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章 笑话里的玄机

清明上河图 作者:小匹夫


  白正天一晚上都没睡好,反反复复想的全是与案情有关的点点滴滴。第二天一上班,他又一头钻进办公室,调来了所有的卷宗,研究着每一个细节,思索着可能遗漏了什么线索。可是一上午,他都一无所获。这个墨家组织越来越神秘了,竟能号召人们赴汤蹈火、死不旋踵。中国历史上经历了那么多的战乱和黑暗时代,一个个旧王朝覆灭了,一个个新王朝兴起了,而墨家组织却能一直绵延至今,什么样的精神,竟能有如此巨大的力量?

  办公室突然传来阵阵欢快的笑声,白正天寻声望去,却是几个同事聚在一起讲笑话。

  韩雪大笑着,挥舞着手说道:"听我说,听我说……"众人终于安静下来了,韩雪继续:"有一个县长,口音很重,到村里做报告:兔子们,虾米们,猪尾巴!不要酱瓜,咸菜太贵啦!"一人皱着眉头问道:"什么意思啊?""就是:同志们,乡民们,注意吧!不要讲话,现在开会啦!"听了这种解释,众人开怀大笑,连白正天也竖起了耳朵,想听听下文。

  韩雪继续眉飞色舞:"还有呢,县长讲完后,乡长讲:兔子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虽然大伙不知道什么意思,但已经哄堂大笑了,韩雪翻译说:"同志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使大碗吧!"白正天听了,也忍不住大声笑了起来。

  韩雪听了,马上说道:"白警官,好久没听到你笑声了,要不你来讲一个?"白正天微笑着摇摇头:"你们讲,我听。"另外一个同事说道:"我来讲一个,也是关于方言的。"众人都竖起了耳朵。

  "话说有一个老家四川的骑兵被俘虏了,长官答应满足他三个愿望再杀他。骑兵说:'我要和我的马说几句话。'敌人答应了。第二天,马回来了,带来一个美女,骑兵和女的共度良宵。长官说还有两个愿望,骑兵说:'我还要和我的马说几句话。'敌人又答应了。第二天,马又带回来一个美女。骑兵又和美女共度良宵,敌人很惊奇,觉得这真是一匹善解人意的好马。不过还是得杀他啊!长官说:'你还有最后一个愿望。'骑兵还是说:'我要和我的马说几句话。'长官答应了,但是很奇怪,不知道这匹马怎么有这么大的本事。于是藏到马厩旁边偷听。只见骑兵揪着马耳朵,大叫道:'我是叫你去带一个旅的人来,不是一个女的人!'"笑话讲完了,但是大伙都愣了,韩雪问道:"你再说一遍,他对马到底说什么了?"同事重复道:"我是叫你去带一个旅的人来,不是一个女的人。"另外一个同事恍然大悟:"哦,他是四川人,L、N不分,他本来跟马说带一个旅的人来,但是说成了带一个女的人来,所以马就带了一个美女来了。"听了这个解释,众人才大笑起来。

  韩雪说道:"我有个顺口溜,考考大家--纳兰山上开兰花,男的穿蓝装,女的穿绿装。"众人开始七嘴八舌地说起来,连白正天都忍不住试着说了两遍。

  说着说着,他突然眼前一亮,急忙坐到电脑旁边,打开了IE,准备搜索。就在这时候,颜志宏走了进来,虎着张脸呵斥道:"干吗呢?案子还没破,你们就开始庆功了?"韩雪赶紧回到了自己座位上,老老实实地坐下了。

  白正天顺势打开了公安局的主页,做出一个认真办公的样子。

  颜志宏环视一圈之后就离开了。

  见颜志宏走远了,白正天后脚就离开了警局,行色匆匆地来到沈蓉宿舍。

  "什么事情这么急啊?""我发现了一个疑点,"白正天踌躇着说道,"或者说是一个可能性。""哦?什么疑点?" "上网查一下再告诉你!""你们局里不是有电脑吗?""这不是要故意跟你套套近乎吗?""你怎么这么没正经啊?"白正天马上收敛了笑容:"其实我是担心。墨家组织无孔不入,我怕他们渗透到警局里怎么办?""你就那么相信我?""不信你,我还能信谁呢?"听着白正天这么说,沈蓉心里喜滋滋的。她打开了电脑,坐在前面,问道:"你想查什么?"白正天站在沈蓉后面,又闻到了她身上淡淡的香味。

