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书摘

深度解读“金庸武侠传奇”:新道家的涌现是核心

“射雕三部曲”是金庸武侠小说的代表作,宣扬的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因此从儒家文化分析这三部曲是很多论著的文化出发点。

本文摘自《射雕的秘密》,郑保纯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4月 

深度解读“金庸武侠传奇”:新道家的涌现是核心

图源于网络

郑保纯是文坛多面手。写武侠小说时,他用笔名木剑客;写乡土散文时,他用笔名舒飞廉;写学术论文时,他用真名郑保纯。我与他认识在武侠小说研讨会上,他当时是当代中国武侠小说重要期刊《今古传奇·武侠版》的主编。

我与他熟知于多次关于中国武侠小说创作状态的分析和发展走向探讨的交谈中。作为当代武侠小说的杂志的主编,他培养了一大批当代中国武侠小说作家。沧月、小椴、步非烟、李亮等人都是当代武侠小说创作代表作家,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起步于《今古传奇 ·武侠版》。作为杂志的主编,培养作家是分内的事,培养出名作家说明主编有眼光。我最为感动和佩服的是他对中国武侠小说创作事业的热爱和思考的敏锐。他对中国当代武侠小说作家如数家珍,对每个作家的优缺点评析头头是道。他后来与西南大学教授韩云波一起给这些作家作品赋予了一个名称——大陆新武侠。这个名称也就成为金庸之后大陆武侠小说创作团体的总称呼。作为中国当代武侠小说发展的亲历者、参与者,郑保纯对中国武侠小说创作走向有很多想法,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两个:一个是他较早地观察到武侠小说创作的网络化和动漫化趋向,记得七八年前他就与我谈论过这个问题,并为武侠小说纸媒创作的前景深深担忧,他也曾经为武侠小说创作的网络化和动漫化做过努力,为自己能力所限而苦闷无奈;另一个是对武侠小说创作新人的培养,他坚定地认为中国武侠小说的作者和读者都是年轻人,与时俱进是中国武侠小说的生存之道,在担任主编期间,他利用刊物进行过多次武侠小说新手培养的活动,离开刊物后,培养新人的活动至今也没有停止。

正因为如此,当他来到我这里攻读博士学位时,我就与他商量,能否利用攻博的时机写一本《中国武侠小说史》,我认为他是当代学界能够完成这一任务的为数不多的人选之一。经过一年多的材料整理和酝酿,他跟我说要换选题。理由是中国武侠文化太博大精深了,靠一人之力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难以完成一部小说史的撰写,浮光掠影地编撰或整合将会糟蹋了这个选题。我在深感遗憾的同时接受了他的意见。他提出专门对金庸的“射雕三部曲”进行研究,并将之作为博士论文。我当时没有说什么,可是心里充满着担忧,金庸的“射雕三部曲”人们太熟悉了,研究太烂熟了,能出新意么?当时就想,不打断你的写作热情,看到初稿再说,也就默默认可了。一年多之后,当我拿到他的初稿后,觉得眼前一亮,看到了其中很多的创见和创新,并为当时及时地更换选题而庆幸。

