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艺术

这些在上海展出的日喀则壁画,对于大多数人都是陌生的存在

雪域高原西藏,有无数灿烂的文化。精美的壁画和造像,隐藏在静谧的庙宇之中,震撼着每一个造访者的心灵。202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也是上海对口支援日喀则的第27年。

雪域高原西藏,有无数灿烂的文化。精美的壁画和造像,隐藏在静谧的庙宇之中,震撼着每一个造访者的心灵。

202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也是上海对口支援日喀则的第27年。徐汇艺术馆历经两年时间精心筹备“妙像焕彩 化境入微——西藏日喀则地区13-15世纪壁画专题展”,于11月19日正式对外开放。

展览第一天对观众开放,迎来不少认真观展的观众。

展览第一天对观众开放,迎来不少认真观展的观众。

“这些辉煌的壁画,在上海几乎不为人知。” 徐汇艺术馆策展人唐丽青说,日喀则地区萨迦寺、夏鲁寺和白居寺都有辉煌的壁画艺术,但即使是涉足西藏的旅行者都对其知之甚少,在上海更是几乎没有展出过。对于大多数人,它们是完全陌生的存在。举办这次展览,主办方既是希望将西藏精美的壁画带到上海观众面前,也希望以藏汉艺术交流为切入点,将我们多民族统一国家不同文化交融的历史通过艺术方式呈现给大家。

系统展示日喀则13-15世纪辉煌壁画艺术

一提到藏族绘画艺术,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唐卡,但能够来到上海展出的古代唐卡多为晚期的作品。事实上,在藏族古代艺术史中,日喀则地区13-15世纪的壁画被学界誉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绘画杰作”,这些精美作品对于普通观众甚至艺术专业人士来说都十分遥远和陌生。

徐汇艺术馆用了两年时间,多次前往西藏日喀则地区实地考察,翻阅数百万字的文献资料,对当地珍贵的壁画遗存进行了专题梳理。

展览以日喀则地区13-15世纪壁画风格的流变为主轴。

展览以日喀则地区13-15世纪壁画风格的流变为主轴。

展览以日喀则地区13-15世纪壁画风格的流变为主轴,以汉地艺术技法和图像元素的融入为辅轴,解读这些古老壁画的绘制过程、构图、用色、线条及其变化等等,展现藏族绘画在吸收大量汉地艺术的基础上,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

同时,展览中还融入了凉州会盟、汉藏工匠交流、江孜保卫战等历史故事,延伸出更加丰富的历史图卷,激发更深层次的文化认同。

进入展览现场,整墙的壁画扑面而来,令人叹为观止。为了让观众更加身临其境,徐汇艺术馆特地还原呈现了白居寺吉祥多门塔第二层第十六间。吉祥多门塔是白居寺建筑群中最高的建筑,全塔共76间佛殿,每一间都绘满了精彩的壁画,共绘塑了近三万身佛像。塔内壁画艺术造诣颇高,这次在这间1:1的复制殿里,观众能够对当地的空间有更加真实的体验。

虽然展览所使用的都是高清图片,但却给观众提供了难得的近距离接触这些壁画细节的机会。很多壁画隐藏于寺院,光线昏暗,或是位置无法靠近,即使观众在现场,也很难看清其中的细节。

为了能让观众看到更多、更精美的壁画,徐汇艺术馆还专门定制了一本特大开本的图册,每页长685mm、宽500mm,共400页,方脊精装。整本图册几乎涵盖了目前留存的西藏日喀则地区13-15世纪最具代表性的壁画,从排版到印刷都是由设计团队精心构图制作,经过了几十稿的反复推敲修改,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呈现出壁画原本的色彩与张力,是国内极其少见的收录数量多、图像记录真、印制质量精的一本西藏壁画集成。

