祀后土于长安城北

   社稷

    汉社稷

祭祀志汉除旧社稷立汉社稷其后又立官社以配夏禹而不立官稷平帝元始三年始立官稷于官社之后

    唐太社

长安志云在舍元门街西南其门额隋平陈时东晋王右军所题隋代重之以粉墨摸之金朝移社坛在荐福寺北圣容院前

   百神坛

    百神灵星三坛

长安志云在明德门外南郊左右古迹犹在

    青帝先农二坛

俱在皇城景风门东二里

    黄帝赤帝二坛

在明德门外东南圆丘左右

    白帝夕月二坛

在城西开远门外

    风伯雨师坛

在城西金光门南

    黑帝坛

在城北太仓畔

    雷师坛

在城北玄武门外

    司中司命坛

在城西北开远门外

  明堂辟雍太学附

   明堂

    周明堂

援神契曰明堂所以正四时出教化天子布政之宫也黄帝曰合宫尧曰衢室舜曰緫章夏后曰世室殷人曰阳馆周人曰明堂先儒旧说其制不同或曰明堂在国之阳大戴礼云九室室有四户八牗凡三十六户七十二牗以茅盖屋上圆下方八窻四牗考工记云明堂五室称九室者取象阳数也八牗者阴数也取象八风三十六牗取六甲之爻六六三十六也上圆象天下方象地八牎即牗也四闼者象四时四方也五室者象五行也皆无明文先儒以意释之耳礼记明堂位曰朝诸侯于明堂之位天子负斧依南卿而立明堂也者明诸侯之尊卑也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服知明堂是布政之宫也孝经云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则周有明堂者明矣

    汉明堂

三辅黄图云在长安西南七里汉书武帝初即位向儒术以文学为本议立明堂于城南以朝诸侯应劭云汉帝造明堂王莽修饰令大武帝元年议立明堂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征鲁申公欲治明堂以奉高帝

   辟雍

    周辟雍

三辅会要云在长安西北四十里澧河岸上璧廱如璧之圆雍之以水象教化流行也诗云于论鼓钟于乐辟雍毛苌注云论思也水旋丘如璧廱以即观者郑玄注云文王立灵台而知人之归附作灵沼灵囿而知鸟兽之得其所以为音声之道与政通故合乐以详之

    汉辟雍

在长安西七里河间献王来朝献雅乐武帝对之三雍宫即此礼乐志成帝时犍为郡水滨得古磬一十六枚刘向说帝宜兴辟雍焉

   大学〔附〕

    汉太学

汉书云在长安西北七里王莽作宰衡时作太学弟子舍万区起市郭上林苑中其门东出修仁之门南出兴礼之门西出守义之门董仲舒策曰太学贤士之关教化之本原也关中记曰汉太学明堂皆在城南安门之东杜门之西

    唐太学

按长安志唐太学国子监贞观四年立在务本坊领国子太学四门书律筭六学监内有孔子庙巢寇乱皆为灰烬独国子监石经存焉许公韩建移迁石经于府城今府学中有焉

  苑囿池台〔榭附〕

   苑囿

    周

     灵囿

周文王囿也在长安西四十五里澧水西诗云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毛苌注囿所以域飬禽兽天子百里诸侯四十里灵者言文王有灵德也灵囿言德行于苑囿也孟子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其利民以为小也

    汉

     上林苑

汉书武帝建元三年开上林苑本秦之离宫旧苑也东至蓝田宜春鼎湖御宿昆吾旁南山而西长阳五柞北绕黄山濒渭而东周袤三百里离宫七十所皆容千乘万骑汉宫殿疏云方三百四十里汉旧仪云上林苑方三百里苑中飬百兽天子秋冬射猎取之帝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卉三千余种植其中亦有制为美名以标奇异关中记曰上林苑门十二中有苑三十六宫十二观二十五长杨宫昭台储元葡萄犬台承光卷阳望庭宣曲鼎湖步高存神等宫有昆明观平乐远望燕升观象便门白鹿三爵阳禄阴德鼎郊樛木椒唐鱼鸟元华茧观柘观上兰即池当路豫章明光走狗愽望象观旧仪曰上林苑有令有尉禽兽簿记其名数上林苑中禽兽宫馆之事属水衡苑中有六池市郭宫殿鱼台犬台兽圈又有射熊馆平乐馆啄木馆建章馆当路馆鹿馆又有东陂池西陂池郎池牛首池蒯池当路池麋池积草池又有龙台观细柳观飞廉观属玉观白鹤观霸城观云林观集灵观临山

