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历史

中国考古百年:重现千年锦绣,走进纺织考古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可以算得上是中国纺织考古的开端,从马王堆开始,纺织考古团队经历了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新疆民丰尼雅遗址、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等诸多出土精美纺织品文物的考古发掘工作。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可以算得上是中国纺织考古的开端,从马王堆开始,纺织考古团队经历了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新疆民丰尼雅遗址、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等诸多出土精美纺织品文物的考古发掘工作。

若论起中国纺织考古学的先驱,不得不提的就是沈从文先生。纺织考古工作经历了沈从文先生、王?先生、王亚蓉先生数十年的努力,为国家保住了纺织文化传承有序的实物链,也保住了一支星星之火、代代相传的纺织考古团队。

沈从文(1902-1988)

沈从文(1902-1988)

2021年5月10日是沈从文先生逝世33周年的纪念日。

若论起中国纺织考古学的先驱,不得不提的就是沈从文先生,在大多数人心目中,沈先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说家,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纺织服饰专家。

随着一个又一个古装电视剧和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热播,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考古和历史成了这个年代人们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之一了。感慨万分之余不犹想起我们当初报考历史系的场景,那时候几乎可以算得上是顶着全家的反对,毅然决然在志愿表上写上自己的梦想,不过遥想当初的少年行径,如今也一晃过去了十几年。

跟许多人提起文物修复师这个词,大体都会想到《我在故宫修文物》里面胯下一辆老式二八自行车,背着单肩侧挎包,手里端着一碗猫粮的“宫里”手艺人。其实作为纺织考古行业文物修复师的我们来说,那起子悠闲时光享受是不多的。

20世纪80年代,由周恩来总理直接批示,集结了沈先生对纺织服饰文化二十余年的研究著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由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出版,我的老师就是沈从文先生从事纺织服饰研究多年来的助手——王亚蓉先生。

右起王亚蓉、沈从文、张兆和、王?

右起王亚蓉、沈从文、张兆和、王?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可以算得上是中国纺织考古的开端,从马王堆开始,纺织考古团队经历了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新疆民丰尼雅遗址、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等诸多出土精美纺织品文物的考古发掘工作。纺织考古工作经历了沈从文先生、王?先生、王亚蓉先生数十年的努力,为国家保住了纺织文化传承有序的实物链,也保住了一支星星之火、代代相传的纺织考古团队。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 帛画(资料图片 编者所加)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 帛画(资料图片 编者所加)


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 战国 龙凤虎纹绣(资料图片 编者所加)

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 战国 龙凤虎纹绣(资料图片 编者所加)


纺织考古团队拜师仪式(前排右4为王亚蓉先生)

纺织考古团队拜师仪式(前排右4为王亚蓉先生)

纺织考古的工作,是将埋藏在地下的实物清理提取进行科学研究,利用实验考古学的方法,填补中国历史史籍记载中对于纺织技艺、服饰设计制作、服饰文化含义、东西方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的文字空白。

纺织考古从工作步骤上可以大体分为三步:第一为考古现场提取工作;第二为实验室清理保护工作;第三为后期研究工作。每一步的工作都不能有丝毫马虎,因为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件没有呼吸的死物,而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

跟随王先生学习纺织考古的这些年里,团队一起经历了上至东周下至明清,时间跨度长达两千余年的多座古墓。平时跟亲戚朋友聊起天儿来,应付最多的问题永远都是“诶,你们在考古工地碰到什么神秘的事件没有?”每每于此,我总会报以赧然的神色。我真的很想跟着这话题往下编一点儿神奇的故事,以期获得这场谈话中引导活跃度的中间人物,可是搜刮脑汁也想不出半点可以称之为谈资的优秀“故事汇”。我们的工作毕竟和《鬼吹灯》相去甚远,从业这么多年也没见过什么安插在古墓中的机关暗器、飞沙走石,只得在尴尬中结束这不是我强项的侃大山活动。

