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艺术

朱屺瞻诞辰130周年特展:耄耋变法之外,从冷逸到人间烟火

2021年是知名画家朱屺瞻先生(1892-1996)诞辰130周年,5月27日,“赤心惟存——纪念朱屺瞻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在上海朱屺瞻艺术馆拉开序幕

2021年是知名画家朱屺瞻先生(1892-1996)诞辰130周年,5月27日,“赤心惟存——纪念朱屺瞻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在上海朱屺瞻艺术馆拉开序幕,“纪念朱屺瞻诞辰130周年艺术展”也同时开幕。

澎湃新闻在现场看到,展览聚焦20世纪近现代美术史语境的艺术背景,通过“理想开拓:清民时代的习画历程”、“曲折迈进:建国后三十年的艺术实践”、“出新再生:1980—90年代的耋年变法、亦师亦友”、“朱屺瞻的时代和他的交游”四个单元共85件/组真迹,讲述了朱屺老的百岁人生,其中他在1949年前文人画式冷峻的中国画作品,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带着生活气息的现实题材作品,让当下的观者看到了“耄耋变法”之外的朱屺瞻。

朱屺瞻先生(1892-1996)

朱屺瞻先生(1892-1996)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理想开拓”“曲折迈进”“出新再生”区分板块的题目均取自1977年朱屺瞻《浮想小写》册页的画题,绘制这套色彩浓烈的册页时,朱屺瞻已经86岁,画中包含对有生之年前途的憧憬,更包含对自己一生回顾的意味,更被认为开启了他“耋年变法”的序章。

朱屺瞻,《浮想小写·出新》,1977

朱屺瞻,《浮想小写·出新》,1977

作为展览第三部分“出新再生:1980—90年代的耋年变法、亦师亦友”的序章,此后展览以《山花烂漫》《初日照丹枫》为代表的十余件馆藏大幅作品勾勒出朱屺瞻艺术生涯的最强音——如西贝柳斯交响旋律般层层叠奏出的浓烈色彩,带着西方印象主义语境的笔触和传统文人画的意境,这也是公众最熟悉的朱屺老的面貌,而达成这种面貌则源于其深厚累积,展览以作品回顾的方式,讲述了朱屺老的百岁人生,其中他在1949年前文人画式冷峻的中国画作品,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带着生活气息的现实题材作品,让当下的观者看到了“耋年变法”之外的朱屺瞻。

朱屺瞻《山花烂漫》 纸本设色 187×300cm 1978年

朱屺瞻《山花烂漫》 纸本设色 187×300cm 1978年


《山花烂漫》(局部)每个字近碗大

《山花烂漫》(局部)每个字近碗大

画着旧式文人画的“冷逸”朱屺瞻

朱屺瞻生于1892年,早年入私塾曾摹写兰竹与山水,少年时代入宝山县学堂和邮传部上海实业学校就读,其初创期的作品受到元明以来的文人画影响。1912年他进入上海图画美术院(上海美专),后于1917年在汪亚尘的引荐下去日本留学,进入川端美术学校,师从日本著名油画家藤岛武二学习素描、油画和西洋画史,受到西方后印象派和野兽派的影响,并在导师引领下喜欢上了马蒂斯鲜明的色调。

存留在文献中的朱屺瞻早期油画作品

存留在文献中的朱屺瞻早期油画作品

此时的中国画坛处于中与西、新与旧的思潮激荡之中。朱屺瞻也是中、西绘画齐头并进,但可惜的是其油画作品只存在于旧书籍的模糊图像中,但从中可见,在这一时期,他的油画和国画似乎是两个路数,油画是塞尚式后印象派风格,而国画却画的是梅兰竹菊。