郑保纯的这部博士论文最大的创见和创新是文化的建构。“射雕三部曲”是金庸武侠小说的代表作,宣扬的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因此从儒家文化分析这三部曲是很多论著的文化出发点。后来北京大学教授严家炎根据郭靖的形象、特点,从墨家文化的角度分析过这三部曲。郑保纯的贡献在于从道家文化的角度分析了这三部曲。这不是作者有意别出心裁,而是基于他对武侠文化的认知。郑保纯认为中国的侠文化与侠客从本质上说就是道家文化、道家形象与道家行为,“道家—道教—丹道学系统是其演变与发展的主导因素”。其他文化和形象塑造都是不同时代、不同社会需求披盖在外的色谱而已。要论中国的侠文化与侠客,只有道家文化才能说到根底。基于这样的认识,他在大量的中国道家文化典籍中进行侠文化和侠义精神发掘(他深深迷恋上道家文化,在写论文的同时忍不住手痒,写了一篇有关道家的武侠小说),并在传统的中国武侠小说、笔记中进行形象印证。在论文中,他选取了四个角度将道家文化与武侠结构联系了起来,它们分别是:厨会、五行、内丹与仙女下凡。他称这四个角度为四大核心原型。从这四个角度分析“射雕三部曲”确实让人耳目一新,这不仅仅是道家文化的四大内核,也是武侠小说的四大情节原点和结构基点,让人一下子就明白了武侠小说为什么要这么书写,其背后又有什么文化的支撑以及怎样的思维运转。正如作者所说:“新道家的涌现,是由‘射雕三部曲’到金庸武侠小说到当代武侠结构的核心主题,也可谓解开‘武侠之谜’的钥匙。”

很值得肯定的是,这部论文不是单纯武侠小说的道家文化分析,它还在两个地方显示出作者的努力。一是将中国道家文化、侠文化与世界人类学、原型批评等理论结合起来。这样的努力给论文带来了理论的厚重感,更重要的是,它一方面将中国的武侠文化提升到“民族文化”的层面,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在世界文化的“大传统”中“东方神韵”何在。二是论文不但论述了道家文化对武侠文化的影响,还讲述了武侠文化对道家文化的新构建。他认为金庸的武侠小说所传达出来的侠的观念,“在当代大众文化中变形置换,与科学、民主等观念交会”,“一方面更新了华夏神话,另一方面也更新了道家—道教—丹道学的文化传统”。

我认为郑保纯攻博期间最大的收获是实现了一个作家向学者的漂亮转身。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最初,他对学术研究和评论写作并不熟悉,他是用文学写作的方式写博士论文,开题时他的论文的文学笔法受到老师们的批评。但是,他很快就领悟了学术研究的要求。在论文预答辩和答辩时,其面貌已经焕然一新。他有着很强的悟性和自我更新能力。现在,他已经是高校的一名教师,其学术环境要求他在学术道路上进一步前行。据我所知,他现在正在对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进行学术思考,祝愿他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在此基础上完成我难以割舍的那本《中国武侠小说史》。

此为序。

汤哲声

2015年8月16日

作品简介

深度解读“金庸武侠传奇”:新道家的涌现是核心

《射雕的秘密》,郑保纯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4月

本书以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射雕三部曲”为例,旨在运用结构主义理论与神话—原型批评的方法,对武侠文化展开探求。笔者认为,存在一个以“大武侠”与“全媒体”为特征的武侠结构,这一结构发源于华夏神话,道家—道教—丹道学系统是其演变与发展的“主导因素”,侠客是“侠”、“武”、“义”三位一体的“调节者”,武侠小说的基本叙事语法就是“义”的实践。四个核心的原型在四个不同的层面,将华夏神话、道家—道教—丹道学系统、武侠结构联系起来,它们分别是:厨会、五行、内丹与仙女下凡。以上四个原型既是武侠结构里反复出现的要素,又是武侠结构的叙事语法,是武侠结构的无意识范畴,构成了武侠结构的区别性特征。它们与华夏神话与道家—道教—丹道家系统相连接,以“武侠”的方式,在当代大众文化中变形置换,与科学和民主等观念交会,形成以金庸武侠小说为代表的新的武侠文本,一方面更新了华夏神话,另一方面也更新了道家—道教—丹道学的文化传统,涌现出“原道+科学”的新道家气象。“新道家”的涌现,是由“射雕三部曲”到金庸武侠小说到当代武侠结构的核心主题,也可谓解开“武侠之谜”的钥匙。

郑保纯,湖北孝感人,笔名舒飞廉、木剑客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编审,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曾任《今古传奇·武侠版》杂志主编。另出版作品《草木一村》《绿林记》等。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