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艺术

用一个展览聚焦乡建十年:建筑、文艺与地方营造实验

这些年,面对千城一面的非地方性,乡村似乎成了最易识别的“地方”代表。到乡村去,逐渐成为年轻人工作和生活的选项。

这些年,面对千城一面的非地方性,乡村似乎成了最易识别的“地方”代表。到乡村去,逐渐成为年轻人工作和生活的选项。这些变化的发生,从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乡村实践者们经年累月的工作和颇具理想主义色彩的精神召唤。他们对于乡村空间的编织、构造与活化,为当下的地方文化复兴提供了生气勃勃的样本。

澎湃新闻获悉,5月22日,“乡村建设:建筑、文艺与地方营造实验”在江西画院美术馆(景德镇)开幕。作为美术馆的开馆展,此次展览从二十二组参展人在乡村工作的具体经验与田野实例出发,涵盖乡村公共空间营建、建筑活化、整村改造、社会设计、艺术介入乡村、美学教育、社区营造、民宿及其运营等多个主题。

“乡村建设:建筑、文艺与地方营造实验”展览,江西画院美术馆(景德镇) 本文展览现场摄影图片均来自朱锐

“乡村建设:建筑、文艺与地方营造实验”展览,江西画院美术馆(景德镇) 本文展览现场摄影图片均来自朱锐


“乡村建设:建筑、文艺与地方营造实验”展览海报

“乡村建设:建筑、文艺与地方营造实验”展览海报

“在过去的十年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发生了新的转向,它与乡村社会的变迁成为同一问题的一体两面,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回应不同的命题。”此次展览的总策展人、知名乡村建设学者左靖在撰文中说,如果说以城市为发展核心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是在履行“快速发展”的需要,那么对于乡村振兴的全面关注,则是在回应“如何可持续发展”的诉求。面对千城一面的非地方性(Non-place),乡村似乎成了最易识别的“地方”代表——乡村成为一方热土,到乡村去,逐渐成为年轻人工作和生活的选项。这些变化的发生,从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乡村实践者们经年累月的工作和颇具理想主义色彩的精神召唤。他们对于乡村空间的编织、构造与活化,为当下的地方文化复兴提供了生气勃勃的样本。

中国乡村建设地图首刊于《碧山03:去国还乡续》,2013年?? 左靖工作室

中国乡村建设地图首刊于《碧山03:去国还乡续》,2013年 ? 左靖工作室

 

“乡村建设:建筑、文艺与地方营造实验”展览现场

“乡村建设:建筑、文艺与地方营造实验”展览现场


“乡村建设:建筑、文艺与地方营造实验”展览开幕现场

“乡村建设:建筑、文艺与地方营造实验”展览开幕现场

澎湃新闻获悉,此次展览所关注的三个工作维度,分别对应乡村的空间、人文与社群三种社会情境。同时,每位参展人根据自身的工作体会与创作理念,提炼出数个关键词,为当下的乡土实践提供阶段性的理论概括。“平民设计”“建筑针灸”和“泥鳅钻豆腐”是在乡村设计之中发展出的特殊策略,“谦虚介入”“地域印记”与“快乐营造”等则是他们进入乡村所秉承的行为准则。最后,透过构建“再用的建筑”“理想原型”和“村庄美术馆”等灵巧的空间与活动形式,立绘出一幅具体而生动的乡村建设图景。在这些形态各异的方法之下,如何协调生态与发展、速度与节奏、主体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则是大家共有的目标与理想的示现。

“乡村建设:建筑、文艺与地方营造实验”展览现场?

“乡村建设:建筑、文艺与地方营造实验”展览现场 

通过对参展艺术家、建筑师以及文化工作者们的乡建思想及行动路径的研读,探寻在“乡村振兴”这一历史进程中,人们是如何展开或溢出自己专业内的工作,在实践中学习、协同、创造、进化,处理复杂的乡村社会关系,平衡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激活传统的公共生活与乡村的主体性,并以村民共建、艺术介入等方式,营造社区认同,创造地方价值。

如果说乡村振兴的策略是在总体上调节城乡之间的不均衡性,那么存在于民间社会内外的或松散、或集中的乡建实践,则作为一种新的调节装置,创造流动的地方关系,赋予人们新的地方经验。良性的乡村建设从来不是无源之水,而是由天时、地利的条件,政通人和的机遇所共同创造。乡村的历史、风物与人文所共同形成的场域,在时间的尺度上绵延,留下了丰沛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通过这次展览,希望动员更多的力量,围绕着地方身份、归属感、可持续性与相应的文化主张,重新理解和建构乡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建筑:乡建运动中的“排头兵”

