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历史

“伥鬼之王”竟然是他!

在被命名为“完达山一号”后,那只闯进黑龙江省密山市的野生东北虎依然不时引起着人们的关注,笔者也就跟个风,继续写写古代笔记中的“虎伥”。

在被命名为“完达山一号”后,那只闯进黑龙江省密山市的野生东北虎依然不时引起着人们的关注,笔者也就跟个风,继续写写古代笔记中的“虎伥”。

世间到底有无鬼物,恐怕是个永无定论的问题,毕竟科学难以对其证伪,不过充斥在古代笔记和志异传奇中的各种溺鬼吊鬼产鬼伥鬼,大多是撰书人为了教化之用,却是不争的事实,且各有各的教化任务:比如溺鬼是吓阻人们不要轻易凫水,吊鬼是提醒珍爱生命,产鬼有警示妇女生产乃是生死关之意,而伥鬼的存在相较之下更显“大义”,是批判一切引狼入室、助纣为虐的败类。因此,“伥鬼之王”的身份便尤其耐人寻味了。

一、贰臣之首,两代衣冠

“伥鬼之王”,出自清代著名小说家吴趼人所著之《趼廛笔记》,说的是广东鹤山的一位书生,下乡去催租,误入林莽之中,猝然遇到一只老虎,想要逃跑已经来不及,被老虎扑倒后,灵魂瞬间离开了躯壳,被一个青衣人引导到地府去。

《趼廛笔记》及目录里的“伥鬼王”

《趼廛笔记》及目录里的“伥鬼王”

“至一处,殿阙巍峨,类王者居。”大殿之上,条案之后,坐着一位老者,身穿明代的衮袍,戴的却是本朝的冠帽,紫宝石顶子上插着三眼花翎。“案下跪囚累累,若听发落然。”书生正在诧异间,忽然天上降下一道红光,两侧的吏役们赶紧牵着那些跪囚,让开一条道路,那个老者也从条案后站起身避到一旁。这时有个“仪从甚隆”的神仙入殿高坐,老者过来免冠俯伏,神仙大喝左右行刑,两旁的吏役“褫老者衣,杖一百”,打完这一百棍子,神仙率领仪从升天而去。老者起身穿好衣服、戴好冠帽,继续坐在条案后处理那些跪囚,神情平静,毫无惭色。这时那个青衣人带书生上前请求老者发落,老者审视再三说:这个年轻人死期未到,让他回去吧!于是一个白髯翁领着书生出了殿宇。

书生心里稍安,低声问白髯翁,那老者是什么人,为何“着两代衣冠”?白髯翁说:他就是吴三桂。吴三桂死后,天帝说他既不忠于明,又不忠于清,欲窃大位又以失败告终,终身怅怅,无所适从,干脆封他为怅鬼之王,使领天下怅惘之鬼。谁知天帝把这个任务安排给判官时,判官因文化水平不高,“误书‘怅’字之心旁为人旁,不得已,即改成伥鬼王,掌领天下之伥鬼”。书生问那个打他的神仙又是什么人呢?白髯翁说那是桂王朱由榔,他在昆明被吴三桂杀害后,到天帝那里告状,天帝于是下令每天让他早中晚各打吴三桂一百杖,打够三万六千杖以后,再罚吴三桂转世为獍(一种生下来就吃掉其父亲的野兽)……

书生还想问,白髯翁一脚将他踢倒,书生“仓惶顾视,则身仍卧丛莽中也”。

这则笔记显然是杜撰,其用意也很明确,写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吴趼人对清末国家的种种危亡极为忧患,虽然他本人思想解放、绝不排外,但对那些一心投靠列强、出卖父母之邦的枭獍之徒十分痛恨,所以才写下此文的吧!

