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书摘

1980年,春联常用词有哪些

本文摘选自日本著名作家陈舜臣的随笔集《九点烟记》,是作家1980年游历中国时对家家户户贴的对联的观察,进而引申出中日文化的比较。

【编者按】

本文摘选自日本著名作家陈舜臣的随笔集《九点烟记》,是作家1980年游历中国时对家家户户贴的对联的观察,进而引申出中日文化的比较。正值新春佳节,澎湃新闻经授权刊载此文,标题为编者所拟。

在40天左右的中国旅行日程中规划进了福建武夷山、四川峨眉山、河南嵩山、山东泰山这四大名山,可以说有些贪得无厌了。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名山一向与寺庙结缘很深。虽然以为鉴真和尚像供给这件事为契机,变成到古寺巡礼的旅行安排也是很突然的。

中国寺院与日本寺院的气氛不太一样。有一点不同之处是日本的寺院很少在柱子上刻字,而中国的寺院则到处都被写上或刻上文字。

因为水土不同所以性格有差异是一个重要原因。在广阔的大陆,有很多景观很单调,但如果有一小块能自由使用的空间,在上面雕刻上装饰便能打破这种单调,这不是人的本性使然吗?这就变成了一种禀性,譬如有装饰的嗜好,或者在寺院的柱子上雕刻文字。不仅在寺庙里,在其他的建筑物上也是如此。

在中国,春节时家家户户的门左右两侧柱子要用红纸张贴对联,在上面写上吉祥的祝福语。这个习俗从来没有废弃过,自古以来延续至今,在正月贴的对联被称为“春联”。

对联是成对贴的,横着联结左右的是“横额”(也叫“横批”“横联”),张贴在成对的对联上面。在日本的寺院中对联是很少见的,只能看到独立的横批,也可以看作寺院的牌匾,在山门的位置写上巨大的“某某寺”的字样。因没能形成两副对联间的联系,所以日本的寺院不称其为横联,只能叫横额或者扁额。横是以竖为前提,叫横联是不够恰当的。明明日本的门上引入了扁额,在门柱上不写对联(也叫门联)的原因是考虑到看的人的心态,即日本人没有欣赏对联的习惯。

比如,中国稍微读过一点书的人都会在看到门联时感叹,“这写的真好啊”“这副对联有点牵强吧”这样经常相互品评。对联部分最为重要。律诗必须有两联对句,写律诗只能找对句,在两句话间取得平衡是很重要的。

因为一篇律诗有八句话,全诗写出四联对就够了。首联(第一句和第二句)和尾联(第七句和第八句)即使不对仗也是可以的,但颔联(第三句和第四句)和颈联(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对仗。如在《奥之细道》中引用的杜甫有名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在这首诗中,首联是对仗的。国与城相对,“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山河在”与“草木深”对仗又增一番,使对偶句纵横变幻、巧夺天工。第二联: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也对仗工整。“感时”与“别恨”是寄托感时伤别的感情。“花”与“鸟”以花鸟拟人,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烽火是与战争有关的事物,面临连续不断的战火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家”与“书”相对,“三月”与“万金”一一对仗,“连”与“抵”在语法上相对。

从这样的语义看来,纵使是日本读书人也可以欣赏对联。但除了语义上的对仗之外,还要加入词语音调上的对仗。中国所有的文字发音并不都是平的,对仗的句子要求前面是平音,后面是仄音。

“国破”是仄音,“城春”是平音,读起来平仄相对,对仗的效果更佳。“山河在”是平平仄,“草木深”是仄仄平,完全相反。“感时花溅泪”是平平平仄仄,“恨别鸟惊心”是仄仄仄平平,后面以此类推。这种音调上的调和,让日本读书人欣赏是不可能的。只有汉语有音节的声调语,在这一点上,没有音调的日语与汉语间存在很深的沟壑。

日本的读书人中除去个别特殊的例子,自古以来都可以用日语读中国的诗词。像前面说的那样,意思上的对仗能理解,音调上的对仗怎样也读不明白,对仗的韵律美便因音调的缺失减少了一半,难怪在日本没有普及欣赏对联的习惯。不过,这样避免了人们在日本的大建筑物的柱子上面公然的乱写乱画,所以在柱子上写横额就够了。