     甘泉苑

汉书武帝置因甘泉山名在云阳去长安三百里凡周回五百一十里苑中起宫殿台阁百余所有仙人观鳷鹊观石阙观封峦观通仙观通天台台上望见〔长安〕

     思贤苑

汉文帝为太子立思贤苑以招宾客苑中有堂室六所甚馆皆广庑高轩屏风帏祳甚丽

     愽望苑

汉武帝立子据为太子开愽望苑以通宾客汉书武帝年二十九乃得太子甚喜太子冠为立愽望苑以通宾客从其所好博望苑在长安城南五里

     西郊苑

汉书西郊苑有苑囿林麓薮泽连亘缭以周垣四百余里余宫别馆三百余所

     乐游苑

宣帝神爵三年春起在长安东南杜陵之西北本秦之宜春苑也宣帝起乐游庙因苑为名在唐京城内高处已正月晦日上已重九京城士女咸以此登赏祓禊任氏郑生相遇之地也

     御宿苑

武帝置离宫别馆禁御人不得入往来游观上宿其中故曰御宿苑在长安城南御宿川

     宜春下苑

孟康注曰宫名也在杜陵县师古曰宜春下苑即今京城东南隅曲江池是也

     三十六苑

汉仪注大仆牧师诸苑三十六所分布北边西边以郎为苑监官官奴婢三万人飬马十万匹飬鸟兽者通名为苑故谓之牧马处为苑

    唐

     禁苑

按唐书在宫城之北本隋之大兴苑东西二十七里南北三十三里东接灞水西接长安故城南连京城北枕渭水苑西即太仓又北距中渭桥与长安故城相接故城东西十三里南北十三里亦隶苑中其苑中有四监南面为长乐监北面以领汉故城谓之旧宅监东西面各以本方为名分掌宫中种植及修葺园苑等事又置苑总监都统之皆隶司农寺苑中宫亭凡二十四所南面三门中曰景曜门东曰芳林门西曰光化门东面二门南曰光泰门北曰昭远门西面二门南曰延秋门北曰玄武门北面三门中曰启运门东曰内苑门西曰重玄门其东曰东云龙门其西曰西云龙门苑内有南望春亭北望春亭坡头亭柳园亭月坡亭又有青城桥龙鳞桥栖云桥凝碧桥上阳桥广运潭九曲宫鱼藻宫玄沼宫神皋亭七架亭青门亭桃园亭临清亭咸宜宫未央宫南昌国亭北昌国亭流杯亭明水园

     内苑

唐书云在玄武门外北至重玄门约二里东西与宫城齐中有观德殿在重玄门外之北永徽三年大射观德殿又永安殿穆宗御新城永安殿观百戏东西外垣门曰日营门月营门其北重玄门旧图内苑南直抵玄武门北直鱼粮门苑之正北门也

     东内苑

南北三里与大明宫城齐南即延政门北即银台门东即太和门中有龙首殿又有凝晖殿会昌殿含光殿昭德殿光启宫云韶院中有蓬莱殿凝碧池梨园樱桃园东西葡萄园又有龙首池灵符池应圣院内园小儿坊仗内教坊旧图云旁有看乐殿东下马桥东头御马坊

     芙蓉苑

在曲江之西南乃秦宜春苑地杜诗城上春云覆苑墙芙蓉别殿谩焚香又曰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又曰六龙南下芙蓉苑十里飘香入夹城

     沙苑

李吉甫郡国图沙苑一名沙阜在同州冯翊县南十二里东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内有牧马监牛畜卧沙小耳羊蒲萄园桃杏园梨园木爪石榴异果至今不绝