建筑师在城乡之间的设计与营造方法,殊为不同而又相辅相成,作为乡建运动中的“排头兵”,他们不仅为当地设计出具备居住、公共活动或接待游客的功能性空间,同时,这些建筑所呈现出的设计哲学与美学态度,回应着土地与人的关系,还为农村和城市创造出平等的空间质量而努力。一方面,建筑师在乡村组织村民自建、为集体回迁房等“家空间”提供轻巧、可持续的高质量、低造价的设计,为村民个体利益的实现提供切实的协助;另一方面,他们对废弃学校、粮库、礼堂、村大队部等公共空间进行建筑修复与改造,唤醒乡村的公共空间及其功能,为后续的公共艺术项目,文化教育与社区活动提供空间支持。无论是在乡村肌理的“毛细血管”之间,还是在村、镇行政区域的中枢节点等部位,建筑师的实践都深入了乡村经济与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

左图:通过“普通乡村”的全新建设,改善并提高舒适度;右图:以乡村记忆的叠合与延续来保持传统文化。???央美CAFA+RK/SP/DY乡建教学

左图:通过“普通乡村”的全新建设,改善并提高舒适度;右图:以乡村记忆的叠合与延续来保持传统文化。 ? 央美CAFA+RK/SP/DY乡建教学

 

“乡村变迁——松阳故事”之红糖工坊,浙江丽水市松阳县樟溪乡兴村,2016年。? 徐甜甜/DnA建筑事务所

“乡村变迁——松阳故事”之红糖工坊,浙江丽水市松阳县樟溪乡兴村,2016年。? 徐甜甜/DnA建筑事务所

由雷姆·库哈斯、朱锫、吕品晶、斯蒂芬·彼得曼与姚东梅等带领的央美乡建教学项目,通过“新农村—两个村庄的故事”,关注再生(rejuvenation)与振兴(revitalization),为理想的中国村庄原型寻求理论架构。徐甜甜的“松阳故事”从2014年开始,她提出“建筑针灸”的策略,以小体量公共建筑有机地介入,提升当地传统文化元素或者产业,为松阳县带来了竹林剧场、红糖工坊、王景纪念堂、石仓契约博物馆等一系列享誉国际的公共文化项目。同样是在松阳县,由刘家琨主持改造的文里·松阳三庙文化交流中心,正视场地的复杂性,把各个历史时期的丰富遗存作为可利用的资源,使整个街区转型为展示绵延百年的建筑遗存与文化生活的泛博物馆。

文里·松阳三庙文化交流中心,浙江丽水松阳县,2020年。?? 刘家琨/家琨建筑

文里·松阳三庙文化交流中心,浙江丽水松阳县,2020年。 ? 刘家琨/家琨建筑

 

茅贡粮库艺术中心,贵州黔东南州黎平县茅贡镇,2017年。? 梁井宇/场域建筑

茅贡粮库艺术中心,贵州黔东南州黎平县茅贡镇,2017年。? 梁井宇/场域建筑

“平民设计”是梁井宇为第15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提出的“平民设计、日用即道”策展主题的一部分。从贵州茅贡镇到河南修武县大南坡村,他所实施的乡村设计并非纯粹的日常功能,而是带有丰富的精神性需求,并努力在设计上超越日常。马岩松与MAD建筑事务所展示的三个作品,其中光之隧道(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与刚刚完成的大地之灯(艺术在浮梁2021),是以艺术作为切入点的创作。以简单的“无用”的艺术笔触,让它们与当代精神产生化学反应,形成对话。

大地之灯,景德镇浮梁县寒溪村,2021, 马岩松/MAD建筑事务所 ?图片来源:网络

大地之灯,景德镇浮梁县寒溪村,2021, 马岩松/MAD建筑事务所  图片来源:网络

孟凡浩在“乡愁与城市梦”的互文语境中,驱动、重构城乡关系,以不同的空间策略回应各方诉求,似乎也在潜移默化地为都市人治愈“乡愁”和为乡村人实现“城市梦”。他为展览带来了杭州富阳东梓关村、杭州建德渔乡茶舍的写意江南,以及对山东泰安东西门村的活化更新。寻求建筑师自身的角色,组织村民自建,是王求安多年来深入乡村一线的工作准则,在河南修武县岸上村,他研究政府对于乡村基建的帮扶,以及村民与政府如何共同治理。罗宇杰展示的项目包括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廊架,湖北丹江口元和观村党群服务中心等,强调设计的可持续性,包括野生、再用、接续与可逆的建造四个方面。他认为建造技术并不是目的,而是通过在技术上的研究和打磨,去获得和达到一种更具善意的空间状态。

东梓关乡村复兴实践,杭州市富阳区东梓关村,2018年。? 孟凡浩? ?

