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艺术

平遥国际雕塑节:寻找当代雕塑与古典建筑之间的一种平衡

7月20日,阳光下远望整个平遥古城,仿佛一个巨大而开阔的古代雕塑一般——首届平遥国际雕塑节当天在拥有2800多年历史的平遥古城开幕,来自中国、意大利、美国、德国等十余个国家的80余位艺术家、策展人齐聚

7月20日,阳光下远望整个平遥古城,仿佛一个巨大而开阔的古代雕塑一般——首届平遥国际雕塑节当天在拥有2800多年历史的平遥古城开幕,来自中国、意大利、美国、德国等十余个国家的80余位艺术家、策展人齐聚古城,共有百余件横跨传统至当代的中外雕塑作品参展,这是古城平遥继国际摄影大展和国际电影展之后,又一大型文化艺术盛会。

本届平遥国际雕塑节国际策展人由曾担任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主策展人劳伦佐·柏内德蒂担任,他在致辞中说,这一展览的目的在于凸显雕塑与其地缘、历史维度的亲缘关系,“一座不朽之作必然达到了雕塑与建筑之间的绝妙平衡。” 

平遥古城鸟瞰

 

平遥古城城墙

此次展览的总策展人、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为平遥国际雕塑节发来贺词,他说,平遥作为历史文化古城,它的存在和历史价值,应当在新时代通过世界国际文化交流的方式,特别是通过雕塑艺术的方式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在这样一个充满古代人文精神的大地上举办雕塑节,吸引全世界的眼光关注平遥古城,吸引全世界优秀的艺术家到这里展示自己的艺术创造,这是具有着高远眼光的文化行为。

本届平遥国际雕塑节国际策展人由曾担任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主策展人劳伦佐·柏内德蒂担任,他在致辞中说,这一展览的目的在于凸显雕塑与其地缘、历史维度的亲缘关系,“平遥古城历史遗迹遍布各处,文化深邃,历史悠久,非常契合本新兴艺术项目的出发点。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意欲解析历史,架起过往与未来的对话。而要探究雕塑的作用,则需要从不同技术和学科的角度进行考量。一座不朽之作必然达到了雕塑与建筑之间的绝妙平衡,此言用于形容世界知名建筑师Yona Friedman的设计可谓恰如其分。雕塑作为一种叙述形式,试图探寻过速全球化与更宏观的时间观念所交织形成的复杂动态。雕塑由于其存在特征,更代表了时间的延伸。因此,平遥古城正符合本项目对理想舞台的期冀。其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遗产带领我们走上一条联通遥远过去与未来的轨道,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概念相结合。这二者都是艺术家们分析的重点:既有最新的扫描技术,也有平遥地区典型的传统泥塑,“展览中,两代不同的艺术家正面临着同一批当代雕塑的主题。艺术家使用的材料见证了社会的变迁。技术帮助我们轻松地与古人对话。而这些作品也呈现了物理世界与概念世界之间的对话沟通。”

 

吴为山作品

据悉,首届平遥国际雕塑节设置有国际对话单元、中国写意精神单元、非遗展单元以及学院展等多个板块。其中“国际对话单元”以国际艺术大师约瑟夫·博伊斯的作品为主展基点,邀请了当今活跃在国际艺术创作领域中的近20位国外艺术家和20余位中国顶尖艺术家,进行一场同一空间的展示和艺术对话。

约瑟夫·博伊斯(JosephBeuys)是闻名于世的德国当代艺术大师,以装置和行为艺术为其主要创作形式。他作为雕塑家、事件美术家,成为了后现代主义的欧洲美术世界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他也是20世纪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观念艺术重要的代表之一。博伊斯打破了艺术与日常生活中间的高墙,把生活中的素材作为艺术媒介和观念物件来表达他对于社会、生命、精神等的理念。

此次平遥国际雕塑节展出的作品《欧亚大陆》是博伊斯希望透过此作品的展示表达一种看似无法逾越的界限总有一天将被逾越的理念,让所有的观者透过作品进行理性及感性的双重思考。

 

拉斐尔·海蒂《我们并非前往火星一去不返的人》

 