    后周

     道会苑

后周大和二年三月改武游园为道会苑建德二年集诸军都督于道会苑大射武帝亲临射堂大备军容宣政元年十一月宣帝讲武于道会苑又大象元年四月幸道会苑大醮

   池沼

    周

     滮池

图经注曰在长安城西四十里诗云滮池北流浸彼稻田郑玄注在沣镐之间水北流

     灵沼

按旧图记在长安城西四十里沣水之西真花硙北今为水泊诗云王在灵沼于牣鱼跃

    汉

     昆明池

按旧图记云在长安县丰邑乡鹳鹊庄周回四十里武帝元狩九年欲伐昆明国穿池以习水战因名昆明池三辅旧事昆明池地三百二十顷中有戈舟各数十楼舩百艘舡上建戈矛四角垂幡旄麾葢池中作豫章大舡可载万人上起宫室以为游戏飬鱼以给诸陵祭祀余付长安厨又刻鲸鱼长三丈每风雷常鸣吼鬣尾皆动立石牵牛织女于池之东西以象天汉池中有龙首舡帝御张凤葢建华旗作棹歌杂以鼓吹宫女泛舟初穿池得灰上问西域胡人曰乃刼烧余之灰也今为民田

     太液池

关辅记长安故城西建章宫北有太液池以象北海刻石鲸鱼长三丈池中起三山以象蓬莱瀛洲方丈刻金石为鱼龙鸟兽奇怪之状庙记云太液池周四十顷昭帝元始元年春黄鹄下太液池成帝常以秋日与赵飞燕戏于太液池以沙棠木为舟以云母饰于鹢首名曰云母舟又刻大桐木为虬龙雕饰如真夹云舟而行以紫桂为施枻及观云棹水玩撷菱蕖帝每忧轻荡以惊飞燕命佽飞之士以金锁缆云舟于波上每轻风时至飞燕殆欲随风入水帝以翠缨结飞燕之裾今太液池边尚有避风台

     镐池

水经注在昆明池北三里庙记曰镐池即周武王之故都镐京也武帝穿昆明池水北流浸镐京之地而为池故曰镐池也

     百子池

在逮章宫西岁时记正月上辰池边灌濯食蓬饵以祓邪三月上巳张乐于池上七月七日临百子池作于阗乐乐阕以五色缕相羁谓之连爱八月四日出雕房下围棊胜者终年有福负者终年疾病求北辰乃免

     影娥池

在建章宫武帝凿以翫月其傍起望鹄台以眺月影入池中使宫人乘舟弄月影又起眺蟾台

     琳池

昭帝元始元年穿琳池广千步池南起桂台以望远引太液池水池中植分枝荷一茎四叶状如骈葢日照则叶低荫根茎若葵之卫足名曰低光荷实如玄珠可以饰佩花叶虽萎芬馥之气彻十余里食之令人口气常香益脉治病宫人贵之每游宴必含嚼之

     沧池

在长安城中旧图云未央宫有沧池言其水苍色故曰沧池

     酒池

庙记曰长安故城中有鱼池酒池池上有肉炙树秦始皇造汉武帝于池北起台天子于上观牛饮者三千人又曰武帝作此以夸羗胡饮以铁杯重不能举皆抵牛饮西征赋云酒池监于商辛追覆车而不悟也

     十池

上林苑中有初池麋池牛首池蒯池积草池东陂池当路池犬台池郎池外池蒯池生蒯草以织席积草池有珊瑚树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上有四百六十二条南越王赵佗所献号为烽火树至夜光明焕然

    唐

     太液池

宫殿仪曰在大明宫含凉殿周十数顷池中有蓬莱山崭绝上自然有奇草异卉鱼鸟所集卢多逊应制诗分得此 夕子儿韵诗曰太液池边看月时好风吹动万年枝谁家宝镜新开匣 【一本作谁家玉匣新开镜】 露出清光此 夕子儿

     凝碧池

在东内苑禄山陷长安引梨园弟子数百人大会凝碧池乐工雷海清掷乐器于地西向哭被贼支解而死时王右丞为贼抅于僧寺乃赋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深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书于壁贼平维以诗免罪

     兴庆池

景龙文馆记在隆庆坊本是平地垂拱后因雨水流潦成小池近五王宅号为五王子池后因分龙首渠水灌之日以滋广至景龙中弥亘数顷澄泓皎洁有云气或见黄龙出其中其兴庆宫后谓之龙池拾遗蔡孚作龙池篇以赞其事公卿多和之改为景龙池语讹为九龙池明皇杂录取洞庭湖鲫鱼飬于池以为鲙日以游宴杜甫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禄山陷长安天子幸蜀盛事遂寑