东梓关乡村复兴实践,杭州市富阳区东梓关村,2018年。? 孟凡浩   


百美村宿—高岭宿集,江西吉安西元村,2020年。? 王求安

百美村宿—高岭宿集,江西吉安西元村,2020年。? 王求安


东庵上村儿童之家,河南清丰县双庙乡,2019年。? ??罗宇杰/LUO Studio

东庵上村儿童之家,河南清丰县双庙乡,2019年。  ? 罗宇杰/LUO Studio

何崴的乡村实践从河南新县西河粮油博物馆及村民活动中心开始,直至福建建宁县溪源乡的上坪古村复兴计划,山东威海都团村公共服务中心等,逐渐发展出“弱建筑”“争议材料”等独有的营造思考。面对乡村这一陌生的任务,朱竞翔提出以学习代替应用,并为乡村的空间生产担当更多的使命——沟通产业,强化纽带,传递知识,带来信任与希望。他研究新型的建筑系统和可持续建造技术,并成功应用在超过十三个国内省份、东南亚与非洲地区,包括甘肃会宁县多个村落的格子屋童趣园教室,四川广元下寺新芽小学等。

西河粮油村民活动中心,河南省信阳市新县西河村,2013年。?? 何崴/三文建筑

西河粮油村民活动中心,河南省信阳市新县西河村,2013年。 ? 何崴/三文建筑

 

四川广元下寺新芽小学,2009年。? 朱竞翔?

四川广元下寺新芽小学,2009年。? 朱竞翔 

文艺乡建:用柔软温暖的力量去唤醒记忆、认同与归属

文艺乡建是以文化艺术为切入点,旨在修复乡村的文化生态、社会关系与精神文明的在地实践,以艺术家、策展人为代表的首批实践者如渠岩、靳勒、左靖和焦兴涛等,如今已在中国践行了十多个年头。这一单元的参展人们从各自的背景、专业、兴趣出发,指引着他们实践方向的则是地方的人文历史、社会环境、资源政策与主体诉求。他们用虚心讨教、耐心沟通,换取乡村的接纳、信任、参与和主动参与——这种情感的建立与磨合,要比艺术表达更为复杂难解。

文化中的乡村:青田艺术行动,2019年。? 渠岩

文化中的乡村:青田艺术行动,2019年。? 渠岩

 

石节子美术馆开幕现场,馆长靳勒与石节子村村民在一起,2009年。

石节子美术馆开幕现场,馆长靳勒与石节子村村民在一起,2009年。


“乡村考现学:修武的山川、作物、工艺和风度”展览现场,河南修武县大南坡村,2020年。?? 左靖工作室

“乡村考现学:修武的山川、作物、工艺和风度”展览现场,河南修武县大南坡村,2020年。 ? 左靖工作室

正如“没有一种乡村”,文艺乡建的实验也呈现出多元的面貌。有的回到故土建设家乡,把整个村子变成了一个美术馆。有的从城市乃至海外来到乡村安家。有的在天南地北的多个村镇驻地实践,及时调整角色与策略。有的脚踏实地,只扎根一个地方、只围绕一个议题深耕解决途径。有的欣然拥抱乡村的一切,用看似无意义的艺术行为即时回应乡村日常。有的不只在地理的乡村范畴进行实践,在为地方嫁接资源的同时,也将乡土的价值输出到城市与世界。

他们在实践中思辨,在省思中行动,怀揣着同样真实的希望与困惑,在多年的积累中摸索出属于自己的工作方法和知行体系。其相通之处在于强调用一种柔软温暖的力量,去唤醒记忆、认同与归属,复苏社交生活与文化交流,扶持一种可持续的内生动力。从此次的参展项目中也不难看出,乡村具备开放、敏锐、适应性强的特质,用文化与创新的方法活化乡村,即便只能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却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乡村建设:建筑、文艺与地方营造实验”展览现场

“乡村建设:建筑、文艺与地方营造实验”展览现场

文艺几乎不会成为任何一个村庄最为迫切的梦想,但这些积极介入乡村的文化建设者们让我们看到“弱功利”背后的价值,因为没有什么比它更懂得关照生命的感受、精神的幸福、主体的意识与尊严的索求。