在展厅的一层,主办方特意切割出一个小区域,打造成了一处“白盒子”,用来放置这本独一无二的图册。观众可以预约进入,每人观看时间为15分钟。

在这个白盒子中,循环播放着日喀则现场收录的声音,有鸽子声、风声、铃铛声、诵经声……

“我们希望在这样的气氛中,让大家遇见这样一组壁画。相信大家就像我们第一眼看到这些壁画的时候一样,瞬间就会被打动。”唐丽青说。

展厅中以绘画形式还原了萨迦寺的经书墙,书架上的彩绘清晰可见。

展厅中以绘画形式还原了萨迦寺的经书墙,书架上的彩绘清晰可见。

“520众筹计划”邀请观众共同创作

虽然徐汇艺术馆已经尽力将所有精彩作品进行收录,但很遗憾有一幅被誉为“经典之作”的壁画作品,因特殊状况无法展出。

万般无奈之下,唐丽青亲自绘制了这幅壁画的线稿,放大后铺满整面展墙,拆分成11x11cm的局部,正好是520份,这次活动又被命名为“妙像焕彩 520众筹计划”。

“我在画线描稿的时候,会觉得自己画壁画的过程,和只是观看它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就想到观众是不是可以一起通过‘画’的方式,更深入地参与到这个展览之中。” 唐丽青介绍,“妙像焕彩 520众筹计划”是一个与观众深度互动的项目,是一次关于“观看”的试验。

展览方将这520份局部壁画提供给观众,请大家共同填色创造,“我们只提供了线条的范围和基本的颜色要求,但具体是什么样的红色,什么样的绿色,什么样的材质,大家完全可以自由创作。”

在展览开幕倒计时30天时,徐汇艺术馆已首发50张线稿,收到了观众们的热烈回应。有观众用自己的化妆品完成了填色;有观众特意了解了西藏壁画绘制的过程,买来矿物颜料完成了从研磨到填色的过程;有观众用包装纸的金色部分或是小米粒粘在线稿上,完成了壁画中金粉填色的部分……

在展览开幕后,观众参观之后,可以现场填写一份调查问卷,就可以将11x11cm的一块壁画局部认领回去进行创作,不限制用材、笔触等因素,鼓励大家打开脑洞尽情发挥。

“这将是观众们最接近那些古代画师的一次体验。数百人跨时空共同创作,在构思、用色、一笔一划亲手描绘的过程中,大家可能会有预判、有疑问以及一系列的不确定因素,而这铺壁画将呈现出何种状态,只有到最终拼完全图才会知道。”唐丽青说。

多媒体和古老壁画的碰撞

除静态展示大面积壁画高清图像外,徐汇艺术馆还将展厅二楼打造成了一个富有机械美感的多维艺术空间。通过壁画图像、装置模型、多媒体技术等方式,对古老壁画进行二次创作,打造了费纳奇镜交互装置、《镜·相》空间折射等装置。

展厅二楼的费纳奇镜交互装置。

展厅二楼的费纳奇镜交互装置。

费纳奇镜是早期播放连续动画的装置,一系列图片都是动画对应的帧,图片的周围是一系列狭缝。使用者旋转盘片,通过移动的狭缝看盘片在镜子里的反射,图片接连出现,由于视觉暂留,就会得到连续播放效果。

徐汇艺术馆的费纳奇镜被打造成藏地的常见转经筒形式,分上中下三层,呈现红白相间的透明未来风格。观众转动其中一层,壁画组成的动画就会在费纳奇镜狭缝中若隐若现,同时,整个空间的墙壁上都会出现相应的壁画。

在互动中,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图改变作品的结构或者打破作品原有的秩序,使壁画艺术成为某种意义上的生命体。配合周围一系列虚幻的视听效果将观众置于迷离又真实的幻境之中,感受无边无际的壁画带来的极致之美。

“在策展过程中,我们发现日喀则的壁画非常丰富,展览能够展出的部分不足万一,所以我们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壁画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出来,让观众可以看到更多壁画。”唐丽青说,这一费纳奇镜交互装置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的师生共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徐汇艺术馆的工作人员还特意为上大的学生举办课程,让大家在深入了解日喀则壁画的基础上进行创作。

展览中一系列互动体验装置打破了观众只能被动观看古代艺术的呈现方式,让二维的古老壁画焕发出新的生命;让每位来访者在多种感官的氛围中感受壁画的故事;让观众在好看、好听、好玩的体验中感受西藏壁画艺术与当下生活,与现代思想的碰撞、共鸣或启发。

据悉,展览将持续展出至2022年5月22日。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