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艺术

莫斯科大学:再没哪座建筑能让我感受这般沉重之美

莫斯科大学的正面建筑犹如一个巨大的纪念碑和哥特教堂的结合体,由石板和铸铁构成,这个国家的近代历史的性格都铭记在那些雕像和细节上。

莫斯科大学:再没哪座建筑能让我感受这般沉重之美

在一片美人蕉中的莫斯科大学主体建筑正面

框哥说:“主楼前,看到这座建筑巨大到直戳天际线,并将四周气场灌注无可比拟的压力,当任何人类被“摆放”在这个平台上,都渺小到成为一个无足轻重的点。这栋建筑的力量就像是散落在俄罗斯的力量范围中,那些东倒西歪的纪念碑一样,成为一个时代的沉重哀歌。她,就是莫斯科著名“七姐妹”中第一个被造出来的,莫斯科大学。”

莫斯科大学:再没哪座建筑能让我感受这般沉重之美

大学主体建筑前面的雕塑。

莫斯科大学的正面建筑犹如一个巨大的纪念碑和哥特教堂的结合体,由石板和铸铁构成,这个国家的近代历史的性格都铭记在那些雕像和细节上。这里没有抚慰、没有温情,没有浪漫的洛可可时代的优雅,更没有今天建筑的通透空间和便利,尽管这是一座教育建筑,而且依旧是世界上最高的教育建筑,但和她的其他姐妹一样透着冰冷和威严。

莫斯科大学:再没哪座建筑能让我感受这般沉重之美

这是一座各种纪念碑叠加出来的建筑。

我不是一个建筑法西斯主义的崇拜者,但是在历史上,巨大的建筑多出自于强势的政权,无论是宗教建筑还是皇室建筑。

莫斯科大学:再没哪座建筑能让我感受这般沉重之美

今天,它的历史已经白孔千疮。

莫斯科大学:再没哪座建筑能让我感受这般沉重之美

大学的正门前往往门庭冷落。

1947年的莫斯科依旧残破不堪,二战后的废墟俯拾皆是,也是这样的一个寒冷的雨天,年轻的建筑师弗拉基米罗维奇鲁德涅夫穿着厚重的大衣走进走进克里姆林宫,去见一个在当时掌握了他和这个国家命运的重要人物——斯大林。

莫斯科大学:再没哪座建筑能让我感受这般沉重之美

昔日辉煌的建逐渐陈旧破败,很多细节已经不堪回首。

尽管前苏联成为二战这场残酷战征的赢家,但除了废墟几乎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资本,老欧洲在战争中已经粉碎,而资本主义的新首都——曼哈顿的高楼犹如雨后春笋。于是斯大林有点着急,赫鲁晓夫回忆说斯大林觉得作为战胜国,外国人来了却看不到摩天大楼,那么如果把莫斯科和那些欣欣向荣的资本主义城市对比,简直是个道德上的污点。

莫斯科大学:再没哪座建筑能让我感受这般沉重之美

这既是一座大学也是一座监狱。

斯大林需要一个制高点,海拔220米的麻雀山就是莫斯科的制高点,大可在这里俯瞰沙俄时代给莫斯科留下的荣华印记,但是这里需要一个更加靓丽的新印记。这就是斯大林“七姐妹”——七座历史性建筑的雄伟天际线。

莫斯科大学:再没哪座建筑能让我感受这般沉重之美

巨大石柱

尽管斯大林早在1933年就已经开始秘密策划这个伟大设计,但1941年的德国入侵将这个计划打断,七姐妹的第一章——苏维埃宫立刻成了郊外的一个巨大的烂尾工程。尽管那个苏维埃宫想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但战后斯大林无暇去建造一个海市蜃楼,而是一个更加有用的高层建筑——莫斯科大学。

莫斯科大学:再没哪座建筑能让我感受这般沉重之美

虽然这座建筑巨大,但是正门却极小,宛若中世纪的一座城堡。

莫斯科大学作为七姐妹的第一个项目,主导设计的任务放在年仅53岁的鲁德涅夫身上,他希望将苏维埃战后新时代的精神,用这种高大沉重而充满历史英雄主义的高度来呈现,尽管建筑高度并非总是等于政治,但莫斯科大学的假想敌是纽约的帝国大厦,前苏联为这个制高点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七姐妹的建筑就达到50万平米,而1949年莫斯科的城建住房才40 万平米,这就是政治。

莫斯科大学:再没哪座建筑能让我感受这般沉重之美

大学前麻雀山的平台可以俯瞰整个莫斯科。

为了彰显恢弘,鲁德涅夫将原有设计推翻,并将建筑放置在远离山坡边缘800米的地方,巨大的广场使孤单的建筑显得更宏伟,它的基础埋葬了另一个时代的伟大建筑,莫斯科主教大教堂。