  "查一下北京大学教授孔非儒的籍贯。""查他干吗?""等一下你就知道了。"沈蓉打开百度搜索,输入关键词"孔非儒"及"籍贯"。

  一敲回车键,显示出几个条目。

  点击一个条目进入,看了看,读道:"出生于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金孔镇石道场村。""果然是四川人。""什么意思?"沈蓉越来越疑惑了。

  "你记不记得孔非儒最后时刻手指着我说'你',最开始我们以为这个字毫无意义,后来又猜测他说的是倪一卿,可是倪一卿一年前就病重入院了。现在我怀疑,他说的'你',其实是'李'。因为四川人L、N不分……还有,他的手在空中翻来翻去,你还记得他手指头的样子吗?他在努力伸出中间的三个手指头来!"沈蓉尽量回想着,觉得很可疑:"你说是李老师?""你记得我们从北京回来后,在倪一卿家见到李教授时的情景吗?"沈蓉把当时的情景想了一遍,皱着眉头问道:"怎么了?""当时你说起孔非儒教授被墨家暗算了,他问查到凶手没有,这都没什么。可是后来,他又说:'我给你们推荐的孔教授还可以吧?你们关于睚眦的疑问都得到解答了?'"沈蓉的眉头皱得越来越紧了:"这句话里有什么疑点吗?""我当时听到他这么说,就有点疑惑,现在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了。他说话的语气里,表明他知道孔非儒跟我们讲了关于睚眦的事情,他怎么知道孔非儒被暗算的时间呢?""什么意思?""如果换成别人,会不会认为孔非儒被暗算了,就没有机会跟我们讲睚眦的事情了呢?而李教授似乎很肯定,孔非儒在暗算前已经告诉我们睚眦的事情了。他凭什么这么肯定?""你的怀疑倒也能成立,但这未免也太小题大做了吧?""是啊,连我都觉得有点小题大做,所以一直没有说出来。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线索都指向了李三清,所以,我们应该把他当成重点监控对象。"

  凤凰大学的一间教室里,黑压压坐满了人。

  历史系教授李三清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们都知道李教授前不久刚被枪击过,对他这种敬业精神,每个人都心怀感动。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疑案,至今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李三清对着讲台下的学生说道,"其中争议最大的算是宋朝初年的'烛影斧声'疑案。"接下来,李三清讲了这个疑案。

  公元960年,后周王朝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逼迫年仅8岁的恭帝柴宗训禅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建立了赵宋王朝。赵匡胤做了17年皇帝,到公元976年却突然撒手归西了。正史中没有他死亡的明确记载,《宋史·太祖本纪》也只有简单的两句话:"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而宋朝初年,一个专门收集宋初至仁宗时期的朝野轶事的和尚文莹,在他的《湘山野录》中记述道:"上御太清阁四望气……俄而阴霾四起,天气陡变,雪雹骤降,移仗下阁。急传宫钥开端门,召开封王,即太宗也。延人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伺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烛影斧声"由此而来,赵匡胤的死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为历史留下了又一桩悬案。一种意见认为,宋太宗赵匡义弑兄夺位;另一种意见认为,宋太祖的死与宋太宗无关;还有一种意见,虽然没有肯定宋太宗就是弑兄的凶手,但认为他无法开脱抢先夺位的嫌疑。

  看到台下的学生个个听得专心致志有滋有味,李三清谈兴更浓,继续说道:"学术界基本上肯定宋太祖确实死于非命,但有关具体的死因,则又有一些新的说法。一是从医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太祖死于家族遗传的躁狂忧郁症。一说承认太祖与太宗之间有较深的矛盾,但认为'烛影斧声'事件只是一次偶然性的突发事件。起因是太宗趁太祖熟睡之际,调戏花蕊夫人,被太祖发觉。太宗自知无法取得胞兄原谅,便下了毒手。当然,到底真相如何,我们也许永远都无法知道了,除非出土更多的文物,找到更多的史料,要不就是等爱因斯坦的假设实现了,我们乘坐时光机器回到公元976年,躲在赵匡胤卧室外面看个究竟。"学生们跟着李三清笑起来。

  等教室里渐渐安静下来,李三清继续说道:"我曾经讲过思想不妨天马行空,求证定要小心谨慎。现在,发动你们的大脑,大胆猜测一下,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教室里顿时叽叽喳喳起来,正在这时,一个身影站了起来:"李老师,赵匡胤是被他弟弟赵匡义杀掉的,但赵匡义只是帮凶。"李三清定睛一看,说话的人却是沈蓉。这堂课,沈蓉早就听过了,她怎么又来了?