二、但有善念,伥鬼可恕

伥鬼之所设,除了劝人向“义”之外,还有劝人向“善”的作用——虽然在古代笔记中比较罕见,但确实有一些文章中的“伥鬼”形象比较正面。

《妄妄录》

《妄妄录》

清代学者朱海在《妄妄录》里写杭州一个名叫智慧的人,生性放荡,有一年他到新安县去,“独行山中,渴甚,自掬溪水饮”,忽然发现溪水中倒映出的自己的影子竟然是“羊首人身”,吓得魂飞魄散,一路奔逃,又来到一条溪水边,“复向溪中照影,羊角宛然”。他惊恐万状,想自己平生虽然不够检点,但也从来没有做过什么杀人放火的勾当,何以竟堕入畜生道中?又想到自己一路走来,道路历历可数,并没有踏入阴间,“身为曾死,何即轮回”?越想越觉得万念俱灰,“惟父母未葬,兄弟幼弱,又无嗣续”,更想到自己还欠邻居张寡妇家一笔债未偿,“孤寡无以仰活,累人尤非浅鲜”,不觉得失声痛哭起来……正在这时,身后突然有人拍他肩膀,劝他不要悲伤,智慧回头一看不认识,但心中痛苦,便把自己何以哭泣的原因朝这个陌生人讲了一遍。那人笑了,自称乃是伥鬼,山神因他历劫已满,让他来找替代,因为智慧曾经诱奸过某个尼姑庵的尼姑,所以便被选定,“虎故不食人,凡人被食者,皆作犬羊状,我特使君首化羊,以供前溪虎啖也”!但刚才智慧恸哭之间,心中所牵挂的事情“不昧良心”,所以山神动了恻隐之心,让他现身说明真相,并放智慧一条生路。说完,那伥鬼便不见了。智慧赶紧逃回家去,卖掉田产,安葬死去的父母,给弟弟娶亲延嗣,把欠张寡妇的钱还了,然后出家为僧,一心礼佛去了。

与智慧相比,《耳食录》中的陈献,结局要可悲得多,因为智慧的天良尚存,而陈献真的是无恶不作,“人惮之,莫敢谁何”。

《耳食录》

《耳食录》

有一天梦中,一个伥鬼将陈献引到山林深处,入一石室,只见一虎头人踞石而坐,对他说:你作恶多端,身上一点儿人味儿都没有,我虽然想拿你果腹,可是闻着都觉得恶心,你先到厨房去,历千日之劫后再说吧!于是伥鬼将陈献带到厨房,脱光他的衣服,“牛刀缕切之,余其骨而已”。陈献痛楚万状,哀号不止,伥鬼却充耳不闻,等到切下来的肉盛满了两个大盘子,他才醒来。“次夜,又梦之如初,如是将三年,无间夕。”陈献痛苦不堪,可毕竟是梦中之事,他也不敢对人讲。这一天,他又在梦中来到石室,虎头人说千日之劫已满,明天中午你洗干净了,在家等我去吃你吧!陈献跪倒在地哀求,愿改恶从善。虎头人说你这三年虽然有所收敛,但往日罪孽太重,减无可减,今天我姑且宽限你一个月,料理家事,一个月后你自己吊死,这样我来吃你的时候,你就不用生受肢解之苦了。陈献醒来,知道死期将至,把这件事跟家人一说,闻者无不股栗。一个月后,陈献缢于庭椽,妻子大喊救命,正当邻里赶来之时,“忽一黑虎冲门来,攫献尸以去”。

当然,除了劝人莫作恶以变“伥”之外,还有劝人莫凭“伥”而害己的。《阅微草堂笔记》有记:“有樵者伐木山冈,力倦小憩,遥见一人持衣数袭,沿路弃之,不省其何故”,樵夫看这个一边走一边丢弃衣服的人,发现他行走速度非常快,且面色惨淡,不像是人,而像是鬼。樵夫于是往树上爬得更高一些,想看清究竟,那人却已经不见了踪影,而顺着他弃衣的源头望去,只见山坳里伏着一只猛虎!樵夫才知道那人是个伥鬼,吓得柴也不要了,赶紧溜回家。第二天就听说有个人在山坳里被老虎吃了,猎人们顺着丢弃衣服的途经沿路找去,“得虎窟,合铳群击”,把老虎打死……纪晓岚为此感慨道:“虎知伥助己,不知即伥害己矣!”事实上有多少“大老虎”,最后就是栽在了平日豢养的那些宵小之徒手里的啊!

