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新闻

“打开”文学未来,新一届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启动

“我喜欢‘斜杠青年’,也喜欢‘斜杠式的文学批评’。”评论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纪人说。

“我喜欢‘斜杠青年’,也喜欢‘斜杠式的文学批评’。”评论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纪人说。

11月19日,“与25部经典的上海相遇——2021~2022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启动暨《2015-2020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获奖作品集》上线出版发布会在上海举行,本次会议由作家、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陈丹燕主持。

从2015年至今,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下文简称“大赛”)两年一届,已成功举办三届。大赛由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发起、主办,上海市作家协会华语文学网承办,《萌芽》杂志社、上海市作家协会云文学网协办。大赛号召海内外用华文写作的在校高中生、大学生,以及30周岁以内的青年学子品读经典文学作品,并撰写具有独立见解的书评文章。而品读作品多选自2010年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主要策划、编纂,由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主持编纂并正式出版的《海上文学百家文库》。

《2015-2020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获奖作品集》。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图

《2015-2020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获奖作品集》。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图

新一届大赛,有何特点?

新一届(2021~2022)大赛定于2021年11月到2022年10月举行。

“本届的品读目录既保留了原来 ‘经典大家,名作佳篇’的特色,又多了几个鲜明的特点。”评论家、上海巴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介绍,首先,本届品读文章有不少关于鲁迅,比如瞿秋白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冯雪峰的《鲁迅回忆录》、巴金的《怀念鲁迅先生》等,它们或是论文,或是回忆录,或是随笔,以不同的形式回想或纪念鲁迅。“如果我们要评出中国的‘国民作家’,那一定是鲁迅。今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我们这样一个以品读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为主的大赛谈论鲁迅,纪念鲁迅,是应有之义。”

第二,亦有不少品读文章呈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地域特色与文脉延续,比如夏衍的《上海屋檐下》、于伶的《夜上海》、穆时英的《上海狐步舞》等,它们都以上海为内容题材或创作背景。周立民表示,上海是中国新文学重要的发祥地,品读这些文章,能让青年学子更好地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精神。

第三,本届的品读文章特意加重了“非虚构创作”的元素。“中国本身也是散文大户,具有文的传统,像品读书目里的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陆蠡的《囚绿记》,都是现代散文的名作。”

周立民说:“期待青年学子打开自己的思路,展开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向的解读。我还希望,今天的学子面对这些文本时,不要仅仅把文本看成技术性分析的对象,也要从中看到一条历史的长河,看到我们今天依然置于这条水流中,我们的血液里依然有其基因,有其传承,我们一直能感受到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神,与中国现代文学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

回顾往届,获奖作品集一展成果

评论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纪人说,当代中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曾经出现了一个阅读中外文学经典的热潮,对提高青年读者的人文素养、促进新时期文学的兴旺发达,都有直接的助推作用。1990年代以降,商品经济和大众传媒时代到来,文学出现了时尚化和商业化,失去了诗性的光晕。“力比多经济”诱发的官能快感一度代替了审美的愉悦,“文学是天然时尚”的提法和对“时尚文学”的提倡,对文学创作和文学阅读都形成了误导。

“举办品读文学经典大赛的目的,就是为了正本清源,推动青年人接近中国近现代文学的优秀作家和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和养成品读经典的良好习惯,进而培养文学评论的后续梯队。”

回顾前三届大赛,王纪人透露每届均有来自国内大部分省市乃至海外华裔的稿件1500余篇,大赛评委会从中评选出一、二、三等奖25篇,第二届增加一篇特别奖,奖励海外华文青年学子的优胜作品。“获奖者大部分为在校大学生和硕士生,以文科生为主,也有理工生,少数为在校中学生。按照规定前两届均在25周岁以内,至第三届放宽到30周岁以内。”

他还记得,第一届有一位“90后”一等奖获奖者,当时高二,说初中时都读网络小说,到了高中找经典大部头来看,结果收获颇丰。

“而出版《2015-2020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获奖作品集》的主要目的,就是汇总青年学子品读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后的写作成果,激励更多的青年阅读文学经典,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趣味,从中可能涌现出新一代的文学评论者。”王纪人说。

从内容到形式,都希望青年学子是“打开”的

王纪人希望,大赛本身是打开的,开放的。

就像在参赛说明里,大赛文体形式也容纳了“评论、散记、札记、随笔等”多种可能性。作家孙颙记得,《2015-2020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获奖作品集》里《冰山下的刀光剑影——读萧军<大连丸上>》《人性可医?——读丁玲<在医院中>》《梅雨中的一场迂回——<梅雨之夕>中的意识堆栈与自我分裂》这几篇,都是带有随笔散文性的文章。

