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历史

“攻必克,守必坚”——记新四军副团长李延培

宿迁是革命老区,位于江苏省北部,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抗战时期,新四军在这里巩固和发展了淮北抗日根据地。


程道口战役要图(1941年10月15日至21日)

程道口战役要图(1941年10月15日至21日)

宿迁是革命老区,位于江苏省北部,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抗战时期,新四军在这里巩固和发展了淮北抗日根据地。

一位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的老红军李延培,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许多英勇的战斗故事。李延培生于1917年12月,早年参加红军。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跟随八路军第115师344旅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1940年7月,李延培所在的344旅689团改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4旅9团。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后,党中央决定重建新四军军部,整编和加强新四军力量。1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苏北的盐城成立,陈毅任代军长,刘少奇任政委,并将活动于陇海铁路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统一整编为新四军7个师和1个独立旅,共9万余人,继续坚持长江南北敌后抗日斗争。李延培当时所在的八路军第4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他担任第4师第10旅第29团第2营特派员。

程道口战役:清障突击

1941年10月,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兼苏鲁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令3个保安团在淮阴西北的程道口、史家集和宿迁东南的仰化集等地构筑坚固据点,企图控制运河,切断我苏北与皖东北的联系,分割苏北和皖东北抗日根据地。

为粉碎日伪顽企图,新四军在陈毅指挥下,决心夺回程道口,歼灭进犯部队。李延培所在的第29团参加了这次战役。

程道口位于泗阳西北的运河和六塘河之间,是淮海、淮北两大抗日根据地的交通要道和淮南、淮北、淮海、盐阜抗日根据地往来联系的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韩德勤部的王光夏保安旅占据程道口后,共构筑了6个堡垒,四周有6米高的围墙,2000米射界内障碍物都被扫清,周围还有两道5米深、3米宽的壕沟,4道铁丝网及地道等坚固工事。

程道口战役中,李延培担任带领突击队攻城拔寨的任务。10月18日,李延培奉命与第2营指战员配合第29团进攻大兴庄据点。在炮火支援下,他们用铡刀和大刀砍倒绑着铁丝网的木桩,用门板压倒铁丝网,以便后续部队踩在门板上快速通过铁丝网障碍。

为将炮楼炸开一个缺口,李延培和战士们利用水浇湿的多层棉被制成的“土坦克”掩护进攻,几个身背手榴弹的战士俯身紧跟在“土坦克”后冲锋,冲到炮楼下,便从射击孔往里扔手榴弹。经过激烈战斗,指战员们终于攻占大兴庄据点。

顽敌外围据点被扫清后,程道口的顽军陷入孤立境地。

20日17时,新四军对程道口发起总攻。经3个多小时激战,程道口及东西小圩子两个据点被攻克。程道口战役歼灭顽军800多人,缴获步枪850多支、重机枪2挺、轻机枪12挺、迫击炮2门、电台2部、战马57匹及大批军用物资,挫败了国民党顽军东西对进、分割苏北抗日根据地的企图。

解放塘沟:军政攻势

1942年年底至1943年,为坚持在淮海区战斗,新四军第3师决定将第10旅全部和第7旅部分主力部队实行地方化。李延培所在的第29团和第7旅第21团第1营与地方武装合编为4个支队。李延培担任第1支队第3团3连连长。

为使淮海东西地区连成一片,粉碎日伪分割根据地的企图,第10旅兼淮海军分区决定集中主力部队发起塘沟战斗。

塘沟位于江苏省沭阳县城东南22公里,既是沭阳县中心区,也是淮海区的中心区。敌人在“大扫荡”时在此安设据点后,与钱集、胡集据点相策应,妄图分割淮海区第1、第2、第4支队主力,切断淮海、盐阜两区的联系。此地守敌为伪军联防主任封锦成部及伪淮海省“剿匪”支队一部共400余人,因内部矛盾,两支伪军分驻于镇内南、北两个圩子。

1943年5月10日,李延培率领3连指战员配合兄弟部队及地方武装,集结于塘沟以北地区,担负围歼塘沟之敌的任务。第3、第4支队分别在淮涟地区和沭阳以北地区对敌展开袭击,以牵制敌人兵力,策应攻击塘沟之部队。

16日夜,李延培率领3连指战员与兄弟部队迅速包围塘沟并发起攻击,占领了塘沟镇,将敌压缩至镇内南北两圩子内。18日,李延培率领3连指战员巧妙利用挖坑道步步紧逼的办法接近南圩鹿砦,并筑起一座高5米左右的土堡垒,居高临下,在对敌进行猛烈军事攻击的同时开展政治攻势。战至当天18时,据守南圩子的伪军200余人向我投降。

黄昏时分,塘沟北圩守敌乘机突围向沭阳方向逃窜,途中在金庄附近被我其他部队歼灭大部,塘沟随即解放。

塘沟之战共毙伤日寇小队长以下105人,伪军大队长以下45人,俘虏伪军12人,接受投诚伪军200余人。攻克塘沟镇,打开了沭阳东南地区的斗争局面,使沭阳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战后,鉴于李延培英勇善战、负伤不下火线的突出表现,上级任命他为淮海军区第1支队2团副团长。

血战秦西圩:迂回破敌

为扩大战斗成果,淮海区各支队迅速向各县、区之敌发起进攻,连续攻克塘沟至杨口之间的徐屋基、杨马庄、范庄、孟兴庄、小吴庄、瓦房庄、马厂等据点。在此期间,李延培所在的第1支队第2团一举攻克了秦西圩据点。

秦西圩据点位于一处三面环河的地方,地形易守难攻。1943年8月2日傍晚,李延培率侦察员趁黄昏前去侦察,摸清敌情并测量了河水水位。第二天清晨,指战员们开始强行渡河,占领有利地形,做好战斗准备。秦西圩据点内有日军160多人,另有重机枪、轻机枪、迫击炮等武器,火力很强,而我军指战员每人只有五六发子弹。

秦西圩战斗打响后,李延培派出1个排首先冲锋,战士们呈散兵线攻击前进,一旦拉近距离就向据点投掷手榴弹,经过激烈战斗,攻克了秦西圩。

8月2日晨,位于高沟、杨口的敌人不甘心秦西圩据点丢失,在猛烈炮火支援下,向秦西圩发起反扑。第1支队第2团团长汪洋与李延培商量,由汪洋带1个连坚守秦西圩,李延培率1个连迂回至秦西圩东北方向控制有利地形,以便内外呼应,伺机而动。

战斗中,团长汪洋指挥部队连续打退敌人数次冲击。激战中,一发炮弹击中炮楼顶端,团长汪洋身负重伤。团长受伤后,政委刘镇山指挥2团依托据点顽强坚守,浴血奋战,毙伤敌军100余人。由于我军子弹、手榴弹较少,眼看弹药将尽,刚夺下的据点面临失守的危险。危急时刻,李延培带队从秦西圩东北方向突进,他们潜行到敌人身后不远,突然发起攻击。李延培带头冲锋,率领战士们杀入敌群。刘镇山政委乘势指挥第2团开展反冲击。日军在我军前后夹击下乱作一团,又摸不清我军虚实,只得慌忙退回杨口,秦西圩战斗胜利结束。

此战中,李延培迂回至敌后方对胜利起到关键作用。战后,第2团被第10旅兼淮海军分区授予“攻必克,守必坚”锦旗一面。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