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三国演义》中的两张脸谱(2)

管理三国志 作者:成君忆


  为了掠夺和占有财富而发动的战争,其实就是非正义的战争。现代管理学不愿意谈论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问题,它只知道满足人们贪婪的欲望,并总是试图把那些战争问题合理化。即便有人谈到过正义,谈到过企业的社会责任,那也不过是为了塑造企业的公众形象,为了趋向于获得更稳固、更长期的经济利益。在现代管理学里面,正义的真实性是值得怀疑的。

  什么是正义的战争呢?为了保卫和平而投入的战争,我们称之为正义的战争。为了革命而发动的战争,我们也称之为正义的战争。《三国演义》之所以名曰“演义”,“演”的就是正义的这个“义”字。

  革命这个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管理学理念。所谓革命,就是革除人类社会生活的腐败因素。秦始皇腐败,所以人们要革他的命。满清政府腐败,所以人们要革它的命。如果我们自己腐败呢?当然也要革自己的命。革命的意思,是为了让我们能够以一颗清洁的心灵来面对自己的人生。前面我们讲过曾参每日三省其身的故事,意思是说,他每天要革自己三次命。

  正义的战争是为了清除腐败和保卫和平。非正义的战争呢?则是为了赢得经济上的利益。所以,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有如两架背道而驰的马车,有着全然不同的方向。

  【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83、赤壁大战同样也存在着正义与非正义的问题。诸葛亮借到的东风,不仅与天象有关,从文化的意义上讲,它还象征着一种被正义鼓舞的勇气。

  唐太宗和他的大臣们讨论天下的兴亡,他问:“周文王、周武王父子讨伐商纣王,于是有了周朝八百年的江山。秦始皇吞并六国,虽然气势汹汹,却仅仅只有十几年的帝业。他们之间的差别怎么就那么大呢?”

  宰相萧瑀回答说:“周武王讨伐腐败而又残暴的商纣王,被人们认为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和革命的战争。秦始皇吞并六国,靠的却是暴力和权谋。从表面上看,周武王之有天下与秦始皇之有天下似乎很相似,其实有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人们也许会屈从于非正义的暴力,但内心一定暗暗不服。一旦有机会揭竿而起,天下人都会奋起反抗。秦始皇虽然气势汹汹,却也只能得逞于一时,怎么能够与周文王、周武王父子相提并论呢?”

  唐太宗笑了笑说:“你说得还不够全面。他们取得天下的方式固然不同,他们管理天下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周朝取代了商纣王以后,懂得爱护天下的老百姓。秦始皇吞并六国以后,却只知道一味地巧取豪夺。周文王、周武王父子与秦始皇之间,不仅是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问题,在管理理念上也有仁爱与暴虐的区别啊!”

  唐太宗说的仁爱,萧瑀说的正义,其实是同一件事。没有爱的正义,不能称之为正义。没有正义的爱,也不能称之为爱。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因为所见之略同,孔孟之道与唐太宗的管理理念就这样走到了一起,于是就有了周朝和汉朝之后的大唐盛世。

  在汉朝与唐朝之间的那场赤壁大战,同样也存在着仁爱与暴虐、正义与非正义的问题。罗贯中为什么尊刘贬曹呢?因为刘备是仁爱的,曹操是暴虐的;刘备是正义的,曹操是非正义的;刘备是道德的,曹操是反道德的。只有站在道德的平台上,你才能够理解罗贯中尊刘贬曹的创作思想。如果你换一个方向,换到功利的方向上去,你就没有办法理解道德,当然也不可能理解刘备和罗贯中。

  遥想当年,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气势何其汹汹!不仅先后扫灭了张邈、袁术、吕布,甚至连河北的袁绍政权和华北的乌桓也被他一举荡平。更有甚者,曹操率领大军南征,刘表竟然被吓得吐血而死,刘表的小儿子刘琮更是拱手献出了荆州。这种势如破竹的气势,把所有的人都惊呆了,连诸葛亮也说:“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在赤壁大战前夕,曹操给孙权写了一封恐吓信,信中说:“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意思是说,我已经准备了八十万水军,前来讨伐你,我劝你还是识相一点,像刘琮那样投降吧!孙权把这封恐吓信给他的部下看,竟然到了“莫不向震失色”的地步。大伙儿纷纷对孙权说:“老板,赶快向曹操投降吧,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