新说曰与庆宫经巢寇五代至宋湮灭尽静唯有一池至金国张金紫于池北修众乐堂流杯亭以为宾客游宴之所刻画楼舡上已重九京城仕女修禊宴燕岁以为常正大辛卯东迁后遂为陆田兵后为 区蔬圃庚子岁复以龙首渠水灌之鲫鱼复生旧说有千岁鱼子信不诬矣

     九曲池

在兴庆池西唐宁王山池院引兴庆池水西流疏凿屈曲连环为九曲池筑土为基迭石为山土植松栢有落猿岩栖龙岫奇石异木珍禽怪兽毕有又有鹳洲仝渚殿宇相连前列二亭右沧浪右临漪王与宫人宾客宴饮弋钓其中禄山乱后有人题诗曰数座假山侵殿宇九池春水浸楼台群花不识兴亡事犹倚朱栏取次开

     定昆池

本安乐公主西庄也在京城延平门外景龙初命司农卿赵履温为公主疏园植果中列台榭凭官架迥栋宇相属又勑将作少监杨务廉引水凿沼延十数顷时号定昆池通典曰安乐公主恃宠请昆明池中宗不与公主怒自以家财别穿池号曰定昆景龙中宗幸焉侍臣毕从赋诗御为之序宗楚客诗曰玉楼银榜枕严成翠盖红旗列禁营日映层岩图画色风摇杂佩管弦声水边重阁如飞  重云里孤峯类削成幸陪七叶游昆浪无劳万里访蓬瀛

     鱼藻池

深一丈在城北禁苑中贞元十三年诏更淘四尺引灞河天濠水涨之在鱼藻宫后穆宗以观竞渡王建宫词曰鱼藻池边射鸭芙蓉园里看花日色赭黄相似不使红尘扇遮

     曲江池

在鴈塔东南以水流屈曲谓之曲江剧谈录本秦之隑州唐开元中疏凿为胜境中和上已自宰臣至都人皆游焉倾动皇州以为盛观欧阳詹曲江记其畧曰苑之沼囿之池力垦而成则多天然而有则寡兹池者其天然欤循原北峙回冈旁转圆环四迊中成坎窞窙窌港洞生泉噏源东西三里近当大邑别卜缭垣空山定泺旷野之湫然黄河作其左壍清渭为其后洫褒斜右走太一南横崇山浚川钩结盘护不南不北湛然中停又导其流荡恶含和厚生蠲疾涵虚灵景气象澄鲜延欢涤虑有栖神灵育之功焉杜甫诗曰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文宗时曲江宫殿十废之九帝读甫诗慨然有意复升平事发左右神策三千人淘曲江修紫云楼彩霞亭内出二额左军仇士良以百戏迎之帝御日华门观之仍勑诸司如有创亭馆者官给与闲地任修造又引黄渠水以涨之罗隐曲江春感诗曰江头日暖花又开江东行客心悠哉高阳酒徒半零落终南山色空崔嵬圣代也知无弃物侯门未必用非才满舡明月一竿竹家在五湖归去来又韩退之诗曰漠漠轻阴晓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昭宗东迁宫殿扫地尽矣俗说旧有汉武泉农民以大石塞其窦而埤之土泉遂不流积雨后池中自有水若导黄渠注之曲江之景亦可渐复矣

     龙首池

在东内苑支分龙首渠水自长乐坡西北流入苑中灌龙首池

     灵符池

会昌元年造在龙首池西北水又西北流入太液

     雀 鸟池

在长安城西本定昆池后干涸为民田今其地为军寨曰雀 鸟池寨本是涸池

     灵池

长安志在渭南县东南二十五里后魏永熙元年水自涌出因而成池周八十步

   台榭

    上古

     仓颉造书台

长安志曰长安县西宫张村三会寺中有台乃仓颉造书台诗云释子谈经处轩臣造字台

    周

     灵台

关中记云在长安西北四十里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诗序曰灵台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人乐其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郑玄曰天子有灵台者所以观祲象察气之妖祥也文王受命而作邑于丰立灵台正义灵台所处在国之西郊刘向新序曰周文王作灵台及为池沼掘地得死人之骨吏以闻于文王文王曰更葬之吏曰此无主矣文王曰有天下者天下之主也有一国者一国之主也寡人固其主也又安求主遂令吏以衣棺更葬之天下闻之皆曰文王贤矣泽及朽骨又况于人乎水经注曰丰水北经灵台西文王又引水为辟雍灵沼括地志曰今悉无复处所唯灵台孤立今案台高二丈周回百二十步