乡建实践中的“地方营造”与文献研究

近年来,“地方营造”这样一个常见于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概念,频繁被引用于乡村建设的实践中。它包含了深入的在地调研与分析,从社区、产业、产品、生活方式等不同入口探索地方发展可能,构建乡村新环境与新关系,追寻地方精神,丰富甚至重塑地方身份。

奇村社区营造团队在大南坡做村民调研,2020年。? 陈奇

奇村社区营造团队在大南坡做村民调研,2020年。? 陈奇

在此部分,展览展示了不同背景与目标的团队,进入乡村领域数年的实践成果:陈奇在明月村、大南坡等乡建项目中的社区营造工作,以村民为主体,通过调研走访、活动组织、技能培训,为他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支持和创造意义,让村民被看见、被赋能、有自信,期望形成村庄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以“黄河宿集”为样本,夏雨清致力于推动民宿集群理念的落地,将民宿结伴带往偏远的区域,进行空间与生活方式的再设计,创造就业机会吸引年轻人回乡,带来新的城乡互动;“自然造物”用7年时间调研、传播、转化乡土民艺,构建“再现、再造、再生”的工作体系,拍摄制作纪录片200多部,完成民艺再造项目超过100个;“易居乐农”则以其城市社区资源,尝试支持25个县域的农产品销售,探索“一县一品”模式,帮助农产品升级,与村民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2019年营业的“黄河宿集”,使荒废的村庄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夏雨清

2019年营业的“黄河宿集”,使荒废的村庄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 夏雨清


共享农庄“西窑头村FA公社”,十二栋设计师民宿之一,2021年试营业。? 易居乐农

共享农庄“西窑头村FA公社”,十二栋设计师民宿之一,2021年试营业。? 易居乐农

乡村地方营造的共同特点是需要长期持续的运营和本地的参与。在这过程中对在地特征的挖掘再造,所培育的人的情感和经验,以及塑造的社区氛围,增强了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使“空间”(Space)成为“地方”(place),使乡村不再面目模糊。

乡土手工艺全国调研记录。?? 自然造物

乡土手工艺全国调研记录。 ? 自然造物

而以文献作为方法,使在地工作、展览项目与文献展示相结合,提高乡建实践在当下的学术影响力,努力创造具有开放性与独立性的展研环境,这是策展团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展区二楼设有专门的乡建档案与文献展示空间。据介绍,展览期间,将持续向来自不同领域的个体或机构征集与“乡村建设:建筑、文艺与地方营造实验”主题有关的图文档案、出版物、田野报告、影像纪录以及其他研究资料。此次所征集的资料,将用于与展览相关的研究与展陈用途,并在展览结束后由筹备中的乡建资料馆(Rural Reconstruction Archive)妥为收藏,并在合适时机开放给公众浏览和研究。

乡村建设:建筑、文艺与地方营造实验”展览开幕现场? 艺术总监雷子人发言

乡村建设:建筑、文艺与地方营造实验”展览开幕现场  艺术总监雷子人发言


“乡村建设:建筑、文艺与地方营造实验”展览开幕现场? 总策展人左靖发言

“乡村建设:建筑、文艺与地方营造实验”展览开幕现场  总策展人左靖发言

展览开幕当天下午,在由参展人、学者与社区营造实践者等组成的圆桌会议上,与会人还围绕着乡村建设的策略、方法及其实践的种种议题展开对话。

圆桌会议现场

圆桌会议现场

据悉,“乡村建设:建筑、文艺与地方营造实验”是由景德镇陶文旅集团主办、江西画院美术馆与左靖工作室承办并由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安徽大学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协办的大型展览。展览由江西画院美术馆(景德镇)馆长雷子人担任艺术总监,左靖任总策展人,彭嫣菡、王彦之、胡珊联合策划,并由崔灿灿、王美钦和靳今任特邀策展人。参展者包括陈奇、何崴、焦兴涛、靳勒、雎安奇、梁井宇、刘家琨、刘庆元、罗宇杰、马岩松/MAD、孟凡浩、青山村实验、渠岩、王求安、夏雨清、徐甜甜、央美CAFA+RK/SP/DY乡建教学、易居乐农、朱竞翔、自然造物、左靖、课本创作小组。

“乡村建设:建筑、文艺与地方营造实验”展览现场

“乡村建设:建筑、文艺与地方营造实验”展览现场

 

“乡村建设:建筑、文艺与地方营造实验”展览现场

“乡村建设:建筑、文艺与地方营造实验”展览现场

展期将持续至8月22日。

(本文部分文图资料由主办方提供)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