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学会随行就市

求职赢家的秘诀:教你找到求职的捷径 作者:卢文辉 著


    1992年的6月,当我第一次来到深圳时,顾不上看一眼深圳的名胜景点,稍作停顿,便迫不及待地奔人才市场而去。位于深圳华强路上的人才交流中心,如同春运的火车站一般,人山人海,人满为患。室内空气很差,人又多,热气逼人,人人汗流浃背。在每一个招聘展台前,都围满了许多的求职者。

    面对花花绿绿、各式各样的招聘启事,我贪婪地一个不漏地看得眼睛发直。来之前,我有一个笼统的想法,“要尽量专业对口,要能发挥专长”。我认为自己从事新闻、行政、文秘等工作是很对口、很适合的,可走遍大厅不见有媒体招聘,于是我选择了两家招聘总经理助理和秘书的公司,很快填好求职申请表交给第一家。

    正手忙脚乱的招聘小姐一边接过我的简历,一边习惯性地问道:“哪个学校毕业的?”“西南民院。”“什么西南民院?”“就是西南民族学院。”“在哪里?”“在成都。”“你学什么专业的?”问到这里时,招聘小姐总算开始拿起我的表格看了一眼。“你应聘总经理秘书?!”在我还没有回答所学专业是什么时,对方大声的反问打断了我。“对不起,我们只招女生。”不容我再开口,对方已一把将表格塞到我手里转而接待其他人了。

    我一时无措,只好退出来。第一炮没打响,心里多少有些不快。想到对方连我的具体情况还尚未了解,仅凭性别就作取舍,我并不觉得自己失败,反而认为错过我是他们的损失和遗憾。此时的我仍是一脸的自信。

    我赶紧又填了一张表,迅速赶往第二家“对口”的招聘单位那里,只见两三个人正在收拾东西。咦!好像要走人,我赶紧冲上去把求职申请表递过去。“对不起,我们的招聘已经结束了,名额全满了。”“我条件不错的,麻烦您看一下吧!”对方的手里拿着东西,他们没有接我的申请表,只是礼貌地说:“以后有机会再联系好吗?”

    天下真有那么巧的事吗?早不结束晚不结束,刚轮到我就结束。是命运在捉弄我吗?看来应聘时机很重要。我心里很不服气:难道已找到工作的人就一定比没找到工作的人强吗?

    可人家已被圈定了,就算我比别人更适合那个岗位,但也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求职应聘其实有一定偶然性,时机是很重要的。工作没找到,体会已有一些。求职第一天我空手空腹回到旅店。

    晚上我开始总结分析:其实我有一份不错的履历呀!为什么第一天不顺利?再看看履历表,我仍然在自信中入睡。

    第二天一早,我又精神抖擞地来到华强路。为了不重蹈覆辙,我特别留意是否有招男秘书、男助理的单位,好不容易发现一家招聘公关人员和文秘并注明“男女不限”的公司,这对我来说是个机会,一定要好好把握。

    看着一个个对手拿着的“红本本”,听到他们与招聘官的一问一答,真是来者不“善”。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不少的“名门望族”。有几个人还是研究生,当然也有一部分如我者,学历平平。经过观察,我感到招聘单位十分看重“英雄”之出处。的确,在那个年代,文凭的含金量和分量远比现在要重要得多。回想头一天,那位招聘小姐竟然不知“西南民院”是什么学校时,我突然多少有点底气不足。

    还好我有一些媒体通讯员证之类的证书,轮到我时,我将“打包”好的资料交过去,招聘主管默默翻看,我紧张地望着他,他对我说:“你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不过我觉得你应该去联系新闻单位,学中文的嘛,又当过记者通讯员,去写文章、搞采访更适合……”语气很温和,但令我很心寒。这不就是回绝了吗?

    我不甘心,继续缠着他。一个劲地说明自己能干好公关及文秘工作,于是他又说,要做总经理的助理或秘书要求还很多。第一,要重点大学毕业;第二,要有两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第三,要在深圳居住一年以上;第四,以招女性为主……原先招聘启事上没有要求的条件这时不断地被说出来。现在回头看,我好像遇到了许多“歧视”:“学历”歧视、“地域”歧视、“经验”歧视、“性别”歧视等。

    对于企业的招聘要求,有些我可以理解,有些我不理解。我不明白学中文专业的却做不成文秘;而业内公认“新闻与公关是双胞胎的关系”,我在读大学时曾有过多年新闻工作经历,这难道不是经验?还有,我苦读10多年,难道就因为我是男的就与秘书、助理和公关无缘吗?在深圳,想不通的事也得想通。如果你想的与用人单位想的不一样,那你得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去想,主动权在人家手上,这就是市场。

    天天泡在人才市场,一周很快过去了,我仍一无所获。这时我想起一年多前,在大四时曾录取过我的广州广达公司。于是我转头赶往广州,可人家说已没有空缺职位。之后我又前往顺德,去找大学时曾求过职的康宝、鹰牌等企业,结果人家也是暂不需要人。无奈之下,我又重返深圳。

    经过仔细对自己进行了再分析后,我觉得应该主动上门联系一下新闻单位,于是我赶往《深圳特区报》和《深圳青年》杂志社,结果哪有我的机会……

    南下之初,我品尝到了艰辛和苦涩……我突然觉得自己要改变了。怎么变?那就是放弃固有计划,随行就市!

    小提示

    对于初进职场的大学生等求职者来说,真正接触市场以后,大家才会发现自己拥有的“优势”和条件不一定适合市场。自己的理想与现实也会差距很大。自己看自己和用人单位看自己永远是两种结果。怎么办?这就要学会随行就市,只能让自己去适应市场和适应用人单位。人员招聘是极其个性化的选择,一万家企业可能有一万个标准。你到底适合哪一家?这里的所谓适合,就是指要从用人单位的标准、需求和大学生自己的条件与求职“定位”上去找到一个平衡点,如果能相融就是适合。

    大学生在刚进职场时,有一个选择和被选择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求职还需要时间和耐心。求职,谁没尝过苦涩?人人都是从不适应到适应、从不习惯到习惯的,在这个过程中,碰壁反而让你更看清自己。明白“此路不通,得改走一条”,从而让自己进入调整期,通过与市场的几度磨合,你才会发现适合你的单位一直都存在,只是之前你没有找到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