     老子说经台

新说曰在楼观南三里楼观内传云说经台又曰升天台老君传道既毕于宅南小阜上乘云驾景升入太微华阳子录记秦始皇好神仙于此建老子庙晋惠帝元康五年重修莳木万株南北连亘七里给户三百供洒扫隋文帝开皇元年复修金末荒废

大元至元中增修构殿建碑倍加畴昔

    汉

     鸿台

汉书惠帝四年三月长乐宫鸿台灾三辅黄图曰长乐宫有鸿台

     渐台

汉书曰文帝梦上天不能有一黄头郎推上觉而之渐台以梦中阴目求推者郎见邓通师古曰未央殿西南有苍池池中有渐台又王莽为元后置酒未央宫渐台大纵众乐关中记曰未央宫中有苍池池中有渐台王莽死于是也括地志曰既云就车而之渐台与未央建章复道相属但汉兵既迫不应驾车踰城此即非建章之渐台矣然则未央建章似各有渐台非一所也

     栢梁台

汉书曰武帝元鼎元年春起服虔曰用百头梁作台因名焉师古曰三辅旧事云以香栢为之今书字皆作栢服说非汉武故事曰以香栢为之香闻数十里郊祀志曰武帝铸栢梁铜柱五行志曰太初元年十一月乙酉未央宫栢梁台灾先是大风发其屋夏侯始昌先言其灾日庙记曰栢梁台汉武帝造在北阙内道西三秦记曰栢梁台上有铜凤名凤阙汉武帝集武帝作栢梁台诏群臣二千石有能为七言者乃得上坐帝曰日月星辰和四时梁王曰骖驾驷马从梁来大司马曰郡国士马羽林才丞相曰惣领天下诚难治大将军曰和抚四夷不易哉御史大夫曰刀笔之吏臣执之太常曰撞钟击鼓声中诗宗正曰宗室广大日益滋卫尉曰周御交戟禁不时光禄勋曰惣领从官栢梁台廷尉曰平理请谳决嫌疑太仆曰修饰与马待驾来大鸿胪曰郡国吏功差次之少府曰乘与御物王治之司农曰陈粟万石扬其箕执金吾曰徼道宫下随诗治左冯翊曰三辅盗贼天下尤右扶风曰盗阻南山为民灾京兆尹曰外家公主不可治詹事曰椒房率更领其财典属国曰蛮夷朝贡常会期大匠曰柱柱薄栌相枝持太官令曰枇杷橘栗桃李梅上林令曰走狗逐兔张罝罘郭舍人曰啮妃女唇甘如饴东方朔曰迫窘诘屈几穷哉

     兰台

汉书百官表御史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西京赋曰兰台金马递宿迭居

     凉风台

关中记云在建章宫北积木为楼高五十余丈

     露台

汉书文帝于骊山欲起露台召匠计之费百金帝曰百金中人千家之产乃罢

     寻真台

汉武帝内传帝起寻真台斋至七月七日夜半西南如白云起有顷西王母降

     通天台

史记公孙卿曰僊人好楼居于是上令长安则作蜚廉桂观甘泉则作益寿延寿观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乃作通天茎台置祠具其下将招来神仙之属于是甘泉更置前殿始广诸宫室夏有芝生殿房内中徐广曰通天茎台在甘泉汉书曰武帝元封二年作甘泉通天台师古曰言此台高上通于天汉旧仪曰通天台高三十丈望云雨悉在其下去长安三百里望见长安城黄帝已来祭天圆丘处武帝祭天上通天台舞八岁童女三百人置祀祠招僊人祭天已令人升通天台以候天神天神既下祭所若大流星乃举烽火而就竹宫望拜神光汉仪注上有承露仙人掌擎王林承云表之露元凤间台自毁椓桷皆化为龙凤随风雨飞去西京赋曰通天眇而竦峙经百常而茎擢上班华以交纷下刻陗其若削关中记曰左右通天台高三十余丈祭天时于此候天神下也

