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节: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1)

张其成讲读《老子》:大道之门 作者:张其成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jié),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语译】

看它是看不见的,叫做"夷";听它是听不到的,叫做"希";抓它是抓不住的,叫做"微"。这三方面都不可以去追问,所以是浑然一体的。它上面不明亮,下面也不昏暗,绵绵不断而不可名状,又回归到无形无物之中。这就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实物的形象,这就叫作"恍惚"。在前面迎接它却看不见它的头,在后面跟随它又看不见它的尾。把握古代的"道"来驾驭现代的具体事物。能够认识宇宙的起始,就叫做"道"的规律。

【感悟】

这一章开头用了三个"不":"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是形容道的神妙,不是人的感觉所能把握的。"视之不见",说明道是无形的,用肉眼去看是看不见的,只有通过内观才能体悟得到。 "听之不闻",说明道是无声的,用耳朵去听是听不到的,只有通过内听才能体悟得到。"搏之不得",说明道是无物的,道不是一个有形的东西。"搏"应该是个"摶(抟)"字,是"抟之不得"。"抟"是什么意思?手字旁,这里是用手抓的意思。道用手去抓它,是抓不住的。"夷""希""微"分别是对不可见、不可听、不可抟的称呼。这三方面是混而为一的。

在五代时期有一位非常有名的高道,叫"陈抟老祖",他的号就叫希夷先生。他的名号就与这三句话有关,与道有关。从名号上看,他就是一位得道高人。中国文化第一图"太极图"以及"先天方圆图"等一系列"易图"就是由他传出的,"河图洛书"也是由他的著作《易龙图序》传出的,他是中国太极文化、河洛文化的代表人物。他著《指玄篇》《观空篇》《胎息诀》和《阴真君还丹歌注》等,并亲自实践,发明了睡功,成为天下第一睡仙。

"道"的神妙性还表现为:"其上不皦,其下不昧。""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这些都是从求道的角度说的。表明"道"的难以把握、难以捉摸。

总之,老子将"道"归为"象",而不是归为"形":道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西方人重视形,是形思维,东方人重视象,是象思维。"形"和"象"的最大区别在于"形"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有一个外在形体的,可以测量的。"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却是真实存在的,是可以感受的,可以体悟的。"形"是静态的,"象"偏向于动态,它是流动的,是"恍惚",是"混一",恍恍惚惚,混混沌沌,只有细腻地去体察、内视才可以感觉得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