日本有新年在门前装饰松树或松枝及珠连绳装饰物的习惯。门松是吉祥之物,结绳装饰是能驱魔之物。与之类似,中国贴春联的习俗也是从在门前挂上驱魔的“桃符”得来的。《燕京岁时记》中,人们在桃木板上书写联语称为春联。桃符是在桃木板上写“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意在祈福灭祸。《淮南子》中有关于桃符的记载,说它长七八寸,宽一寸左右。古代的中国人认为桃木有驱魔的神力,在村落入口处栽种许多桃林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日本的新年装饰——门松

日本的新年装饰——门松

日本丙午迷信是不能被忽视的存在。从内山完造那里听到这件事的鲁迅说:“如果用中国的桃木制作人偶便能破除灾祸。”桃木有很强的神力。日本三月的节日被称为“桃花节”,来源于中国用驱魔神力最强的桃木做弓来辟邪的习俗。

最初人们在七八寸长的桃木片上写有巫术的神灵名字之类,为了能贴在柱子上就用纸来写,纸上可以写更长的文字。后来慢慢衍生出举行丧礼时赠送挽联的习俗。在挽联中写上逝者生平事迹,极力称赞他一生的功绩。后来演变为陵庙的门联,还是追悼死者的生平。这回去成都祭祀诸葛亮的武侯祠时看到了大量的楹联,其中有一副郭沫若写的。

志见出师表,

好为梁甫吟。

还有董必武写的: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有些很简明,有些很长,行程很紧迫的游客应该没有时间逐一欣赏这么多长短不一的对联。据说,王天培也曾给武侯祠题过对联,每37字一句,总共74个字,有时间的人可以尝试为对联添加标点。但这不是最长的联,也有更长的对联有些让人厌烦。

公本职宇耕田人为感殊遇驱驰以三分始以六出终统一古今难效死不渝遗恨功名存两表

世又陈强古冶子应笑同根煎急谁开诚心谁广忠益安危天下系先生已往缅怀忠义抚残碑

昆明大观楼有180字的对联。扬州平山上鉴真和尚出家的大明寺的厅堂里,有86字的对联。只有在忍受寂寞的时候才能读得进去吧。

联中语句的大部分都是从其他人的诗文中借用过来的,比如成都武侯祠中:

忆昨路绕锦亭东,

先主武侯同閟宫。

是从杜甫《古柏行》中借用过来的。这副对联是在1976年被重新写上去的。

诗圣杜甫的诗集可算是对联的宝库。我登泰山之后拖着疼痛的脚去济南大明湖游玩,在湖中岛的亭子(也叫湖心亭或者历下亭)中再一次看到以杜甫的对联作为装饰的情况。

海右此亭古,

济南名士多。

济南是很美的城市,大明湖边清新绿色的柳条在水面上荡起层层涟漪,能想象出在花朵盛开时景色有多美。历山的影子倒映在水面,山水美景融合在一起,浑然天成。有一副对联与济南美景相称。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荷花就是莲花,以这副对联为例,莲花和山色都是在湖上可观赏到的美景。凑齐四、三、一、半这些数字,上联的“面”字,下联的“城”字为了保持平稳的对仗各自使用了两次。这两句诗是清朝刘凤浩所写,用来说明当时济南画家铁保的画作。我试着问了一下刘凤浩的这副对联是纯为这亭子而作,还是后人从他的诗中摘抄而成,导游也不清楚。

杜甫的诗文造诣很高自不必多说。与之相比,用其诗文做对子对对联,作为文字游戏的娱乐性很强,作为文学价值的评价就比较低了。即使如此,因为吸引了很多游客过来参观,这副对子除了有文字游戏的娱乐性之外,还起到了很大的宣传效果。

此外,还有具有讽刺效果的对联。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等北洋军阀手握政权,不顾百姓贫苦课以重税,却在北京的城中高呼“民国万岁,天下太平”,而当时“民国万税,天下太贫”这副对联人尽皆知。紧接着在北京城又出现了下面的对联,更加露骨地讽刺当时袁世凯统治的时代。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义廉。