     灵台

关中记云在长安西北八里始曰清灵本为候者观阴阳天地之变更名曰灵台郭延坐述征记曰长安城南有灵台高十五仞上有浑仪张行 鱼所制又有相风铜鸟千里风至其鸟乃动又有铜表高八尺长一丈三尺广尺二寸题云大初四年造

     神明台

汉书建章官有神明台武帝造上有承露盘有铜僊人舒掌捧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僊道僊人掌大七围以铜为之魏文帝徙铜盘折声闻数十里

     众艺台

长安志云在掖庭宫宫人教艺之所

     闘鸡台

长安记云在长乐宫中又有走狗台

     长杨榭 【台上有木曰榭】

汉书云在上林苑中天子秋冬校猎命武士搏射禽兽帝于其上观焉

     祈僊台

三秦记曰坊州桥山有汉武帝祈僊台高百尺李钦止题诗云四方祸结与兵连海内空虚在末年谩筑此台高百尺不知何处有神僊

     梁台

汉旧志云未央宫中有果台商台又有着室台

     通灵台

汉武帝内传曰钩弋夫人既殡香闻十余里帝哀悼疑非常人乃起通灵台于甘泉常有一青鸟集台上往来

     望鹄台

三辅故事汉长安建章宫北大液池中有望鹄台眺蟾台

     曲台

如淳曰行礼射于曲台后仓为记故名曰曲台记汉官大射于曲台晋灼曰射宫也

     东山台

三辅故事曰未央宫前有东山台西山台钓台三辅黄图又曰未央宫有果台东山台西山台钩台庙记曰未央宫有钩弋台

    后秦

     波若台

西征记曰姚兴起波若台作湏弥山四面岩岭重嶂峭 崖神禽恠兽靡不毕有僊人佛像变化万端灵木嘉草精奇一代无有也

    唐

     景福台

长安志云在太极宫延嘉殿之西北

     祭酒台

长安志云在大安宫之东北垣上基址尚存

     望仙台

东观秦记望仙台高一百尺势侵天汉武宗旧记神策奏修望仙楼及廊舍五百余间大中八年复命葺之补阙陈虾上疏谏遂罢修以为文思院

     御史台

御史记曰御史台门北开取肃杀就阴之义邺都故事御史台在京城西南龙朔中为东朝宪府元和中御史台佛舍火灾罚御史李膺俸一月

     司天台

地里志云在长安外郭城内东南八里永宁坊干元元年改太史监为司天台浑仪台高百二十尺前有太岁庙台虽摧崩犹高五六十尺

     按歌台

在闘鸡殿之南台南临东缭墙在临潼县骊山上北榭京兆省衙后有北榭

  馆阁楼观

   馆

    射罴馆

秦昭王起在盩厔

    迎风馆

汉书曰武帝因秦林光宫元封二年复增通天迎风储胥露寒

    平乐馆

汉书曰武帝元封六年夏京师民观角抵于上林平乐馆薛综注西京赋平乐观大作乐处

    涿沐馆

成帝许美人居上林涿沐余数召入饰室中若舍

    茧馆

王莽请元后幸茧馆率皇后列侯夫人桑师古曰汉宫阁疏上林苑有茧观葢蚕茧之所

    建章馆

王莽坏彻城西苑中建章承光包阳大台储元宫及平乐当路阳禄馆凡十余所取其材瓦以起九庙师古曰自建章以下至阳禄皆上林苑中馆

    鹿馆

外戚传成帝许美人在上林鹿馆数召入饰室

    桂馆

郊花志长安作飞廉观桂馆

    白鹤馆

元帝初元三年茂陵白鹤馆灾

    云林馆

宣帝霍皇后废处昭台宫徙云林馆

    高灵馆

汉武故事曰上自封禅后梦高祖坐明堂群臣亦梦想于是祀高祖于明堂以配天还作高灵馆

    昭灵馆

霍光茔起三出阙筑神道北临昭灵南出承恩馆服虔曰昭灵承恩皆馆名

    来宾馆