“我把它理解为文体、文风的又一种‘打开’。”周立民说,“我们不希望征集作品就固定在一种模式上,我们也强调文体和叙事方式的丰富性和打开性。我会想到1980年代的文学批评格局,和我们现在的真不一样。当下的文学批评以学院派为主,当然学院派批评有其传统、学理性和规范性,但有些东西发展到极端也可能呈现出短处,比如有的学报可能过于统一化和规范化,言不及物。而在我们看来,年轻人应该有其锐气,有其感受力和审美感,在文体、文风上也是各式各样,丰富多彩。”

陈丹燕也表示,品读经典,也不是一味地赞扬,而是呼吁一种打开,一种源源不断的思考力和创造力。“从前三届到现在,我们一直在努力或者朴素地执行着这一点,那就是‘打开’,帮年轻人在阅读、文体、思想上打开,这一点也是我们将一直坚持下去的。”

“文学批评本身就有其多样性,如果只走一个规范,我们会压抑它的生命力。”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伟说,大赛提倡的是一种“新概念”,甚至是一种“广概念”“无概念”的评论方式,这种探索在当下是极其珍贵的。

上海有“文学矩阵”,力推青年人才

孙颙感慨,大赛已举办三届,历时六年,但它依然充满活力,依然有漫长的路要走。“前些日子我看到王伟书记对上海作协刊物有这样一个比喻——‘文学矩阵’,我明白他的意思,上海作协的文学刊物不是各自为战,我们有互相的组合的逻辑,这个比喻非常有意思。我同时想到的是,支撑这个矩阵的是各类文学人才。《萌芽》的新概念大赛是为文学创作人才打造平台,而我们的品读文学经典大赛是为文学理论、文学评论的人才铺设平台。”

他提到前阵子华师大中文系系庆七十年,他遇到了一个眼熟的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告诉他自己是上一届青年学子品读大赛的一等奖获得者,在大会上也发过言。“她告诉我,那次获奖对她鼓励很大,她后来不但写评论,也开始文学创作,之后还会有一本个人的集子出来。我当时很高兴,因为我们当时举办这个大赛,就是希望有人才能出来。我们也会想,将来的王纪人、周立民们在哪里,我们希望为此做一点贡献。”

王伟将这场发布会形容为一场“承前启后”的发布会,既启动了新一届大赛,又以出版形式回顾了前三届大赛的成果,还是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理事会新老负责人第一次整体公开亮相。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由文学大师巴金和著名作家、学者于伶、王元化等发起、筹办并于1991年1月成立。多年来,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在现当代文学宝库的发掘和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我们希望大赛成为一个经典的文学赛事,成为上海的文学品牌。今年是特殊的年份,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也是鲁迅诞辰140周年,前不久我们专门举办了上海文学界纪念鲁迅先生座谈会,许多与会人士在发言中都提到鲁迅特别关心、重视青年人才的发现、扶植和培养,呼吁文学前辈要多做园丁的工作,让青年人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而品读经典,本身就是向上走的过程。”

王伟希望,大赛能够让更广大的年轻学子充分发掘文学经典的价值,以契合当代人阅读习惯的方式阅读经典、推介经典,进而谋划经典,使文学经典成为当代青年增强文化自信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活动现场 主办方供图

活动现场 主办方供图

【附】新一届(2021~2022)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说明

品读书目(以作家出生年份为序):

1、 鲁   迅:《铸剑》

2、 郭沫若:《屈原》

3、 叶圣陶:《城中》

4、 茅   盾:《林家铺子》

5、 郁达夫:《迟桂花》

6、 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

7、 丰子恺:《缘缘堂随笔》

8、 田   汉:《回春之曲》

9 、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10、夏   衍:《上海屋檐下》

11、王任叔:《友谊》

12、沈从文:《丈夫》

13、阳翰笙:《万家灯火》

14、冯雪峰:《鲁迅回忆录》

15、丁   玲:《韦护》

16、巴   金:《怀念鲁迅先生》

17、艾   芜:《芭蕉谷》

18、沙   汀:《兽道》

19、施蛰存:《石秀》

20、于   伶:《夜上海》

21、陆   蠡:《囚绿记》

22、殷   夫:《孩儿塔》

23、端木蕻良:《鴜鹭湖的忧郁》

24、穆时英:《上海狐步舞》

25、潘柳黛:《退职夫人自传》

大赛内容:

大赛组委会从入选《海上文学百家文库》的著名作家作品中选出25部经典文学作品,在华语文学网(www.myhuayu.com)上开辟2021~2022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网页,提供免费电子阅读版读本。参赛青年学子从中任选一部作品精读,据此撰写一篇具有独立见解的书评(评论、散记、札记、随笔等),通过电子邮件发往指定信箱投稿参赛,字数为3000~5000字。

大赛投稿时间:

2021年11月20日—2022年5月31日

投稿信箱:

pindujingdian25@sina.com

征文投稿邮件的主题,请写明确:姓名 / 出生年月 / 品读书目名称 / 参赛作品题目 / 联络手机号(或,区号+直线电话号码)。稿件最后,请明确作者所在学校或者单位,以及准确的通讯联络地址和邮政编码。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