中国的丝绸之所以在历史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称霸中西方,其实很大程度上在于西方在最开始并没有养蚕缫丝这项工艺技术,长期使用棉麻、兽皮的服装制造原料自然会对遥远东方这种柔软贴身又华丽非常的特产格外着迷。中国工匠鬼斧神工的织造技艺在我们今天看来都是啧啧称奇的。

2012年我曾跟随老师前往江西一个叫靖安的小县城。那个小城市离南昌其实并不远,但是因为位于山区,整个小县城的森林覆盖率极高,每天早上起来都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山峰间云雾缭绕,伴随着各色鸟鸣、桂花香,颇有一点世外桃源的感觉。墓葬是2006年在地方政府修路的时候发现的,考古学家们在这座大墓里发现了并排摆放的47具棺木,除了靠近墓道口的一具棺木因为出土了唯一的金器,被认定是主棺外,其余所有棺木内的剩余尸骨,都是15到25岁的少女。这座大墓被命名为江西靖安李洲坳东周大墓,并获得了2007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8年前后王亚蓉先生已经带队在那里进行抢救性发掘保护工作了,2012年再一次带队前去主要是为了处理剩余的五座棺椁内的丝织品文物,我非常有幸参与了大墓的第二次纺织文物清理保护工作。

靖安这座古墓经过考古发掘,断代于东周。这也是我从事纺织考古以来经手的距今最为久远的纺织品实物。47具棺木中一共有26具棺木在开棺时就可以看到纺织品文物的遗存,清理出土了纺织品文物300余件。其中G11出土了中国年代最早、面积最大的整幅拼缝方孔纱,G26出土了目前为止密度最大的织锦,这在现代纺织机器来说都是极难操作的,可当时的人们却用双手织出了如此精密的丝绸,可见其当时的织造水平有多么高超,我也不免被古人高超的技艺所折服。

提取织锦的时候,墓主(女性)乌黑浓密的秀发屡次使我震撼,让我这个两千年后为脱发深深发愁的90后羡慕不已。在墓室中被埋藏了两千多年的青丝,面对考古清理的时候依然韧性十足,向我们宣示着“传统汉方养发”的神奇,简单挽在脑后的发髻也是纹丝不乱。尽管身体上皮肤和肌肉早就已经随着微生物的腐蚀慢慢于泥土融为一体,但是女子光滑圆润的下颌骨依然可以想象出她生前温柔的脸庞。那些穿在身上的丝织品,在考古工作者手中一层层剥落,上千年的历史从我们面面相对的时间里一一划过,那时候我们好像所面对的早已不是一具毫无生气的女尸,而是千年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和我们一模一样的姑娘,她们也是在这明媚的春光里肆意宣泄着青春的美好,那种时光交错的恍惚感,此时,我站在这里凝视着芳华不在的她们,也在凝视着那个时代,这也许是只有考古人才能感受得到浪漫。

江西靖安大墓出土狩猎纹织锦

江西靖安大墓出土狩猎纹织锦

相较于许多长年奋斗在考古一线的工作者们来说,我们这些做文保的已经算是生活幸福了,不用忍受数十年如一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田野工作,女孩子们在工地也大多是可以享受使用正常厕所和洗澡间的待遇,即便是房间里经常爬出来的一些蛇虫鼠蚁,也可以求助同队的男队员帮忙消灭之。野外工作每天都在伴随着略带土味的乡村生活中,搜寻城市里失去童趣。

挑开千年的蚕丝线,历史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片全新的画面,有些故事在史料上完全无从寻觅,但是却给了考古队员无限的遐想世界,从线索中剥离出真实的事件,从考古文物中探寻历史留给我们的空白页。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考古人紧紧伴随左右,用手铲和毛刷书写一部完整的地下二十四史,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文明。

(本文转载自“文博中国” 作者单位: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 部分图片为编者所加)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