一位平遥当地老人走过室外雕塑作品前

被欧洲艺术界誉为“画廊里的炼金术士”的知名艺术家拉斐尔·海蒂在雕塑节进行了艺术作品《我们并非前往火星一去不返的人》的驻地创作,五彩斑斓的化学材料在他手中形成一条“彩虹大道”,令人赏心悦目。这位瑞士艺术家擅长操作和转化材料、物体和物质形态,创作的雕塑和图像富有戏剧性变化。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雕塑节期间,他将在平遥古城迎薰门广场前进行同一作品的户外创作,并将把该作品赠予平遥,为古城平遥留下当代艺术最前沿的印记。

 

乌拉圭艺术家拉奎尔·勒杰尔格作品《out in the open》

乌拉圭艺术家拉奎尔·勒杰尔格(RaquelLejtreger)的作品《OUT IN THE OPEN》是首次在中国展出,该作品作为乌拉圭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在奥地利的一项国家倡议,曾于2017年11月在联合国(维也纳)圆形大厅展出,当时大约有近万人在维也纳联合国城参观,同时也曾在有关于国际移民、气候变化的环境退化对话(2011年)、瑞士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心(CICG)屡次亮相。这件作品不仅是装置艺术的展示,也是一项在全球主观层面关于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地区冲突的人文主义研究,同时也映射了家园和领土的理念。

 

向阳《可抵达的彼岸》

艺术家向阳此次参展的作品《可抵达的彼岸》,巨大的木结构里隐藏着两条小舟,此件作品约7米高、10米长、4.7米宽,形式主要由船体和建筑体组成,船是中国古代文人画中的典型题材,其狭长朴素的形式体现了东方美学。另一部分的主体建筑结构结合了中式的禅屋和西方建筑的穹顶,它是一个多元文化和宗教内涵的包容体。

 

志村姐弟《 Half Moon,Daylight,Cloud2018》

此次平遥国际雕塑节的国际部分参展艺术家有约瑟夫·博伊斯、威廉·阿纳斯塔西、尤纳·弗莱德曼、拉斐尔·海蒂、博德·洛汉斯、安妮·蓝提、曼德拉·罗伊特等;中国部分参展艺术家有徐冰、展望、隋建国、宋冬、向阳、邵译农、杨心广、耿雪等。

 

展出现场

展出现场

徐冰《背后的故事:溪山秋色图》

中共平遥县委书记武晓花表示,早在1997年平遥的“一城两寺”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一城”是经过2800多年历史沉淀的平遥古城,“两寺”中的双林寺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镇国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这些建筑中的雕梁画栋巧夺天工,琉璃彩塑精美绝伦,石刻木雕异彩纷呈,完美保存和呈现了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精华。平遥国际雕塑节组委会负责人、奥地利莫比乌斯艺术基金会艺术总监钟苏菲表示,平遥国际雕塑节作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和国际艺术水准的艺术盛会,旨在以“一带一路”为基准,为当代雕塑艺术家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希冀以雕塑艺术作为引领方式,通过多元文化的表现形式来丰富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平遥的艺术与文化的发展,将古城平遥打造为文化创意城镇,为山西省的文化繁荣注入艺术活力。

 

宋冬《同床异梦3》

在平遥国际雕塑节开幕式之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工发组织)召开了《文化艺术与城市投资软环境国际论坛》,国际专家在论坛上分享国际先进经验,旨在推进城市软环境建设、进而吸引投资、推动城市发展。

联合国工发组织高级协调员龚主席认为,文化与发展密不可分。一方面,发展不单单是经济增长的代名词,而是获得使人更加满意的智力、情感、道德及精神的手段。因此,与经济发展一样,文化发展本身就是发展中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纵观全球各个主要城市发展历程,其文化均在推动经济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文化发展作为“软环境”因素之一,应该获得更多关注。

 

 

展望《打开》

此外,平遥国际雕塑节还设有《瑞银艺术论坛专题演讲》以及《中国艺术高校学术论坛》等系列学术活动。从7月20日开始,本届平遥国际雕塑节将持续至8月20日,期间还将举行多场艺术交流及展示活动。

 

隋建国 《触手可及 ——涌泉与圆柱体》

 

卡斯丁·霍勒

 

邵译农作品《道和门》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