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书讯

孤本不孤、化身千百:两岸联手整理出版《稀见清代尺牍》

尺牍是古人书写的工具,后来成为信件的代称。中国传统文人有保存尺牍的传统,作为一种交往的文本,它是社会生活的一种真实记录,揭示岁月深处的历史细节。

尺牍是古人书写的工具,后来成为信件的代称。中国传统文人有保存尺牍的传统,作为一种交往的文本,它是社会生活的一种真实记录,揭示岁月深处的历史细节。

《稀见清代尺牍》第一辑——《青溪旧屋尺牍》《通义堂尺牍》(概称为《刘氏尺牍》)是上海图书馆与台湾古籍保护学会自2010年起合作开展的古籍整理项目,在两岸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于今年推出整理成果。这批尺牍以清代学者刘文淇(1789-1854)、刘毓崧(1818-1867)父子为中心,涉及人物460余人、信函3041封。刘氏父子均为清代扬州学派代表人物,与刘师培(刘文淇曾孙)并称清代三刘。这些书札内容丰富,既是扬州学派的重要史料,更是存世孤本,其中大量内容均为初次面世。它的正式出版,使这批珍贵文献化身千百,对清代学术研究乃至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两岸古籍界合作的重要成果。

本次出版的《稀见清代尺牍》第一辑《青溪旧屋尺牍》《通义堂尺牍》精装46册,以原件彩色图片与释文对照的形式面世。

本次出版的《稀见清代尺牍》第一辑《青溪旧屋尺牍》《通义堂尺牍》精装46册,以原件彩色图片与释文对照的形式面世。


2021年4月20日,“《青溪旧屋尺牍》《通义堂尺牍》新书首发暨尺牍整理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图书馆举行

2021年4月20日,“《青溪旧屋尺牍》《通义堂尺牍》新书首发暨尺牍整理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图书馆举行


在4月20日举行的“《青溪旧屋尺牍》《通义堂尺牍》新书首发暨尺牍整理学术研讨会”上,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与台湾古籍保护学会会长林登昱共同为新书首发揭幕,来自北京、天津、南京、重庆、广州、台湾和上海等地的近四十位图书馆、高校、研究机构的学者与会,就尺牍文献的整理利用、《刘氏尺牍》的价值意义等问题展开了研讨。

此次出版的两种尺牍,《青溪旧屋尺牍》是刘文淇与225人之间的信札,《通义堂尺牍》为刘毓崧与241人之间的信札。刘氏父子这3041封书札往来涵盖的人物不乏当世名家,包括清代道光前后的一批著名学者,如阮元、阮梅叔,乃清代大家;汪孟慈是知名藏书家;刘宝楠、刘宝树、刘恭冕等三人均为知名扬州学派学者,包世臣为清代著名书法理论家和碑帖学者,吴让之为篆刻大师,梅伯言师承姚鼐,方存之则为后期桐城派重要人物,丁晏为清代知名朴学家。此外还有晚清重臣曾国藩、清代启蒙思想家魏源等。书札中有大量史传未曾记录的文献,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文人交往、学界动态、书籍刊刻等信息,能让后人一窥清代嘉庆至道光年间文人盛事及学界要闻。

如《青溪旧屋尺牍》第十七册有魏源写给刘文淇的书札:

全家数十口移寓兴化,无半年之粮,自后不死于兵,亦必死于饿。——又自扬城、金陵失陷以后,所有已刊书板及未刊之书稿,多灾于兵燹,半生心血,付之东流——。(资料来源:《稀见清代尺牍第一辑》编者序)

魏源在信中讲述自己在天灾人祸中的遭遇,这类生活细节是其他史传中难以见到的记述。

与会学者表示,本次出版的《青溪旧屋尺牍》《通义堂尺牍》是上海图书馆众多尺牍中文献数量大、涉及人物多、学术含量高、文字辩识难的原件合集之一。作为存世孤本,其文献价值不言而喻。此外,刘氏父子均为扬州学派代表人物,它的出版将有助于促进清代学术史,特别是嘉庆至道光年间扬州学派的研究。它还有助于我们了解清人草书的用法及其书法审美,是研究清人尺牍的重要文献。与会学者还指出,如能应用于时下备受关注的数字人文研究,尺牍是很好的材料,因为它与人际关系网络密切相关,能够串起人物关系,展现清代学界的风貌。

学者在现场翻看《刘氏尺牍》

学者在现场翻看《刘氏尺牍》


书影

书影


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在致辞中表示:尺牍是一种珍贵的原始文献,历来深受学者重视。上海图书馆有收藏名人尺牍的传统,自1939年顾廷龙先生主持合众图书馆以来,高度重视手稿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出版,经过半个多世纪来的不断征集和各方捐赠,目前馆藏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尺牍文献达12万多通,是国内公共图书馆收藏名人尺牍数量最多的单位。上海图书馆秉持服务社会的理念,既重视方便专家研究利用,也有序地积极进行相关的整理和出版,让尺牍文献孤本不孤,化身千百,为学术界和书法艺术爱好者提供可资利用与鉴赏的文本,切实做好历史文献的再生性保护工作。陈超还指出,《青溪旧屋尺牍》《通义堂尺牍》的新书首发,不仅见证台湾古籍保护学会和上海图书馆双方的文献出版合作,也体现了两岸学者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就此发来贺信,由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副主任沙青青宣读。信中表示,台湾古籍保护学会自成立之日起一直致力于保护古籍文献、发扬中华文化,为两岸古籍保护合作贡献良多;上海图书馆素为古籍重镇,馆藏宏富,其中不乏珍罕孤本,世所瞩目。此次出版的《刘氏尺牍》,是中华古籍保护工作的又一重要成果。

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主任黄显功介绍了两岸合作出版的过程。2010年,台湾古籍保护学会会长林登昱等三人赴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商谈合作事宜,黄显功建议先整理清代尺牍,并敲定进行标释《青溪旧屋尺牍》与《通义堂尺牍》。2010年岁末上图交付两种尺牍的彩色扫描档,2011年起聘请相关专家学者执行标释。原尺牍以草书居多,标释者辨草书标以楷体,并顺文断句,至2016年11月,标释者们共历时近约五年完成两种尺牍之初稿。2017年至2020年底,尺牍标释进一步完善,其中多次审稿会议及个别(每人数册)的审校稿也多少带来若干修订。2021年,《青溪旧屋尺牍》和《通义堂尺牍》由台湾经学文化事业公司出版,台湾古籍保护学会在首发式上向上海图书馆赠送全套图书,陈超颁发了收藏证书。

“《青溪旧屋尺牍》《通义堂尺牍》新书首发暨尺牍整理学术研讨会”现场

“《青溪旧屋尺牍》《通义堂尺牍》新书首发暨尺牍整理学术研讨会”现场


与会学者在讨论中表示,《青溪旧屋尺牍》和《通义堂尺牍》的整理为大型尺牍文献整理树立了范例,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也期待更多学者专家、收藏机构参与合作整理出版稀见清代尺牍,推进和深化古籍保护事业。

《刘氏尺牍》书影

《刘氏尺牍》书影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