前秦符徤永和十年西虏乞没浑邪遣子入侍置来宾馆于平朔门以怀远人起灵台于杜门

    崇文馆

本曰崇贤馆唐贞观十三年置后避章怀太子讳改焉

    东史馆

开元二十五年李林甫奏移于中书省北以旧尚药院充馆

    崇玄馆

武宗以刘玄静为崇馆学士号广成先生入居灵符殿帝就传法箓初明皇天宝中用尹愔为崇玄馆学士自后乱离馆宇寝废至是特诏营创仍置吏铸印

   阁

    凌云阁

汉宫殿疏曰凌云阁秦二世造在咸阳阁与南山齐

    麒麟阁

汉书曰萧何造以藏秘书甘露三年单于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霍光等一十二人霍光第一苏武第十二张晏曰武帝获麒麟时作黄图曰即杨雄校书处

    白虎阁

三秦记未央宫有白虎有尧阁属车阁

    天禄阁

三辅故事云在未央大殿北以藏秘书

    石渠阁

汉宫殿疏曰在未央殿北以藏秘书图画甘露中五经诸儒杂论于石渠阁

    曝衣阁

汉宫仪云太液池西有武帝曝衣阁每七月七日宫女出后衣登阁而曝之

    澄源阁

汉书曰武帝祀太一于终南山太一谷元封五年澄源湫池上起澄源阁以避暑

    开襟阁

杂记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夜穿七孔针于开襟阁俱以习之在未央宫中

    重阳阁

三辅会要后周明帝武成二年二月造重阳阁于紫极殿后

    凌烟阁

隋唐嘉话凌烟阁在大极殿东贞观十七年太宗于阁上图画太原幕府及功臣之像二十四人太宗为赞禇遂良书阎立本画

    重明阁

华清有重明阁临高瞰渭川如在诸掌

    功臣阁

卜子阳园苑疏功臣阁在太极殿东阁上亦图功臣及藏秘书

    紫云阁

异闻集曰紫云阁在嘉政殿之东前有池天宝年秦中大旱明皇于此殿令叶法善祠镜龙遂得甘雨

    清辉阁

景龙文馆记中宗登清晖阁遇雪令学士赋诗宗楚客曰太一天为水蓬莱雪作山

    紫阁

新说曰紫阁在御宿川南紫阁山唐御史薛昌朝诗曰阁下寒溪涨碧湍阁前苍翠数峯环危梯续蹬穿松外细竹分泉落石间好鸟啁啾争唤客乱云开合巧藏山独来应为禅僧哭少有人能伴我闲章惇诗曰我生山水乡习得山中乐每观唐人诗梦寐思紫阁杜甫有诗云紫阁峯阴入渼陂

    翔鸾栖凤阁

新说曰含元殿前东曰翔鸾西曰栖凤其飞檐与含元殿廊相接至今基址尚存

    朝元阁

新说曰朝元阁在华清宫南骊山上明皇杂录天宝二载起朝元阁黄裳诗云东别家山十六程晓来和月到华清朝元阁下西风急都入长杨作雨声津阳门诗朝元阁成老君现改降圣阁

    奎钩庆赐阁

新说曰京兆府衙后有宋种太尉宅宅有赐书构庆赐阁以贮御书

    紫阳阁

新说曰乃河南转运使紫阳先生书阁在鄠郊终南山下自题诗曰碧瓦朱甍动紫烟清风吹袂缈翩翩梦回忆得三生事悔落黄尘六十年先生姓杨名奂字涣然

   楼

    井干楼

汉宫殿疏神明台高五十丈上有九室常置九天道士百人然则神明井干俱高五十丈也井干楼积木而高为楼若井干之形井干者井上木栏也其形或四角八角西京赋井干迭而百层谓此楼也

    马伯骞楼

汉宫殿仪曰长安有马伯骞楼又有贞女楼

    云和楼

周地图记曰连珠殿六栿五架又有云和楼九间重阁

    竹楼

长安志贞元三年上御竹楼观迎神策军额在东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