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东汉末年的两种渔夫(1)

管理三国志 作者:成君忆


  《三国演义》中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成君忆先生认为,所谓“分”与“合”其实是两种管理绩效。“分”则有春秋战国和三国时期这样的乱世。“合”则有周、汉、唐、宋这样的盛世。

  那么,在这些“分”与“合”的背后,究竟暗藏着怎样的管理学奥秘呢?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一种神秘规律。至于“合”多久必“分”、“分”多久必“合”,在时间上没有确定性。从春秋战国到楚汉相争,“分”了500年。西汉与东汉加在一起,“合”了400年。从黄巾起义到秦琼卖马,又“分”了400年。三国归晋并不是“合”,与秦始皇时期一样,是一种独占。李白斗酒诗百篇的那个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丽堂皇的太平盛世,“合”了将近300年。清明上河图里的那个宋朝,合了300多年,比唐朝还要长30年。

  与历史学中“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相关的,是管理学中的“治久必乱,乱久必治”。先有管理学中的“治久必乱”,然后有历史学中“合久必分”。先有管理学中的“乱久必治”,然后有历史学中“分久必合”。

  【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47、先有管理学中的“治久必乱”,然后有历史学中“合久必分”。先有管理学中的“乱久必治”,然后有历史学中“分久必合”。

  48、所有的历史都可以作为管理学的案例,让我们从中寻找到智慧的痕迹。历史上的三国,其实就是这样一部管理学的案例。

  创建一个社会组织,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企业,就像春天的园林一样,最初是敏感而又有活力的。时间长了之后,人们往往会失去那种敏感和活力,整个社会组织都会变得麻木不仁。这时候,就会出现各种腐败现象,也就是管理学中的“治久必乱”。

  腐败现象出现之后,渔夫的管理学就开始大行其道。人们再也不像当年那样纯朴、那样真诚、那样乐于助人,而是变得贪婪、自私而又惊恐不安。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换成了彼此之间的勾心斗角。暴力被美化成英雄主义,阴谋成了战争的艺术,地位、财富和权势成了人们所崇尚、所争夺、所占有的目标。这样就出现了历史学中的“合久必分”。

  所谓“合久必分”,就是中国历史上常说的“群雄逐鹿”。暴力和权谋开始粉墨登场,并最终演变成军阀大战。最黑暗的时期来临了,人们在极度的惊恐不安中寻找人生的出路。他们从古代圣人的哲言中发现了智慧的亮光,他们开始厌倦争斗,开始回归爱。这样,就会出现管理学中的“乱久必治”和历史学中的“分久必合”。

  我曾经和朋友谈到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所谓文艺复兴,正确的译法应该是“文化的再生”,或者“文化的新生”。为什么出现这种“文化的新生”呢?因为人们在黑暗中寻找智慧的亮光,人们在追求着人生的自由,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尽情抒发着爱的天性、爱的感言。

  在中国历史上也曾经多次出现文化的新生。第一次在先秦,出现了老子、庄子、孔子、墨子、荀子等诸多文化名流,以及像晏婴、子产这样优秀的政府官员。那一次文化的新生,为汉朝的繁荣提供了文化的基础。第二次出现在魏晋南北朝,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的本土文化发生碰撞,产生了中国佛教文化,为后来的唐朝提供了文化上的平台。第三次可能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时之间也是群星灿烂,可惜的是,后来爆发了日军侵华战争,从此局势动荡,国学竟成绝响。

  我们今天老在叫喊“中国要复兴”。走哪条路复兴?是复古,还是创新?不是照虎画猫的那种复古。也不是想入非非的那种创新。而是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我们这个时代,像凤凰涅槃一样,焕发出新生的容颜。我相信终有一天,会重现一个像唐诗宋词那样生机勃勃的盛世中国。

  所有的历史都可以作为管理学的案例,让我们从中寻找到智慧的痕迹。那么,让我们来看一看,在历史上存在了400年之久的大汉王朝,究竟是怎样被“分”成三国的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