  和白正天分手之后,沈蓉一直心情沉重,脑海里盘旋着白正天的种种疑问。她回忆着李三清讲过的课,很多都涉及到历史的悬案,而这些悬案往往都在《墨者》里有详细的记载。知道李三清今天有课,她特地跑来旁听,想从历史的故纸堆里找到一点启发。听到李老师发问,她便说道:"有一个墨家组织,从两千年前就存在了,直到今天,墨家还藏在我们身边。历史上的很多疑案,其实都是墨家留下来的。我看过他们的一本书,里面记载说赵匡胤就是被他们干掉的,而赵匡义是帮凶。"听到沈蓉的一番议论,教室里顿时沸腾了。

  墨家组织。

  两千年历史。

  每个人都很惊愕,睁大了眼睛看着沈蓉。

  李三清知道沈蓉一直在跟白正天办案,也经常说起过这个组织,所以这时并不觉得惊讶,继续问道:"墨家为什么要杀害赵匡胤呢?""背信弃义,欺凌孤儿寡母,"沈蓉说道,"赵匡胤跟周世宗柴荣磕头结拜,而且发誓要照顾孤儿寡母,结果柴荣刚死一年,他就从孤儿寡母手里抢得了天下。这种行径,千百年来为世人所诟病。"李三清笑问道:"发动兵变却兵不血刃,也很难得啊!何况,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也很优待柴宗训和他母亲啊!""是,赵匡胤夺取政权之后封柴宗训为郑王,母亲符太后被封为后周太后,可这些不过是障眼法,赵宋王朝一直防范着柴家的人。后来,柴宗训二十岁的时候无缘无故地死了,三年后,赵匡胤也跟着驾崩了。这两者之间难道一点关系没有?"沈蓉顿了顿说道,"真相是墨家弟子潜入京城,联合赵匡义,许以重利,干掉了赵匡胤。"李三清呵呵笑着,扫视了一圈台下的学生:"有没有人有不同的意见?"沈蓉突然抛出了一个墨家组织,大伙都陷入了对历史的追思中,沈蓉说的典故有的还没听明白呢,怎么会有不同意见呢?教室里静默了一会儿之后,下课的铃声适时地响起来了。

  学生们嘀咕着、议论着离开了教室,李三清问道:"小蓉,你怎么又跑来上课了?难道我教得不好,你要重新回炉了?"沈蓉被李三清诙谐的言谈逗得笑了起来:"李老师,其实我想再看看那幅《清明上河图》。"

  李三清带着沈蓉走进了朗风轩,伙计闵捷冲两人友好地点点头,微笑着站在一墙字画旁边。沈蓉要跟着向里屋走去,却被李三清拦住了:"你在这儿等着,我马上拿出来。"沈蓉赶紧停住了脚步,笑吟吟地站在原地等候着,心中却充满了疑窦。

  过得片刻,李三清捧着一个木匣子走了出来,沈蓉认得那正是《清明上河图》。

  李三清将《清明上河图》在书案上缓缓展开。

  沈蓉饶有趣味地欣赏着,不禁问道:"李老师为什么要画这幅图呢?""技痒。"李三清哈哈笑道。

  《清明上河图》继续展开,沈蓉突然说道:"啊,李老师果然画了一条船!"《清明上河图》上城楼右侧对着一条街,街上有熙熙攘攘的人流,有茂密繁盛的树木,两棵大树中间露出了宽阔的河面。那片河面上本来只是一片空白,现在却画上了一条小渔船,四个人围坐在船头,似乎正谈笑风生,但渔船上却没有人撑篙。