莫斯科大学:再没哪座建筑能让我感受这般沉重之美

大学门前种满了红色的美人蕉。

今天这里遍地红色美人蕉,个中雕像都体现苏联时代的健硕和钢铁意志。从路边的车站,那个可以俯瞰莫斯科的平台走到这里,每时每刻你都会怀着朝圣的心情去看待这个冷冰冰的庞然大物。

莫斯科大学:再没哪座建筑能让我感受这般沉重之美

各种私搭乱建的小设备逐渐在破坏这座大楼的整体的严谨面孔。

耗费了将近4万吨钢材的主楼高达240米,直到1990年它一直是欧洲建筑之巅,今天它依旧是世界上最高的教育建筑。

莫斯科大学:再没哪座建筑能让我感受这般沉重之美

各种破败都是从细节开始。

原始设计里包含所有生活空间,宿舍,食堂,影院和教室甚至邮局,它远离市区与世隔绝,犹如一所监狱。而建筑者确实不是快乐的公民,他们其实是古拉格的政治犯们,传说囚犯们被莫斯科神秘的2号线地铁送到这里,随着建筑升高到24层的时候,押运囚犯成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因此24和25层索性直接改成了临时监狱,他们在这里劳改并囚禁。

莫斯科大学:再没哪座建筑能让我感受这般沉重之美

表面各种装饰和雕塑都体现出苏维埃时代的威严冷漠。

这座哥特教堂加纪念碑的混合体带给人的感受就是这样,在这里,传统俄国谦卑仁慈的东正教元素完全消失了,既没有色彩艳丽的葱头顶,也不会看到红砖民居的温情诗意。

莫斯科大学:再没哪座建筑能让我感受这般沉重之美

这是一座“哥特式教堂顶端加上帝国大厦”的高层建筑。

莫斯科大学:再没哪座建筑能让我感受这般沉重之美

楼体的窗户细小密集。

石头表面的密集小窗冷漠沉着,细节中的新古典主义气派加上现代简约,而雕像和巨柱都来自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沉淀,成为帝国符号。

莫斯科大学:再没哪座建筑能让我感受这般沉重之美

大学前门非常狭小,有严格的保安,和西方大学不同的是拒绝参观。

尽管这是座大学,但你无法感受到他的开放和先进,虽然那么大的楼体,但是正门留给人走路的地方小得只能容下一个人,这种中世纪城堡的防卫特征,和美国杰弗逊总统设计的弗吉尼亚大学开放结构出于完全不同的精神,尽管灵感都是来自希腊罗马。

莫斯科大学:再没哪座建筑能让我感受这般沉重之美

很多细节灵感都是来自西方古典建筑。

我围着这座建筑行走一圈,你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解读它的功能和表达,但是一切都是对称的完美和无瑕可击。当年那些自豪的灵魂们为这个国家的未来注入了太多的梦想,今天却已经开始了它凋零的过程。

莫斯科大学:再没哪座建筑能让我感受这般沉重之美

表面经过风化腐蚀,紫色的大理石已经逐渐开始破烂。

莫斯科大学:再没哪座建筑能让我感受这般沉重之美

一个苏维埃时代插旗子用的饰件。

从整体上看依旧完美而壮观,但是从细节上看,那些坚硬的石头已经风化和松动,金属已经被侵蚀,当时铸造的那些代表政治表达的符号逐渐成为一个冷幽默,学生们已经散漫地在这些伟大建筑上抽烟恋爱,而随之老去的人们逐渐心生厌倦。

莫斯科大学:再没哪座建筑能让我感受这般沉重之美

建筑和人都在一起衰老......

我在这里走了很久才找到一个小超市,我遇到一个老太太提着塑料袋走到她的居所前,她说她住在这座大楼里,是教工,这座楼以前都是教授们住的地方,现在里面太陈旧,教授们都走了,只有这些穷员工还留在里面,尽管这样通往教学楼里面的门都是封闭的,无形中他们成了上一个时代的遗物被关在了门外。

莫斯科大学:再没哪座建筑能让我感受这般沉重之美

大量冷冰冰的铸铁金属饰件。

莫斯科大学:再没哪座建筑能让我感受这般沉重之美

今天列宁像和党徽依旧高悬在建筑的顶端。

七姐妹的建筑是一个强人政治时代的缩影,并辐射到了莫斯科周边和其他城市甚至国家。其建筑风格基本上都是中心高塔主楼加上两侧对称的附楼,主楼顶端由哥特教堂的尖塔风格加顶端巨大五星皇冠作为装饰。

莫斯科大学:再没哪座建筑能让我感受这般沉重之美

大楼顶部的巨大五角形替代了传统天主教的十字架。

哥特建筑的尖塔伫立在城市的中心,成为俯视众生通往天国的上升通道,类似风格在中世纪几乎所有主教大教堂都有体现。尖塔的顶端大多是耶稣,圣母或是天使,今天换成了五角星。建筑从设计当初就是一个宣传工具,到战后依旧无法摆脱。(文/老飘飘)

2017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国区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