三、误入虎穴,分食虎乳

在古代笔记中,很多伥鬼的原身并不是为非作歹的成年人,而是稚嫩无知的小孩子,他们要么是“通体碧色”的七岁小孩,要么是“面色苍黑”的青衣小童,要么是髡发齐眉的黄口小儿……著名学者栾保群先生在《扪虱谈鬼录》中说,这或许是因为在古代,被老虎吃掉的绝大多数是小孩子的缘故,而所有伥鬼的故事里,最令我感动的也正是《夜雨秋灯录》中一个只有十二岁的“假伥鬼”的故事。

《夜雨秋灯录》

《夜雨秋灯录》

明代的青鲁山上常有虎患,有个年方十二岁的女孩“携斧入山,采樵以助炊”,一不小心坠落到了山谷之中,谷底有厚厚一层树叶,得以不死。“然上视壁立百余仞,无阶梯。”女孩高声呼救,继以哀泣,却终无应者。万般无奈之下,她发现东壁上有个洞穴,从洞口望过去,里面显得很空阔,仿佛夏天避暑用的屋子。她慢慢走进去,只见洞里趴着两只像猫一样的乳虎,才知道这是虎穴。两只乳虎只当她是新来的玩伴,过来与她嬉戏。正在这时太阳下山了,腥风掠过,一只成年母虎回到洞中,见一个女孩正抱着自己的孩子,有些吃惊,女孩以为自己死定了,把心一横,神情坦然。母虎“瞠目良久,即坐引乳虎哺”。女孩饥饿难耐,对母虎叩拜曰:“蒙大王怜我,不杀我,尚能分乳救我饥乎?”母虎凝思片刻,轻轻颔首。女孩就伏到母虎身边就食,之后因疲倦不堪,加之山洞寒冷,便靠着母虎睡下。第二天一早,母虎舐醒乳虎,又轻舐女孩将她也唤醒,然后跃出山洞,到了晚上回来时,给女孩带来了一些果蔬,女孩十分高兴。

这样过了好一阵子,乳虎们长大了,母虎将它们带出山谷的那一天,女孩坐在谷底突然哭了起来,母虎于是折返回来,将她负在背上,“一跃而升高处”,就这么把她一直带到通衢,女孩再三叩谢,母虎才慢慢离去。

女孩回到家,见到父母,高兴极了,正在手舞足蹈地给他们讲自己获救的经过时,父母却厉声说:“世上哪里有能从虎口逃生的人!你必然是已经被老虎吃掉了,变成伥鬼,想回来引诱家里人跟随你葬身虎腹!”女孩惊呆了,不禁放声大哭,怎么辩白父母也不肯相信,反而将她关在屋子里,不给她任何食物和水,“女转饿将毙,号救亦无应者,力竭声嘶,待毙而已”。谁知就在当晚,女孩的父母一同梦见一个黄衣婆子,怒目而视曰:“你们的女儿也是我的女儿,如果胆敢把她饿死,看我不杀你们全家!”两口子从梦中惊醒,听到屋子外面隐隐传来虎吼声,“犹震林木间也”,他们赶紧把女孩放了出来。

“女不死于虎,几死于骨肉,可为奇矣。”然而这也实在不能责怪女孩的父母,毕竟世间为虎作伥者实在太多,就连亲人也不能不防。不过话说回来,在所有伥鬼的故事里,我只见过伥鬼对老虎奴颜婢膝的引路,却从未见到老虎对这些奴才有丝毫的青眼相加,反倒是对一个敢于跟自己平等相处的女孩不但不予加害,反而有维护之举,我想宣鼎在写这则笔记时,一定是挺直了脊梁的。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