  沈蓉皱起了眉头,这自然没有躲过李三清的眼睛,他问道:"怎么样,是不是又觉得画蛇添足了?"沈蓉想了想说道:"其实,在这里加上一条渔船,倒也不显得累赘,这一片河面本来就太空了,一艘船都没有,不合常理。而且如果不仔细看的话,很容易让人以为那是一个广场。只是,这艘船上连船夫都没有……""哎哟,一语惊醒梦中人啊!到时候我补上,"李三清问道,"你再看看,这画上还有什么不同?"沈蓉看了看李三清,把目光转向了《清明上河图》,仿佛在做一个寻宝游戏。一会儿的工夫,沈蓉便看到了:"在这里,这里多了两个人。"多的两个人在城楼脚下,原图上有五个人趴在桥栏杆上看着护城河里的水,一个人挑着扁担向城门走去,还有两个人骑着马,跟在一辆马车后面走到城外去,另外有十几个人围在桥的另一端,有的互相议论,有的看着远方,由于加上了那条渔船,桥上人仿佛是在看着船上的人。在这些人中间的桥面上,本来是一片空白,就是中国画所谓的"留白"。但现在的"留白"处却多了两个人出来,他们四臂相交,似乎是在打架,沈蓉仿佛看到了他们面红耳赤的样子。她犹豫了一下说道:"这有点……为什么要多画这么两个人呢?"李三清笑而不答,只是指点着《清明上河图》说道:"你看,城楼下面是条护城河,这里五个人站在桥上正在往下看,他们在看什么呢?"沈蓉笑道:"这得问张择端了。""不,不,不,"李三清摇着头说道,"答案在每个人的心里。"接着又叫道,"闵捷,笔墨!"闵捷立即把笔墨取来,李三清拿起一枝羊毫毛笔,蘸了一点点墨汁,一圈一点一钩一划,就在河面上画了一个人物出来,而且是一个落水的人,他在水里挣扎着,似乎在喊救命。

  沈蓉惊讶地张大了嘴巴,李三清笑道:"我认为这五个人是因为有人落水了,而趴在栏杆上看。如果你觉得是一条鱼跳出了水面而吸引了他们,你就可以画条鱼上去。所以说,答案在每个人的心里。"沈蓉连连点头,接着把画卷转到了虹桥部分,那是整幅《清明上河图》的高潮部分,也正是这个部分,沈蓉从小就困惑不解。

  "李老师,这艘木船逆水而上,桅杆很高,没法通过拱桥,所以船上的人、岸上的人都特别紧张。可是,这艘船看上去也不是一艘新船啊!他们应该经常过这座桥的,难道他们不知道桅杆会高过桥吗?"李三清赞赏地笑了笑:"思想不妨天马行空,你不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情想象,直到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为止。《清明上河图》上每个人都有一个故事。""李老师也听说过这句话?""是,这个传说流传很久了。""当年我父亲说过,《清明上河图》里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这会是什么秘密呢?"李三清呵呵一笑:"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一幅图,能藏下什么秘密呢?你想,这幅《清明上河图》流传了千百年,期间被装裱过多次,即便有什么秘密,也早就泄漏了。"看看天色已晚,李三清小心翼翼地收起《清明上河图》,打个哈哈说道:"小蓉啊,我晚上跟白市长还有个约会,就不请你吃饭了啊。"沈蓉忙说道:"本来应该我请老师的。"走出门,李三清突然转过身来,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吩咐闵捷道:"晚上的事,安排好没有?"闵捷忙说道:"都准备好了。"

  李三清和沈蓉告别之后,乘车回到了凤凰大学,走进办公室之后,李三清不禁皱起了眉头。他打量了办公室一圈,书架上的书籍整整齐齐的,办公桌上的物品还是像老样子摆放着,可椅子却被移动过。桌前的椅子本来是稍微有点歪的,而现在却正对着办公桌。

  有人趁他不在的时候来过。

  李三清检查了一下,似乎什么都没少。

  他打开抽屉,抽屉里的文件也是整整齐齐的。

  闯入者到底为何而来呢?

  他把抽屉里的文件全部搬出来,从最底部抽出一本书来,那是一本《墨子注释》。他把书大概翻了一下,不禁微微笑了。

  《墨子注释》里本来夹了一张照片,现在不见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