展览现场,除了山水画原作外,还以文献的形式梳理了作为西画家的朱屺瞻

展览现场,除了山水画原作外,还以文献的形式梳理了作为西画家的朱屺瞻

展览中最早的一件作品是1934年的《墨竹四条屏》,这一年朱屺瞻42岁,虽然已至中年,但就他105岁的人生历程而言,实属早期作品。

朱屺瞻《墨竹四条屏》 纸本水墨 134×128cm 1934 年

朱屺瞻《墨竹四条屏》 纸本水墨 134×128cm 1934 年

从展出的1930年代末期的山水画作品来看,可见其带着南宗一系的元人风格,也似乎带着些沈周、髡残、金农的影响。

陆俨少在朱屺老1941的一件《古梅如高士》中以“清标高格”概括50岁的朱屺老的风格。

朱屺瞻 《古梅如高士》 纸本水墨 35×45cm 1941年

朱屺瞻 《古梅如高士》 纸本水墨 35×45cm 1941年

展览展出了这一时期朱屺瞻最重量级的作品之一,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古疁胜迹图》,这套创作于1943-1944的作品共12册,画的是其故里太仓,其中包括有刘河阅兵台、淮云寺、沧江风月楼、报本寺等十二景。引首为张元济所题“古疁胜迹”,后有唐文治等人跋。

展览现场,江宏、汤哲明等观看《古疁胜迹图》

展览现场,江宏、汤哲明等观看《古疁胜迹图》

据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朱屺瞻艺术馆馆员马艳介绍,这套作品在《朱屺瞻年谱》中记载为《太仓十二古迹图》,而之所以以《古疁胜迹图》为名,因为其借展至南京博物院,故以南京博物院提供的资料为准。

《古疁胜迹图》之一

《古疁胜迹图》之一

展览的另一位策展人汤哲明认为,这是朱氏早年少有的精意描绘客观对象的山水画作品,其笔墨虽出南宗墨法淡逸,用笔则已兼容沈石田、石溪乃至吴昌硕的生拙,其成熟的画风在此画中已能初见端倪。

《古疁胜迹图》之二

《古疁胜迹图》之二

从太仓远道而来的、宋文治的孙女也证实画中一些场景在太仓能看到,与画中所描绘的较为一致。画家江宏也认为,十二件作品中,有对景写生的痕迹,这应该是一件融实景写生与文人画笔墨之中的创作,只是这一时期,中国传统的写生之路并没有发扬,却在新中国成立后朱屺瞻的一系列主题创作中得以延续。

展览现场的《古疁胜迹图》

展览现场的《古疁胜迹图》

深入生活、画下生产建设和“烟火气”的朱屺瞻

1949年前后,因为时代动荡,朱屺瞻的生活在曾一度陷入困顿,朱屺瞻老家的田产及其修筑的梅花草堂也一度烟消云散,1952年起,朱屺瞻借居南昌路,其作品依旧是清逸的元明文人山水风格。

1956年,朱屺瞻受聘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面对新中国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大潮,他的作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策展人称之为“从冷逸到烟火气”。

展览现场,《十二景册页》

展览现场,《十二景册页》

这一时期他曾二上井冈山,先后到过北京、武汉、长江、重庆、成都、西安、镇江、扬州、南京、无锡、杭州、绍兴、温州、奉化、宁波、广州、新会、景德镇、南昌等地,积淀了大量的即景速写和山水画稿,并深切感悟到“写生须写出活处”的艺术主旨,既反映了他在绘画艺术上由西入中的自觉转换,又呈现了一位后劲十足的艺术家在发轫期契合时代风尚的画学探研。

展览现场,《井冈山工地一角》,1960

展览现场,《井冈山工地一角》,1960

展览展出了38件朱屺瞻先生创作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现实题材创作,这是朱屺瞻作品入藏上海中国画院以来的第一次集中亮相,其中也有一部分来自朱屺瞻先生家属。这些创作大部分都是刻画人民生活、劳动情景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反映。

朱屺瞻《红岩村革命纪念园地》(局部) 1957

朱屺瞻《红岩村革命纪念园地》(局部) 1957

这些源于生活的作品,似乎是《古疁胜迹图》实景写生的延续,但与旧日里文人画“冷逸”相比,这一时期的作品笔墨充满了律动与生气。展览中两组写生于北京和武汉的作品,虽然画得还是古迹,但当人民进入其中,拈出无限的人间烟火气,一切生机盎然。

朱屺瞻 《茶山雨后》(局部) 纸本设色 132×63cm 1963 年

朱屺瞻 《茶山雨后》(局部) 纸本设色 132×63cm 1963 年

1959年所作的《绿化都市(国际饭店)》《上海鲁迅纪念馆》等作品,可谓最早的城市水墨题材,面对这些作品也可与如今上海人民广场、鲁迅公园一带对应,也成为见证上海发展的珍贵艺术史料。

朱屺瞻 《绿化都市》 1959.