路过的人看到后都感到奇怪,上联仅仅排列数字,这样奇怪的对联谁也没见过,它先夺过众人的眼球,让人不管怎样也要看看下联。看到下联一定会感到奇怪,把人伦道德相关的俗语摆在下面,两个字组成一组。“孝悌”“忠信”“礼义”,接下来明明应该是“廉耻”,却只有“廉”字,引起人们注意。这幅对联在谴责袁世凯不知廉耻,或者可能有种“忘八”的辱骂的意思。

贴在柱子上的春联仅仅用红色纸贴上去的话,经历风吹日晒后发生破损就会被揭下来。今年(1980)春节是公历2月16日,因为我的行程在4月到5月之间,所以春联被破坏得还没有那么严重。

九亿神州跨上跃进千里马,

四化宏图迎来祖国万年春。

类似于这样的春联有很多。“四化”是“四个现代化”的意思,比起春联更接近于口号。

爆竹声中辞旧岁,

银花朵朵庆新春。

这样的春联更像庆祝新春的“春联”。从数量上看,好像宣传标语式的春联更多。

五谷丰登万家户,

百业俱兴亿民欢。

这副也稍微有些宣传口号的意味,我认为兼于两者之间的对联更好。

春联的横批普遍都是四个字。最多的是“欢度春节”和“万象更新”两个,无论在什么地方这两个都是压倒性的多,充分洋溢着新年节日的喜悦之情。想从车窗看春联,但车的速度太快看不清楚,而横额只有四个字,能立刻看清。

紧接着是刚才提到的两个横批,很多像“前程似锦”“春满人间”“东风浩荡”“锦绣前程”“春光明媚”“欢天喜地”“春回大地”“东风万里”“光明磊落”等,不管哪个都是吉祥的祝福语,但在必要的场合要贴宣传口号式的横联。从洛阳去登封的途中,这一类的横联有很多。例如,“大搞四化”(实行四个现代化)“百花齐放”“发扬民主”“勤俭建国”“发愤图强”“自力更生”“发展经济”“全国发展”“不断革命”“安定团结”“国富民强”“形势大好”“万众一心”“绿化祖国” 等。

在洛阳,写有“高歌猛进”的横联有很多,特别是在龙门附近,每家每户都贴这副横联。高声歌唱勇猛前进,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乐观精神,是鼓舞勇气的口号。如果这算充满政治性色彩,也许在山东经常能看见的“气壮山河”“人杰地灵”“豪情满怀”等也能被分类为政治性的口号。例如,“气壮山河”,长城西端的嘉峪关城的门联上也写了这句话,记忆中可能是清朝为鼓舞守军的士气写上去的。

还能看到很多完全崭新的但却不是被作为春联张贴的门联,它们是被贴在新婚家庭门口的喜联。有像“偕老琴瑟”这样的成语,也有“幸福家庭”“鸟语花香”等。在洛阳郊外还看到了全新的喜联横额上写着“革命伴侣”。

现在的中国,习惯从左向右横着书写。加入了罗马字后书写既便利又快捷。仔细说来,不再使用墨也有好处,比如不会将墨沾到手上。横额大部分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但大约有一成左右的横额是按从右到左的顺序书写的。特别是洛阳附近,向左书写的对联远超过一成比重。街头的表标和看板等没有例外,基本上都是横着写的。

试着思考一下的话,仍向左书写也是可以理解的。横额是连接上联和下联的桥梁般的存在。因为右联是上联,左联是下联,从右向左进行连接是顺当的。

在人们识字不多的时代找当地有学问的人代写对联,而现在变为自己写对联,对联的字体也各不相同。各家很少创作新的对联,大多是从几副备选的作品中选择一副张贴。因此,即便不能创作新的对联,张贴在门外的春联等在某种程度上也能体现出一个家庭的性格。

《九点烟记》,【日】陈舜臣/著 吴迪、孟芮竹/译,中国画报出版社,2019年6月版

《九点烟记》,【日】陈舜臣/著 吴迪、孟芮竹/译,中国画报出版社,2019年6月版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