朱屺瞻 《绿化都市》 1959.

这一时期的作品中,如《出工》、《马桥公社》等一些作品因为炫目的色彩令人眼前一亮,这些作品在笔墨和色彩上明显借鉴了后期印象主义乃至野兽派的稚拙狂逸。作为国画家的朱屺瞻和作为油画家的朱屺瞻似乎开始走到了一起。

朱屺瞻 《马桥公社》 纸本设色 69.5×44cm 年代不详

朱屺瞻 《马桥公社》 纸本设色 69.5×44cm 年代不详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邵琦评价这批作品为在主题性创作中保留了文人画的含蓄、将山水画加入了生活的气息,其中包含对生活的真诚观察。这一时段的主题创作,也是朱屺瞻一生创作的两大高峰之一。

朱屺瞻 《出工》 纸本设色 69×54cm 1974 年

朱屺瞻 《出工》 纸本设色 69×54cm 1974 年

在此后的1966-1976年,朱屺瞻用临摹古代山水画排遣,展览也展出了这一时期的摹古作品,而他的摹本是1930年代出版的《故宫周刊》,他临写了其上唐宋元明清五代的名家影印作品四五十幅,并按自己之意着色。“我的学习方法,不重临摹,注重‘眼读’。将用笔用墨与布局三方面,一一在心上摹之。”

这是展览所见,朱屺瞻摹古作品和想象中不同的原因。似乎有那么点范宽、黄公望的形,然而却又并不相同。

朱屺瞻 《山阴云雪》 纸本设色 129×55cm 1973 年

朱屺瞻 《山阴云雪》 纸本设色 129×55cm 1973 年

其中一件《山阴云雪》,摹的是方从义,一派云霭弥漫。细细看之,画面中还有炭笔打稿的痕迹,画中应以留白处理的云雾,以白粉涂之。“一开始也是很认真的,后来就‘瞎搨搨’了。”江宏开玩笑得说。

朱屺瞻 《山阴云雪》(局部)

朱屺瞻 《山阴云雪》(局部)

其实,“瞎搨搨”并非玩笑,而是朱屺老自谦,却在不经意中透露出有一种气势贯串其间,表现出不拘传统理法、求变求新的艺术才情和胆略,也是他的生命状态和艺术哲学。

朱屺瞻“耋年变法”后的作品

朱屺瞻“耋年变法”后的作品

此外,朱屺瞻邀请齐白石、黄宾虹、吴湖帆、谢稚柳、程十发等名家众画友绘写《梅花草堂集册》也以真迹展出。

1991年5月4日,朱屺瞻以百岁高龄入党,成为中国共产党年龄最长的一位新党员,他在党旗下说:“白首唯有赤心存,坚定不移跟党走”——“赤心惟存”也成为朱屺瞻诞辰130年纪念系列活动和画展的标题。

据悉,朱屺瞻艺术馆还将在展览期间举办纪念朱屺瞻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邀请十余位国内有影响力的美术史领域专家学者,对朱屺瞻先生的绘画以及学术思想、教育思想进行梳理和研究;同时根据朱屺瞻先生的艺术经历和风格,以“讲堂”跨界的形式邀请音乐、哲学、文学和戏曲界的学者共话朱屺瞻的艺术人生,使得学术界与公众对朱屺瞻先生的学术地位和价值有进一步的认识。

展览海报,左图为《初日照丹枫》(局部) 纸本设色 249×133cm 1990 年

展览海报,左图为《初日照丹枫》(局部) 纸本设色 249×133cm 1990 年

此次纪念活动由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主办,上海市虹口区文旅局和朱屺瞻艺术馆共同承办,得到了南京博物院、上海中国画院、宋文治艺术馆和虹口区欧阳街道办事处等单位的支持。

展览将持续至8月25日。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